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曾伟伟 王庆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16 S rRNA、基因芯片)的特点以及其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今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水产动物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世旭 王庆 +3 位作者 方珍珍 常藕琴 曾伟伟 黄志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7,共8页
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对水产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染,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治理环境的经济损失。其中注射疫苗费时费力,易损伤鱼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易产生强应激反应;而口服疫... 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对水产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染,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治理环境的经济损失。其中注射疫苗费时费力,易损伤鱼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易产生强应激反应;而口服疫苗能够适用于各种体型的鱼类,避免了注射和浸泡两种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目前水产口服疫苗中,聚合微球体和生物被膜制备的佐剂疫苗可使抗原成分免受各种消化酶类影响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成本较高。通过非致病性的微生物如细菌等来表达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生物载体疫苗,使用成本低,免疫效果好,但安全性评价周期长,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有难度。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水产口服疫苗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重点解决疫苗安全性、临床适用性等问题,研制出生产成本低、免疫效果好的口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免疫 口服 疫苗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病害防控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佳明 王庆 +3 位作者 王英英 曾伟伟 尹纪元 李莹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水产动物替代模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病原分析 疫苗开发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弹状病毒体外抑制效果研究
4
作者 刘轩鸣 赵建 +7 位作者 王庆 李莹莹 尹纪元 莫绪兵 张德锋 郑树城 周文礼 王英英 《饲料博览》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杂交鳢弹状病毒(HSHRV)频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抗病毒效果评价,筛选出对HSHRV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的消毒剂。采用CCK-8与CPE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脾脏细胞系(CAMsp)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评价了5种消毒剂在不... 针对杂交鳢弹状病毒(HSHRV)频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抗病毒效果评价,筛选出对HSHRV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的消毒剂。采用CCK-8与CPE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脾脏细胞系(CAMsp)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评价了5种消毒剂在不同处理方式下体外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蛋氨酸碘在前处理和后处理时,最大安全浓度组显著降低了病毒载量,分别减少了3.6×10^(8)copies·μL^(-1)和3.63×10^(8)copies·μL^(-1);而聚维酮碘在同时处理作用方式下,在10μg·mL^(-1)浓度时降低了3.53×10^(8)copies·μL^(-1)病毒载量。在前处理和后处理作用方式下,蛋氨酸碘在4.5×10^(-3)μg·mL^(-1)时抗病毒效果最佳。在同时处理条件下,聚维酮碘在10μg·mL^(-1)抗病毒效果最佳。结合降低病毒载量数据综合比较,消毒剂的抗病毒效果依次为:蛋氨酸碘>聚维酮碘>苯扎溴铵>浓戊二醛>戊二醛苯扎溴铵。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成功筛选出有效降低HSHRV增殖的消毒剂,为杂交鳢弹状病毒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以期为杂交鳢养殖产业提供新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弹状病毒 消毒剂 抗病毒体外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丽莎 谢文平 +5 位作者 尹怡 单奇 刘书贵 李丽春 赵成 郑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8-314,共7页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检测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的方法。样品通过体积分数为0.10%甲酸-乙腈溶液及陶瓷均质子旋涡振荡法提取,由0.15 g乙二胺-N-丙...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检测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的方法。样品通过体积分数为0.10%甲酸-乙腈溶液及陶瓷均质子旋涡振荡法提取,由0.15 g乙二胺-N-丙基硅烷分散萃取净化后采用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0 mm,1.8μm)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后运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砜和氟虫腈亚砜的平均回收率在85.2%~11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12.4%之间,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质量浓度0.5~100.0 ng/mL之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1.0~1.5μg/kg、定量限为3.0~5.0μg/kg,二者均低于GB 2763—2019《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禽肉中氟虫腈最大残留限量10μg/kg的规定,实验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够满足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稻田 水产品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源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承文 巩华 +4 位作者 赖迎迢 江小燕 陈总会 陶家发 林明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共筛选出8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菌株ZHX17、ZHX18、ZHX3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HX14、ZHX15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NSX4、NSX7、NSX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高温特性,其中3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抑菌效果好于其他5株芽胞杆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对草鱼、罗非鱼相对安全。8株芽胞杆菌同时具备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病原菌抑菌能力,可以作为病原拮抗益生菌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芽胞杆菌 水产养殖 产酶能力 抑菌能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 被引量:6
7
