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植物保护体系概况
1
作者 李建丰 周振标 黄秀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8-210,共3页
日本植物保护体系机构健全、权责明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植物保护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日本植物保护组织架构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和农协组织两大部分,政府机构包括农林水产省下属的植物防疫课和地方政府农林水产部下属的... 日本植物保护体系机构健全、权责明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植物保护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日本植物保护组织架构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和农协组织两大部分,政府机构包括农林水产省下属的植物防疫课和地方政府农林水产部下属的病虫害防除所,而农协是农民的合作组织,其体系完整、机构健全,二者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在植物保护业务工作方面,病虫监测实现了标准化和网络化,病虫治理实现了生态化和机械化,农药应用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农药管理实现了法制化和可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植物保护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花卉线虫新记录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春娜 谢辉 +3 位作者 吴仕豪 曹俐 李梅辉 武目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描述了采自花卉根部的3个广东省花卉线虫新记录种: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Filijev&Schuurmans,Stekhoven,1941、小囊针线虫ParatylenchusmicrodorusAndrassy,1959和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 lenchusguangdongensisXie,Fen... 描述了采自花卉根部的3个广东省花卉线虫新记录种: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Filijev&Schuurmans,Stekhoven,1941、小囊针线虫ParatylenchusmicrodorusAndrassy,1959和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 lenchusguangdongensisXie,Feng,Li&Yin,1994,其中前两者也是广东省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尾滑刃线虫 花卉 根部 新记录种 广东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钟宝玉 邹寿发 +5 位作者 张扬 李建丰 黄德超 肖汉祥 杨伟新 赖信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53,共3页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螟虫 种群结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植保机械使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喜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6-57,共2页
总结了近年来广东植保机械的总体状况及使用情况,指出广东植保机械使用存在机型落后、产品制造工艺粗糙、施药技术落后、施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对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加... 总结了近年来广东植保机械的总体状况及使用情况,指出广东植保机械使用存在机型落后、产品制造工艺粗糙、施药技术落后、施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对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植保机械的研制开发、引进、推广及加强市场监管和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植保机械 使用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托 陈忠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依据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的变化 ,从 7个方面概述了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态势 ,并提出了控制有害生物的治理对策 ;强调了生物防治技术是综合治理对策中的发展重心 。
关键词 广东 农作物病虫害 发生态势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抛秧田除草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喜劳 田梅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41-42,共2页
1992年以来 ,广东省水稻抛秧田除草剂的推广应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水稻抛秧田除草剂的合理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广东省水稻抛秧田杂草的危害问题。各地应根据不同的杂草群落、栽培情况 ,选择相应的除草剂。水稻抛秧田除草剂将朝着安全、... 1992年以来 ,广东省水稻抛秧田除草剂的推广应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水稻抛秧田除草剂的合理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广东省水稻抛秧田杂草的危害问题。各地应根据不同的杂草群落、栽培情况 ,选择相应的除草剂。水稻抛秧田除草剂将朝着安全、高效、成本低、运输和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秧田 除草剂 杂草防除 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广东省农药施用现状与对策
7
作者 黄军定 顾少娟 吴泳梅 《现代农业装备》 2006年第6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农药用量 广东省 施用现状 农作物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防治 农药使用量 复种指数 发生面积 防治面积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根际3种植物线虫种类记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春玲 陈淳 +2 位作者 周春娜 陈勇良 谢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记述了从马铃薯根际采集分离鉴定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剑状拟滑刃线虫Paraphelenchus aconitioides Talor&Pillai,1967、光尾类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 leiocauda Sher,1970和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 Loof,1960,3种皆为中国... 记述了从马铃薯根际采集分离鉴定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剑状拟滑刃线虫Paraphelenchus aconitioides Talor&Pillai,1967、光尾类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 leiocauda Sher,1970和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 Loof,1960,3种皆为中国马铃薯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马铃薯根际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卉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种记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春娜 谢辉 +3 位作者 徐春玲 陈淳 吴仕豪 黄德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2000~2003年,对我国部分地区花卉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从中鉴定出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种5个:优美垫刃线虫(Tylenchus elegans de Man,1876)、伊朗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iranicus Kheiri,1970)、双绢丝尾垫刃... 2000~2003年,对我国部分地区花卉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从中鉴定出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种5个:优美垫刃线虫(Tylenchus elegans de Man,1876)、伊朗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iranicus Kheiri,1970)、双绢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ditissimus Siddiqi,1986)、泰氏茎线虫(Ditylenchus taylori Fortuner & Maggenti,1987)和王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mirzai Siddiqi,1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线虫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个植物线虫新记录种记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春玲 谢辉 +2 位作者 周春娜 陈淳 蔚应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2-534,共3页
