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背景下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的评估与修正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旭民 林凯荣 +2 位作者 郭伟建 郭靖 陈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作为一种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单位线,由1983年前的雨洪资料分析综合得到,它反映了广东省城镇化之前的产汇流关系,但是目前针对其在城市化地区适用性评价与修正的研究较少。以广东省深圳市景田流域为例,基于景...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作为一种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单位线,由1983年前的雨洪资料分析综合得到,它反映了广东省城镇化之前的产汇流关系,但是目前针对其在城市化地区适用性评价与修正的研究较少。以广东省深圳市景田流域为例,基于景田水文站2011-2019年间的暴雨洪水记录资料,采用纳什效率系数、认同指数、相关系数等评价指标,对广东省综合单位线的适用性进行评价,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约束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景田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后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张,不透水下垫面所占比例已超过90%,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对该流域雨洪过程的刻画能力存在明显不足,提出的通过对重要参数进行率定以及对单位线进行修正两种方案都提高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其中,针对小样本提出的基于网格搜索的交叉验证参数优化方法与约束最小二乘法的单位线修正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模拟性能,纳什效率系数、认同指数、相关系数等指标都有明显提高,较好地反映了景田流域的产汇流特性;相较于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的推荐单位线,经过修正的单位线表现出洪峰流量变大、峰现时间提前、总历时缩小的特征,更符合城市化的产汇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 单位线修正 约束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近年降雨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郑杰元 黄国如 +1 位作者 王质军 陈其幸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192,共5页
受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广州市区水文要素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揭示广州市降雨时空变化趋势,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降雨时间序列的演变规律,可知市区年降雨量逐年增加,暴雨中心由市郊向市中心转移,降雨时段更为集中。并... 受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广州市区水文要素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揭示广州市降雨时空变化趋势,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降雨时间序列的演变规律,可知市区年降雨量逐年增加,暴雨中心由市郊向市中心转移,降雨时段更为集中。并采用不均匀系数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降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广州市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平衡,且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降雨时空变化规律 Mann-Kendall检验法 不均匀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建设对广州夏季降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秀洪 刘丙军 +2 位作者 李源 邓程予 陈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区及周边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对城区和下风向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对城区上风向降水过程作用不明显;(2)与城市化前期对比,城市化后期城区和下风向夏季降水总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等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后期大雨以上级别降水明显增加,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向短历时演化,过程雨量分布更加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夏季降水 降水过程 盛行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区短历时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其幸 武传号 +1 位作者 黄国如 吴思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频发,研究短历时暴雨的变化规律可为广州市内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中大站1984~2010年最大1h降雨量资料,通过趋势线、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年最大1h降雨...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频发,研究短历时暴雨的变化规律可为广州市内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中大站1984~2010年最大1h降雨量资料,通过趋势线、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年最大1h降雨序列和暴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年最大1h降雨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进入21世纪后波动减弱,且稳定在较大的范围内;大于20、30、40mm的1h暴雨次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其中大于30mm的次数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内涝 广州市 1 h降雨 Mann-Kendall检验法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资料流域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研究
5
作者 练迪 王京晶 王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4-249,共6页
缺资料流域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研究是目前水文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以广州市派潭河流域为目标流域,分别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水文相似参数移植法进行水文预报研究,其中参数移植法将西福河流域作为参证流域,基于西福河和派潭河流域地形指数频... 缺资料流域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研究是目前水文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以广州市派潭河流域为目标流域,分别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水文相似参数移植法进行水文预报研究,其中参数移植法将西福河流域作为参证流域,基于西福河和派潭河流域地形指数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两流域具有水文相似性,将参证流域新安江模型参数直接移植到目标流域进行洪水模拟预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目标流域洪水模拟情况,结果表明基于新安江模型的参数移植法需要较多参证流域和目标流域的水文地理资料,较综合单位线法整体预报精度更高。综合单位线法所需的水文地理资料较少,整体精度较低,但随着洪水量级增大,预报精度会显著提高。并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提出一种缺资料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相似性 地形指数 参数移植 综合单位线法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22·6”特大洪水潖江蓄滞洪区运用研究
6
作者 练迪 许玉联 +1 位作者 王质军 王京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2,共5页
