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储层物性特征评价研究
1
作者 郑磊 张东峰 +3 位作者 闫琢玉 李冬林 吴土荣 崔书姮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69-271,共3页
通过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系统地认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低渗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临滨砂坝物性最好,平均为17.1%,泥质含量较低;临滨滩砂物性次之,分布... 通过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系统地认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低渗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临滨砂坝物性最好,平均为17.1%,泥质含量较低;临滨滩砂物性次之,分布相对集中,平均值为12.6%,滨外砂坝最差,平均值为13.1%。该项研究成果对高温高压储层物性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区 成岩作用 低渗储层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油气管道腐蚀挂片监测技术
2
作者 钟鸿鹏 谢伟浩 +2 位作者 崔书姮 陈金定 王东超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76-78,共3页
为减少油气管线腐蚀造成的安全隐患、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通常采用在管道内悬挂腐蚀挂片的方法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利用腐蚀挂片监测技术分析管道的腐蚀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油气田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腐蚀挂片 监测技术 结垢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气置换高烃气实验及机理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书姮 孔杰 +3 位作者 鲁瑞彬 郭敏灵 王誉钧 钟鸿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中国南海西部某气田深层气组为高碳气藏,浅层气组为高烃气藏。为有效提高高烃气藏采收率,增大经济效益,开展高碳气置换高烃气机理室内实验,研究高碳气置换高烃气后气体组分及溶解度变化情况,以及置换后高烃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及影响... 中国南海西部某气田深层气组为高碳气藏,浅层气组为高烃气藏。为有效提高高烃气藏采收率,增大经济效益,开展高碳气置换高烃气机理室内实验,研究高碳气置换高烃气后气体组分及溶解度变化情况,以及置换后高烃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使用高碳气替换高烃气后,高碳气能够置换地层束缚水中的高烃气,游离CH_(4)增加,在低注高采、倾角较大和岩心高渗透率等储层条件下进行长岩心驱替,CH_(4)累计采出程度更高,采出程度可提高4.5%。该研究可对中国高烃气藏高效开发、高碳气藏中CO_(2)埋存方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烃气藏 高烃气提高采收率 溶解度 置换机理 南海西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现场岩石薄片快速制备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向胜 罗程飞 +2 位作者 闫琢玉 张东峰 李冬林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8期62-64,53,共4页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向深水、深层等新领域的迈进以及PDC钻头的广泛使用,复杂多变的地层岩性及细小的岩屑颗粒,给传统的地质录井带来挑战,甚至无法精准识别岩性。岩石薄片鉴定技术是岩石定名最可靠的手段,本次研究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通过...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向深水、深层等新领域的迈进以及PDC钻头的广泛使用,复杂多变的地层岩性及细小的岩屑颗粒,给传统的地质录井带来挑战,甚至无法精准识别岩性。岩石薄片鉴定技术是岩石定名最可靠的手段,本次研究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优化,提出一种新的钻井现场岩石薄片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金刚石磨盘为磨片核心,可在10分钟内完成2~3 mm大小的岩屑颗粒薄片制备工作。对比传统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材料简单、现场环境需求低、快速高效、适用性广等优点,薄片制备和鉴定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南海深水古潜山领域的钻井现场,该方法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录井手段,为钻井现场的勘探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现场 复杂岩性 地质录井 薄片制备 现场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陵水26-X构造古潜山储层岩石学特征
5
作者 张东峰 闫琢玉 +3 位作者 罗程飞 黄向胜 郑磊 李冬林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156-157,8,共3页
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岩心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从微观+宏观的双角度对陵水26-X区块前古近系古潜山储层的矿物特征、岩性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该探区基岩潜山储层岩石学特征,为后续研究及勘探提供科学证据。
关键词 古潜山 岩性识别 矿物学特征 陵水26-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X区海绿石发育特征分析
6
作者 闫琢玉 张东峰 +2 位作者 郑磊 彭俊峰 黄向胜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42-143,共2页
海绿石作为海相沉积的标志性矿物,在石油地质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海绿石分析研究的实例,以莺歌海盆地D-X区为目标靶区,通过大量岩石铸体薄片观察鉴定,探究该区海绿石形成环境、颜色以及形态特征。结果... 海绿石作为海相沉积的标志性矿物,在石油地质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海绿石分析研究的实例,以莺歌海盆地D-X区为目标靶区,通过大量岩石铸体薄片观察鉴定,探究该区海绿石形成环境、颜色以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海绿石主要发育在黄流组浅海环境沉积,30~200m为最佳发育深度,占碎屑岩矿物总量的0.5%~4.5%;颜色以浅绿色、翠绿色为主,占比约70%;形态主要为颗粒状,粒径为100~4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绿石 浅绿色 发育特征 颗粒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