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海域精细化海洋灾害数值预警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马荣华 陈海韵 +7 位作者 罗阳 曾志豪 温嘉勋 张丽 叶成瑶 李冬冬 陈小云 来志刚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为提升广州市海洋预警监测能力,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版本的SWAN海浪模式、WRF气象模式、SWAT流域水文模式,采取多模式耦合+多尺度+嵌套的方法构建了自动化运行的广州海域精细化海洋灾害数值预警报系统。该数值预... 为提升广州市海洋预警监测能力,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版本的SWAN海浪模式、WRF气象模式、SWAT流域水文模式,采取多模式耦合+多尺度+嵌套的方法构建了自动化运行的广州海域精细化海洋灾害数值预警报系统。该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潮位、潮时、波高、波周期、波向、水温、盐度、海流等要素的48 h预报,以及风暴潮、海浪灾害和咸潮入侵的预警。经评估,该系统预报的各项参数与实测吻合良好,预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 预警报 海浪 风暴潮 咸潮入侵 广州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逼近探究台风初始场误差对路径误差的影响
2
作者 梁东 来志刚 +3 位作者 英晓明 曾志豪 高娜 赵明利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针对多层嵌套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以1713号台风“天鸽”为例,研究不同的热启动方式对台风模拟精度的影响,并以1614号台风“莫兰蒂”、1822号台风“山竹”和2309号台风“苏拉”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谱逼近能够减... 针对多层嵌套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以1713号台风“天鸽”为例,研究不同的热启动方式对台风模拟精度的影响,并以1614号台风“莫兰蒂”、1822号台风“山竹”和2309号台风“苏拉”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谱逼近能够减少大尺度环境场误差,改善台风周围环境场,减小多层嵌套WRF模式的初始场误差;此技术能避免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和累积降雨量的增大,减弱了非对称对流活动的强度;如果不使用该技术,加热项将削弱水平平流项对台风的引导作用,导致24~72 h台风路径模拟误差增加。结果揭示:采用谱逼近技术可有效缩小大尺度环境场的误差,优化台风周边环境场,并降低多层嵌套WRF模式初始场的误差,防止垂直风切变过度增强和累积降雨量异常增加,从而减轻非对称对流活动的强度,避免加热项削弱水平平流项对台风的导向作用,提高台风路径模拟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场误差 非对称对流 位涡趋势诊断 路径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交通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庄颖 夏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4-1162,共9页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广东交通碳排放量从1 950.98×10~4t增至6 068.41×10~4t,其中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是广东交通碳排放的主体,私人交通碳排放已成为广东交通碳排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占56%~64%;铁路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小,占0.6%~1.6%;水运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民航单位周转量碳排放量最高.(3)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运输结构、私人汽车数量规模对广东交通碳排放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79%、36.14%、18.66%,是拉动广东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运输强度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46%,是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广东可以通过采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使用替代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交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的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洪跃辉 范红弟 +2 位作者 吴嘉燕 熊群英 王江海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揭示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Brevundimonas diminuta DB-19)的遗传背景及其石油烃降解机制,采用Illumina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DB-19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菌株DB-19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组装得到1个重叠群,类型... 为揭示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Brevundimonas diminuta DB-19)的遗传背景及其石油烃降解机制,采用Illumina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DB-19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菌株DB-19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组装得到1个重叠群,类型为环状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3589837 bp,GC含量为67.38%,一共预测到360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tRNAscan-SE搜寻到52个tRNA基因,16S rRNA、5S rRNA、23S rRNA和sRNA基因的数目分别为2、2、2和1。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在NR、Swiss-Prot、COG、GO、Pfam、PHI、VFDB、ARDB、KEGG、CAZy数据库中获得注释的基因数目分别为3401、2189、2854、1714、2817、812、629、1、3193和89。