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采芹 胡铁焕 +6 位作者 刘乾甫 杨婉玲 曾艳艺 高原 李海燕 麦永湛 王超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为探讨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水质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室外池塘分别构建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添加实验组以及无碳源添加对照组,开展为期6周的培养实验。对实验期间水体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高... 为探讨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水质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室外池塘分别构建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添加实验组以及无碳源添加对照组,开展为期6周的培养实验。对实验期间水体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同时测定水质参数。结果显示,实验组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_(4)^(+))、亚硝酸盐(NO_(2)^(-))和硝酸盐(NO_(3)^(-))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细菌总菌落数(BA)和生物絮团沉积量(BFV)分别约为对照组的5倍和2倍,说明向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中添加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均可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显著降低水体含氮类营养盐浓度,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的优势门类群为放线菌(Actinobacteria)、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分别占比47.8%、31.6%和16.6%;而hgcI_clade、CL500-29_marine_group和MWH-UniP1_aquatic_group为优势属,分别占比43.8%、10.3%和6.6%。RDA分析表明,溶解氧(DO)、NO_(3)^(-)、TN、总磷(TP)和水温(WT)等是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此外,添加碳源可引起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栖湖菌属(Limnohabitans)、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等参与水体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关键细菌类群占比升高,以及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细胞活性和膜运输等相关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升高,说明添加碳源可通过改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增强其对碳、氮元素的代谢活性,有利于细菌对水体含氮类营养盐的转化、利用以及对有机碳的降解。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的低碳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并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池塘养殖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碳源 大口黑鲈 池塘养殖 水质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对尼罗罗非鱼肝脏免疫、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影响
2
作者 蒋利进 衣萌萌 +6 位作者 可小丽 曹建萌 刘志刚 王章 谭泽加 卢迈新 王淼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适宜的养殖水体碱度,分析了不同初始碱度(3.90、21.57和48.88 mmol/L)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碱性磷酸酶(...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适宜的养殖水体碱度,分析了不同初始碱度(3.90、21.57和48.88 mmol/L)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肝脏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最高,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最低。48.88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肝脏AKP活性、肝脏IgM和补体C3含量最低,肝脏TNFα含量最高。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养殖水体初始碱度为16.32~24.51 mmol/L时,尼罗罗非鱼的免疫性能最高。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途径显著上调,48.88 mmol/L碱度组罗非鱼辅因子生物合成、核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途径显著下调。本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最适初始碱度范围为16.32~24.51 mmol/L,高碱度(48.88 mmol/L)对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碱度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物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ATG5的鉴定及其抗菌免疫功能
3
作者 刘洋 赵飞 +9 位作者 文菁 王玲 廖永众 邓玉婷 谭爱萍 巩华 赖迎迢 黄志斌 邵蓬 王飞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自噬相关基因(ATG)的免疫功能及其在抗菌免疫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方法】从罗氏沼虾中克隆并鉴定罗氏沼虾自噬相关基因5(MrATG5),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rATG5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目的】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自噬相关基因(ATG)的免疫功能及其在抗菌免疫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方法】从罗氏沼虾中克隆并鉴定罗氏沼虾自噬相关基因5(MrATG5),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rATG5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rATG5在罗氏沼虾健康组织以及受到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免疫刺激后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rATG5蛋白在HEK 293T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通过RNA干扰技术、细菌结合和抑菌活性实验分析MrATG5的免疫功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rATG5开放阅读框(ORF)为807 bp,预测编码26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31.04 ku,等电点为5.68,含有一个典型的自噬蛋白5(Autophagy protein 5,APG5)结构域。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MrATG5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ATG5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97.76%,MrATG5与甲壳类动物聚为一支,说明ATG5蛋白在甲壳类动物中进化相对保守。qRT-PCR结果显示,MrATG5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P<0.05)。MrATG5主要分布在HEK 293T细胞的细胞质中。经嗜水气单胞菌和LPS免疫刺激后,MrATG5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MrATG5在罗氏沼虾抗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经RNA干扰及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MrATG5可通过调控自噬参与罗氏沼虾抗菌免疫。细菌结合和抑菌活性实验发现,MrATG5原核重组表达活性蛋白可与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产生结合反应,并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生长。【结论】MrATG5可通过调控自噬和抑制病原菌增殖提升罗氏沼虾的抗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自噬相关基因5(ATG5) 嗜水气单胞菌 原核表达 抗菌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肠道健康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耿国华 朱华平 +6 位作者 马冬梅 钟再选 赵淑皓 樊佳佳 田园园 韩芳 刘贤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7-3159,共13页