2022年6月北江干流遭遇历史特大洪水,首次启用了潖江蓄滞洪区削峰调洪。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精准有效地运用潖江蓄滞洪区,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潖江蓄滞洪区存在缺少实时监测数据... 2022年6月北江干流遭遇历史特大洪水,首次启用了潖江蓄滞洪区削峰调洪。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精准有效地运用潖江蓄滞洪区,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潖江蓄滞洪区存在缺少实时监测数据及历史资料,且水文情势复杂等问题,结合洪水调查实测数据资料,基于ArcGIS软件提取了潖江蓄滞洪区淹没区范围,构建了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分别对蓄滞洪区的围内蓄滞水量、河道蓄滞水量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实测洪痕点经纬度校对淹没区提取范围。结果表明,淹没区范围提取结果基本合理,构建的水动力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对今后蓄滞洪区科学合理运用、工程精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MIKE11水动力模型 蓄滞水量 分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佛山与广州交界河段潮水河水质水量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粤生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受潮汐的影响,潮水河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规律极其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如何布设合理的监测断面,制定合乎潮汐规律的潮水河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摸清潮水河段的污染物输入量以及河流的水质状况服务。通过对佛... 受潮汐的影响,潮水河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规律极其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如何布设合理的监测断面,制定合乎潮汐规律的潮水河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摸清潮水河段的污染物输入量以及河流的水质状况服务。通过对佛山与广州交界潮水河段水质水量的同步监测发现:该区域日化学需氧量输入量为288.8 t,日氨氮输入量为88.8 t;采用代表时段法计算出污染物的输入量及采用单项指标法评价潮水河水体现状比较可靠、合理;纳污量超过河段环境容量是导致水质不断恶化的原因;加强交界河段上游地区面污染治理,建立重点取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实时监测,是保证不同季节取水安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水河 水质 水量监测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场作用的城市建筑区产流特征
8
作者 罗渝复 林凯荣 +5 位作者 方煜铭 张靖文 张清涛 庄鲁文 朱涵 陈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5,共8页
为探究风场与建筑物对城市建筑区产流的影响,采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虑风场与建筑区特征,提出一个建筑区产流计算公式。通过降雨径流实验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相近,表明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 为探究风场与建筑物对城市建筑区产流的影响,采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虑风场与建筑区特征,提出一个建筑区产流计算公式。通过降雨径流实验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相近,表明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区产流特征。对于独栋建筑与松散建筑区,风场对产流有直接影响,建筑区产流量随降雨倾角增大而减小;对于密集建筑区,建筑区产流受风场与建筑区自身特征影响,产流量随建筑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不同降雨倾角与不同建筑密度下,对建筑区产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倾角不同时,建筑密度对产流量影响也不同;降雨倾角较大时,密集建筑区产流量随建筑密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区 风场 产流计算 建筑密度 降雨径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貌信息熵的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系统演变规律分析
9
作者 汪思敏 刘锋 +1 位作者 王璞 韩志远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河口拦门沙演变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新局面。珠江磨刀门河口经历综合整治后发生重大变化,其拦门沙系统演变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基于磨刀门河口不同年代地形数据,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地貌信息熵等方法,量化分析拦门沙不同地貌单元... 河口拦门沙演变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新局面。珠江磨刀门河口经历综合整治后发生重大变化,其拦门沙系统演变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基于磨刀门河口不同年代地形数据,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地貌信息熵等方法,量化分析拦门沙不同地貌单元演变特征,分析拦门沙系统水深-面积关系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系统状态转变规律。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拦门沙系统呈现典型滩槽结构,不同地貌单元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拦门沙东汊系统地貌演变呈有序发展,近年来沉积动力结构不断变化,有序性继续增强,拦门沙西汊系统地貌结构演变复杂,一直处于自适应的无序发展状态,不确定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河口 拦门沙 水深-面积关系 地貌信息熵 系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AHP集成的无资料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静 林凯荣 +2 位作者 刘玥 刘树壕 陈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以清远市石坎河无资料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得到1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洪峰流量、高程、坡度、土壤类型、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6个指标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借助GIS-AHP方法实... 以清远市石坎河无资料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得到1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洪峰流量、高程、坡度、土壤类型、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6个指标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借助GIS-AHP方法实现无资料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石坎河流域内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河200 m范围内;(2)设计洪峰流量可以作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3)集成GIS-AHP方法是无资料小流域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有效且快速的方法。评价结果与流域实际情况吻合,可为全国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资料小流域 山洪灾害 风险评价 GIS-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水库消落带土壤主要金属元素流失及其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孟绪 唐鹊辉 +4 位作者 王灵紫 胡克武 吴杰 曹家瑶 彭亮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5,共8页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显示:由南向北,水库消落带土壤铁含量逐渐下降,土壤钙含量逐渐上升;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比值依次为Mn>P>Fe>Al>Ca,与土壤铁和锰高的流失率相比,铝和钙基本无流失作用,铁和锰从流域土壤向水体和沉积物迁移可能是华南地区水体铁锰超标的重要原因;水库消落带土壤和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与铁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且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土壤(P<0.05),表明磷主要与流域土壤中的铁结合并共同迁移、沉降,最终汇入沉积物中。