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尾矿库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1
作者 何柳 赵月 +5 位作者 刘伟 陈隽敏 张刚 高佳 杨富淋 孟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215,共10页
以广西武宣三里沙安尾矿库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整合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在兼顾尾矿库及周边区域植被、地表湿润程度、地表温度及地表裸露度和建筑用地信息的基础上,考虑了选矿厂、尾矿库及周边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将土壤重金属污... 以广西武宣三里沙安尾矿库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整合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在兼顾尾矿库及周边区域植被、地表湿润程度、地表温度及地表裸露度和建筑用地信息的基础上,考虑了选矿厂、尾矿库及周边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将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纳入遥感生态指数RSEI中,从而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IRSEI,并结合移动窗口算法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了一种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IRSEI_mw。结果表明:增加内梅罗综合指数有利于更精细地对金属矿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相比于整体研究区,尾矿库内部生态质量整体较差,整个研究区内RSEI、IRSEI及IRSEI_mw的均值分别为0.53、0.52和0.58,尾矿库内三个生态指数的均值分别是0.29、0.27和0.22;相比RSEI及IRSEI,IRSEI_mw指数计算的区域生态质量结果的区分度有所增加,尾矿区内生态质量等级为差的区域范围大幅增加,尾矿区外部等级为优的面积大幅增加。总体而言,IRSEI_mw指数可有效量化尾矿库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更精细地对金属矿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移动窗口 内梅罗指数 尾矿库 土壤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效果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2
作者 高佳 谷月程 +7 位作者 杨琪 刘伟 陈隽敏 何柳 杨富淋 韩瑜佳 高明亮 孟丹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该文通过实测数据、光学及微波遥感数据,利用遥感图像分类、SBAS-InSAR、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等技术方法,从地表覆盖类型、地表形变、生态质量综合评估3个方面对广东省梅州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前后进行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2022... 该文通过实测数据、光学及微波遥感数据,利用遥感图像分类、SBAS-InSAR、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等技术方法,从地表覆盖类型、地表形变、生态质量综合评估3个方面对广东省梅州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前后进行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2022年2月-2024年1月,即矿区修复工程开始前至修复工程后期,矿区内大范围的裸土转变为植被/植被覆膜的区域,表明矿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地表形变空间分布不均匀,地面抬升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与最北部,地面沉降区分布在矿区中部与西北部区域;(3)铁山嶂矿区的生态质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修复工程之前自然恢复阶段MRSEI指数变化较小,2023年7月正值修复工程实施期间,由于工程实施的扰动,MRSEI均值较低,2023年10月为修复工程中后期,MRSEI均值明显升高,2024年1月,即该矿区的生态治理工程后期,修复区域生态质量受植被覆膜养护影响,MRSEI均值较低;(4)生态修复前后MRSEI等级转移与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叠加分析显示,MRSEI表现为生态改善的区域,地表覆盖类型由裸土转化为植被/植被覆膜;MRSEI等级转移与地表形变叠加分析显示,MRSEI表现为生态改善与生态稳定的区域,地表形变表现为一定程度抬升。研究可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地表形变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铁山嶂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3
作者 刘伟 黎俊朗 +3 位作者 邹奇 杨富淋 尉黎 高佳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8,共9页
金属矿业废弃地具有极端酸性和贫瘠、重金属含量高、保水性和物理结构差等特点,已成为中国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在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明确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对实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 金属矿业废弃地具有极端酸性和贫瘠、重金属含量高、保水性和物理结构差等特点,已成为中国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在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明确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对实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某硫铁矿矿渣堆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互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控制了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溶出,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减少了重金属总量(P<0.05);生态修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促进微生物群落演替,根瘤杆菌、假单胞菌、鞘鞍醇单胞菌、根瘤菌、慢生根瘤菌等具有植物促生和病害抑制、重金属固定和营养元素转化等功能的菌属相对丰度增加(P<0.05),调控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环境因子包括pH、NAG-pH、NAG、TP、AP、Fe、Zn和Cu总量及水溶态含量等;随着修复进行,微生物共生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提高,抵御外界胁迫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金属矿业废弃地微生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功能恢复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业废弃地 生态修复 微生物群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修复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高佳 李奇洳 +6 位作者 杨富淋 汪华安 何柳 杨春雨 曹百川 邹奇 刘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8,共10页
选择木屑、鸡粪和蚕粪等3种常见的有机废物作为碳源,联合石灰和微生物菌剂,采用直接植被技术对广东省某金属矿山排土场进行生态修复,探讨3种碳源对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修复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碳... 选择木屑、鸡粪和蚕粪等3种常见的有机废物作为碳源,联合石灰和微生物菌剂,采用直接植被技术对广东省某金属矿山排土场进行生态修复,探讨3种碳源对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修复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碳源生态修复后,土壤pH由3.27提升为7.19~8.31,总有机碳(木屑修复半年和鸡粪修复一年的样品除外)、总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修复半年时Cu、Zn、Fe、Pb有效态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鸡粪前期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蚕粪对土壤有效态Cu、Zn、Mn、Fe质量分数的降低效果最好,而鸡粪对有效态Pb的抑制效果最好。相比修复前,3种碳源修复后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均显著升高;碳源的种类显著影响了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且随着生态修复的持续进行,土壤微生物群落呈现明显的演替轨迹,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硝基轮状菌属(Nitrolancea)等功能性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有助于促进植被生长和土壤养分积累。在生态修改过程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净产酸量(NAG)、NAG-pH及总磷、Fe、有效态Fe、有效态Cu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废弃地 土壤微生物 木屑 鸡粪 蚕粪 碳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