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1999年梅州市42例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林祥 杨佐河 杨翼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4-104,86,共2页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病学 广东 梅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平远县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调查及DNA(RAPD)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由注 李友松 +9 位作者 林金祥 许玉德 杨文川 汪琦 石磊 潘林祥 杨佐河 余广兴 彭振强 余厚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查出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 (Metorchisorientalis)、福建棘隙吸虫 (Echinochasmusfujia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E japonicus)、抱茎棘隙吸虫 (E perfoliatus)和钩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pumilio) 6种。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 48 3% (182 / 377) ,有 92 4%的阳性鱼混合感染 2种以上吸虫囊蚴。保虫宿主狗、猫感染率 79 2 % (19/ 2 4) ,每只阳性动物均有 2种以上吸虫混合感染。 15个引物在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两者共获DNA片段 185个 ,共享度 (F) =0 984,遗传距离 (D) =0 0 16。结论 当地为人兽共患的多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区。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印证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棘隙吸虫福建株为同一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源性吸虫 混合感染 DNA-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的LDH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由註 许玉德 +7 位作者 杨文川 李友松 林金祥 潘林祥 汪琦 石磊 杨佐河 余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 5种LDH同工酶 ,其中LDH1、LDH4 和LDH5的迁移...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 5种LDH同工酶 ,其中LDH1、LDH4 和LDH5的迁移率相同 ;蛋白质电泳都分离出 9条区带 ,其中有 7条带的等电点相同。但在LDH2 和LDH3 的迁移率 ,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同工酶的总活力与比活力 ,以及A和B亚基的含量等存在差异。结论 LDH同工酶与蛋白质的某些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棘隙吸虫 LDH同工酶 蛋白质 生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莱姆病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衍 万康林 +4 位作者 许世锷 张哲夫 谢霖崇 陈慎奔 潘林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对粤东地区的自然人群、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进行调查研究,以证实该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存在。方法选取粤东梅州市的梅县梅南林场、大埔县丰溪林场和平远县水溪管理区为调查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对粤东地区的自然人群、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进行调查研究,以证实该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存在。方法选取粤东梅州市的梅县梅南林场、大埔县丰溪林场和平远县水溪管理区为调查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群和宿主动物的血清学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宿主和媒介生物的病原学调查。结果从检测2184份自然人群的血清得知,该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10.30%,林区(10.37%)与非林区(10.27%)人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X2=0.21,P>0.5)。检测牛和野鼠类动物血清各30份,感染率分别为23.33%和43.33%,并从褐家鼠和白腹巨鼠分离到2株莱姆病螺旋体,因此,我们认为鼠类和牛可能是当地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动物宿主。检查蜱506只,台湾角血蜱为优势种(97.43%),台湾角血蜱中肠带莱姆病螺旋位率为16.00%(8/50),并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可见台湾角血蜱是当地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结果首次确认粤东地区为我国莱姆病的一个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台湾角血蜱 动物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丰溪林场斑点热疫源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之 毕德增 +5 位作者 贺金荣 陈敏 王士明 郭衍 潘林祥 罗敬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方法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在广东省大埔县丰溪林场进行了斑点热疫源地调查,共调查了7个自然村,282个健康人,30头牛,2只羊、7个品种共53只野鼠及从野外和动物体表收集3个品种共...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方法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在广东省大埔县丰溪林场进行了斑点热疫源地调查,共调查了7个自然村,282个健康人,30头牛,2只羊、7个品种共53只野鼠及从野外和动物体表收集3个品种共494只蜱。结果表明:大埔县林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黄毛鼠;鼠的带蜱率为15.09%(8/53);牛和羊的带蜱率均为100%(30/30,2/2);解剖后观察脏器有病变的鼠占鼠总数的49.05(26/53)。优势蜱种为金泽革蜱、豪猪血蜱和台湾角血蜱。健康人群血清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0.28%(29/282);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3.90%(11/282);小蛛立克次体阳性率为5.67%(16/282)。鼠血清中三种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4/30)、3.33%(1/30)和10.00%(3/30)。牛血清中三种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0%(2/26)、4.00%(1/25)和4.00%(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疫源地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自然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发现及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林金祥 程由注 +10 位作者 李友松 许龙善 林陈鑫 陈宝建 修文琼 张榕燕1 朱凯 李立 潘林祥 姚良治 凌广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 在人体实验感染东方次睾吸虫成功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查人体自然感染及其疫源地。方法 人群调查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皮试过筛 ,阳性者 ,粪便检查虫卵并驱虫鉴定 ;鸭的调查 :解剖取胆囊、胆管检虫鉴定 ;狗的调查 :检查粪便虫卵 ... 目的 在人体实验感染东方次睾吸虫成功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查人体自然感染及其疫源地。方法 人群调查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皮试过筛 ,阳性者 ,粪便检查虫卵并驱虫鉴定 ;鸭的调查 :解剖取胆囊、胆管检虫鉴定 ;狗的调查 :检查粪便虫卵 ,阳性者 ,解剖检虫鉴定 ;猫的调查 :用灌肠法检查虫卵 ,阳性者 ,解剖检虫鉴定 ;麦穗鱼调查 :取鱼背部肌肉 ,压片镜检囊蚴。结果 人群感染率为 4.2 % (4 / 95 ) ,其中 2例共驱出成虫 12条 ;鸭的感染率为 6 6 .7% (4 / 6 ) ;猫的感染率为 78.6 % (11/14) ;狗的感染率为 2 3 .5 % (4 / 17) ;麦穗鱼感染率为 87.6 % (2 44 / 2 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人体自然感染 疫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