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干扰素协同5-杂氮-2′脱氧胞苷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依卡 李喜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11-2813,共3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5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ng/mLIFN...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5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ng/mLIFN-γ与5μmol/L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5Y细胞5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Human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Γ-干扰素 5-杂氮-2’脱氧胞苷 去甲基化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穴手法与运动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仲和 田贤先 +2 位作者 张婕 马粉华 吴佳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29-930,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作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80例,只作运动治疗。运用Brunnstrom、Fugl-M...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作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80例,只作运动治疗。运用Brunnstrom、Fugl-Meyer(FMA)、CNS在三个层面上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rom、FMA、CNS三个层面上评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在Brunnstrom、FMA、CNS三个层面上评估积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优于单一的运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穴 手法 急性期脑梗死 CNS 治疗后 治疗前 对照组 合运动 结论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梗死急性期夜间脉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厚仕 黄楚明 +2 位作者 朱勇冬 连晓东 周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3-2064,共2页
高血压性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较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有学者报道夜间脉压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要强于脉压。本研究... 高血压性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较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有学者报道夜间脉压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要强于脉压。本研究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夜间脉压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梗死 脑梗死急性期 脉压水平 短期预后 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病 严重并发症 脑梗死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应明 田贤先 谢佳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202-1203,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MRI阴性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抗体相关脑炎一例
5
作者 蔡彤彤 胡建凡 +1 位作者 张玉虎 林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609,共4页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肢反复抽动10天,于2020年5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抽动、疼痛痉挛,面肌抽动,每次持续1~2秒,伴记忆力下降,无法回忆昨天进食食物、亲属姓名及家庭住址,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枕叶海...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肢反复抽动10天,于2020年5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抽动、疼痛痉挛,面肌抽动,每次持续1~2秒,伴记忆力下降,无法回忆昨天进食食物、亲属姓名及家庭住址,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枕叶海绵状小血管瘤(图1),脑电图可见右侧颞区少许尖波,临床诊断为“癫”,予丙戊酸钠0.50 g/次、3次/d和左乙拉西坦500 mg/次、2次/d口服,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肢体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