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推动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管理系统的构建
1
作者 莫玉娟 张耕 +3 位作者 梁泽锐 李大锋 卓桂珠 赵志明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4期85-90,共6页
基于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管理模式的需求,设计并构建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管理系统,涵盖项目从申报至综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5大功能模块,可实现在关键时间节点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及时纠正执行偏差,确保建设质量... 基于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管理模式的需求,设计并构建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管理系统,涵盖项目从申报至综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5大功能模块,可实现在关键时间节点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及时纠正执行偏差,确保建设质量。结合“一张图”管理功能,提供便捷的态势感知工具,支撑管理决策。从而显著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透明度和数据整合能力,促进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为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项目的高效实施与监督管理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示范区 管理系统 “一张图”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公益林示范区森林碳汇计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泽锐 张耕 +3 位作者 莫玉娟 卓桂珠 赵志明 李大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为了解广东省公益林碳汇功能,文章以2021—2023年广东省建设的25个公益林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示范区的碳汇能力进行计量,分析不同地区、森林龄组、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广东省25个公益林... 为了解广东省公益林碳汇功能,文章以2021—2023年广东省建设的25个公益林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示范区的碳汇能力进行计量,分析不同地区、森林龄组、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广东省25个公益林示范区的碳储量为269.69×10^(4)t,大多集中在粤北地区,以中龄林和阔叶混交林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2.6%和70.1%;平均碳密度为53.23 t·hm^(-2),近熟林和过熟林的碳密度最高,阔叶混交林的碳密度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的105.8倍。中幼龄林约占25个公益林示范区森林面积的64.66%,随着公益林示范区继续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示范区将持续发挥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汇计量 公益林 生物量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森林公园景观健康评价——以广东云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3
作者 李可见 赵庆 +3 位作者 罗皓 张凌宇 谢进金 吴晓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为实现城郊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和休闲游憩服务双重目标,文章以广东云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QuickBird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开展景观类型与景观功能分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网格分析法(采样单元为33 m×33 m)和空间插值... 为实现城郊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和休闲游憩服务双重目标,文章以广东云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QuickBird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开展景观类型与景观功能分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网格分析法(采样单元为33 m×33 m)和空间插值法分析功能特征下景观健康的空间分布,通过ArcGIS软件分析景观健康影响因素的阈值区间。结果表明,1)公园景观的“非常差”与“较差”健康等级的区域呈面状分布(占比93.40%~98.81%),“非常好”与“较好”等级主要呈块状、点状分布在园区西北部(占比0.18%~2.53%)。2)公园生态保护与游憩利用功能景观的不同健康等级面积比有差别,其中生态保护功能景观的“非常好”与“较好”健康等级的面积比高于游憩利用功能景观同等级比值的2.13%。3)随着景观健康等级升高,森林与非森林景观面积比、数量比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当面积比值范围为0.39~0.54,数量比值为1.5,综合功能景观的健康等级最高。为提升城郊森林公园的景观健康水平,建议甄别生态保护和游憩利用功能的独立区与叠合区,实施差异化的保护利用,并采取功能协同设计,加强生态保护和游憩利用功能之间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森林公园 景观健康 网格分析 景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4
作者 吴晓君 钱万惠 +2 位作者 赵庆 许东先 张凌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究华南地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群落稳定性,以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70 m×100 m样地为研究对象,计算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总体关联性,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样... 为探究华南地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群落稳定性,以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70 m×100 m样地为研究对象,计算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总体关联性,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样地乔木隶属于30科44属68种,整体径阶呈现反“J”型曲线分布;角尺度呈现近正态分布,随机木占比较高,林分空间结构稳定;样地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排序不一致,乔木群落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小于0.5,竞争程度小;样地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种群间相互作用不强烈。因此,在未来华南地区天然次生林后续经营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合理搭配物种,以促进该地区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群落结构 生态位 林分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保护生态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华彦 高海洋 +9 位作者 王凯 窦红亮 李珺 郭策 孙松 安富宇 唐琳 李永政 张治东 杨文山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92,共16页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为干扰、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我国除台湾地区外,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已大幅缩减,其适宜生境受植被、...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为干扰、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我国除台湾地区外,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已大幅缩减,其适宜生境受植被、人类干扰、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华穿山甲营穴居,夜行性,家域较小,主要以白蚁和蚂蚁为食,通过挖掘而改变土壤的垂直结构,增加森林生境的异质性,为共栖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洞穴资源,在森林中发挥了“生态系统工程师”的重要角色。人工繁育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中华穿山甲的救护和人工繁育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救护成活率低,易患病,人工饲料不适合,精子品质差和后代个体存活率较低等。