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勇 陈琴 +1 位作者 薛红漫 王明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EBV四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EB病毒感染儿童血清样本的EBV四种抗体。结果 (1)病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3岁,〈4... 目的 探讨EBV四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EB病毒感染儿童血清样本的EBV四种抗体。结果 (1)病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3岁,〈4岁53例。4~8岁16例,〉8岁9例;(2)78例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65.4%),呼吸道感染7例(9.O%),另外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炎、过敏性紫癜、肝炎及隐性感染病例。(3)VCA-IgM阳性57例,阳性率73.1%;结论 EBV四种抗体能动态反应EB病毒感染后的抗体水平,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很有价值,非常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尔病毒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感染与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丽容 陈华庚 +2 位作者 陈杏桃 张伟新 张伟坚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白介素-6(IL-6)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细菌感染急性期新生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感染急性期、感染恢复期以...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白介素-6(IL-6)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细菌感染急性期新生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感染急性期、感染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感染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感染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急性期,PCT和IL-6均显著增高,随着病情好转后两者的水平逐渐下降。PCT和IL-6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辅助方法,对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判断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力素头孢硫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建国 陈杏桃 邓振悦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65-67,93,共4页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仙力素(头孢硫脒)和阿奇霉素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并探讨其相比于二药单独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9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单纯给予仙力...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仙力素(头孢硫脒)和阿奇霉素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并探讨其相比于二药单独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9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单纯给予仙力素静脉注射,B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口服,C组联合给予仙力素和阿奇霉素,用量较A、B组减半,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73.3%和96.7%,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40,P<0.05)。A、B、C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6.7%、60%和90%,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22,P<0.05)。A、B、C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0%、23.3%和0%,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32,P<0.05)。结论仙力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二药联用具有药效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用药量减半也可减轻各用药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减轻或避免耐药性的发生,适用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力素 头孢硫脒 阿奇霉素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的延续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落实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麦玉娟 刘珍凤 赵梅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将策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延续护理管理中,探究对护理落实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 目的将策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延续护理管理中,探究对护理落实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入院的60例作为对照组(即实施PDCA前),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入院的60例作为试验组(即实施PDCA后),对照组实施传统延续护理,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落实率、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的延续护理后,试验组患儿的护理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lgG)、免疫球蛋白A(lgA)等免疫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的延续护理能显著提升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落实率,改善患儿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儿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延续护理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护理落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量元素锌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汝勤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量元素锌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实施西咪替丁与干扰素治疗)与治疗组(实施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量元素锌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实施西咪替丁与干扰素治疗)与治疗组(实施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量元素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脱水、大便以及体温等的恢复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对其实施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微量元素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其症状,具有疗效理想,安全性高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干扰素 微量元素锌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汝勤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49-51,92,共4页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方法按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患儿10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13C呼气试验,其中59例患者经检测后确定Hp感染阳性,45例患者Hp感染阴性,取所有患儿新鲜粪便2.0g,用1...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方法按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患儿10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13C呼气试验,其中59例患者经检测后确定Hp感染阳性,45例患者Hp感染阴性,取所有患儿新鲜粪便2.0g,用10倍稀释法分别稀释至10^(-1)、10^(-3)、10^(-5)、10^(-7)进行厌氧和需氧培养,选择培养肠道中的典型菌落,如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进行培养。培养检测后所有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粪便菌群培养。结果 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组间肠道菌落数量及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Hp阳性患儿治疗后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菌落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Hp阳性患儿治疗后肠道菌菌落数量均有较大变化,双歧杆菌及肠杆菌较原来增多,其余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感染影响儿童肠道菌群,减少体内有益的厌氧菌数量,增加原本体内不占优势的需氧杆菌,且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抗感染治疗 儿童肠道菌群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