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广东省山洪灾害防御图册编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仁强 张鹏 +5 位作者 彭海波 邓小霞 刘智 杨志潮 钟建群 李兴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针对广东省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防御设施有限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一图一册"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新模式。基于GIS地图制图理论,通过符号抽稀、制图表达、标记分散等地图综合方法,编制了广东省7个地市的县级和镇级山洪灾害防... 针对广东省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防御设施有限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一图一册"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新模式。基于GIS地图制图理论,通过符号抽稀、制图表达、标记分散等地图综合方法,编制了广东省7个地市的县级和镇级山洪灾害防御图和防御手册,推动基层形成"一图一册"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同时配套研发了基于WebGIS的防御图册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和安全控制机制,实现防御图册各类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动态管理、在线更新以及溯源追踪等功能,有利于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时性。项目成果能有效打通信息传递的末梢堵塞、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被动决策问题,推动山洪灾害防御业务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进一步增强基层的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洪灾害 防御图 防御手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衡系数的广东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锋华 黄本胜 邱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3,共8页
根据2006~2018年广东省经济社会指标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数据,通过构建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效益指数测算模型,采用基尼系数和协调发展度的均衡系数法对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8年广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 根据2006~2018年广东省经济社会指标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数据,通过构建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效益指数测算模型,采用基尼系数和协调发展度的均衡系数法对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8年广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为4.0,等级为Ⅲ级,属于开发利用程度中等,各市水资源负载差距悬殊,其基尼系数达到0.79;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水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潜力小。全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基尼系数处于0.7~0.8之间。2018年,全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8.3,基尼系数为0.69,说明各市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空间分布较为悬殊;全省单方水产生GDP产值为240元,基尼系数为0.47,用水效益最大的地市是最小的22倍。2006~2018年全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均值为0.79,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等级为Ⅳ级,属于中度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土资源匹配 用水效益 基尼系数 均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DC法的小水电生态流量计算与生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树锋 陈记臣 关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34,共6页
中小河流上的小水电在蓄水发电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下游出现减脱水情况,小水电的生态流量计算和生态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选取杨溪河上的横溪引水式水电站为例,运用降雨-径流深关系计算径流量,同时应... 中小河流上的小水电在蓄水发电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下游出现减脱水情况,小水电的生态流量计算和生态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选取杨溪河上的横溪引水式水电站为例,运用降雨-径流深关系计算径流量,同时应用改进的流量-历时曲线(FDC)法计算丰、平、枯水年的生态流量,并进行生态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韶关站的降雨-径流深关系,能够较为准确地求得横溪水电站的径流量;无调度情况下,横溪水电站的来水量在不同来水年均不能完全满足根据改进FDC法计算得到的生态流量要求;改进FDC法具有一定的推广适用性和合理性;通过生态调度后,横溪水电站不同来水年的过坝流量均能满足水生生态需求,而且能够使发电效益最大。研究可为促进水能的可持续开发、高效平衡发电效益与生态效益以及中小河流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生态流量 生态调度 流量历时曲线 横溪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20年湿地碳研究进展与趋势
4
作者 吴志男 欧正蜂 +3 位作者 吴睿智 刘春 胡晓农 黄永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8,共11页
