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两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示范区患者随访脱落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甘郁文 吴霞民 +3 位作者 马弘 贾福军 刘津 于欣 《四川精神卫生》 201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纳入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686项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随访脱落率及原因。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和中山市纳入"686"项目的 141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随访,每月一次。对连续三次失访的患者... 目的调查广东省纳入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686项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随访脱落率及原因。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和中山市纳入"686"项目的 141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随访,每月一次。对连续三次失访的患者视为脱落,统计脱落率,并分析脱落原因。结果两市患者的总随访脱落率为6.21%,其中江门市为6.34%(51/804),中山市6.05%(37/612)。脱落原因依次为:觉得病好了或认为自己没有病为2.26%,因经济条件差治不起1.34%,搬迁0.85%。江门市因觉得病好了或认为自己没有病而脱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山市(3.73%:0.32%,χ2=18.71,P<0.01),中山市因经济条件差治不起而脱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江门市(2.78%:0.25%,χ2=15.98,P<0.01)。结论加强精神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管理搬迁患者,以降低随访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随访 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伟垣 何相成 廖红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以及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160例老年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分组,34例发生获得性肺炎者归为观察组;126例未发生获得性肺炎者...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以及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160例老年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分组,34例发生获得性肺炎者归为观察组;126例未发生获得性肺炎者归为对照组,然后对导致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有34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占比21.25%。两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激素/抑酸剂、低血清白蛋白、合并基础疾病(脑血管)、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留置胃管)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相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多因素显示,合并基础疾病(脑血管)、侵袭性操作(留置胃管)、使用激素/抑酸剂及低血清白蛋白是导致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导致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因素较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相应措施干预,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获得性肺炎 老年 住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共青团建设,让医院充满青春与活力
3
作者 潘兰英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7X期29-29,共1页
共青团组织作为我党的助手与后备军,在党发展与战斗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下,继续抓好团建工作,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医院充满青春与活力,存在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共青团 医院 团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人类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岱岳 郭文勇 +5 位作者 范鲁 李文俊 布龙华 朱建忠 林连英 许律琴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培菲康组、舍曲林+培菲康组、米氮平+培菲康组、艾司西酞普兰组、舍曲林组和米氮平组,各50例。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 目的探讨人类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培菲康组、舍曲林+培菲康组、米氮平+培菲康组、艾司西酞普兰组、舍曲林组和米氮平组,各50例。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明精神病(科)量表(BP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社会功能量表(SFR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再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1、2、4周时评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未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的HAMD、HAMA、BPRS、MoCA和SFRS评分均优于未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各组TESS评分均逐渐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治疗1周和治疗4周后HAMD、HAMA、BPRS和S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培菲康组和米氮平+培菲康组的HAMD、HAMA、BPRS和SFRS评分均优于舍曲林+培菲康组(P<0.05),但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各时间段MoCA、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不良行为、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且起效快,安全性好,司西酞普兰和米氮平联合培菲康的起效速度比舍曲林联合培菲康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抗抑郁药 抑郁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梁雪玲 李振超 李艳容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100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原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2例,在精神科药...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100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原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2例,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价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人际关系量表几个评价工具,评估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康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实施个案管理的实验组SANS总评分低均低于对照组、IPROS总评分也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及人际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个案管理对于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逐步减轻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影响 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和地西泮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文勇 刘岱岳 +1 位作者 朱建忠 李文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6期2959-2960,共2页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地西泮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地西泮片治疗,给予...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地西泮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地西泮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氟西汀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后1、2、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8周后,其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4、8周后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氟西汀治疗老年焦虑症效果优于地西泮,可有效控制患者焦虑情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焦虑症 地西泮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小玲 邵丽川 +1 位作者 冯会华 阮淑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241-243,280,共4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72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经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吸氧、平喘、祛痰、抗炎等常规治疗,研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3个...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72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经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吸氧、平喘、祛痰、抗炎等常规治疗,研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后两组疗效。结果经心理干预后,研讨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及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血氧饱和度与舒适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明确,一方面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一方面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COPD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伏莲 许律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住院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剂量10~20mg/d,氟西汀组20~40mg/d,疗程6周。疗效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住院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剂量10~20mg/d,氟西汀组20~40mg/d,疗程6周。疗效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7.2%,治愈率为48.7%,氟西汀组有效率为86.8%,治愈率4为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1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向锋 梁平欣 林秀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析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 目的探析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94.44%,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64.71%,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复发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弥补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且患者出院后疾病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伟杰 《内科》 2015年第3期308-309,共2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急、咳痰、干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缩短患者气急、咳痰、干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混悬液 氨溴索注射液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善兵 娄元菊 宋西俊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对感觉门控P50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接受利培酮治疗44例...