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育期基因E1-E4不同突变组合对大豆纬度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然 袁丽媚 +4 位作者 王玉林 芦思佳 孔凡江 刘宝辉 孔令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13-3024,共12页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人类优质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大豆产量、种子品质和生育期性状密切相关,生育期性状主要受一系列生育期相关基因的控制。本研究以Harosoy为遗传背景创制了E1~E4不同基因组合的16种近等基因系材料,种...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人类优质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大豆产量、种子品质和生育期性状密切相关,生育期性状主要受一系列生育期相关基因的控制。本研究以Harosoy为遗传背景创制了E1~E4不同基因组合的16种近等基因系材料,种植在河北石家庄和安徽合肥试验田,调查了生育期、品质及产量性状,以此来了解E1~E4不同突变组合对中纬度种植区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6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对光周期敏感程度不同,开花期存在差异,WT和e4单突近等基因系由于晚花晚熟、产量低,不适合在石家庄种植,而所有的近等基因系在合肥种植时均能正常成熟。E1~E4不同等位基因组合还影响株高、节间距、单株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本研究发现,在长日照条件下,e3或e4单独突变可以提前开花,同时还会使大豆产生避荫反应,株高增高、节间距变大。测量种子的蛋白质、油分和蔗糖含量时发现,WT材料在较高纬度的石家庄地区种植时,种子不能正常成熟,含油量最低,而蔗糖的含量最高。整体来看,其余近等基因系的种子在石家庄地区种植时总油分、蔗糖含量高于合肥,而蛋白含量总体低于合肥地区。因此,在评估大豆品种的纬度适应性时,需综合考察生育期基因对光周期敏感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枝数QTL定位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鑫雅 陈洁敏 孔令平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6,I0001-I0003,共12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分枝数是决定其株型结构和产量潜力的重要因素,受外界光信号、内部基因调控、激素信号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种复杂的数量性状。因此,挖掘大豆分枝数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分枝数是决定其株型结构和产量潜力的重要因素,受外界光信号、内部基因调控、激素信号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种复杂的数量性状。因此,挖掘大豆分枝数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并解析基因对大豆分枝数的调控机制,不仅可以加深对大豆分枝发育的基础理论认识,更有利于为培育理想株型品种、提高大豆产量提供遗传资源和理论支持。本文对已经报道的163个大豆分枝数相关的QTL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多遗传群体和多环境条件下均能稳定检测到的QTL主要分布在大豆第4、6、10、18和19号染色体的相关区段。同时综述相关基因调控大豆分枝数的研究进展,发现大豆分枝数的分子调控通路主要包括:Dt2-GmAGL22、GmSOC1-GmAP1s、miR156b-SPL-WUS以及激素途径等。本文可在为大豆株型改良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枝数 QTL 候选基因 株型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素结合蛋白参与调控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春婷 范甜 +2 位作者 吕天晓 周玉萍 田长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3-834,共12页
Ca^(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当植物受到各种环境刺激时,细胞内的Ca^(2+)浓度瞬间产生变化,并被Ca^(2+)信号效应器识别,通过与下游的靶蛋白结合并调节其活性,参与调控植物各种生理活动。钙调素结合蛋白以依赖Ca^(2+)或不依赖Ca^(2+... Ca^(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当植物受到各种环境刺激时,细胞内的Ca^(2+)浓度瞬间产生变化,并被Ca^(2+)信号效应器识别,通过与下游的靶蛋白结合并调节其活性,参与调控植物各种生理活动。钙调素结合蛋白以依赖Ca^(2+)或不依赖Ca^(2+)的方式结合钙调素。对目前已经鉴定的植物钙调素结合蛋白结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钙调素结合蛋白是如何参与调节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为提高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结合蛋白 逆境胁迫 植物钙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D-seq的菜心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玉富 黄依琳 +5 位作者 李荣华 黄红弟 郭少龙 李光光 郭培国 夏岩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目的】开发多态性丰富的的InDel分子标记,为菜心育种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Chiifu-401-42的基因组序列为模板,利用4份菜心材料的RAD-seq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InDel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4份菜心材料间具有潜在... 【目的】开发多态性丰富的的InDel分子标记,为菜心育种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Chiifu-401-42的基因组序列为模板,利用4份菜心材料的RAD-seq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InDel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4份菜心材料间具有潜在多态性的InDel位点,挑选分布于10条染色体的80个InDel位点设计引物,对55份菜心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评价。【结果】通过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在4份菜心材料的重测序数据中共鉴定出84510个InDel位点,其中插入/缺失长度大于5 bp的3609个InDel位点在4份菜心材料间具有潜在多态性。挑选80个InDel位点进行PCR扩增验证,58个(72.5%)在4份测序样品中具有多态性,在55份菜心种质材料中检测到133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63~0.618,平均值为0.443。基于InDel标记的检测结果可知,55份菜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6~0.756,平均值为0.57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64时55份菜心种质被分为4个类群,但各类群间的耐热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具有良好的多态性,能有效地揭示不同菜心种质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可为菜心遗传种质分析、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可利用的标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RAD-seq INDEL标记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菜心茎尖组织开花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帷千 龚泽平 +6 位作者 陈妍娜 李荣华 黄红弟 郭少龙 李光光 郭培国 夏岩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2,共12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鉴定调控菜心抽薹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为今后阐明菜心抽薹开花调控分子机制及选育不同熟性菜心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四九-19号(早熟型)和80天油绿(晚熟型)菜心的七叶期和现蕾期茎尖组...