湿地作为陆地和水体的关键过渡带,其碳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直观了解国内外湿地碳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集和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近20年的文献数据,运用Ci... 湿地作为陆地和水体的关键过渡带,其碳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直观了解国内外湿地碳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集和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近20年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概述和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湿地碳的研究进程。结果表明,近20年来国内发表湿地碳相关文章2168篇,国际发文5810篇,且近10年发文量相较于前10年国内外文献量增加了3—4倍。相比于国外湿地碳的研究,我国湿地碳研究初期主要是为污水处理服务,但国际上湿地碳的研究初期就将湿地土壤、水以及氮的研究相结合,并在全球气候变化、碳的动态变化和湿地沉积物等方向上持续发展;而我国湿地研究受环境现状、地理环境导向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循环、温室气体、碳汇等逐渐成为高频词,这表明我国的研究方向后期才开始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方面转变。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碳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碳 CITESPACE 网络图谱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3S技术的鹤地水库水政监管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亮雄 杨静学 +3 位作者 李兴汉 李伟添 陈宇飞 高旖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水库水政监管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水库水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以鹤地水库为例,综合采用无人机航测、地图缓存、遥感水质参数反演以及“互联网+”技术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水库水政监管系...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水库水政监管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水库水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以鹤地水库为例,综合采用无人机航测、地图缓存、遥感水质参数反演以及“互联网+”技术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水库水政监管系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水库水资源监控目标,以更好地辅助库区管理和水政执法,维护库区生态平衡,保障水库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监管平台在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能对库区范围内的各类水事行为、水质安全状况、水库运行状态起到高效、动态、全面的把握与监管,使得库区管理和水政执法更加科学、准确、及时、高效。研究成果可为全面提升水库水政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政监管系统 3S技术 无人机航测 水质遥感反演 视频监控 鹤地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典型的生物砖护岸结构抗冲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卓英 倪培桐 +2 位作者 钟伟强 李晓刚 赵帅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针对护坡工程及中小河流护岸建设中植被护坡抗冲性能问题,建立了深圳市葵涌河生物砖护岸结构的抗冲性能物理模型,基于有压管流最大可产生流速达6m/s,对生物砖结构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对浸泡12h的生物砖,经3.2~5.8m/s流速冲刷12h后... 针对护坡工程及中小河流护岸建设中植被护坡抗冲性能问题,建立了深圳市葵涌河生物砖护岸结构的抗冲性能物理模型,基于有压管流最大可产生流速达6m/s,对生物砖结构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对浸泡12h的生物砖,经3.2~5.8m/s流速冲刷12h后其抗冲性能表现良好,最大冲深为2~6cm;抗冲性能取决于水泥砖、营养土、植被之间的复合结构,其中水泥砖12cm×12cm内孔及4cm厚壁有效控制了向下螺旋流的发展,阻止了土壤冲坑的无限扩大;营养土可提高狗牙根草的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密度;狗牙根草形成的植被覆盖层有助于减小水流对土壤的直接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砖护岸结构 抗冲性能 物理模型 冲刷深度 摩阻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湾处某核电站取排水口布置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培桐 陈丕翔 +1 位作者 王扬 张晓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8,共4页
受沿岸流、潮流、径流等动力因素影响,河口水域水动力结构非常复杂。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山海域腰鼓岬角动力结构并优化了某核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布置方案受粤西沿岸流、珠江下泄径流、腰鼓岬角非稳定的辐散与... 受沿岸流、潮流、径流等动力因素影响,河口水域水动力结构非常复杂。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山海域腰鼓岬角动力结构并优化了某核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布置方案受粤西沿岸流、珠江下泄径流、腰鼓岬角非稳定的辐散与辐合流、珠江河口高盐陆架水过程等复杂动力过程影响;粤西沿岸流、珠江洪季下泄径流及落潮期间的辐散与辐合流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西向输运现象,因此新建核电站排水口不宜与西侧台山火电厂排水口过近,而宜向北布置,以避免影响现有电厂取水温升;方案1排水口布置在腰鼓岬角以北,取水口布置在河口高盐低温陆架水区域,是较优方案。其他方案则需加大取、排水口距离或开辟新的热水通道,降低自身排水对取水口的影响,才能使方案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河口湾 核电站 取排水口 布置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ennant法的横溪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与生态调度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树锋 陈记臣 关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8-1632,共5页
