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辐射下汽车仪表板热负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吉清 李丽芬 +1 位作者 兰凤崇 揭敢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9-1466,共8页
为降低太阳辐射下仪表板的热负荷,基于热平衡方程,对在海南夏季天气条件下汽车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算得的车内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传热方式等因素对仪表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和传导是仪表... 为降低太阳辐射下仪表板的热负荷,基于热平衡方程,对在海南夏季天气条件下汽车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算得的车内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传热方式等因素对仪表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和传导是仪表板温度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小前车窗玻璃透射率、放置遮阳挡、合理增加仪表板导热系数和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都能显著降低仪表板的热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仪表板 热负荷 太阳辐射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驶工况的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礼夫 董万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针对不同行驶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差异较大的问题,以某款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实验,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与其行驶工况和电能量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纯电动汽车在NEDC、Jap1015和FTP75实... 针对不同行驶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差异较大的问题,以某款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实验,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与其行驶工况和电能量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纯电动汽车在NEDC、Jap1015和FTP75实验工况中的电能量消耗及其控制方法。讨论了行驶工况特征参数和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与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行驶工况的整车电能量消耗并不是随着行驶里程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纯电动汽车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当采用基于单位里程瞬时能耗的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对NEDC前部工况的三个加速阶段进行控制时,将使纯电动汽车单位里程平均能耗分别降低9.4%、18.61%、1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行驶工况 能量消耗 电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3
作者 陈吉清 张钰奇 +2 位作者 兰凤崇 周云郊 王俊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0,共8页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多项式混沌展开增强全局近似精度以及Kriging捕捉局部特征的优点,利用主动学习策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样本点,最大程度减少训练样本量,即减少结构性能分析的计算成本,提高分析效率。进一步构建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驱动的多软件协同设计框架,对前、后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参数化建模、性能分析和后处理的无缝连接,形成一套自动化分析流程。最后,以电池包结构为例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性分析 主动学习 代理模型 PC-Kriging 多软件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包微环境湿热特性与凝露演变分析
4
作者 陈吉清 黄朴 +2 位作者 蒋心平 陈计宏 兰凤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制:冷却液的流入瞬间会增加凝露发生的可能;模组高功率工作能抑制凝露的生成;高温高湿环境不利于电池包的正常工作,不仅可能导致电池包内部出现局部高温,还会使发生凝露的风险增加。研究对动力电池包内环境湿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包 模型试验 湿热特性 仿真分析 凝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柱形特征编码的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
5
作者 罗玉涛 毛浩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柱形(Pillar)的单阶段点云3维目标检测算法凭借其较高的运行效率,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对点云柱形量化造成的点云3维特征细粒度信息损失,导致这类算法对稀疏点云小目标的检测能力较弱。尽管部分研究对此问题提出了应... 基于柱形(Pillar)的单阶段点云3维目标检测算法凭借其较高的运行效率,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对点云柱形量化造成的点云3维特征细粒度信息损失,导致这类算法对稀疏点云小目标的检测能力较弱。尽管部分研究对此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法,但通常以较高的检测时间成本或者大目标检测精度作为代价。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柱形特征编码的柱形点云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建可实现柱形单元内部点云局部与全局特征相结合的柱形特征编码网络,用于增强柱形量化特征的表征能力;然后,设计一个由2维稀疏卷积块与特征融合网络相结合的主干网络,用于融合多尺度的高级抽象语义特征和低级细粒度空间特征,防止过度关注小尺寸特征而降低大目标的检测性能;最后,在KITTI自动驾驶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和消融研究。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KITTI数据集的中等难度下,多个类别的平均精度均值达63.54%、平均方向相似性均值达70.72%,平均检测帧速率达31.5 f/s;与PointPillars、TANet和PiFEnet算法相比,该文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2.44、2.05和2.38个百分点,平均方向相似性均值分别提高了4.69、0.68和7.83个百分点,在同类算法的对比中表现出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3维目标检测 点云 柱形特征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节拓扑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兰凤崇 张浩锴 +1 位作者 王家豪 陈吉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468,490,共6页