当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达0.6mg/g时,沉积物总磷含量与铁含量相关,推测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磷的饱和滞留量可能在0.6mg/g左右。当Fe:P>70时,水体磷浓度基本低于20μg/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铁能吸附水体磷并抑制磷释放,此时沉积物是磷的“汇”。当Fe:P<70,总磷含量与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水体磷浓度与沉积物铁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这些水库沉积物中铁对磷的吸附可能已开始饱和。沉积物铁磷质量比为70可能是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开始由磷汇向磷源转化的关键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南亚热带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增江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颖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93,共7页
为探讨增江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选取1960-2015年河流实测径流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6 a年来,增江流域径流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0.6 mm,1960s径流量最少,2000s的径流量最多,1960-1972年... 为探讨增江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选取1960-2015年河流实测径流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6 a年来,增江流域径流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0.6 mm,1960s径流量最少,2000s的径流量最多,1960-1972年为枯水期,1972-1984年为丰水期,1984-1991年为枯水期,此后至今一直为平水期。增江流域具有明显的丰枯季节变化,汛期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80%,径流总体呈明显的不对称双峰型,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次峰都出现在8月,夏季Cv值最小,冬季丰枯振荡最为明显。域内气候增暖明显,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下垫面参数n减小,对径流的增加十分有利。径流对各因子的敏感度绝对值为: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太阳辐射>LUCC>风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1%、48.9%。1980s后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程度大幅增加,2000s后人类活动影响减少,趋于缓和,人类正在努力和自然处于一种和谐平衡关系。因此,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江流域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流域中长期汛期降雨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其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862-5863,5866,共3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中长期水文预报有着重要价值。基于物理成因的多元回归法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均生函数法为两类较为优越的中长期预报方法,将这2种方法应用于流溪河流域温泉人工湖雨量站汛期降雨量预报,结果表明,2种方...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中长期水文预报有着重要价值。基于物理成因的多元回归法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均生函数法为两类较为优越的中长期预报方法,将这2种方法应用于流溪河流域温泉人工湖雨量站汛期降雨量预报,结果表明,2种方法皆能够得到精度良好的模拟结果,均生函数法模拟精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中长期预报 多元回归法 均生函数法 汛期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分解法的无资料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漫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4,131,共4页
针对目前无资料流域洪水预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参数分解法,即利用武江流域控制站犁市水文站1980~1996年43场降雨径流资料作为模型参数率定资料,分别率定武江流域大、中洪水的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参数,并以1997~2004年16场降雨... 针对目前无资料流域洪水预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参数分解法,即利用武江流域控制站犁市水文站1980~1996年43场降雨径流资料作为模型参数率定资料,分别率定武江流域大、中洪水的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参数,并以1997~2004年16场降雨径流资料进行检验,在模拟和检验达到较好的结果后,再利用参数分解法推求武江流域内田头水子流域大、中洪水的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参数,并利用田头水59场降雨洪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田头水子流域洪水预报模型预报大、中洪水的验证精度均达到乙级以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分解法 洪水预报 无资料流域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河流底栖硅藻β多样性及其对空间距离与环境梯度的响应——基于广义非相似性模拟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琳 陈慈 +3 位作者 朱昆鹏 韩诺 王璐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76-4189,共14页
β多样性指不同生境间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典型的南亚热带中小型河流—广州流溪河为对象,在对底栖硅藻进行季节调查的基础上,采用Baselga对β多样性的分解框架,基于Sørense... β多样性指不同生境间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典型的南亚热带中小型河流—广州流溪河为对象,在对底栖硅藻进行季节调查的基础上,采用Baselga对β多样性的分解框架,基于Sørensen相异性系数将底栖硅藻的β多样性分解为周转和嵌套两个组分,运用广义非相似性模拟(Generalized Dissimilarity Modelling,GDM)分析了空间与环境因子对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硅藻β多样性、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无明显季节差异,物种周转是流溪河底栖硅藻β多样性的主要组分(>75%);环境与空间过程共同影响流溪河底栖硅藻β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格局,但环境选择是主要的驱动因子;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的空间因素对β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的影响程度降低。作为一种非线性距离回归方法,GDM能较好地识别底栖硅藻β多样性及其组分对环境梯度和空间距离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多样性 周转 嵌套 广义非相似性模拟 环境选择 扩散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0
16
作者 谭颖 郑训皓 +5 位作者 陈慈 刘玥 王璐 官昭瑛 杨海军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760,共14页