作者 马丽莎 尹怡 +9 位作者 田斐 谢文平 单奇 郑光明 李丽春 刘书贵 戴晓欣 赵城 魏琳婷 林嘉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0-176,共7页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以乙腈-二氯甲烷(V∶V=8∶2)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N-丙基乙二胺(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上机检测,...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以乙腈-二氯甲烷(V∶V=8∶2)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N-丙基乙二胺(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上机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扑草净质量浓度介于5~2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海参(Holothuria sp.)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进行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10、20、40和200μg·kg^(−1)),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8%~1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2%~8.8%,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扑草净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和10μg·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净化效果好,能满足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扑草净 水产品 QUECHERS 稳定同位素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方翔 曾伟伟 +2 位作者 王庆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别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基因差异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特征,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水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论文阐述了...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别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基因差异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特征,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水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论文阐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在水产科学中的最新进展,并为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结构生物学 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维氏气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制备疫苗免疫效力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承文 江小燕 +6 位作者 赖迎迢 赵长臣 刘春花 任燕 巩华 陈总会 陶家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NaCl 5.0 g/L。并与基础培养基的发酵活菌数、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进行比较,经过验证试验绘制维氏气单胞菌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7 L发酵罐生长曲线。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活菌数为5.94×10^(9)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增幅43.13%;制备的灭活疫苗相对保护率为77.78%,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81%。7 L发酵罐发酵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最大8.85×10^(9) cfu/mL。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发酵菌液,为今后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规模化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鲫鱼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河二号”的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构建及其在水产病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翔 李宁求 +5 位作者 付小哲 李凯彬 林强 刘礼辉 石存斌 吴淑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2-710,共9页
作为生命科学的关键组成,生物信息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然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而非普通的个人电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天河二号&q... 作为生命科学的关键组成,生物信息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然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而非普通的个人电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构建了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该平台由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3个功能模块组成。为了验证该平台的实用性,以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为例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Blast检索、GO和Inter Pro注释,鉴定了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M168株的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注释。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HZ-08的5个小节段的蛋白结构模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A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并观察了平衡过程中系统温度、总能量、均方根偏差和环区构象的变化。以上结果均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此项研究将为其他学科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天河二号 水产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优化及免疫效力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承文 赖迎迢 +5 位作者 巩华 任燕 江小燕 陈总会 黄志斌 陶家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3,共8页
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培养基初始pH、转速、接种量对菌液活菌数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进行优化,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菌液制备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进... 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培养基初始pH、转速、接种量对菌液活菌数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进行优化,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菌液制备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 7.5、摇床转速230 r/min、接种量5%时,维氏气单胞菌CA07株发酵获得最大的活菌数为11.13×10^(9) CFU/mL,较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高活菌数值提高20.5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优化发酵条件能提升发酵菌液活菌数,从而显著提高制备的灭活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即使制备的灭活疫苗稀释3倍,免疫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相对保护率仍可达到70%以上,以维氏气单胞菌LY02株攻毒,相对免疫保护率达4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工艺,在显著增加菌液产量的同时可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发酵工艺条件 优化 响应面分析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黄杆菌减毒活疫苗对鳜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小哲 方伟 +5 位作者 林强 刘礼辉 梁红茹 黄志斌 徐德海 李宁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获知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减毒活疫苗(M170株)浸泡免疫鳜(Siniperca chuatsi)后的免疫应答,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免疫后鳜肝脏溶菌酶(Lys)基因、脾脏免疫球蛋白(Ig M)基因表达动力学,并检测了血清中Lys活性和... 