为减少引水式水电站引水发电导致下游河道出现减脱水河段的负面影响,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横溪水电站为例,运用水文比拟法计算径流量,同时应用改进Tennant法进行丰、平、枯水年的生态流量计算,并进行生态调度研究。结果表明:... 为减少引水式水电站引水发电导致下游河道出现减脱水河段的负面影响,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横溪水电站为例,运用水文比拟法计算径流量,同时应用改进Tennant法进行丰、平、枯水年的生态流量计算,并进行生态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岳城站的水文资料,运用水文比拟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横溪水电站的流量;通过生态调度后,可使得横溪水电站不同来水年的过坝流量在满足生态流量的情况下发电效益最大。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水电站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溪水电站 改进Tennant法 生态流量 生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 Copula的水库防洪安全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嘉炜 黄锦林 +1 位作者 袁明道 马妍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79,86,共5页
由于传统单变量法未考虑设计洪水特征值关联性的问题,以鹤地水库实测资料为例,构建基于G-H Copula函数的Q^W72峰量组合联合分布模型,推求了联合重现期下的两变量设计值组合,并将其应用于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和水库调洪计算,对计算结果进... 由于传统单变量法未考虑设计洪水特征值关联性的问题,以鹤地水库实测资料为例,构建基于G-H Copula函数的Q^W72峰量组合联合分布模型,推求了联合重现期下的两变量设计值组合,并将其应用于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和水库调洪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变量设计方法下,最高库水位较单变量方法升高0.13~0.15 m;最大泄量增加30~60 m^3/s。结论认为,新方法在水库防洪安全设计中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目前以单变量同频放大法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和相应调洪最高库水位较两变量方法偏低,基于多变量相关性下的设计洪水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整个洪水过程,更准确地反映水文事件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函数 设计洪水过程线 防洪安全 峰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15年东江流域水沙演变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泽华 周平 +1 位作者 谭兆伟 李凯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流域水沙过程在区域水土资源形成、河流海岸地貌重塑及生态环境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其演变规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基于多元时序聚类与侵蚀性降雨分析,以博罗水文站为例,探讨东江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潜在... 流域水沙过程在区域水土资源形成、河流海岸地貌重塑及生态环境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其演变规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基于多元时序聚类与侵蚀性降雨分析,以博罗水文站为例,探讨东江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潜在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使得1980—2015年研究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超过30%;②博罗水文站的水沙关系在1987年后发生明显变异,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由水库修建运行及植树造林所造成;③2005—2006年出现与1954—1987年相似的水沙关系,原因是极端天气带来降雨侵蚀力的异常增强,超过了产沙阈值。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东江流域水沙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支撑东江流域气候变化应对和水土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演变 多元时序聚类 侵蚀性降雨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图像去雾方法
11
作者 高仁强 陈亮雄 +2 位作者 孙秀峰 王欢欢 高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42,共13页
针对经典图像去雾算法在边缘区域易产生光晕效应、天空等明亮区域还原失真、色调偏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改进暗通道图像去雾新方法(Dark Channel Prior based on Sky Detection and Super Pixel,SSPDCP).首先对... 针对经典图像去雾算法在边缘区域易产生光晕效应、天空等明亮区域还原失真、色调偏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改进暗通道图像去雾新方法(Dark Channel Prior based on Sky Detection and Super Pixel,SSPDCP).首先对雾图采用HSV变换提取亮度分量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然后应用图像连通分析技术识别天空域;接着利用天空域估计大气光值,针对天空和非天空区域分别建立各自的透射率计算模型,并基于构建的超像素级透射率融合模型获得融合透射率图,以促进边界区域的平滑过渡,采用多尺度引导滤波精化透射率图;最后应用大气散射模型完成图像复原并进行亮度增强处理,实现无雾图像的自然恢复.该方法识别的天空区域较为连续完整,以超像素代替方形窗口可以有效克服局部块效应的影响,大气光值和透射率图估计更为客观准确.从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评价方面来看,该方法复原的图像具有整体误差小、信噪比优良、结构相似度高等优势.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去雾新方法能有效抑制边缘区域的光晕效应,且复原的天空区域明亮自然,图像去雾质量相比现有方法有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超像素分割 暗通道先验 天空域识别 大气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在植物消浪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1 位作者 邱静 谭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3,共5页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均压力过程线等几方面与物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植物区的消浪过程,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植物消浪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建体 多孔介质模型 植物消浪 波面线 波浪爬高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