根据鉴定到的基因推断,菌株DB-19主要通过末端氧化途径降解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尿黑酸途径和β-ketoadipate途径在菌株DB-19降解芳香族化合物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些结果加深了对缺陷短波单胞菌的认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方法开展石油污染修复,并为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物降解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短波单胞菌 基因组 石油 烷烃 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大型海藻场及其邻近海域桡足类群落结构演替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键林 孙显 +1 位作者 杨宇峰 王庆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于2021年7月和11月、2022年1月和4月对广西涠洲岛大型海藻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桡足类及其休眠卵进行了调查。在水体中共鉴定出桡足类43种,优势种为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强额拟哲水蚤(Pavocala... 于2021年7月和11月、2022年1月和4月对广西涠洲岛大型海藻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桡足类及其休眠卵进行了调查。在水体中共鉴定出桡足类43种,优势种为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强额拟哲水蚤(Pavocalanus crassirostris)等哲水蚤,平均丰度为(105±22)ind·m^(-3);大型海藻藻体附着桡足类10种,优势种为尖额谐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硬鳞暴猛水蚤(Clytemnestra scutellata)、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等猛水蚤,平均丰度为(1.17±0.16)×10^(5) ind·m^(-3),藻体附着桡足类丰度远高于水体中桡足类丰度(P<0.01);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平均丰度为(171±55)×10^(4) ind·m^(-3),平均潜在补充量为(109±40)×10^(4) ind·m^(-3),平均萌发率为64%±6%。在马尾藻生长茂盛期(4月),表层沉积物中休眠卵丰度、潜在补充量与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调查表明,研究海域桡足类具有较高的均匀度(0.88)和物种多样性(2.66)。随机森林模型与相关性网络分析均显示,涠洲岛海域桡足类的优势种微刺哲水蚤重要性较高,且与其他物种关系紧密。马尾藻生长促进休眠卵萌发,导致水体中桡足类丰度增高,藻体附着桡足类丰度随水体桡足类丰度增加而升高。马尾藻的生长和凋落过程是涠洲岛海藻场生态系统中桡足类群落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马尾藻 桡足类 休眠卵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塑料作为生物载体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8
6
作者 何蕾 黄芳娟 殷克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多,海洋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污染物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关于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分析方法的认识较为普遍,大部分研究注重于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微塑料吸附及释放有毒物质的环境及生态效应,而微塑料作为微生... 随着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多,海洋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污染物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关于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分析方法的认识较为普遍,大部分研究注重于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微塑料吸附及释放有毒物质的环境及生态效应,而微塑料作为微生物、附生动植物的载体作用仍有待研究。文章综述了微塑料作为生物载体的三个作用:1)聚集作用。微塑料表面易覆盖生物膜形成微型生物群落,为基因水平移动提供场所,可能引发致病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称ARGs)的转化、转导。2)扩散作用。来源于污水的微塑料上可能附着生长着有害藻种、致病菌耐药菌或其他生物,随水流移动到适宜区域,可能引发赤潮或导致致病菌及耐药菌的传播扩散,形成生物入侵。3)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捕食增强作用"概念,即有机物、营养盐、生物群落聚集在微塑料颗粒上可提高捕食者的捕食效率,从而促进海洋动物摄食微塑料,进而加剧微塑料颗粒对海洋生物的毒理病理作用。文章着重阐述了"微塑料+生物"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载体 基因交流 致病菌 捕食增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宇 孙晓明 +6 位作者 李登峰 李政坤 彭锦洲 黄菲 梁泳嘉 汤雅月 王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是继大洋结核结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之后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都证实有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的存在,我国科学家将深海稀土资源分为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其中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富稀土沉积物的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生物成因磷灰石(鱼牙和鱼骨)、微结核(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沸石、黏土矿物等,其中生物磷灰石是最重要的稀土载体。稀土元素直接来源于上覆海水和孔隙水,热液和火山活动可能也有贡献。水深、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是控制深海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强底流、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以及气候事件所导致的陆源输入的变化也会对深海稀土富集产生重要影响。深海稀土成矿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因及超常富集机制等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深海稀土的成矿模型,为我国在深海稀土富集区的勘探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稀土元素 生物磷灰石 微结核 富集规律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邦布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被引量:48
