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主要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减排措施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威 石常卿 +3 位作者 逯颖 郝新 王磊 王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7-1696,共10页
近30 a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_(4))排放量约2065.68万t,其中水... 近30 a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_(4))排放量约2065.68万t,其中水稻种植贡献41.9%;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为120.62万t,施肥贡献为43.6%。受温度、水量、土壤结构及作物品种影响,CH_(4)排放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排放量约占全国的38.4%;N_(2)O排放量则在中部地区相对较高,约占全国的32.6%。全球范围内,印度农业的CH_(4)排放量最高(2588.63万t),中国和巴西的二氧化碳(CO_(2))排放较为显著。实施减氮管理、使用硝化抑制剂、施用生物炭、节水灌溉和轮作等措施可不同程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作物品种优化、生产要素全过程评价等精准管理策略,并建议加强农田环境因素研究,探索微生物机制和新技术在农田碳减排中的应用,为实现农田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氮循环 面源污染 农田管理 微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与风险评估
2
作者 李学东 王艾花 +6 位作者 张鹤 李东升 黄纤玉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分布。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重金属来源,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o、V、Ti、Fe和Ni的垂向累积特征相似,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而Sb则显著受到人为活动影响;Sb和Sr的来源特殊,其含量应重点监测;V、Sr、Ni和Co的PLI为1.21,处于中度污染水平;V、Sr、Ni和Co的PERI小于40,表明生态危害较低;V、Co和Ni的I_(geo)均处于轻度污染或轻度污染以上水平。因此,对V、Sr、Ni和Co的持续监测及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仍至关重要。研究明确了该流域重金属的来源和生态风险,可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切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浑河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公共资源理论的国家公园优质水资源配置与价值实现研究
3
作者 刘耕源 董珂 +4 位作者 徐俏 杨青 赵彦伟 陈钰 杨志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5期41-53,共13页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所涵养的优质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安全和支撑下游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生态产品;然而,现有水资源管理体系未能有效识别和核算其生态溢出价值,致使出现优质水资源“高质低用”、分配效率低下和保护激励不足...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所涵养的优质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安全和支撑下游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生态产品;然而,现有水资源管理体系未能有效识别和核算其生态溢出价值,致使出现优质水资源“高质低用”、分配效率低下和保护激励不足等问题,亟需开展优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实现。本文引入超公共资源理论,揭示优质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资源,而是由保护行为“释放”的新增稀缺生态资产,需建立专门的核算、分配与补偿机制;基于此,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构建了“源‒流‒用”三级递进式核算框架。核算结果表明,在国家公园水资源分配格局方面,优质水虽然占据了区域用水的重要份额,但更多流向了对水质要求相对不高的部门,而对高附加值产业和居民生活等优质水需求更迫切的领域供给不足,体现出资源利用未能与水质等级和经济价值相匹配;在流域尺度空间分异性方面,不同流域呈现出农业集中、工业依赖或生活用水主导等差异化格局,进一步凸显了优质水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均衡问题。结合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确权‒计价‒交易‒金融化”闭环的优质水权交易市场化机制构建路径,包括开展基于来源、水质、生态贡献的优质水分级确权,形成合理计价机制,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进一步引入绿色绩效融资工具、水生态服务凭证、优质水银行等金融工具,并加强政策与监管的制度化保障,以期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全球自然资源治理探索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优质水资源 超公共资源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补偿 水权交易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