为使汽车悬架系统中机件转向节在轻量化的基础上满足各工况下的汽车动力学性能要求,运用折衷规划法定义多工况下转向节的静态刚度和第1阶模态频率最大化的综合目标函数,进行结构的拓扑优化。以某方程式赛车转向节为例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 为使汽车悬架系统中机件转向节在轻量化的基础上满足各工况下的汽车动力学性能要求,运用折衷规划法定义多工况下转向节的静态刚度和第1阶模态频率最大化的综合目标函数,进行结构的拓扑优化。以某方程式赛车转向节为例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转向节的刚度和1阶模态频率均有显著提高,质量有所减轻,说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 多工况 折衷规划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滥用条件下车用锂电池安全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吉清 刘蒙蒙 +2 位作者 周云郊 兰凤崇 骆济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性,揭示极端情况下三元锂电池热失控的发生机理与行为特点,对某一12 A·h车用三元锂电池进行过温、过充和内短路等3种不同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实验,探索热失控过程中电池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对比分... 为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性,揭示极端情况下三元锂电池热失控的发生机理与行为特点,对某一12 A·h车用三元锂电池进行过温、过充和内短路等3种不同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实验,探索热失控过程中电池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对比分析3种热失控行为的特点。结果表明,三元锂电池热失控有明显的触发演变过程;电压突然急剧升高又迅速急剧下降的异常变化可作为判断过充热失控是否发生的条件;过充热失控发生到电池剧烈燃烧之前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相同条件下,过充热失控的剧烈程度和破坏程度要大于内短路和过温热失控。最后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改善车用三元锂电池在热、电、机械等滥用条件下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三元锂电池 安全性 热失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包箱体及内部结构碰撞变形与响应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兰凤崇 刘金 +1 位作者 陈吉清 黄培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目前关于电池包碰撞安全性问题研究较少,且大多的关注点在于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安装位置,无法清楚地了解电池包内部的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结合一款实例电池包的开发,建立了考虑电池包内部电池单体、触点、固定装置以及电池包内架... 目前关于电池包碰撞安全性问题研究较少,且大多的关注点在于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安装位置,无法清楚地了解电池包内部的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结合一款实例电池包的开发,建立了考虑电池包内部电池单体、触点、固定装置以及电池包内架等的精细化结构模型,从变形量和加速度两个角度、电池包整体和内部结构两个层面对电池包碰撞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箱体及内部结构的变形与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电池包撞击侧吊耳、内架、螺钉和电池模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电池触点及附属构件安装点处加速度峰值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包 精细化模型 碰撞 变形 响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自适应驱动防滑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大许 兰凤崇 +1 位作者 何幸福 陈吉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0-608,619,共10页
为在双电机四驱电动汽车上实现纯电机控制的驱动防滑功能,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采用PID控制的方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系统辨识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了控... 为在双电机四驱电动汽车上实现纯电机控制的驱动防滑功能,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采用PID控制的方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系统辨识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了控制算法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在不同路面上进行了离线仿真和快速原型在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算法,能在不同路面工况下实现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功能,与PID算法相比,提高了自适应能力、控制精度和速度,并满足实时性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驱动防滑控制 径向基函数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的四驱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孙大许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针对具有双轴双电机四驱结构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策略。该策略在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按照I线分配,前后电机同时回收能量,既发挥了制动能量回收潜力,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回收更多的能量,制动... 针对具有双轴双电机四驱结构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策略。该策略在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按照I线分配,前后电机同时回收能量,既发挥了制动能量回收潜力,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回收更多的能量,制动力分配曲线与I线相吻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 制动能量回收 制动力分配 制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中胸-腹部的生物力学响应与损伤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兰凤崇 蔡志华 +1 位作者 陈吉清 马正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8,共9页