记述2个植物线虫中国新记录种,即采自采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滨类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 mari-timusBor&S′Jacob,1966)和采自宁夏自治区的以斯贴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estheraeKleynhans,1992)。
关键词 植物线虫 新纪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放线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羽生 李小妮 杨卫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3-345,共3页
4个放线菌株(143号、36号、15号、179号)菌丝研磨液,选用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稻褐色杆腐病菌(Sclerotiumoryzae-satvae)、柚子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和稻黑粒病菌(Curvularialunata)作为供试病原菌,... 4个放线菌株(143号、36号、15号、179号)菌丝研磨液,选用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稻褐色杆腐病菌(Sclerotiumoryzae-satvae)、柚子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和稻黑粒病菌(Curvularialunata)作为供试病原菌,进行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个放线菌株的菌丝研磨液对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的抑制效果。143号放线菌株对供试的4个病菌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分别达到95.7%,94.4%,87.2%和73.1%。试验表明抑菌方式不同,除36和15号放线菌株使稻褐色杆腐病菌菌丝生长较快和稀薄,不能形成菌核外,4个放线菌株均抑制供试病原真菌菌丝伸长。结果显示143和179号菌株的菌丝研磨液抑菌谱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 菌丝研磨液 抑菌作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区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立胜 陈玉托 +2 位作者 姚丹丹 陈润珍 冯志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8-71,共4页
从毒饵的取食量、保鲜效果和灭鼠效果等方面对毒饵站的规格和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端开口的双孔毒饵站具有较高取食率,同时对毒饵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口径10 cm、长度40 cm的瓦筒毒饵站在取食率、防治效果、防盗及来源等方面... 从毒饵的取食量、保鲜效果和灭鼠效果等方面对毒饵站的规格和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端开口的双孔毒饵站具有较高取食率,同时对毒饵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口径10 cm、长度40 cm的瓦筒毒饵站在取食率、防治效果、防盗及来源等方面比PVC管更有优势,适合广东省农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站 取食率 保鲜效果 灭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一种危险性绵粉蚧入侵中国 被引量:51
13
作者 陆永跃 曾玲 +2 位作者 王琳 许益镌 陈科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危害园林、水果、大田作物的害虫。该虫已经传入巴基斯坦、印度,2005年以来在巴基斯坦大部分棉区暴发成灾,已经对我国构成威胁。本文概括介绍了该虫寄主范围及经济重要性、生物学、传播方式... 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危害园林、水果、大田作物的害虫。该虫已经传入巴基斯坦、印度,2005年以来在巴基斯坦大部分棉区暴发成灾,已经对我国构成威胁。本文概括介绍了该虫寄主范围及经济重要性、生物学、传播方式等,并对该虫对中国的潜在威胁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粉蚧 入侵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蝇的防治原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广勤 梁帆 +3 位作者 吴佳教 邵庆华 吴士豪 陈其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实蝇足水果和蔬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控制这类害虫的发生和对农作物的为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蝇类害虫的主要发生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制定实蝇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行政管理、诱杀、化学防治、收集和处理落果以... 实蝇足水果和蔬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控制这类害虫的发生和对农作物的为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蝇类害虫的主要发生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制定实蝇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行政管理、诱杀、化学防治、收集和处理落果以及释放雄性不育实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 防治原理 防治措施 发生规律 生物学持性 检疫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埃天 李鑫 +4 位作者 刘景梅 陈玉托 宋晓兵 吴泳梅 杨绍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μg/mL和32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μg/mL和32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香蕉黑星病 香蕉大茎点霉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小实蝇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林进添 曾玲 +2 位作者 宾淑英 梁广文 吴仕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桔小实蝇自然种群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桔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青枣、杨桃、枇杷、柑桔、番石榴和芒果上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91.5、103.5、120.8、12... 通过对桔小实蝇自然种群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桔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青枣、杨桃、枇杷、柑桔、番石榴和芒果上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91.5、103.5、120.8、127.3、172.2和183.8.表明在这些果园中,桔小实蝇的种群密度是上一代的91.5~183.8倍.在果园中,'捕食及其它'因子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子,其幼虫期在青枣、杨桃、番石榴、芒果、枇杷、柑桔上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2.907、2.618、2.591、2.415、2.193和1.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自然种群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被引量:37
17
作者 关鑫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3,394,共4页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过冷却点 体液结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埃天 欧阳主才 +4 位作者 宋晓兵 陈玉托 刘景梅 吴泳梅 陈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 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杀菌剂 香蕉 尾孢菌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埃天 李鑫 +4 位作者 刘景梅 宋晓兵 陈玉托 陈霞 杨绍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64-66,共3页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每年夏秋季节在华南蕉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03 ̄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和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每年夏秋季节在华南蕉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03 ̄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和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3次施药后15 d,50%醚菌酯干悬浮剂1 5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2.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杀菌剂 香蕉叶斑病 毒力测定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埃天 宋晓兵 +4 位作者 陈玉托 刘景梅 吴泳梅 陈霞 杨绍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8-141,共4页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氟环唑乳油 香蕉叶斑病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