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郑腾飞
刘显通
+1 位作者
万齐林
于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分布差异显著;各月的降水日数差异没有降水量月分布的差异明显,非汛期的日降水量较小,而汛期降水日数多且日降水量大;小雨日和中雨日的区域差异小,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三大暴雨中心地区(清远中心、阳江中心、海陆丰中心),雨日量级分布大致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且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降雨日数迅速减少;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贡献率均由粤北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率由粤北向沿海递增;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大雨以上日数略有增多,总降水日数也呈减少趋势;小雨和中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贡献率增多,使年均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郑腾飞
黄健
+3 位作者
万齐林
徐海秋
刘显通
于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3-944,共12页
2007年8月8日,热带风暴"帕布"移动到华南近海,在珠江三角洲至湛江以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气象探空等观测数据,分析此次台前飑线的生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大气条件特征...
2007年8月8日,热带风暴"帕布"移动到华南近海,在珠江三角洲至湛江以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气象探空等观测数据,分析此次台前飑线的生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大气条件特征,并对热带风暴"帕布"与台前飑线环境大气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此次台前飑线系统是由孤立的对流单体逐渐发展而成,陆风环流的抬升作用有可能对飑线的初始生成起到重要作用;(2)台前飑线移动路径和强度受海岸附近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海岸靠近陆地一侧的强度远比内陆和海洋上强,移动路径倾向于沿海岸线平行;(3)台前飑线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其水平结构具有典型的尾流层云降水特征;其冷池强度和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热带飑线特征;(4)台前飑线发生在具有深厚水汽层、对流凝结高度较低的环境大气条件中,与热带飑线的环境大气条件类似;而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与中纬度飑线接近;(5)热带气旋外围大风一方面使低层风切变加强,同时为环境大气提供了高层的水汽。在下沉环流区内太阳辐射使陆地明显增温,一方面使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海陆温差增大、海风环流加强,导致低层风切变进一步加强,低层水汽输送增大。下沉逆温抑制了低层弱对流的发生,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对流不稳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热带气旋
陆风
环境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3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中尺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郑腾飞
刘显通
万齐林
于鑫
机构
中国
气象
局广州热带海洋
气象
研究所
/广东省
区域
数值
天气预报
重点
实验室
广东省气象台/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5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64006)
+1 种基金
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GYHY201406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452802)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分布差异显著;各月的降水日数差异没有降水量月分布的差异明显,非汛期的日降水量较小,而汛期降水日数多且日降水量大;小雨日和中雨日的区域差异小,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三大暴雨中心地区(清远中心、阳江中心、海陆丰中心),雨日量级分布大致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且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降雨日数迅速减少;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贡献率均由粤北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率由粤北向沿海递增;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大雨以上日数略有增多,总降水日数也呈减少趋势;小雨和中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贡献率增多,使年均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关键词
空间分布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贡献率
Keywords
spatial distribution
rainfall amount
rainy days
rainfall contribution
分类号
P457.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郑腾飞
黄健
万齐林
徐海秋
刘显通
于鑫
机构
中国
气象
局广州热带海洋
气象
研究所
广东省
气象
防灾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省气象台/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3-94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5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51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15CB452802)共同资助
文摘
2007年8月8日,热带风暴"帕布"移动到华南近海,在珠江三角洲至湛江以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气象探空等观测数据,分析此次台前飑线的生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大气条件特征,并对热带风暴"帕布"与台前飑线环境大气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此次台前飑线系统是由孤立的对流单体逐渐发展而成,陆风环流的抬升作用有可能对飑线的初始生成起到重要作用;(2)台前飑线移动路径和强度受海岸附近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海岸靠近陆地一侧的强度远比内陆和海洋上强,移动路径倾向于沿海岸线平行;(3)台前飑线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其水平结构具有典型的尾流层云降水特征;其冷池强度和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热带飑线特征;(4)台前飑线发生在具有深厚水汽层、对流凝结高度较低的环境大气条件中,与热带飑线的环境大气条件类似;而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与中纬度飑线接近;(5)热带气旋外围大风一方面使低层风切变加强,同时为环境大气提供了高层的水汽。在下沉环流区内太阳辐射使陆地明显增温,一方面使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海陆温差增大、海风环流加强,导致低层风切变进一步加强,低层水汽输送增大。下沉逆温抑制了低层弱对流的发生,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对流不稳定能量。
关键词
飑线
热带气旋
陆风
环境大气
Keywords
squall line
tropical cyclone
land breez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机构
广东省气象台/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中国
气象
局广州热带海洋
气象
研究所
/广东省
区域
数值
天气预报
重点
实验室
广州市增城区
气象
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南海雾边界层过程的观测研究"(41275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观测分批变分资料同化技术及其应用"(4147510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64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台风精细结构的多源资料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2015CB452802)
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GYHY201406003共同资助
文摘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中尺度过程
Keywords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Rainstorm in the warm sector
synoptic scale systems
Mesoscale process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郑腾飞
刘显通
万齐林
于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
郑腾飞
黄健
万齐林
徐海秋
刘显通
于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于鑫
郑腾飞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