统计表明,在汽车交通事故中人体胸部和腹部的损伤占很大的比例.为了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胸腹部的生物力学响应与损伤机理,文中利用建立的人体胸-腹部生物力学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引入国际同行已进行的相同部位尸体实验研究数据,对碰撞... 统计表明,在汽车交通事故中人体胸部和腹部的损伤占很大的比例.为了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胸腹部的生物力学响应与损伤机理,文中利用建立的人体胸-腹部生物力学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引入国际同行已进行的相同部位尸体实验研究数据,对碰撞过程中人体胸腹部的生物力学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文献尸体实验与仿真过程中胸腹部的受力、加速度、胸腹部压缩变形量以及应力、应变分布等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人体胸-腹部生物力学响应的有限元模拟能够准确地反应碰撞过程中人体胸-腹部的损伤程度,文中提出的模型可以用于汽车车身结构、约束系统、防护系统等方面的安全性设计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胸腹部损伤 损伤机理 生物力学响应 碰撞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复合结构改善汽车侧撞安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聪承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9,456,共9页
泡沫铝结构的轻量化与高比吸能的特点,使其成为潜力巨大的汽车吸能材料。本文中探索泡沫铝复合结构在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与降低加速度的机理与贡献。首先建立泡沫铝结构的CAE模型,并通过试验获取材料参数,为仿真提供基础数据... 泡沫铝结构的轻量化与高比吸能的特点,使其成为潜力巨大的汽车吸能材料。本文中探索泡沫铝复合结构在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与降低加速度的机理与贡献。首先建立泡沫铝结构的CAE模型,并通过试验获取材料参数,为仿真提供基础数据,接着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以某汽车门槛横梁加装泡沫铝结构来验证其吸能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加速度,减小了侵入量,满足了车身轻量化与高吸能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侧面碰撞 泡沫铝 轻量化 碰撞能量吸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兰凤崇 魏文 +1 位作者 郭巧嫣 李丽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30,共8页
建立了自然暴晒下汽车乘员舱内的温度场-流场模型,考虑车身传热、车内空气流动和人体散热的影响,对乘员舱内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暴晒升温试验和制冷降温试验分析制冷模式关闭和开启2种工况下乘员舱温度动态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 建立了自然暴晒下汽车乘员舱内的温度场-流场模型,考虑车身传热、车内空气流动和人体散热的影响,对乘员舱内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暴晒升温试验和制冷降温试验分析制冷模式关闭和开启2种工况下乘员舱温度动态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冷工况下前排的冷却效果比后排好,但垂直方向上局部温度差异较大,人体表面存在较大温差.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较吻合,并发现前、后排的热不均匀性在冷却风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制冷初始阶段(10min内)乘员舱的温度变化较为剧烈,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大.研究成果对优化空调设计和提高汽车的乘员热舒适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热舒适性 太阳辐射 空调系统 人体散热 车内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转双转子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驱动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玉涛 旷鹏 刘延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对转双转子电机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分析了双转子电机左右输出轴及传动机构转动惯量的差异对汽车驱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双指数模型的纵向附着系数计算模型.通过理论推导结合仿真分析发现:... 研究了一种基于对转双转子电机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分析了双转子电机左右输出轴及传动机构转动惯量的差异对汽车驱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双指数模型的纵向附着系数计算模型.通过理论推导结合仿真分析发现:基于对转双转子电机的驱动系统具有转弯差速功能,转弯时电磁转矩不变;内外转子两侧传动机构的总转动惯量差异对电动汽车的驱动加速度影响很小,在滑移率较小的情况下,汽车两侧车轮几乎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速度和滑移率变化量;只要把内外转子两侧传动机构的总转动惯量差异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即使在汽车完全打滑的情况下,汽车两侧车轮的加速度和速度也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对转双转子电机 驱动系统 转动惯量 滑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参数辨识与SOC估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玉涛 谢斌 何小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9-85,177,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提出了一种能修正初始误差的荷电状态估算方法,即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与安时积分的组合算法.在分析电池各种等效电路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选用具有双阻容并联网络的PNGV改进型电池模型,并以某锂电池为实验对象... 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提出了一种能修正初始误差的荷电状态估算方法,即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与安时积分的组合算法.在分析电池各种等效电路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选用具有双阻容并联网络的PNGV改进型电池模型,并以某锂电池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模型参数识别.然后依据电池模型建立电池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方程,并对电池开路电压与SOC的关系进行多项式拟合.