【目的】从肠道健康角度揭示华南鲤生长迟缓的原因,为深入探究鱼类生长迟缓现象与肠道健康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当年同批繁殖的华南鲤幼鱼,分别在循环水和池塘网箱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5个月,根据其体质量分为4组[循环水模... 【目的】从肠道健康角度揭示华南鲤生长迟缓的原因,为深入探究鱼类生长迟缓现象与肠道健康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当年同批繁殖的华南鲤幼鱼,分别在循环水和池塘网箱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5个月,根据其体质量分为4组[循环水模式生长正常组(R-N),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组(R-GS),池塘网箱模式生长正常组(P-N),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组(P-GS)],然后比较分析4组华南鲤的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2种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华南鲤的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低于生长正常华南鲤(P<0.05,下同),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也低于生长正常华南鲤,其中胰蛋白酶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池塘网箱模式下华南鲤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标显著高于循环水模式下的华南鲤;但同一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相对于生长正常华南鲤,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脱硫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绿弯菌门、蓝藻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脱硫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也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在属分类水平上,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的未分类脱硫弧菌科、红球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相对丰度较生长正常华南鲤显著升高;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的unclassified Pirellulaceae和Fimbriiglobus相对丰度较生长正常华南鲤显著升高。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肠道丰度差异菌群均显著富集在内分泌系统通路上。【结论】无论是在池塘网箱模式还是循环水模式下,生长迟缓华南鲤的肠道健康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消化酶活性降低,对食物消化能力减弱,即肠道健康水平下降可能是分化出生长迟缓华南鲤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鲤 生长迟缓 肠道健康 消化酶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樊佳佳 马冬梅 +3 位作者 朱华平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O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Oxldmrt1 Oxldmrt3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王燕 张凯 +2 位作者 李坤 杨顺慧 王广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探究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为稻渔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草鱼27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36±0.52)g/尾],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F)、干稻草组(DS)和... 【目的】探究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为稻渔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草鱼27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36±0.52)g/尾],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F)、干稻草组(DS)和新鲜稻草组(FS),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CF组草鱼只投喂配合饲料,DS组草鱼投喂处理后的干稻草,FS组草鱼投喂新鲜稻草,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成活率、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肝体比、肠重比、肠长比、肥满度)、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含量)、肠道结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与CF组相比,除成活率3组差异不显著外,DS和FS组的其余生长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草鱼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异显著(P<0.05),以CF组最高;CF组的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各组草鱼肌肉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CF组草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FS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S组(P<0.05)。与DS组相比,CF和FS组草鱼肠道结构较为完整;DS组草鱼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最低。CF、DS和FS组草鱼肠道优势菌门一致,均以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最大,分别为73.31%,58.62%和32.89%,而优势菌属各不相同。FS组草鱼肠道菌群OTU数量最多。【结论】草鱼摄食稻草对生长、免疫和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在稻渔轮作中建议补充一些配合饲料,以弥补单一摄食稻草而造成的营养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稻草 稻渔轮作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双RNA病毒VP2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7
作者 张秋爽 马宝福 +6 位作者 郑果 林强 梁红茹 牛银杰 罗霞 李宁求 付小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5,共8页