流溪河位于我国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其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掌握该地区的物种组成特征及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是建立生态监测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于2018年的枯水期(3月、12月)和丰水期(6月、9月),自流溪河... 流溪河位于我国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其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掌握该地区的物种组成特征及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是建立生态监测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于2018年的枯水期(3月、12月)和丰水期(6月、9月),自流溪河上游至下游共计20个段面对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采样,同时测定了相应的环境因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流溪河水环境与群落结构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底栖动物76个分类单元,隶属于7纲20目50科,其中水生昆虫相对丰度最高,占69.39%。在4个优势分类单元中,摇蚊族(Chironomini)相对丰度为20.19%,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短沟蜷属的一种(Semisulcospira sp.1)、双突细蜉(Caenis bicornis),相对丰度在7%—9%之间。底栖动物丰度和种类多样性均与浊度呈显著负相关;枯水期底栖动物丰度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丰水期则呈显著正相关。在丰水期,不同河流级别上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差异,表现较强的分布格局,而在枯水期这种分布格局不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在丰水期,影响或解释流溪河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为pH、溶解氧、水温、电导率和硅酸盐,而在枯水期则为pH和硝态氮。受电站与采沙的影响,部分河段发生非自然断流和底质的显著改变,导致底质与水深等数据的异常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该河流生境与环境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底栖动物 丰富度 季节动态 河流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暴雨时空特征分析及市区设计暴雨的估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杰 王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77,81,共4页
在分析天津市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区暴雨公式,推求了设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天津市实测最大点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这段时间,且不同时段实测最大点雨量在时间分布上比较集中。市区暴雨的强度较大,已达... 在分析天津市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区暴雨公式,推求了设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天津市实测最大点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这段时间,且不同时段实测最大点雨量在时间分布上比较集中。市区暴雨的强度较大,已达到大暴雨级别。市区设计暴雨过程的估算,可为相关部门的除涝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暴雨 时空分布 暴雨公式 设计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慈 谭琳 +3 位作者 朱昆鹏 梁颖珊 韩诺 韦桂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1,共10页
底栖硅藻能够较好地响应河流水环境变化,其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与生态状况的指示与评估。为了解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受河流水文与水质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共设置了20个样点,于2018年3月、6月、... 底栖硅藻能够较好地响应河流水环境变化,其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与生态状况的指示与评估。为了解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受河流水文与水质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共设置了20个样点,于2018年3月、6月、9月和12月进行底栖硅藻季节性采样,同步测定了水体理化因子;在分析群落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河流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对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检出底栖硅藻276种,隶属于2纲、6目、9科、55属,底栖硅藻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季节上,丰水期的物种丰富度和真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高于枯水期。枯水期曲壳藻科的相对丰度超过50%,高于丰水期;而舟形藻科在丰水期时相对丰度比枯水期高。在空间上,三级河流物种多样性最高,一级河流物种多样最低;一级河流和二级河流的优势种主要以曲丝藻属的种类为主,三级河流的优势种主要以菱形藻属的种类为主。随着河流等级增加,曲壳藻科相对丰度降低,而菱形藻科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冗余分析(RDA)表明,环境选择和空间要素对流溪河硅藻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但营养盐水平比空间要素有更高的解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群落结构 时空异质性 流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水量调度的水流传播时间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质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6,共4页
为保障流溪河水量调度的需要,构建了广州片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流溪河水量调度的水流传播数值模拟计算。为较准确地确定溪流河水流传播时间,通过投放物理浮标跟踪等技术分析... 为保障流溪河水量调度的需要,构建了广州片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流溪河水量调度的水流传播数值模拟计算。为较准确地确定溪流河水流传播时间,通过投放物理浮标跟踪等技术分析了水流从人和坝坝下到达海心沙的时间,利用建立的水动力模型对物理浮标跟踪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下泄流量分别为250、350m3/s和物理浮标测流条件下水流从人和坝坝下到达海心沙的传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水量调度 水流传播时间 水动力模型 物理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丰江水库水质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蔡杰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根据2020-2022年新丰江水库3个断面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利用SPSS20.0分析水位与各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化学指标做主成分分析,APCS-MLR模型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除总氮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 根据2020-2022年新丰江水库3个断面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利用SPSS20.0分析水位与各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化学指标做主成分分析,APCS-MLR模型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除总氮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水库营养状态指数(EI)为30~40,为中营养状态;水库水位与高锰酸盐指数、总磷2个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电导率、透明度2个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水库水质影响因子贡献率呈硝化作用>土壤因子>大气降水>河流补给>未知源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水质评价 中营养 APCS-MLR模型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