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菲 陈军胜 +4 位作者 王晓娜 蓝恒春 聂逢君 宋仕珠 刘国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作者对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的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单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3.5±1.6Ma、95.1±1.1Ma、96.2±2.8Ma,属晚白垩世早... 作者对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的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单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3.5±1.6Ma、95.1±1.1Ma、96.2±2.8Ma,属晚白垩世早期,且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同期性,表明该区在晚白垩世早期既有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又有壳源的酸性岩浆活动,这为该区当时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次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278铀矿床 平远县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紫金县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承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25-31,共7页
研究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褶皱或断裂处,以及接触带形态上隆位置都是成矿有利的位置。矿体受到云英岩化带的控制,云英岩化带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找矿标志;岩相转变地带及不整合面与黑云母花岗岩按触带列为重点找矿地区;... 研究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褶皱或断裂处,以及接触带形态上隆位置都是成矿有利的位置。矿体受到云英岩化带的控制,云英岩化带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找矿标志;岩相转变地带及不整合面与黑云母花岗岩按触带列为重点找矿地区;断层两侧砂岩、砂页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中可选用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确定有利找矿靶区。钼元素在矿化中以硫化物的形式出现,并常与黄铁矿共生,可引起明显的激电异常,而钨元素与硅化有直接关系,造成高阻异常是找矿的标志,故可布设适当的电法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紫金县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铀矿田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发现及勘查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志军 薛传东 +3 位作者 李国 孙俊杰 巫建华 胡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9,共15页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发现的矿田东部外围地区冬瓜岭岩体的成矿潜力。本文查明了冬瓜岭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并与区域主要成矿岩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冬瓜岭岩体属于加里东期形成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上产铀花岗岩体相似,指示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其与寒武纪地层侵入接触边界外围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勘查远景。经找矿靶区优选,划定102-石角围断裂带和新桥-下庄断裂带夹持区为“攻深”靶区,有效深度为-500 m以下,将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坪田盆地区定为“探新”靶区,并划定出1个“早期高温铀矿化勘查区”,有望大大拓展下庄矿田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加里东期 靶区优选 下庄铀矿田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会泽铅锌矿遥感线性构造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俊龙 温兴平 +5 位作者 余敏 李超 王军 张丽娟 周杨 乔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3-771,共9页
地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凡是研究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亦或是模拟对象的离散性、波动性等数学性质均可运用地质统计学——其理论方法在地质环境评价、石油储量计算、矿山建模及矿床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 地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凡是研究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亦或是模拟对象的离散性、波动性等数学性质均可运用地质统计学——其理论方法在地质环境评价、石油储量计算、矿山建模及矿床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遥感解译的复杂地质构造信息虽也符合作为地质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条件,但却鲜见其理论方法应用于遥感构造研究,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地质事件及过程。本文以会泽铅锌矿为例,在通过印度IRS-P6卫星数据解译的线性构造基础上,运用了多种地质统计学方法,综合前人研究和区域地质背景,将已知的NE、NW、EW和SN 4组方位构造再划分为"成矿有利"和"非成矿有利"2组构造;在通过方差分析检验了分类的合理性后,通过因子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法作出了成矿有利度图,并比对已知的的矿山厂和麒麟厂矿床,最终从构造角度为找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遥感 线性构造 会泽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仁差盆地火山岩型铀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和成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国奇 赵葵东 +2 位作者 夏菲 王晓娜 蒋少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10-,共1页
仁差盆地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境内,武夷山-戴云山隆褶带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定南-寻乌-平远)复合大地构造位置[1],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盆地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铀矿资源丰富。其中,278铀矿床成矿地... 仁差盆地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境内,武夷山-戴云山隆褶带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定南-寻乌-平远)复合大地构造位置[1],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盆地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铀矿资源丰富。其中,278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近年来地质与找矿勘查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突破。由于该区基础地质工作和研究工作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成岩成矿 基础地质工作 铀矿床 成因研究 成矿地质条件 大地构造 成矿带 找矿勘查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金鲁西蛇绿岩U-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海辉 张高庆 王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46-252,共7页