8
作者 孙晓明 韦慧晓 +5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梁业恒 莫儒伟 韩墨香 张相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2-1684,共13页
邦布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是目前西藏境内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原生金矿之一。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邦布金矿矿石中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 邦布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是目前西藏境内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原生金矿之一。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邦布金矿矿石中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此类包裹体又分为两相(Ⅱa)和三相(Ⅱb)两个小类;(Ⅲ)纯气相碳氢化合物包裹体。邦布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如下: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的盐度范围为2.20%NaCleqv~9.45%NaCleqv,峰值在6.0%NaCleqv~7.0%NaCleqv,平均值为6.25%NaCleqv;均一温度的范围在166.7~335.8℃,峰值在210~250℃,平均值为235.4℃。相对应的密度范围在0.63~0.96g.cm-3,峰值为0.85~0.95g.cm-3,平均值为0.87g.cm-3。以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代表的邦布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H2O=-44.4‰~-105.3‰,δ18OH2O=4.7‰~9.0‰,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但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邦布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组成 邦布金矿 藏南 碰撞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带贯穿过程与发育模式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52
9
作者 肖阳 邬光辉 +1 位作者 雷永良 陈婷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8,共9页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设计9组砂箱模拟实验,并利用断层CT扫描技术研究简单剪切走滑带演化规律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R(Riedel)剪切断裂形成早、数量多,并有一组与主走滑带低角度相交,P剪切断裂(与R剪切断裂对称分布的压剪破裂)与Y剪切断裂(...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设计9组砂箱模拟实验,并利用断层CT扫描技术研究简单剪切走滑带演化规律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R(Riedel)剪切断裂形成早、数量多,并有一组与主走滑带低角度相交,P剪切断裂(与R剪切断裂对称分布的压剪破裂)与Y剪切断裂(与主位移带近平行的剪切破裂)形成滞后,并在Y剪切断裂发育后才从分段构造连接成贯穿的走滑带。走滑带贯穿连通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R剪切断裂发育阶段、P剪切与Y剪切断裂发育阶段、走滑带贯穿阶段。实验揭示了走滑断裂由基底向盖层递进传播的发育过程,萌芽阶段剖面上断裂逐渐向上散开发育,R剪切断裂发育阶段平面上向外散开后逐渐向主位移带收敛。雁列构造具有"螺旋-拖曳"发育模式,雁列断裂的长度增长速度呈约2倍于深度增长速度线性增长,而与主位移带夹角随深度呈二次函数变小。分析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盖层厚度是导致雁列构造"螺旋-拖曳"结构差异的主控因素。走滑断裂的物理模拟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断裂解析与分层、分段的勘探开发实践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构造物理模拟 构造演化 雁列构造 “螺旋-拖拽”模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马扎拉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莫儒伟 孙晓明 +2 位作者 翟伟 周峰 梁业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7-1438,共12页
马扎拉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探讨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及其矿床类型,本文对该矿床中主要载金矿物辉锑矿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 马扎拉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探讨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及其矿床类型,本文对该矿床中主要载金矿物辉锑矿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辉锑矿及石英具有近乎相同的4类流体包裹体类型:富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H2O包裹体、纯CO2包裹体和纯H2O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Th)峰值为180~210℃,盐度峰值介于2.5%~3.4%NaCleqv,密度峰值在0.895~0.915g/cm3之间。石英中流体包裹体Th、盐度及密度均具有三个明显峰值,Th为270~300℃、225~255℃和180~210℃,盐度为4.3%~4.9%NaCleqv,3.4%~4.0%NaCleqv和2.8%~3.4%NaCleqv,密度为0.895~0.915g/cm3、0.835~0.855g/cm3和0.775~0.795g/cm3。对比辉锑矿和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可见,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Th和盐度比石英偏低,而密度较石英偏高,表明含金石英可能先于辉锑矿从成矿流体中沉淀,且辉锑矿大量沉淀成矿时可能不断有较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密度流体混入。