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鹏 周燕斌 黄炎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26-29,43,共5页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氏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培养方法及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明亮 伍国达 +6 位作者 张辉 梁小华 郑少莉 陈小荷 梁灼源 韦锋 石晓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改进培养方法,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及了解本中心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腹膜炎腹腔透出液直接涂片观察细菌及接种于培养瓶(BA组),或离心后再涂片及接种(C-BA组)。观察两组细菌阳性检测率及致病菌培养阳性率。观察致病菌谱及其... 目的:改进培养方法,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及了解本中心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腹膜炎腹腔透出液直接涂片观察细菌及接种于培养瓶(BA组),或离心后再涂片及接种(C-BA组)。观察两组细菌阳性检测率及致病菌培养阳性率。观察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结果:传统涂片组与离心涂片组比较,P<0.01。B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C-BA组比较,P<0.01。前2位致病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均100%敏感。结论:改进培养方法提高了致病菌培养的阳性率。离心涂片组的细菌阳性率明显比传统涂片组高。对本中心腹膜炎,可使用阿米卡星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培养方法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多发性腹膜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明亮 张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5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多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多发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45例单次发生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以Logistw回...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多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多发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45例单次发生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以Logistw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其多次发生腹膜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率为1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操作者、文化程度和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抗感染疗程不足(41.3%)和未及时治疗方面(67.4%)显著高于对照组(17.8%、30.4%)(P〈0.05、P〈0.01)。观察组透析龄〈1年者占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P〈0.01)。观察组低血红蛋白和低血浆白蛋白、高c反应蛋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长透析龄(OR=1.026,95%CI:1.001~1.125,P=0.005)、低血红蛋白(OR=2.507,95%CI:1.811~4.708,P=0.000)、低血浆白蛋白(OR=2.900,95%CI:1.443~3.558,P=0.000)、未及时治疗(OR=2.347,95%CI:1.584~4.617,P=0.000)、抗感染疗程不足(OR=2.358,95%CI:1.393~3.621,P=0.000)为频繁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论未及时治疗、抗感染疗程不足、长透析龄、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偏低预示腹膜透析患者可能会多次发生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多发性腹膜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