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公立医院护理人员流动原因探讨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杏瑛 谢坚红 王青山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分析非公立医院护士流动因素,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减少护士流失。方法调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每年护理人员辞职总人数,分析辞职人员学历、职称、辞职个人原因与管理因素并提出改革方案。结果通过重大改革措... 目的分析非公立医院护士流动因素,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减少护士流失。方法调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每年护理人员辞职总人数,分析辞职人员学历、职称、辞职个人原因与管理因素并提出改革方案。结果通过重大改革措施,完善福利待遇与人性化管理,增加医院软硬实力,提高医院竞争力,本院护士流失率逐年呈下降趋势。结论提高待遇,提供公平、体现优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完善各项福利,争取政策倾斜,发展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创造良好人文氛围,增强医院整体竞争能力是非公立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立医院 护理人员流动 辞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热敷辅助治疗对儿童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铭锡 崔海亮 罗慧钦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2期191-193,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辅助治疗对儿童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院病历收治的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儿行...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辅助治疗对儿童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院病历收治的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儿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术,观察组4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热敷。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踝上骨折效果显著,促进骨折处愈合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小儿肱骨踝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治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灿辉 吴景雄 +1 位作者 李青天 洪小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22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按奇偶数字随机分为对比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比组患者... 目的分析对比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按奇偶数字随机分为对比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非骨水泥性半髋置换术,观察组实施骨水泥行半髋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修复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负重下地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比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假体,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 非骨水泥 髋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有 陈乐乐 赵振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7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二级预防措施(包括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干预、口服药物、康复训练),研究...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二级预防措施(包括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干预、口服药物、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8.00%,22/25)高于对照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强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脑梗死恢复期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达信 《北方药学》 2016年第9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活血祛瘀止痛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临床疗效,并将实验...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活血祛瘀止痛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临床疗效,并将实验组按照患病部位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患病部位对针刀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临床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患病部位对针刀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痊愈率高,对不同患病部位疗效均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中药外敷 红外线照射 慢性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