辉锑矿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H2O为-68.1‰~-108‰,δ18OH2O为-2.2‰~12.2‰,在δD-δ18O投影图上主要位于变质水附近,个别样品靠近大气降水,表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3C为-2.9‰~-3.5‰,平均值为-3.1‰,落入幔源碳同位素组成范围(δ13C=-5‰~-2‰)之内,说明CO2可能主要为幔源,而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δ13C为-12.6‰,明显小于幔源碳同位素组成,说明在辉锑矿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地层有机碳加入。马扎拉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扎拉金锑矿床为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造山型金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红外显微测温 造山型金矿 马扎拉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23
11
作者 梁业恒 孙晓明 +4 位作者 石贵勇 胡北铭 周峰 韦慧晓 莫儒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33-2540,共8页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造山型金矿 老王寨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邦布大型金矿成矿流体He-Ar-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韦慧晓 孙晓明 +5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梁业恒 莫儒伟 韩墨香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85-1691,共7页
邦布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其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3He/4He=0.174~1.010Ra,40Ar/36Ar=311.9~1724.9,矿物... 邦布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其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3He/4He=0.174~1.010Ra,40Ar/36Ar=311.9~1724.9,矿物δ34S=2.8‰~4.7‰,平均3.6‰;围岩中不含金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He/4He=0.01137Ra,40Ar/36Ar=1709.7,矿物δ34S=6.5‰,显示邦布金矿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壳流体组成,但其中有地幔流体的加入,幔源He占2.7%~16.7%。由壳幔相互作用导致的幔源流体的加入是邦布金矿重要的成矿条件。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切穿地壳的纵向剪切带,深源地幔流体上升,与地壳来源的富CO2流体混合,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和流体沸腾导致含金硫化物和石英结晶,并在其次级断裂构造中形成邦布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S同位素 壳幔相互作用 造山型金矿 邦布大型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瑶岭钨矿成矿相关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与^(40)Ar/^(39)Ar成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翟伟 孙晓明 +3 位作者 邬云山 孙红英 华仁民 李文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32,共12页
粤北瑶岭钨矿区存在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两种成矿类型,与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同期形成的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49.44±0.73)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的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石英脉型黑钨矿的成矿年龄。... 粤北瑶岭钨矿区存在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两种成矿类型,与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同期形成的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49.44±0.73)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的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石英脉型黑钨矿的成矿年龄。与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相关的隐伏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的SHRIMP锆石年龄为(158±2)Ma,与矽卡岩型白钨矿成矿相关的浅肉红色白基寨黑云母花岗岩的SHRIMP锆石年龄为(158±1)Ma,这两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完全相同,代表了与瑶岭钨矿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结晶年龄。白基寨花岗岩中存在年龄为182.3~189.8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核,矿区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中存在年龄为400.9~428.5Ma的继承性锆石核,表明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原岩含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早期火成岩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白基寨花岗岩 隐伏花岗岩 SHRIMP锆石年龄 40Ar/39Ar成矿年龄 瑶岭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构造成岩作用——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丽娟 邬光辉 +2 位作者 何曙 佘治成 潘杨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2-934,共13页