目前,中华穿山甲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极小种群灭绝危机和种群扩散受限,其保护策略包括加强法律执行、科学研究、栖息地保护、人工繁育、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通过这些措施,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前景能够得到改善,种群规模有望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种群分布 生态系统工程师 人工繁育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2种典型针叶林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6 位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李小川 王振师 吴泽鹏 周宇飞 刘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森林生物碳库(植被碳库和凋落物碳库)碳密度与碳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林火干扰对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的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有影响,均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植被碳密度(P<0.05).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均表现为乔木最大。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均呈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与乔木碳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林火干扰显著影响乔木和草本碳密度,亦对灌木碳密度产生了影响。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均显著减少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减少幅度增大。[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密度 林火干扰 影响机制 亚热带针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源县古树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东先 宋磊 +2 位作者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了摸清东源县古树资源情况,推进古树建档工作,保护古树,文章对河源市东源县15个镇的古树进行了实地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东源县15个镇共有古树738株,隶属于30科42属54种。树种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主(248株),其次为榕树(Ficu... 为了摸清东源县古树资源情况,推进古树建档工作,保护古树,文章对河源市东源县15个镇的古树进行了实地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东源县15个镇共有古树738株,隶属于30科42属54种。树种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主(248株),其次为榕树(Ficus microcarpa)、木荷(Schima superba)、朴树(Celtis sinensis)、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古树树龄大多数在100~299 a之间,达661株,59株古树树龄在300~499 a之间,18株古树树龄大于500 a;树高平均为16.98 m,胸径最大的为榕树,达467.92 cm,平均为96.51 cm,冠幅平均为264.35 m2。大多数古树均正常生长,仅有少数衰弱。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加快东源县古树建档工作,加强管理和保护,对于生长环境不好的古树,改善其周边环境,并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调查 种类 东源县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林业碳汇解析及提升潜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湘龙 魏龙 +9 位作者 张方秋 李小川 潘文 张谦 蔡坚 高常军 肖石红 吴琰 易小青 吴惠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7-12,共6页
森林经营在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本文阐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我国的履约目标,并评估了2005年和201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域的固碳量。结果显示广东省2005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 森林经营在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本文阐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我国的履约目标,并评估了2005年和201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域的固碳量。结果显示广东省2005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合计总量为47.02×10~9 kg二氧化碳当量,乔木林固碳占总固碳量的88.87%,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11.47×10~9 kg二氧化碳当量,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当量占总排放量的76.12%。2010年固碳量增长11.68%,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19.85%。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广东省林业碳汇的提升潜力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林业碳汇 潜力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森林航空消防SWOT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谢献强 吴泽鹏 +8 位作者 张志鸿 刘佳英 吴琰 江西军 曾臻 钟映霞 李小川 王振师 周宇飞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东省森林航空消防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其优势在于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获各级政府重视;成立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了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建成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兼具移动加油和森林航空直接...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东省森林航空消防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其优势在于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获各级政府重视;成立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了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建成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兼具移动加油和森林航空直接灭火能力。劣势包括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和起降点建设进度偏慢;森林航空消防业务技术队伍薄弱;航油补给缺乏保障;空地勤职工没有享受特勤补助。面临的机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广东省水源丰富、水系发达;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森林资源责任制考核办法,强化责任追究。面临的挑战是直升机机源少,不能满足森林航空消防的需要;空域管理复杂,限制了直升机的机动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森林航空消防发展的应对策略:加强基地建设,提高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增加直升机数量,增强航空消防区域防控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航护工作水平;加强沟通协调,着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航空消防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航空消防 SWOT分析法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云浮市森林土壤信息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耕 丁晓纲 +6 位作者 魏丹 杨海燕 齐也 华月珊 张中瑞 解懿妮 陈利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3期162-165,共4页
以广东省云浮市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广东省云浮市森林土壤信息平台,系统储存云浮市7 000个土壤样点信息,可向用户提供该地区森林土壤信息及森林抚育指导,为基于森林土壤信息的科研、生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云浮市 土壤信息数据库 移动端土壤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保障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西军 吴泽鹏 +5 位作者 那姝 郭天峰 周宇飞 谢献强 李小川 吴琰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58-61,共4页
