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仲宏 梁健 +1 位作者 黄开红 闵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980~ 2 0 0 0年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 31例患者 1~ 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包括阑尾类癌 10例 ,...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980~ 2 0 0 0年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 31例患者 1~ 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包括阑尾类癌 10例 ,结肠类癌 8例 ,直肠类癌 7例 ,胃类癌 4例 ,小肠类癌 2例 ,十二指肠类癌 1例。 32例胃肠道类癌中 ,良性类癌 2 5例 ,恶性类癌 7例。 8例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 ,4例出现恶性类癌综合征。在平均 2 9个月的随访中 ,7例患者死于转移。【结论】胃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胃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胃肠道类癌的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类癌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陆雪梅 叶小芬 欧月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60-1361,共2页
目的:评价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护理程序包括术前对患者各系统的综合评估及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等。结果:通过对45例实施护理程序组与29例未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评价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护理程序包括术前对患者各系统的综合评估及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等。结果:通过对45例实施护理程序组与29例未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现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结论:使用护理程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程序 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费用 住院时间 临床应用 护理措施 综合评估 安全性 程序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热化疗对大鼠皮下移植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社练 欧英雄 +3 位作者 赵伯端 方胜 杨本生 赵鹏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73-776,共4页
目的 :研究局部热化疗对大鼠皮下移植胶质瘤血管再生的影响 ,探讨其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 C6细胞接种于大鼠背部皮下 ,肿瘤生长至 1 .5~ 2 cm直径时 ,分组进行局部热疗、化疗和热化疗。继续观察皮下肿瘤生... 目的 :研究局部热化疗对大鼠皮下移植胶质瘤血管再生的影响 ,探讨其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 C6细胞接种于大鼠背部皮下 ,肿瘤生长至 1 .5~ 2 cm直径时 ,分组进行局部热疗、化疗和热化疗。继续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 ,测量瘤体体积和质量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 ;用因子 相关抗原 (F - RA)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以微血管密度 (MVD)作为定量检测指标。用 H- E染色法、电镜观察肿瘤增殖状况和肿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热疗、化疗、热化疗与对照组比较 :瘤体缩小 ,质量减轻 ;PCNA、IGF- 、VEGF蛋白表达降低 (P<0 .0 1 ) ,MVD降低 (P<0 .0 1 ) ,且热化疗较单纯热疗和化疗降低更明显 (P<0 .0 1 )。热化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 ,微血管外径变小 ,血管壁变厚 ,血管减少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多 ,细胞连接间隙减小 ,有的血管甚至只能发现完整的基膜而缺乏内皮细胞。结论 :热疗、化疗、热化疗能抑制肿瘤血管再生与肿瘤增殖 ,且热化疗有协同作用 ;热化疗抑制胶质瘤的 PCNA合成与表达、以及抑制 IGF- 的合成与分泌是其抑制肿瘤增殖的机制之一 ;热化疗能降低肿瘤 VEGF合成与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热化学疗法 血管再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和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宁新 李仲宏 +1 位作者 黄华振 蒋志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p2 1WAF1、PCN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 2例乳腺癌组织p2 1WAF1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 15 2例乳腺癌组织中 p2 1WAF1蛋白阳性 6 1例 (40 1% ) ,其中低表达 43例 (70 5 % ) ,高... 目的 :探讨p2 1WAF1、PCN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 2例乳腺癌组织p2 1WAF1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 15 2例乳腺癌组织中 p2 1WAF1蛋白阳性 6 1例 (40 1% ) ,其中低表达 43例 (70 5 % ) ,高表达18例 (2 9 5 % ) ;6 9例 (45 % )PCNA低指数表达 ,83例 (5 5 % )PCNA高指数表达 ;p2 1WAF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腺管形成(γs=0 34 1,P <0 0 1)、细胞核多型 (γs=0 5 16 ,P <0 0 1)、核分裂象计数 (γs=0 35 1,P <0 0 1)和组织学分级 (γs=0 415 ,P <0 0 1)呈正相关 ;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 p2 1WAF1蛋白高表达组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 (χ2 =6 92 ,P <0 0 1) ,PCNA高指数表达组生存期短于低指数表达组 (χ2 =5 14,P <0 0 5 ) ,p2 1WAF1- /PCNA低指数表达组 ,p2 1WAF1+/PCNA低指数组 ,p2 1WAF1+/PCNA高指数组和p2 1WAF1- /PCNA高指数组生存期依次减少 (χ2 =11 0 7,P <0 0 1)。结论 :(1)p2 1WAF1/PCNA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 ;(2 ) p2 1WAF1在乳腺癌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的调控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21^WAF1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术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格林 黄文涛 +1 位作者 孙培吾 徐颖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39-740,共2页
目的 :总结 12 6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手术结合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Ⅰ ,Ⅱ及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 ,以长春地辛、表柔比星、5 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结果 :术后死亡 5例 (4 0 % ) ,5年生存 5 6例 (44 4% )。... 目的 :总结 12 6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手术结合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Ⅰ ,Ⅱ及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 ,以长春地辛、表柔比星、5 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结果 :术后死亡 5例 (4 0 % ) ,5年生存 5 6例 (44 4% )。结论 :以根治性手术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p21^(WAF1)基因多态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宁新 李仲宏 +2 位作者 金亦 王国强 苏祖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6-980,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p2 1WAF1DNA多态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和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0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 4 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2 1WAF1DNA多态性和蛋白表达。