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鉴定调控菜心抽薹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为今后阐明菜心抽薹开花调控分子机制及选育不同熟性菜心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四九-19号(早熟型)和80天油绿(晚熟型)菜心的七叶期和现蕾期茎尖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不同熟性菜心品种间及不同生长时期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合FLOR-ID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不同熟性菜心参与调控抽薹开花时间的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菜心茎尖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为81.93 Gb,经质控过滤后得到536679570条Clean reads,GC含量为47.24%~47.63%,Q20为97.11%~98.00%,Q30为91.97%~94.11%,平均87.98%的Clean reads比对上参考基因组。四九-19号菜心的七叶期和现蕾期间有1965个DEGs,80天油绿菜心的七叶期和现蕾期有6007个DEGs。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涉及分子功能的DEGs最多,主要注释为蛋白质二聚化活性、血红素结合和四吡咯结合等;其次是生物学过程,主要注释为小分子代谢过程、脂质代谢过程和离子运输等过程;细胞成分类别中,DEGs主要注释为核糖体、细胞器部分、染色体、核小体、蛋白质-DNA复合物和DNA包装复合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四九-19号菜心七叶期和现蕾期间的DEGs显著(Padj<0.05,下同)富集在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及角质、木栓质和蜡生物合成等通路;80天油绿菜心七叶期和现蕾期间的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素生物合成、DNA复制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四九-19号和80天油绿菜心品种间有750个DEGs,其中16个为开花相关基因,涉及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赤霉素途径、春化途径、温度途径和年龄途径等,部分开花基因在2个菜心品种中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关性较强。【结论】菜心抽薹开花过程受到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和赤霉素途径等关键途径调控,同时受到春化途径、温度途径和年龄途径的影响。虽然2个不同熟性菜心品种开花调控所涉及的途径基本相同,但开花调控途径中的基因响应不一致,导致二者开花时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茎尖组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开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植健怡 高超升 +2 位作者 袁嘉志 孙明明 董利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8,共11页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Zucc.)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近缘祖先种。在大豆驯化的过程中,栽培大豆丢失了大量的基因或等位变异,导致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降低,这严重限制了栽培大豆品种选育和改良的有效性与丰...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Zucc.)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近缘祖先种。在大豆驯化的过程中,栽培大豆丢失了大量的基因或等位变异,导致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降低,这严重限制了栽培大豆品种选育和改良的有效性与丰富性。我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丰富,蕴藏着许多高蛋白含量、抗病虫、耐干旱、耐盐碱等方面的潜力基因,挖掘潜力基因并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应用到现代的栽培大豆品种中,能够有效地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本文综述了野生大豆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近年来在野生大豆中发掘的重要功能基因或位点,包括百粒重、开花期和成熟期、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抗病、抗虫、耐盐碱、耐干旱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并讨论这些重要基因或位点在未来栽培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育种家培育和改良大豆新品种提供一种新的育种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基因资源 纬度适应性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CaM5的不同剪接产物对其蛋白质结合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树强 余洁雨 +4 位作者 王韫慧 吕天晓 范甜 周玉萍 田长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8-464,共7页
钙离子(Ca^(2+))/钙调素(calmodulin, CaM)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调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aM家族共有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CaM5... 钙离子(Ca^(2+))/钙调素(calmodulin, CaM)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调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aM家族共有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CaM5的2个剪接体CaM5.1和CaM5.3进行蛋白结合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钙调素结合蛋白(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CaMBP)IQM3(IQ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3)能在酵母中与除CaM5.3外的CaM家族的成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M5.3比CaM5.1和其他CaM亚型成员多出1个由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序列(C-terminal domain,CTD),可能影响CaM5.3与IQM3结合。在CaM5.1的C-末端添加CML10的CTD,将重组蛋白与IQM3进行结合,证实CaM5.3的CTD是影响其与IQM3结合的关键序列。因此,拟南芥CaM5的不同剪接方式影响其蛋白结合活性,为研究钙调素及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结合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剪接方式 IQM3 蛋白质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日照下IQM3在CO的下游调控拟南芥主根长度
8