广东省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主要采用手机为通信工具,针对手机通信存在的问题,选用超短波电台及相关附属设备对航空护林地空通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飞行真高在300 m时,PD—780手持机空地之间最远通信距离可达10 km;空MD—780G车载台与... 广东省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主要采用手机为通信工具,针对手机通信存在的问题,选用超短波电台及相关附属设备对航空护林地空通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飞行真高在300 m时,PD—780手持机空地之间最远通信距离可达10 km;空MD—780G车载台与地PD—780手持机之间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3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60 km;MD—780G车载台空地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6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距离为100 km;飞行真高在600 m时,PD—780手持机空地之间最远通信距离可达30 km,空MD—780G车载台与地PD—780手持机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5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80 km,MD—780G车载台空地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8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120 km。超短波的通信距离与飞行高度和电台的功率有关,飞行真高越高、电台功率越大,则通信距离越大。建立有效的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保障体系,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地面通信中继站、统一设备型号和呼号频率、超短波电台标配降噪耳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护林 地空通信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古树群分布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涛 魏丹 +2 位作者 张耕 陈盼 罗健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6期166-172,共7页
根据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报告数据库,获取古树群所在地、面积、主要树种、古树株数、树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等和立地条件等信息,分析古树群分布特征,并开展古树群的生态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根据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报告数据库,获取古树群所在地、面积、主要树种、古树株数、树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等和立地条件等信息,分析古树群分布特征,并开展古树群的生态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共有古树群826处,古树21198株,总面积达2 076.65 hm2,涵盖84科269属549种,古树群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东地区,有417处,占比50.48%,而在深圳市、中山市和佛山市没有分布。(2)广东省古树群树龄呈金字塔型,古树群数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树高和胸径的结构特征均为正态分布。(3)古树群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树龄、树高和胸径间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坡度与古树群的平均树龄、树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和土层厚度均与古树群平均树高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古树群 资源特征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涛 张琼锐 +3 位作者 林晓泓 杨林逸舒 邓鉴锋 薛国凤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生态文化是培植生态文明的根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发展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从载体平台建设、产业体系建设、传播体系建设、传承与创新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五个... 生态文化是培植生态文明的根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发展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从载体平台建设、产业体系建设、传播体系建设、传承与创新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五个维度来建设广东林业生态文化,为全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林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红椎林种内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建波 赵志明 +5 位作者 卓先习 吴振基 吴剑军 何伟强 洪维 张中瑞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3期28-32,共5页
研究量化分析广东省九连山林场12年生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内竞争关系,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红椎植株胸径生长符合正态分布,分布相对集中于8~10、10~12 cm径级;2、按照单木竞争指数模型计算,12 m范围为本研究最佳竞争空间;3、... 研究量化分析广东省九连山林场12年生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内竞争关系,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红椎植株胸径生长符合正态分布,分布相对集中于8~10、10~12 cm径级;2、按照单木竞争指数模型计算,12 m范围为本研究最佳竞争空间;3、在径级为8~10、10~12、12~14 cm时,红椎个体受到主要的种内竞争压力,三者竞争强度之和占据全部竞争的64.8%;4、红椎胸径与平均竞争指数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平均竞争强度随胸径增长而下降,当胸径达到20 cm以上时,竞争指数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椎 九连山林场 种内竞争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3 位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王振师 吴泽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定量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和碳过程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东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 【目的】定量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和碳过程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东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探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林火干扰对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有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P <0.05)。杉木林土壤细根生物量均低于对照样地,变化趋势为重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只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P <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和浅层细根生物量(P <0.05)。【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减少幅度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总体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加沿土壤剖面递减的幅度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林火干扰后土壤碳密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可为林火干扰后生态系统碳汇管理以及定量评价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林火干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影响机制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沉 谢石杨 +5 位作者 钟泳林 严法麟 连辉明 谢日芬 殷祚云 谢佩吾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0-55,60,共7页