【目的】研究大口黑鲈双RNA病毒(largemouth bass birnavirus,LBBV)VP2蛋白的抗原性,为后续LBBV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PCR扩增LBBV VP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VP2,PCR和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重... 【目的】研究大口黑鲈双RNA病毒(largemouth bass birnavirus,LBBV)VP2蛋白的抗原性,为后续LBBV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PCR扩增LBBV VP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VP2,PCR和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耳中央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利用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用BCA法测定纯化后抗体的浓度。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VP2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血清的中和效价。【结果】PCR扩增获得了1266 bp的VP2基因片段。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VP2构建成功。VP2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试验结果获得了64 ku的重组蛋白,符合预期大小。成功制备了VP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其质量浓度为10 mg/mL,效价为1∶1024000,可特异性识别LBBV VP2蛋白;血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VP2多抗中和抗体效价为1∶64。【结论】成功获得了大肠杆菌表达的LBBV重组VP2蛋白,制备了抗VP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该多抗对LBBV具有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大口黑鲈双RNA病毒 VP2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杂交尖塘鳢生长、理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8
作者 庞亦菲 樊佳佳 +6 位作者 马冬梅 王庆恒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李振科 朱华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为了探究杂交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O.lineolata♂)对人工配合饲料、冰冻丰年虾(Artemia salina)和活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3种饵料的适应性,对体长约5 cm的杂交尖塘鳢幼鱼开展了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试验在100 cm&... 为了探究杂交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O.lineolata♂)对人工配合饲料、冰冻丰年虾(Artemia salina)和活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3种饵料的适应性,对体长约5 cm的杂交尖塘鳢幼鱼开展了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试验在100 cm×80 cm×60 cm的养殖箱中进行,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每种饵料各设置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养殖30尾鱼,每日投喂两次,试验结束后分析不同饵料对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功能、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的终末平均体质量、终末平均体长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冰冻丰年虾组(P<0.05),但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冰冻丰年虾组和活鲮鱼组(P<0.05);配合饲料组和活鲮鱼组血液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冰冻丰年虾组(P<0.05);配合饲料组和冰冻丰年虾组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活鲮鱼组(P<0.05);配合饲料组鱼肠绒毛长度与其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配合饲料组和活鲮鱼组鱼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冰冻丰年虾组(P<0.05);配合饲料组鱼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其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配合饲料组多样性最高,活鲮鱼组其次,冰冻丰年虾组最低;门水平下,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3组杂交尖塘鳢的共同优势菌,此外,饲料组鱼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表明,杂交尖塘鳢对人工配合饲料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仍需继续完善饲料配方,以进一步提高人工养殖尖塘鳢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尖塘鳢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肠道微生物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源海分枝杆菌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性
9
作者 龚可立 杨硕 +4 位作者 胡思美 罗凯 张书环 许巧情 李宁求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毒力分析,并利用该菌株感染西杂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分析西杂鲟被感染组织和菌体对鱼的致病性。【结果】鲟源菌株AS2基因组大小为6577193 bp,包含5809个预测的编码序列,其中1000 bp以上的基因含量最高,G+C比例为65.74%,同时该基因组含有2个质粒DNA和3个rRNA操纵子。毒力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AS2的EspK、EspJ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标准株H37Rv同源性均仅50%左右。毒力基因mlsB、SecA2在海分枝杆菌AS2中出现缺失现象。回归感染结果显示,西杂鲟在感染海分枝杆菌28 d时才出现死亡,90 d后死亡率为50%,到120 d时西杂鲟的生长状况趋于稳定,无较多死亡;解剖发现鱼体内存在大量腹水。PCR检测显示,海分枝杆菌组织感染组织为脑,另外也见于脊髓、鳔积液、腹水和体表黏液等部位。【结论】鲟源海分枝杆菌AS2毒力相对稍弱。AS2基因组缺少毒力基因mlsB、SecA2,同时毒力蛋白EspK、EspJ结构发生了改变。但该菌与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的主要基因ESAT-6、CFP-10相似度高,可引发西杂鲟体内的炎症反应,并具有传染性,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存在一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海分枝杆菌 基因组结构 毒力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鱼类和采样时间的养殖池塘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淼 黄秋标 +4 位作者 李庆勇 朱德兴 王瑞宁 衣萌萌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环境微生态调控。在不同季节采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水样,分析硝酸盐氮(NO3-N)...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环境微生态调控。在不同季节采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水样,分析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水体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月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和菌群结构不同于其他采样时间,养殖鱼类种类对池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不同采样时间的池塘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同一采样时间不同养殖鱼类池塘的理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1月尼罗罗非鱼池塘中的NH4-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且显著高于4月和7月(P<0.05);1月TP含量显著高于4月、7月和10月(P<0.05)。