作者 余洁雨 李树强 +4 位作者 王韫慧 范甜 吕天晓 周玉萍 田长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7,共7页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IQM家族是含有IQ基序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家族,IQM3突变能增加主根长度,CO(CONSTANS)是光周期成花调控途径的重要成员,CO突变可缩短主根长度。该研究构建二者的双突变体研究IQM3与CO基因的遗传学关系。结果...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IQM家族是含有IQ基序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家族,IQM3突变能增加主根长度,CO(CONSTANS)是光周期成花调控途径的重要成员,CO突变可缩短主根长度。该研究构建二者的双突变体研究IQM3与CO基因的遗传学关系。结果表明,新CO突变体co-12序列的第1个外显子上缺失了9个碱基ACTTGCTAG,其中含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fa I的酶切位点CTAG。建立了可鉴定该突变体的分子标记:利用Bfa I酶切跨编码区PCR产物时,野生型Col因有3个位点而得到4个片段,co-12因只有2个位点而得3个片段,CO/co-12杂合子得5个片段。在长日照下,co-12的主根长度比野生型Col短,iqm3-2的比野生型Col长,而双突变体co-12 iqm3-2的主根长度表型偏向于iqm3-2。因此,在长日照下,IQM3在CO的下游参与调控拟南芥主根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因 IQM3基因 主根长度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ERF耐盐基因的鉴定和驯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超升 袁嘉志 +3 位作者 植健怡 程玉汉 董利东 程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土地盐渍化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培育耐盐大豆品种是改善和提高盐胁迫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ERF转录因子对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十分重要,但在大豆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基于已报道的盐胁迫处理下的RNA-seq数... 土地盐渍化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培育耐盐大豆品种是改善和提高盐胁迫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ERF转录因子对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十分重要,但在大豆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基于已报道的盐胁迫处理下的RNA-seq数据、549份大豆重测序数据及耐盐指数数据,以及Soybean 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中大豆组织表达数据,在大豆中鉴定能够响应盐胁迫的ERF基因。同时,在549份大豆重测序数据中鉴定响应盐胁迫ERF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并分析其驯化与人工选择规律。其中,鉴定出ERF158H1,ERF166H2,ERF170H1单倍型是优异的自然等位变异,能够显著促进大豆对盐的耐性。对优异等位变异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表明,ERF170H1在大豆驯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微弱的人工选择,而ERF158H1和ERF166H2在驯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逐渐减少或丢失的现象。因此,本研究鉴定了大豆中响应盐胁迫的ERF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对丰富和完善大豆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耐盐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育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乙烯响应因子 耐盐 生物信息学 人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大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简单重复不简单
10
作者 李淇 董志诚 刘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8-1041,共14页
转录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执行。真核生物中,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由RNA聚合酶II(polymerase Ⅱ,Pol II)完成,Pol Ⅱ最大亚基RPB1羧基末端结构域(carboxy-terminal domain,CTD)包含特殊的串联七肽重复序列,这... 转录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执行。真核生物中,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由RNA聚合酶II(polymerase Ⅱ,Pol II)完成,Pol Ⅱ最大亚基RPB1羧基末端结构域(carboxy-terminal domain,CTD)包含特殊的串联七肽重复序列,这些序列对转录过程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了真核生物RPB1 CTD的序列特征、演化历程,及其在转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通过翻译后修饰的动态变化来参与调控转录和加工过程,以加深人们对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复杂调控机制的理解,并为RPB1 CT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聚合酶Ⅱ 羧基末端结构域 转录 磷酸化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药优势表达基因GmFLA22a调控雄性育性的功能研究
11
作者 曹振林 李金红 +10 位作者 周铭辉 张曼婷 王宁 陈一飞 李嘉欣 祝青松 宫雯珺 杨绪晨 方小龙 和家贤 李美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5,共13页
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高,加速提高大豆产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隐性核不育基因开发的智能雄性不育系统,为快速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提供了可能。但是,大豆雄性不育基因研究相对滞... 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高,加速提高大豆产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隐性核不育基因开发的智能雄性不育系统,为快速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提供了可能。但是,大豆雄性不育基因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大豆花器官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在大豆早期花药中优势表达基因GmFLA22a,编码含有FAS1结构域的成束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其可能在内质网中发挥功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mfla22a突变体,突变体植株在营养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生殖生长阶段表现为结实率显著降低。Gmfla22a突变体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均无明显异常,组织切片并染色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花药室壁增厚,花粉粒释放延迟、不完全,这可能是导致Gmfla22a结实率降低的原因。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GmFLA22a可能参与调控大豆雄性育性,为深入揭示其分子功能提供重要遗传材料,同时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 基因编辑 反向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雄蕊优势表达基因GmARFA1a通过调控花粉萌发影响结实率