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对感觉门控P50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接受利培酮治疗44例为A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44例为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P50测量指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便秘、焦虑发生率明显较B组高(P〈0.05),B组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明显较A组高(P〈0.05)。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有相似治疗效果,但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差异较大,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感觉门控P5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伏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确定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制订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对...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确定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制订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对患者对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内容中,患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药物不良反应,其次是注意事项、疗效、服用时间、疗程、名称、禁忌证、药物与食物的作用、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而对药学服务形式和方法的调查中,最受欢迎的是出院时个别用药指导,其次是药物知识小册子、药物知识讲座、小组讨论、用药指导热线;在对患者希望从哪里得到药学服务需求调查中,最希望得到药师亲自指导的达80.8%;其次是医生,为14.6%;再次是护士,为4.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药物相关知识,渴望药学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学服务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52例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健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帕罗西汀,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的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帕罗西汀,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起效的时间,HAMD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平均起效时间为(5.35±1.02)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出现1例情绪低落,1例食欲不佳,对照组则出现2例情绪低落和1例恶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AMD各因子得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分的对比,观察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起效快,且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坦度螺酮 抑郁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健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患者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其睡眠质量,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有无睡眠障碍者与正常和焦虑...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患者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其睡眠质量,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有无睡眠障碍者与正常和焦虑/抑郁者的年龄、性别、头痛类型,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0%(47/100),有无睡眠障碍者的性别、头痛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患者以女性居多,占比为95.74%(45/47),表现为入睡时间长、主观睡眠质量较差、睡眠维持困难等;其中,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更高。1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为71.0%,正常者与焦虑/抑郁者的性别、头痛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者以女性居多,其中,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几率更高。经焦虑与抑郁量表显示,大多数睡眠障碍患者会出现轻、中度焦虑或中、重度抑郁症状。结论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症状之间具有关联,医护人员在治疗头痛时,还应对患者展开缓解睡眠障碍、抗焦虑抑郁等辅助治疗,以缓解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其贵 廖华英 +1 位作者 郑小泳 宋来云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4期313-314,I0002,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分为联合心理干预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各50例,A... 目的 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分为联合心理干预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各50例,A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系统化心理干预,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第1、3、6、9、12月进行心理干预.两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月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①干预后第12月末A组HAMD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4±2.33)vs.(11.25±1.27),P<0.01];②两组SCL-90量表除强迫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因子及总分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 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用于不同程度病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美仙 冯银解 +1 位作者 陈宇丽 刘文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病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接受一病一优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病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接受一病一优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一病一优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同时比较不同程度病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接受一病一优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一般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抑郁情绪和一般自我效能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一般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不同程度病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发现入院2周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均高于重度患者,入院4周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病一优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护理模式对轻度和中度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尤为有效,可用于患者的早期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负面情绪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国瑛 林悦甜 《北方药学》 2016年第7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用药医嘱2300条,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 目的:探究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用药医嘱2300条,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用药医嘱构成率分别为抗焦虑药(13.04%)、抗抑郁药(11.00%)、心境稳定剂(15.00%)以及抗精神病药(60.96%);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的前三位药品分别是奥氮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缓释片。通过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68.19%)高于抗焦虑药(26.33%)、抗抑郁药(5.53%)、心境稳定剂(1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的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发生率分别为(78.88%)、(84.58%),两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上应提高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精神疾病 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应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兴华 李月欢 《北方药学》 2016年第7期79-79,共1页
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药物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药物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3.3%与对照组91.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应用阿立哌唑的疗效得到保证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兴华 钟古华 甘郁文 《北方药学》 2016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 目的:对比研究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89.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3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7.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不良反应中的体重增加和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利培酮对患者的体重影响较大,而氨磺必利对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大,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使用哌罗匹隆片与舒必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陈善兵 李芳 娄元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片与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A组采取哌罗匹隆...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片与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A组采取哌罗匹隆片治疗,B组使用舒必利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症状量表(SA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和12周末SA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明显较B组46.51%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必利与哌罗匹隆片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疗效,但是哌罗匹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症状 舒必利 哌罗匹隆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