1月斑点叉尾鮰池塘的TP和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月份(P<0.05)。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检测到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强,对酚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弱,4月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尼罗罗非鱼池塘。高通量测序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的绝对优势菌门。hgcI clade、CL500-29 marine group和C39等是参与池塘水体氮磷循环的主要菌属。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淡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规律、更有针对性地构建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化处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斑点叉尾鮰 养殖池塘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IRF3的分子特征及其免疫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荆鹏华 赵飞 +6 位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邵蓬 朱雪晴 赖迎迢 巩华 黄志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RF3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sIRF3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用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大口黑鲈,并用病原类似物脂多糖(LPS)、脂磷壁酸(LTA)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sIRF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MsIRF3的ORF全长为1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MsIRF3包含DNA结合结构域(DBD)、IRF关联结构域(IAD)及丝氨酸结构域(SRD)等3个典型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MsIRF3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3的亲缘性最近。qRT-PCR分析表明,MsIRF3在健康大口黑鲈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肠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鰤诺卡氏菌或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MsIRF3在肝脏、头肾和脾中表达量均上调(P<0.01)。LPS、LTA和Poly(I:C)刺激后,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中MsIRF3均被诱导表达。【结论】MsIRF3基因在大口黑鲈防御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干扰素调节基因3 鰤诺卡氏菌 维氏气单胞菌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淼 莫洁琳 +6 位作者 韦领英 莫航 杨世宇 衣萌萌 范梓健 张紫玥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鲤的混养,对照组为鲤单养组。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罗非鱼混养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罗非鱼 水体 底泥 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明慧 梁红茹 +5 位作者 李宁求 林强 牛银杰 罗霞 马宝福 付小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MSRV的Taq Man q 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Taq Man q PCR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06,质粒标准品在6.79×10^(8)拷贝/μL~6.79×10^(2)拷贝/μL范围内与Ct值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检测MSRV及相关病毒,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MSRV,而草鱼出血病病毒、神经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大口黑鲈双RNA病毒、鳜蛙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等8种常见鱼类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6.79×10^(8)拷贝/μL~6.79×10^(1)拷贝/μL),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6.79×10^(2)拷贝/μL,比文献中的常规PCR方法敏感1 000倍;以不同批次或同一批次提取的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分别利用该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和文献中的常规PCR同时检测71份临床发病的大口黑鲈、鳜鱼、鲮鱼组织样品,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6.9%(12/71),阴性率为83.1%(59/71),且阳性样品均是从发病大口黑鲈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而发病的鳜鱼、鲮鱼组织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常规PCR方法的阳性率为9.9%(7/71),阴性率为90.1%(64/71),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3.0%。本研究建立的MSRV Taq Man q 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用于大口黑鲈临床样品的检测,为MSR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Taq Man荧光定量PCR 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MC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若瑄 罗霞 +5 位作者 李宁求 林强 牛银杰 梁红茹 付小哲 吕爱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目的】制备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主衣壳(MCP)蛋白兔多克隆抗体,以期为该病毒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pET32a(+)MCP/BL21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将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复性,以此为抗原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 【目的】制备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主衣壳(MCP)蛋白兔多克隆抗体,以期为该病毒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pET32a(+)MCP/BL21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将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复性,以此为抗原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法分析MCP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纯化的MCP重组蛋白条带特异;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1024000;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多抗特异性良好,能够与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MC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IFA试验表明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500。【结论】成功制备了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MCP兔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MC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虹彩病毒 主衣壳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鲮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控药物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丽娟 任燕 +3 位作者 石存斌 周爱国 王庆 张德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9-90,共12页