12
作者 姚士恩 王一帆 +7 位作者 王宁 周铭辉 陈一飞 张曼婷 李嘉欣 宫雯珺 方小龙 李美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0-1000,共11页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的办法生产杂交种,不仅繁琐且成本高。雄性不育基因功能的研究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之一,大豆雄性不育位点报道较少,定位及功能研究进展缓慢。随着大豆转基因体系的成熟及...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的办法生产杂交种,不仅繁琐且成本高。雄性不育基因功能的研究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之一,大豆雄性不育位点报道较少,定位及功能研究进展缓慢。随着大豆转基因体系的成熟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大豆雄性不育基因的功能变得相对容易。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大豆中编码小G蛋白的GmARFA1a受到大豆雄性育性控制基因MS1(Male Sterile 1)和MS2的调控,公共数据库数据表明GmARFA1a在大豆未开放的花中表达量最高,而qRT-PCR数据进一步明确GmARFA1a在大豆授粉前雄蕊中优势表达。花粉萌发实验及结实率统计发现Gmarfa1a突变体花粉活力下降导致结实率受到明显抑制。本研究对GmARFA1a基因功能进行了初步解析,明确其对大豆雄性育性存在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对GmARFA1a乃至ARF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的认识,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大豆GmARFA1a功能及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MAX2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吕天晓 刘琼锐 +2 位作者 范甜 周玉萍 田长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1,共7页
独角金内酯(strigolactone,SL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调控植物的分枝,促进种子的萌发,以及影响根系建成等。MAX2(more axillary growth 2)是SL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位于合成途径基因M... 独角金内酯(strigolactone,SL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调控植物的分枝,促进种子的萌发,以及影响根系建成等。MAX2(more axillary growth 2)是SL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位于合成途径基因MAX1、MAX3和MAX4的下游,几乎影响独脚金内酯所控制的所有表型。近年来,MAX2多样化的功能逐步得到揭示,大量数据表明MAX2不仅仅是SL信号的重要组分,同时也参与SL和多种激素信号间的交叉互作,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以及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具体调控机制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对目前已知的MAX2功能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以期为全面揭示MAX2功能及其调控多种激素信号的交叉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2 独角金内酯 植物激素 激素信号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响应盐胁迫NAC转录因子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嘉志 高超升 +3 位作者 植健怡 程玉汉 程群 董利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73,共10页
盐胁迫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响应盐胁迫的重要基因家族,但在大豆中其功能尚未被完全解析。为了挖掘控制大豆耐盐的新基因,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基因组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盐胁迫下大豆植株... 盐胁迫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响应盐胁迫的重要基因家族,但在大豆中其功能尚未被完全解析。为了挖掘控制大豆耐盐的新基因,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基因组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盐胁迫下大豆植株的转录组数据,对大豆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NAC基因进行分析;其次,对在根中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NAC基因进行单倍型、耐盐指数和核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82个NAC基因,将其分成7个亚家族;18个NAC基因受盐胁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其中有8个在根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参与响应盐胁迫。我们鉴定到NAC23的一个优异单倍型Hap1,能够显著促进大豆对盐胁迫的耐性。同时,发现NAC23的Hap1单倍型在栽培大豆品种中受到了强烈的人工选择。以上研究结果为更加深入地解析NAC家族基因与大豆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培育高效抗逆大豆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C转录因子 耐盐性 转录组 人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菜心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5
作者 龚泽平 李梓瑜 +3 位作者 黄红弟 郭少龙 郭培国 夏岩石 《中国瓜菜》 2025年第10期117-131,共15页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且广适性强的菜心种质,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73份菜心材料在6个种植环境下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广义遗传力分析,并利用GGE双标图分析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在收集的菜心群体中,开展度、单株质量、...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且广适性强的菜心种质,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73份菜心材料在6个种植环境下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广义遗传力分析,并利用GGE双标图分析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在收集的菜心群体中,开展度、单株质量、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柄长、叶色和开花期等8个农艺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6.65%~80.42%,平均变异系数单株质量最高(80.42%),开花期最低(6.65%);广义遗传力在52.94%~90.12%,以最大叶长(90.12%)和最大叶柄长(89.63%)的遗传力最强,而株高的遗传力最弱(52.94%),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通过GGE双标图分析,筛选出14份菜心种质在不同的种植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21份菜心种质具有稳定且理想的表型性状。本研究结果可为菜心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将促进高产优质菜心新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农艺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