为获知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减毒活疫苗(M170株)浸泡免疫鳜(Siniperca chuatsi)后的免疫应答,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免疫后鳜肝脏溶菌酶(Lys)基因、脾脏免疫球蛋白(Ig M)基因表达动力学,并检测了血清中Lys活性和抗体效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后,鳜肝脏Lys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第48小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0.9倍(P<0.05),直到第28天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免疫鱼血清Lys活性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4.35倍(P<0.05),第6天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免疫鳜脾脏Ig M基因相对表达量从第7天开始上调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28天其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98.7倍(P<0.05);而免疫鱼血清抗体效价在第7天开始高于对照组,第28天达到峰值(26)。免疫后第28天采用强毒株M168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相对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RPS)达85.9%。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株M170可引起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黄杆菌 减毒活疫苗 溶菌酶 免疫球蛋白 相对免疫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3型T分离株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树城 王庆 +4 位作者 李莹莹 王英英 曾伟伟 任燕 石存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2,共5页
为了鉴定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研究采用CyHV-3-T分离株感染CCB细胞系,运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对CyHV-3进行纯化,纯化的病毒颗粒经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锦鲤(Cyprinus carpio ha... 为了鉴定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研究采用CyHV-3-T分离株感染CCB细胞系,运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对CyHV-3进行纯化,纯化的病毒颗粒经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抗CyHV-3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完整囊膜包裹或只有裸露核衣壳的CyHV-3颗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CyHV-3阳性血清与多种病毒蛋白具有明显特异性免疫反应,质谱鉴定表明其中4种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ORF92、ORF66、ORF72和ORF81,其中ORF66和ORF72为首次鉴定的具有免疫原性衣壳蛋白。本研究将为CyHV-3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亚单位疫苗或DNA疫苗的研制提供更多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3型 锦鲤疱疹病毒 免疫原性 免疫蛋白质组学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立体养殖模式传播禽流感的风险分析
14
作者 李宁求 付小哲 +4 位作者 赖迎迢 王亚军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189,共4页
立体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类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合理利用物质能量典型在全球进行推广。但现存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存在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隐忧,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特别是禽流感传播被疑与水产立体养殖模... 立体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类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合理利用物质能量典型在全球进行推广。但现存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存在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隐忧,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特别是禽流感传播被疑与水产立体养殖模式有关。因此,论文对水产养殖可能传播禽流感的推测进行了总结,概述我国水产立体养殖模式类型与现状,并对其传播禽流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养殖模式 禽流感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残留量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慧 赵城 +7 位作者 郑光明 魏琳婷 史晓娜 林嘉薇 李丽春 单奇 马丽莎 尹怡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2,共8页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搅碎均匀的鱼肉样品经乙腈-10%三氯乙酸(6∶4,体积比)提取,10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后,使用Agilent SB C_(18)(2.1 mm×100 mm,1.8...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搅碎均匀的鱼肉样品经乙腈-10%三氯乙酸(6∶4,体积比)提取,10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后,使用Agilent SB C_(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与体积、吸附剂种类与用量对目标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评价了6种目标物在不同鱼肉基质中的基质效应。在优化条件下,6种替考拉宁组分在4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目标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在5.0、10.0、2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各组分的回收率为84.3%~93.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不大于7.0%和6.2%,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5~2.0μg/kg和2.0~5.0μg/kg。采用该方法对采集的9种40个鱼肉样品进行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替考拉宁组分。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鱼肉中6种替考拉宁组分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QuEChERS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码子优化策略的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徵婷 可小丽 +3 位作者 陈刚 黄丽芳 刘志刚 卢迈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0-928,共9页