多旋回叠合盆地断层具有异常复杂的构造变形与成岩演变,跨学科结合的构造成岩作用研究为断层破碎带演变机制与流体-岩石作用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结合塔中Ⅰ号断裂带构造解析和地化资料分析,探讨古老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构造成岩作用的特... 多旋回叠合盆地断层具有异常复杂的构造变形与成岩演变,跨学科结合的构造成岩作用研究为断层破碎带演变机制与流体-岩石作用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结合塔中Ⅰ号断裂带构造解析和地化资料分析,探讨古老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构造成岩作用的特殊性。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台缘带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发育多类、多期构造成岩作用,明显不同于围岩。断层破碎带宽度高达2~4km,裂缝类型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开启程度较高。沿断裂带压实作用较弱且有差异,发现有碳酸盐岩压实变形带发育,并有后期裂缝与溶蚀作用形成的局部高渗透带。断层破碎带观测到多期压溶低角度缝合线与高角度构造缝合线,部分具有渗透性。多达4~5期不同类型胶结作用沿裂缝带发育,大气淡水胶结较多,胶结程度相对较弱。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与局部风化壳岩溶主要沿断层破碎带发育,而且埋藏溶蚀作用较强,发育大型缝洞体与溶蚀孔洞。构造成岩作用揭示塔中Ⅰ号断裂带东段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经历断裂萌芽期-形成期-定型期-复活扩张期-局部开启期等5期演变,不同演化期构造成岩作用有明显差异。构造成岩作用的多期差异活动是造成古老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复杂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构造成岩作用 断层破碎带 流体-岩石作用 演化 塔中Ⅰ号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古元古代辉绿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阳 王生伟 +4 位作者 孙晓明 廖震文 王子正 周邦国 杨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5,共8页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广泛出露元古宙辉绿岩体。前人对区内基性岩浆岩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辉绿岩的形成时代资料。本文报道了区内海孜辉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28±4 Ma。此年龄与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广泛出露元古宙辉绿岩体。前人对区内基性岩浆岩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辉绿岩的形成时代资料。本文报道了区内海孜辉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28±4 Ma。此年龄与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非造山型岩浆活动及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时代高度一致,表明其可能为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的产物。辉绿岩与区内铁铜矿床成矿时代大致相当,反映了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也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可能为铁、铜成矿作用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武定地区被辉绿岩侵入接触的原"美党组"地层的沉积时代应大于辉绿岩的侵位时代,应划入下元古界汤丹群,是昆阳陆内裂谷拉张以前就已存在的基底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辉绿岩 迤纳厂铁铜矿床 Columbia超级大陆 昆阳裂谷 昆阳群 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贵勇 孙晓明 +4 位作者 张燕 熊德信 翟伟 潘伟坚 胡北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1-1759,共9页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5‰~-60‰,热液方解石的δ13C值为-4.7‰~-4.6‰,黄铁矿δ34S值为-2.8‰~7.6‰,平均3.1‰,方铅矿δ34S值为0.2‰~6.3‰,平均2.0‰,而灰岩地层中金矿的δ18OH2O值为4.36‰~6.82‰,δD为-75‰~-67‰,热液铁白云石和方解石δ13C为-7.6‰~-0.5‰,黄铁矿δ34S值为2.2‰~10.2‰,平均6.5‰,显示大坪金矿中两种主要金矿类型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来源基本一致,均主要为来自下地壳的变质流体组成,但有地幔流体加入。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中深中温热液型金矿,其成矿与哀牢山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来自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流体沿超壳剪切带上升,在地壳浅部向次级断裂构造流通,分别在闪长岩体和灰岩地层中成矿。围岩不是大坪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O-C-S同位素组成 新生代造山型金矿 大坪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折木朗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峰 孙晓明 +5 位作者 翟伟 梁业恒 韦慧晓 莫儒伟 张相国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75-2785,共11页
折木朗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折木朗金矿矿石中存在3类流体包裹体:NaCl-H2O溶液包裹体(类型Ⅰ);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类型Ⅱ),此类包... 折木朗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折木朗金矿矿石中存在3类流体包裹体:NaCl-H2O溶液包裹体(类型Ⅰ);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类型Ⅱ),此类包裹体又分为两相(Ⅱa)和三相(Ⅱb)2个小类;Ⅲ纯气相包裹体。折木朗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该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范围为2.31%~7.39%NaCleqv,平均值为5.33%%NaCleqv,峰值为4.0%~7.0%NaCleqv;均一温度的范围为164.5~273.1℃,峰值为220~240℃,平均值为221.0℃。相对应的密度范围为0.82~0.93g.cm-3,峰值为0.84~0.90g.cm-3,平均值为0.88g.cm-3。折木朗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此外,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H2O=-36.7‰~-107.5‰,δ18OH2O=4.1‰~5.5‰,δ13C=-9.6‰~-11.