【目的】摸清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情况,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样线,对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主要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此次调查... 【目的】摸清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情况,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样线,对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主要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此次调查发现平远县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337种,隶属于78科181属,区系组成以热带成为主,呈热带-温带过渡型分布。(2)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同时呈现出明显的科、属优势特征。(3)平远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类型主要有药用(72.40%)、观赏(31.75%)、材用(27.00%)、油料(21.66%)、食用(19.58%)、纤维(10.98%)等13种类型,其中乔木利用程度最高,灌木、藤本次之,竹类的开发利用最少。(4)本次调研发现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软荚红豆、木荚红豆和软枣猕猴桃),但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结论】建议平远县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同时着重加强重点植物资源的保护,以促进林业生产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调查 野生林木 区系特征 物种多样性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焕华 刘春燕 +4 位作者 扈丽丽 黄咏槐 黄华毅 赵丹阳 陈刘生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4期36-42,共7页
主要介绍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概况和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阐述了在松林以至森林生态系统中,着眼于全面攻坚、定点清除、逐步压缩、持续控制,建立以精准监测和检疫御灾为基础,应急控制新发生及关键区位疫点(疫区)疫情,“及时、... 主要介绍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概况和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阐述了在松林以至森林生态系统中,着眼于全面攻坚、定点清除、逐步压缩、持续控制,建立以精准监测和检疫御灾为基础,应急控制新发生及关键区位疫点(疫区)疫情,“及时、就地、彻底”除治疫源防灾,适地适树、科学调控树种结构避灾,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控制减灾的技术体系,把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在社会接受、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的水平,保护全省245万hm^(2)松林资源和1053万hm^(2)森林资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马尾松 持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岸带木麻黄造林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崔芳科 许秀玉 +3 位作者 兰成峰 马胜杰 蔡志全 谢雪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究广东省海岸带木麻黄造林的土壤恢复效果,以惠东县黑排角和海龟岛海岸带分别选取木麻黄林地和相邻区域的自然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调查,测定植物与凋落物的碳(C)和氮(N)质量分数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 为探究广东省海岸带木麻黄造林的土壤恢复效果,以惠东县黑排角和海龟岛海岸带分别选取木麻黄林地和相邻区域的自然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调查,测定植物与凋落物的碳(C)和氮(N)质量分数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的变化,评估造林后植被的固碳增汇效应。结果表明:(1)木麻黄造林后,林下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显著提升,黑排角木麻黄造林比海龟岛的效果更好。(2)造林措施改善了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肥力,黑排角造林样地速效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海龟岛造林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显著升高;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物种丰富程度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3)木麻黄造林后,林下植物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增加最多,土壤层碳储量变化最小;造林虽然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来源,但短期造林对土壤层碳储量影响不显著。因此,海岸带岩基质山地木麻黄造林显著提高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与肥力,显著增加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海岸带造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期叶片功能性状和生长综合评价
19
作者 刘俊涛 张卫华 +5 位作者 朱报著 徐放 白青松 廖焕琴 陈新宇 郭镜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探究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以38份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结构功能性状(叶片SPAD、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体积、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量... 为探究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以38份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结构功能性状(叶片SPAD、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体积、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量、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片背部颜色和绒毛量),分析苗木生长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及相关性,对各指标进行初步选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苗高、地径、SPAD、叶面积等9个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叶组织密度差异不显著,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5.14%~20.94%之间。除了叶组织密度、地径,其余性状的重复力均高于0.5。相关分析显示,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体积与叶片干物质量、叶组织密度、叶片相对含水率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P<0.01)。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叶片相对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广东含笑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进行选择评价,排名前5的广东含笑无性系为CG3、1、5、8804、8999,Ci值均在0.6以上,5个无性系的苗高、叶面积比无性系群体平均值高4.68%、24.25%,遗传增益分别达到3.84%和22.12%,而且叶片背部的呈色效果较好,且绒毛较多和颜色较深,观赏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含笑 无性系 叶片功能性状 相关关系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云浮郁南地区江南油杉小种群特征分析
20
作者 罗熠 王润辉 +4 位作者 陈聪 谢振飞 李文刚 欧阳昆唏 郑会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为探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地区的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人工小种群的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明确其自然更新潜力与衰退风险,该研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SLAM100手持激光雷达扫描仪对江南油杉种群进行全林扫描,通过... 为探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地区的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人工小种群的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明确其自然更新潜力与衰退风险,该研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SLAM100手持激光雷达扫描仪对江南油杉种群进行全林扫描,通过SLAM GO POST软件重建三维点云模型,提取单木胸径、树高及冠幅参数,划分径阶并统计各级个体占比,同时对林下自然更新幼苗的地径和苗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种群60 cm径阶分布树木数量最多,占比18.52%;树木胸径最大达到了73.3 cm,最小为25.4 cm,变异系数为26.86%;林下有许多自然更新的幼苗,最小地径为0.09 cm,最大地径为0.26 cm,最小苗高为4.20 cm,最大苗高为28.70 cm,地径和苗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03%和27.84%;种群整体上呈现出衰退的形势,若种群中幼树数量得不到及时补充,种群在未来有消失的风险。建议采取人工干预的手段促进其形成稳定发展的异龄复层种群,以实现种群自我维持的稳定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径阶结构 苗高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