结果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p2 1WAF1DNA多态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和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0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 4 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2 1WAF1DNA多态性和蛋白表达。结果 :18% (18/ 10 0 )的乳腺癌组织和 5 % (2 / 4 0 )对照组组织分别出现两种p2 1WAF1DNA多态性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组间有显著差异 (χ2 =3 94 ,P <0 0 5 ) ;5 0 % (5 0 / 10 0 )的乳腺癌组织和 12 5 % (5 / 4 0 )对照组组织表达p2 1WAF1蛋白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组间有显著差异 (χ2 =16 84 ,P <0 0 1) ;10 0 % (18/ 18例 )的具有p2 1WAF1DNA多态性的乳腺癌组织p2 1WAF1蛋白表达阳性 ,39% (32 / 82 )的无p2 1WAF1DNA多态性乳腺癌组织蛋白表达阳性 ,p2 1WAF1DNA多态性组明显高于无多态性组 ,组间有显著差异 (χ2 =2 1 95 ,P <0 0 1) ;p2 1WAF1DNA多态性与p2 1WAF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 =0 5 76 ,P <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p2 1WAF1DNA多态性可能产生不同的转录本并生成相应的蛋白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P21 蛋白质 P21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nipaque椎管造影121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旭初 梁寒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OMNIPAQUE 椎管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术前神经介入栓塞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本生 陈晓明 赵伯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630-631,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神经介入栓塞的作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12例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神经介入检查 ,并对其中 10例行术前超选择性血管栓塞 ,栓塞后 5~ 7d手术治疗。结果 :栓塞效果优良 7例 ,较好 2例 ,较差 1例 ,手术治疗痊愈 9...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神经介入栓塞的作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12例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神经介入检查 ,并对其中 10例行术前超选择性血管栓塞 ,栓塞后 5~ 7d手术治疗。结果 :栓塞效果优良 7例 ,较好 2例 ,较差 1例 ,手术治疗痊愈 9例 ,复发 1例 ,无死亡。结论 :对颅内血供丰富的脑膜瘤 ,采用血管内栓塞作为手术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神经介入栓塞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穿刺式电刀在微型胸腔镜治疗手汗症中的应用
9
作者 马日新 曾格林 吕庆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843-84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胸腔镜下用穿刺式电刀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2月,用克氏针加绝缘胶套自制成穿刺式电刀,在2 mm胸腔镜监视下,用穿刺式电刀在第4肋间腋中线处穿刺进入胸腔,行双侧T3、T4交感神经切断... 目的探讨微型胸腔镜下用穿刺式电刀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2月,用克氏针加绝缘胶套自制成穿刺式电刀,在2 mm胸腔镜监视下,用穿刺式电刀在第4肋间腋中线处穿刺进入胸腔,行双侧T3、T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37例手汗症。结果 3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7~40 min,平均32 min。术后3~5 d出院,平均4.5 d。术后5例少量气胸,其中1例须胸腔穿刺。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双手干燥1例,躯干代偿性多汗4例。结论微型胸腔镜下用穿刺式电刀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可行,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式电刀 胸腔镜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本生 赵鹏洲 +3 位作者 欧英雄 谭社练 方胜 赵伯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探讨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应用骨瓣翻转法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且外观塑形良好。结论:骨瓣翻转法有安全简便、骨瓣... 目的:探讨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应用骨瓣翻转法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且外观塑形良好。结论:骨瓣翻转法有安全简便、骨瓣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有适应证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 骨瓣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的治疗
11
作者 陈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55-656,共2页
老年人因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代偿能力降低,对感染的应激性和抵抗力下降,患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时,极易发展成重症胆管炎而导致死亡。我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2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现报道如下。1资... 老年人因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代偿能力降低,对感染的应激性和抵抗力下降,患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时,极易发展成重症胆管炎而导致死亡。我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2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42例,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合并症 胆管炎 治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15例治疗分析
12
作者 钱维加 陆永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89-90,共2页
报告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15例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讨论。结论认为:充分打开及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腹腔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蛛网膜囊肿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
13
作者 杨本生 赵伯端 谭社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48-148,共1页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最常见的原因为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损伤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其治疗目的是以闭塞瘘口,消除颅内杂音,改善脑供...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最常见的原因为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损伤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其治疗目的是以闭塞瘘口,消除颅内杂音,改善脑供血,保存视力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疗法 外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