恒流脉冲放电和ECE15工况下的两种实验均表明,文中算法可有效修正SOC的初始误差,并能保证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参数识别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克刚 姚伟浩 +1 位作者 刘延伟 叶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97-1703,共7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特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面向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该变速器由单作动件实现换挡,传动结构与机械式变速器相似。推导并建立了换挡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变速器转矩相与惯性相动态性能,结合台架实验结果,论... 针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特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面向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该变速器由单作动件实现换挡,传动结构与机械式变速器相似。推导并建立了换挡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变速器转矩相与惯性相动态性能,结合台架实验结果,论证了研发的变速器在高低挡切换时,动力交替过程保持连续变化,能够满足快速平稳动力换挡性能。对变速器在整车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变速器相比,研发的变速器能够较好地兼顾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和成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机械式变速器 动力换挡 整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全局优化控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红斐 黄向东 +1 位作者 罗玉涛 赵克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2,37,共6页
以一种充电保持型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整车及动力总成相关数学模型建立了以整个行驶工况消耗的总燃油量最小为目标的系统目标泛函,以及相关的机械特性、蓄电池电量保持等约束条件方程.然后采用Lagrange乘子... 以一种充电保持型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整车及动力总成相关数学模型建立了以整个行驶工况消耗的总燃油量最小为目标的系统目标泛函,以及相关的机械特性、蓄电池电量保持等约束条件方程.然后采用Lagrange乘子法将有约束的极小值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极小值问题进行求解,得到PHEV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在几种不同的循环工况中对获得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与采用瞬时优化控制策略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切实可行,所获得的整车燃油经济性与采用瞬时优化得到的相比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全局优化 控制策略 拉格朗日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排气系统振动和吊耳疲劳性能的稳健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杰 胡浩 罗玉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22-227,共6页
由于加工、测量、安装、老化等原因,排气系统吊耳和波纹管的真实刚度通常在其名义设计值附近波动,使得排气系统真实的静、动态性能与其名义设计值之间存在偏差。为提升汽车排气系统振动及橡胶吊耳疲劳耐久性能的稳健性,以吊耳和波纹管... 由于加工、测量、安装、老化等原因,排气系统吊耳和波纹管的真实刚度通常在其名义设计值附近波动,使得排气系统真实的静、动态性能与其名义设计值之间存在偏差。为提升汽车排气系统振动及橡胶吊耳疲劳耐久性能的稳健性,以吊耳和波纹管动刚度为正态随机设计变量,以吊耳隔振量不小于20 dB为约束条件,以挂钩垂向动态反力最大值及其标准差、吊耳的静变形量及预载力标准差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某乘用车排气系统振动和吊耳疲劳性能的多目标稳健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与确定性优化方案相比,排气系统静、动态性能对稳健优化方案的灵敏度降低,实施稳健优化方案将使得排气系统的振动和吊耳疲劳性能更加稳健。稳健优化方法对改善排气系统振动和吊耳疲劳耐久性的稳健优化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系统 振动控制 优化 稳健性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放电倍率对电池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翠娜 李红 +2 位作者 罗玉涛 谢斌 何小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96-2502,共7页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SOC-OCV关系曲线,库伦效率、温度、放电倍率对电池内阻、电压一致性影响和放电倍率与温度的关系特性是动力电池组成组技术和均衡管理的重要参数。通过充放电实验,测得电池SOC-OCV关系、库伦效率-放电电流关系曲线,并通...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SOC-OCV关系曲线,库伦效率、温度、放电倍率对电池内阻、电压一致性影响和放电倍率与温度的关系特性是动力电池组成组技术和均衡管理的重要参数。通过充放电实验,测得电池SOC-OCV关系、库伦效率-放电电流关系曲线,并通过8阶拟合,可以较准确地反映SOC-OCV函数关系。不同电池单体内阻随温度变化的变化率不同,某个温度下阻值相近的电池单体在其它温度下差异可能较大,极化内阻较欧姆内阻更为明显;电池放电倍率越大,电池组中电池电压的一致性越差。电池的最高温度与放电倍率有关,正极处的温度最高,负极温度与正极的温度差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温度 一致性 库伦效率 开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变截面板(TRB板)在汽车前纵梁中的应用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兰凤崇 李佳光 +1 位作者 马芳武 陈吉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32,共5页
汽车前纵梁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整车布置和承载要求,还需满足耐撞性要求。为实现耐撞性和轻量化双重目标,在前纵梁结构中引入连续变截面板(TRB板),充分利用其材料特性,满足前纵梁结构的吸能与变形模式。分别对TRB板材和等厚板材结构件进... 汽车前纵梁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整车布置和承载要求,还需满足耐撞性要求。为实现耐撞性和轻量化双重目标,在前纵梁结构中引入连续变截面板(TRB板),充分利用其材料特性,满足前纵梁结构的吸能与变形模式。分别对TRB板材和等厚板材结构件进行台车碰撞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加速度和质量的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以最小加速度峰值为优化目标,对TRB板的薄壁梁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相对于等厚板,TRB板材的薄壁梁结构变形量较小、加速度峰值较小,具有更好的耐撞性;优化后的薄壁梁质量减轻5.21%且加速度峰值减少1.63%,且响应面近似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纵梁 耐撞性 连续变截面板材 响应面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