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但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折木朗金矿为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碳同位素组成 折木朗金矿 造山型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自生管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美 孙晓明 +2 位作者 芦阳 徐莉 陆红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为40μm左右;中间致密层为具外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经后期压实作用后呈五角十二面体紧密堆积;外层是疏松的混有部分杂质的黄铁矿。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测显示,草莓状黄铁矿中存在面缺陷,在平行于黄铁矿的(001)面存在白铁矿层。草莓状黄铁矿中的黄铁矿与白铁矿是同质异构体,而且,白铁矿的(101)平行于黄铁矿的(001),白铁矿的[010]方向平行于黄铁矿的[100],这是黄铁矿与白铁矿之间最易相互生长的面。草莓状黄铁矿微晶的形态各异,包括有序规则排列的球粒、部分有序排列的五角十二面体、无序排列的球粒、截角立方体、不规则体及亚微晶颗粒等,说明草莓状黄铁矿是在微生物参与下,在由强还原到局部弱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种微环境的变化正好是下部上溢的甲烷在管状通道内与硫酸盐发生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自生管状黄铁矿 草莓状黄铁矿 天然气水合物 台西南盆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沙拉岗锑矿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晓明 莫儒伟 +5 位作者 翟伟 韦慧晓 周峰 梁业恒 张相国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沙拉岗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辉锑矿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红外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 沙拉岗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辉锑矿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红外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4.9~221.9℃,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1.7%~7.3%NaCleqv,峰值在5.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879~0.958g/cm3之间,平均值为0.934g/cm3;共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42.5~205.6℃,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2.3%~7.0%NaCleqv,峰值在4.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910~0.947g/cm3之间,平均值为0.929g/cm3。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沙拉岗辉锑矿及共生石英形成于同一物理化学条件,捕获同一成矿流体。结合石英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为含微量CO2、N2、CH4气体的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辉锑矿大量沉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红外显微镜 红外显微测温 辉锑矿 沙拉岗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谋县黄瓜园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付宇 王生伟 +6 位作者 孙晓明 廖震文 蒋小芳 任光明 周邦国 郭阳 王子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92,共17页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宇地层集中出露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地质构造演化的窗口,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近年本项目组在南北走向的元谋-绿汁江深大断裂北部、云南元谋县黄瓜园地区识别出了中元古代晚期的片麻状...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宇地层集中出露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地质构造演化的窗口,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近年本项目组在南北走向的元谋-绿汁江深大断裂北部、云南元谋县黄瓜园地区识别出了中元古代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069.4±6.9Ma(MSWD=0.47,n=18)。岩石化学表现为较高的SiO_2(平均值高达72.79%)和中等Na_2O+K_2O(平均为6.62%),低TiO_2(平均0.26%)、低CaO(平均0.79%)、低MgO(平均0.52%,Mg#平均值22.13)和高Al_2O_3(平均12.84%,A/CNK平均值为1.33)含量,总体表现为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2.96×10^(-6)~278.72×10^(-6),平均237.00×10^(-6),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δEu在0.38~0.49之间;微量元素配模式明显亏损Ba、Ta、Nb、Sr、P和Ti,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Zr、Hf、Y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花岗岩属于A2亚类,可能源于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为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中元古代末期,康滇地区除了发生过南北向的块体汇聚外,可能还可能发生过较大规模东西向的汇聚过程,为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的组成部分。此外,该区花岗岩的时代与邻近拉拉IOCG矿床中辉钼矿的Re-0s年龄高度一致,表明拉拉铜铁矿床成矿物质的最终定位富集与中元古代晚期康滇地区微陆块东西方向汇聚后的伸展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格林威尔造山 元谋—绿汁江断裂 康滇地区 拉拉铜铁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