【目的】近年来,广东省多个规模化养殖场的鲮鱼出现体表出血、腹水和肠炎等症状,明确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药物或微生态制剂,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科学防治提供指... 【目的】近年来,广东省多个规模化养殖场的鲮鱼出现体表出血、腹水和肠炎等症状,明确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药物或微生态制剂,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从患病鲮鱼的肝脏和肾脏等部位分离纯化细菌,通过16S rRNA、gyrB基因测序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进行细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纸片扩散法评估分离菌株的耐药性,通过拮抗抑菌试验分析3株经实验室筛选、验证并保藏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 velezensis)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评估12种中草药对分离菌株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结合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携带act、aer、alt、ahyB、eprCAI、fl a、gcaT、ast、lip和exu毒力基因,属于广泛流行的毒力基因Ⅰ型菌株。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氯霉素类等抗生素敏感,对中草药单体姜黄素敏感度较高。贝莱斯芽孢杆菌WLYS23、CYS06和LF01菌株对分离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引起鲮鱼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含有10种毒力基因,具有高致病性,推荐选用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科学防治。此外,3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作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潜在的生防益生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草药单体姜黄素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较好,推荐作为防控嗜水气单胞菌的绿色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拮抗活性 药物敏感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细胞增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聪 付小哲 +5 位作者 林强 牛银杰 罗霞 梁红茹 马宝福 李宁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6-1033,共8页
为优化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在细胞中的最佳增殖条件,本研究通过测定鳜脑组织细胞系(CPB)和鲤鱼上皮瘤(EPC)细胞系的生长曲线后,分别以不同MOI(1、0.1、0.01)LMBV感染不同初始细胞数量的CPB细胞(2.5×10^(5) 个/mL、4×10^(... 为优化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在细胞中的最佳增殖条件,本研究通过测定鳜脑组织细胞系(CPB)和鲤鱼上皮瘤(EPC)细胞系的生长曲线后,分别以不同MOI(1、0.1、0.01)LMBV感染不同初始细胞数量的CPB细胞(2.5×10^(5) 个/mL、4×10^(5) 个/mL、5×10^(5) 个/mL,根据细胞生长曲线确定为对数生长期及接近该期的细胞数量,后同)和EPC细胞(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28℃培养至细胞完全病变,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Muench-Reed法分别测定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TCID_(50))。结果显示,以MOI 0.1的LMBV感染4×10^(5) 个/mL CPB细胞时病毒产量最高,此时病毒拷贝数为107.4拷贝/μL,病毒滴度为108.75TCID_(50)/mL;以MOI 0.1的LMBV感染1×10^(6)个/mL EPC细胞时病毒产量最高,此时病毒拷贝数为10^(5.8)拷贝/μL,病毒滴度为105.54TCID_(50)/mL。表明CPB细胞更适合LMBV的增殖。为进一步筛选LMBV在CPB细胞中的最佳增殖条件,分别采用异步法接种病毒(初始CPB细胞数量分别为2.5×10^(5) 个/mL、4×10^(5) 个/mL及5×10^(5) 个/mL,LMBV的MOI分别为1、0.1及0.01)和同步接种病毒(初始CPB细胞数量分别为2.5×10^(5) 个/mL、4×10^(5) 个/mL及5×10^(5) 个/mL,FBS含量分别为4%、6%、8%及10%,LMBV的MOI分别为1、0.1及0.01),28℃培养至各组细胞完全病变后,分别采用上述qPCR和Muench-Reed法测定各组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比较两种接种方式LMBV的最佳增殖条件。结果显示,采用异步接种病毒时,当初始CPB细胞的数量为4×10^(5) 个/mL、MOI为0.1时LMBV拷贝数和病毒滴度均最高,分别为10^(7.18)拷贝/μL和10^(8.22)TCID_(50)/mL;采用同步接种病毒时,当初始CPB细胞的数量为4×10^(5) 个/mL、FBS含量为8%、MOI为0.1时获得的LMBV拷贝数和滴度均最高,分别为107.54拷贝/μL和10^(8.67)TCID_(50)/mL。上述结果表明,当初始CPB细胞数量为4×10^(5) 个/mL、FBS含量为8%、LMBV的MOI为0.1,并且采用同步接种病毒的方式是LMBV在CPB细胞中的最佳增殖条件。综上,本研究首次筛选到LMBV的易感细胞系,确定了LMBV在CPB细胞中的最佳增殖条件,为LMBV的大量生产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数据参考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虹彩病毒 同步接种病毒 异步接种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儒型华南鲤的生长和摄食性能分析及vegf121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烁桢 马冬梅 +3 位作者 钟再选 樊佳佳 朱华平 苏换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2,共12页
为了探究侏儒型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生长发育迟缓的分子机制,深入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鱼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侏儒型华南鲤和生长正常华南鲤(对照组)的... 为了探究侏儒型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生长发育迟缓的分子机制,深入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鱼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侏儒型华南鲤和生长正常华南鲤(对照组)的生长性状、摄食率和饲料利用率等指标,并扩增和测序分析了华南鲤vegf121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了生长正常华南鲤vegf121基因的mRNA在11种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在侏儒型鱼的心脏、垂体、大脑、肌肉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摄食实验结果显示,侏儒型华南鲤的摄食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体型相似的生长正常华南鲤,而饲料系数与正常鱼无显著差异。同时,获得华南鲤vegf121基因c DNA序列1 2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432 bp,编码144个氨基酸。该蛋白属于VEGF家族的VEGF121亚型。其氨基酸序列与11种已知鱼类VEGF121序列同源性在79.86%以上,而与人类(Homo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仅为51.02%和52.74%。