为高效获得可溶性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通过密码子优化及构建LrrG基因优化后的pCzn1-LrrG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L21(Plys)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了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LrrG)。根据大... 为高效获得可溶性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通过密码子优化及构建LrrG基因优化后的pCzn1-LrrG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L21(Plys)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了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LrrG)。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人工合成LrrG全基因序列,经双酶切后插入至表达载体,将优化后的重组质粒pCzn1-LrrG转染至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经裂解和纯化后获得上清重组蛋白LrrG。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2286 bp的优化LrrG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pCzn1-LrrG经双酶切获得约4400 bp和2286 bp两条片段,与预期值相符;重组载体的测序结果与优化后的基因碱基序列比对结果完全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未发生突变;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8000的LrrG重组蛋白,与理论值相符,且优化后LrrG重组蛋白具有GBS抗原反应原性;通过亲和层析纯化LrrG上清蛋白后,发现优化后可溶性LrrG蛋白表达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2~3.8倍;利用优化后的LrrG蛋白免疫罗非鱼后,发现其对罗非鱼抗GBS感染具有61.54%~69.23%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研究表明,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GBS表面蛋白LrrG,可有效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且优化后的LrrG重组蛋白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为基于LrrG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LrrG蛋白 密码子优化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口服疫苗制备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玉梅 石存斌 +5 位作者 陶家发 张德锋 孙承文 巩华 黄志斌 赖迎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共10页
为研制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单个蛋白抗原免疫效果更佳的多蛋白重组罗非鱼(Oreochromis sp.)链球菌病口服疫苗,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表达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的pNZ8148-sippgk质粒,通过电转化乳酸乳球菌(La... 为研制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单个蛋白抗原免疫效果更佳的多蛋白重组罗非鱼(Oreochromis sp.)链球菌病口服疫苗,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表达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的pNZ8148-sippgk质粒,通过电转化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NZ9000中获得L.lactis NZ9000 pNZ8148-sip-pgk重组乳酸菌,使用nisin诱导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口服疫苗,通过不同免疫次数隔周免疫的方式灌胃罗非鱼。ELISA检测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在灌胃免疫结束后的第18天通过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攻毒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菌诱导表达的蛋白大小为92 kD,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与2次免疫比较,3次免疫该融合蛋白乳酸菌疫苗能显著提高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对无乳链球菌的免疫保护效果。3次免疫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疫苗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单一蛋白组和PBS组,其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4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乳酸菌疫苗 融合蛋白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弱毒疫苗候选株筛选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蕾 刘礼辉 +6 位作者 杨圆圆 方伟 林强 付小哲 梁红茹 刘山桂 李宁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弱毒疫苗候选株,通过鱼体攻毒实验筛选天然弱毒株,用筛选的弱毒株制备弱毒疫苗,对杂交鳢进行免疫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强毒株攻毒... 为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弱毒疫苗候选株,通过鱼体攻毒实验筛选天然弱毒株,用筛选的弱毒株制备弱毒疫苗,对杂交鳢进行免疫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强毒株攻毒免疫的杂交鳢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RPS),综合评价弱毒株作为活疫苗侯选株的潜力。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舒伯特气单胞菌天然弱毒株OM170701,其对靶动物杂交鳢与非靶动物大口黑鲈均无明显致病性;该弱毒疫苗候选株能诱导杂交鳢肝脏中IL-8、IL-1β、补体C3表达量上调,免疫后72 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的4.95倍、5.57倍、3.94倍;免疫组IgM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第28天时免疫组IgM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7.26倍;攻毒后免疫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RPS为65%。结果表明,该弱毒株通过注射免疫能引发杂交鳢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 弱毒疫苗 免疫基因 相对免疫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鳃介导草鱼呼肠孤病毒免疫应答(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青梅 陈利军 +2 位作者 饶友亮 付小哲 苏建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4-840,共7页
采用草鱼呼肠孤病毒腹腔注射草鱼,通过定量RT-PCR检测了12个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在鳃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模式,以了解鳃对内源性病毒的免疫应答。模式识别受体基因CiTLR3、CiTLR7、CiTLR22、CiRIG-I、CiMDA5、CiLGP2、CiNOD1和CiNOD2,以... 采用草鱼呼肠孤病毒腹腔注射草鱼,通过定量RT-PCR检测了12个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在鳃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模式,以了解鳃对内源性病毒的免疫应答。模式识别受体基因CiTLR3、CiTLR7、CiTLR22、CiRIG-I、CiMDA5、CiLGP2、CiNOD1和CiNOD2,以及干扰素基因CiIFN-I的表达在注射病毒后12h、24h、48h及72h基本都上调。IgM基因的表达仅在72h上调。接头分子CiMyD88和CiIPS-1基因的表达在早期下调(6h),然后逐渐上升。为了证实病毒感染的可靠性,通过RT-PCR检测了病毒VP4基因。结果表明草鱼鳃在抗病毒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草鱼 草鱼呼肠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小龙 张瑞泉 +4 位作者 姜兰 邓玉婷 谭爱萍 罗理 王伟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03-1908,共6页
【目的】了解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为苯扎溴铵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某猪一鱼立体养殖鱼塘的猪粪、池塘水体、底泥及鱼体组织等样品中分离纯化气单孢菌,然后采... 【目的】了解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为苯扎溴铵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某猪一鱼立体养殖鱼塘的猪粪、池塘水体、底泥及鱼体组织等样品中分离纯化气单孢菌,然后采用96孔微量板法对分离获得的气单孢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分析其对苯扎溴铵的敏感性特征。【结果】共分离纯化获得121株气单胞菌,其中猪源64株、鱼源23株、池塘水源20株、池塘底泥源14株。苯扎溴铵对气单胞菌的MIC和MBC范围均在8-128μg/mL。在MIC50和MIC90方面,以猪源受试菌株的MIC50和MIC90最低,分别为8.9和30.0μg/mL;鱼源受试菌株的MIC50和MIC90最高,分别为22-3和39.2μg/mL。根据MBC/MIC≤4可判定药物具杀菌活性的原则,可知苯扎溴铵对99.17%受试菌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苯扎溴铵对水产源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提高其有效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苯扎溴铵 药物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