VEGF121亚型在人类和鱼类的同源性较低且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其呼吸方式和呼吸系统的血管形成模式差异有关。qRT-PCR结果显示,在生长正常华南鲤11个组织中均能检测到vegf121mRNA的表达,说明vegf121对于华南鲤不同组织中血管的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比较侏儒型华南鲤和生长正常鱼的下丘脑等5个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发现,在侏儒型华南鲤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长正常鱼;而在大脑和垂体中,vegf121的表达水平相当;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vegf121的表达水平都较生长正常鱼低,但差异不显著。因此,推测侏儒型华南鲤的生长发育缓慢可能与下丘脑的血管生成异常和器质性病变影响鱼体的食欲调控信号有关,进而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侏儒型华南鲤生长发育缓慢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养殖经济鱼类群体中侏儒型个体产生原因的遗传学研究及增加养殖鱼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侏儒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AT2-R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文静 郑树城 +7 位作者 柯紫姗 王英英 李莹莹 莫绪兵 张德锋 尹纪元 周文礼 王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OnAT2-R,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最后通过罗非鱼脑细胞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iLV-S8片段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OnAT2-R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具有1个7次跨膜区域。在罗非鱼被检测的各个组织中,OnAT2-R基因均有分布,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皮肤,脾脏和胃的表达量最低。健康罗非鱼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后,OnAT2-R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在肌肉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再增。成功构建了pEYFP-OnAT2-R,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nAT2-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发现TiLV-S8节段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OnAT2-R是一个潜在的定位于细胞膜且具有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受体,这为后续深入研究罗非鱼湖病毒感染机理及罗非鱼抗病毒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鲤昼夜摄食节律与agrp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赵淑皓 朱华平 +6 位作者 马冬梅 耿国华 钟再选 樊佳佳 田园园 刘贤德 韩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鱼类的摄食节律表现出种间甚至种内差异。为阐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的昼夜摄食节律,为其室内标准化养殖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下华南鲤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 鱼类的摄食节律表现出种间甚至种内差异。为阐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的昼夜摄食节律,为其室内标准化养殖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下华南鲤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基因表达水平与摄食昼夜节律的关系。采用分段连续投喂的方法对春分和秋分时节广州地区华南鲤的昼夜摄食量进行测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agrp基因在华南鲤脑、前肠、中肠和后肠中的昼夜表达节律特点。结果显示,春分和秋分时节华南鲤摄食量有相似的昼夜节律。春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4:00出现摄食高峰;秋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也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0:00出现摄食高峰。qRT-PCR结果表明,agrp1和agrp2基因的表达量都具有昼夜节律。agrp1和agrp2在脑中的表达量分别在8:00和20:00最高,24:00和4:00最低。agrp1基因在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0:00和24:00最高,8:00最低;agrp2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4:00、24:00最高,在12:00、4:00、20:00最低。综上,华南鲤摄食量最低时agrp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以促进后续摄食行为,在2次摄食高峰之间(12:00—20:00)agrp1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依次出现最高点,其变化趋势与食物在肠道中的运动过程一致,推测agrp1基因可能参与了华南鲤摄食昼夜节律的调控;而agrp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摄食节律无相关的变化趋势,推测agrp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功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鲤 刺鼠相关蛋白 基因表达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 A-Rock 1信号通路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的调控及作用
20
作者 谭有燕 牛银杰 +4 位作者 李宁求 罗霞 林强 梁红茹 付小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目的】探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复制增殖与Rho A-Rock 1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ISKNV感染CPB细胞12,24,48,72和96 h后病毒DNA拷贝数的变化;同时采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病毒感染CPB细... 【目的】探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复制增殖与Rho A-Rock 1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ISKNV感染CPB细胞12,24,48,72和96 h后病毒DNA拷贝数的变化;同时采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病毒感染CPB细胞12,24,48和72 h后Rho A与Rock 1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ho A抑制剂(CCG-1423和Rhosin)、Rock 1抑制剂(Thiazovivin和Y-27632)及siRNA抑制Rho A-Rock 1通路,研究Rho A-Rock 1通路抑制对ISKNV复制增殖的影响。【结果】ISKNV感染12~48 h,病毒的DNA拷贝数无显著变化,感染72 h病毒DNA拷贝数显著上升,感染96 h病毒的拷贝数上升变缓,说明ISKNV感染72 h时病毒正处于复制增殖的高峰期。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ISKNV感染72 h时,Rho A和Rock 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Rho A抑制剂Rhosin和CCG-1423及Rock 1抑制剂Y-27632和Thiazovivin均可使ISKNV基因组拷贝数和病变的CPB细胞数显著下调;利用siRNA敲降Rho A和Rock 1时,ISKNV的基因组拷贝数也显著下调。【结论】Rho A-Rock 1信号通路可正调控ISKNV的感染,抑制Rho A-Rock 1通路可显著抑制ISKNV复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坏死病毒 病毒复制 Rho A-Rock 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