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位于雅江铬铜金铂钯成矿带西段,紧邻国内最大的罗布莎铬铁矿区,矿床形成于地幔橄榄岩内,铬铁矿多呈豆荚状、浸染状产于超基性岩体内。金鲁西铬铁矿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4.9±2.0)... 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位于雅江铬铜金铂钯成矿带西段,紧邻国内最大的罗布莎铬铁矿区,矿床形成于地幔橄榄岩内,铬铁矿多呈豆荚状、浸染状产于超基性岩体内。金鲁西铬铁矿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4.9±2.0)Ma,罗布莎铬铁矿含矿岩体成岩年龄为(162.9±2.8)Ma。通过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对金鲁西和罗布莎岩体的年龄和成矿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和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了相似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鲁西铬铁矿 U-PB同位素年龄 形成时代 演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俊杰 冯志军 苏承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主要存在三种矿化类型,第一种是层控型铜矿,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多呈条带状、透镜状等形态,平行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的片理展布;第二种为沉积型铜矿,受到背斜和穹窿的控制,含...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主要存在三种矿化类型,第一种是层控型铜矿,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多呈条带状、透镜状等形态,平行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的片理展布;第二种为沉积型铜矿,受到背斜和穹窿的控制,含矿岩系主要为加丹加超群(Katanga)下部罗安组(Roan)页岩、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水胆石、孔雀石、蓝铜矿,多呈星点状、浸染状、斑杂状、团块状等分布在含矿页岩、砂岩中;第三种是热液型铜矿,充填在加丹加超群及其更老的地层中,矿化类型为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一般为小型脉状矿床。该类型矿床可与前两类矿床叠加,使矿石品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型铜矿 沉积型铜矿 热液型铜矿 赞比亚西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周边典型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管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导玉 王娥 +1 位作者 李淑萍 孔令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8,共9页
矿业开采和选冶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尤其是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矿和选矿场周边地块为研究对象,对该场地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污染指数模型进行分析,探明周边土壤... 矿业开采和选冶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尤其是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矿和选矿场周边地块为研究对象,对该场地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污染指数模型进行分析,探明周边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原因,并针对污染原因提出管控措施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块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重金属检出率为83%,主要特征污染物为砷、镉、锌、铜、铅5种重金属,超出筛选值样本率为37%,未发现超出管控值,其中以砷和镉的污染风险影响最为明显.该地块中污染程度明显的是选矿场和运输通道,且对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一定的污染,选矿场生产和运输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随河流表面水体扩散是重金属污染迁移扩散的主要方式.因此,建议加强生产和运输过程特征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管控,并加强周边尤其是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 重金属 土壤 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热还原制备铁碳复合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催化氧化降解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娥 李导玉 +3 位作者 钱锴 程佩 李淑萍 孔令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铁元素的形态和形貌在碳热还原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催化活化过硫酸钾(KPS)氧化降解水中染料刚果红(CR)的活性,分析影响活化KPS氧化降解CR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为800℃时,得到一种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当CR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30 min内CR的降解率可达约100%。CR降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有机酸中间产物,导致反应过程溶液的pH逐渐降低至约3。因此,通过碳热还原法能获得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过硫酸钾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裂型盆地地热参数的垂向变化与琼东南盆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施小斌 王振峰 +5 位作者 蒋海燕 孙志鹏 孙珍 杨军 于传海 杨小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952,共14页
海洋热流数据是开展海洋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为深入认识琼东南盆地的地热特征,本文首先利用耦合沉积作用与岩石圈张裂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张裂型盆地主要地热参数的垂向变化特征;并通过钻孔资料的详细分析,获得了... 海洋热流数据是开展海洋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为深入认识琼东南盆地的地热特征,本文首先利用耦合沉积作用与岩石圈张裂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张裂型盆地主要地热参数的垂向变化特征;并通过钻孔资料的详细分析,获得了琼东南盆地44口钻孔的热流数据;结合海底地热探针获取的热流数据,对琼东南盆地地热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的热披覆效应对表层热流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沉积物生热效应与披覆效应的共同作用,同一钻孔处海底表层热流与钻孔深度3000~4000m处热流或与海底间的平均热流差异很小,可以一起用于分析琼东南盆地的热流分布特征;莺歌海组、乐东组热导率随深度变化小于黄流组及其下地层热导率的变化,钻孔沉积层平均热导率约为1.7 W·(m·K)-1,钻孔地层生热率一般低于2.5μW·m-3,平均生热率为1.34μW·m-3,平均地温梯度主要介于30~45℃/km,热流介于50~99mW·m-2,陆架区热流主要集中于60~70mW·m-2,深水区钻孔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热流值;从北部陆架与上陆坡区往中央坳陷带,热流值从50~70mW·m-2,增高为65~85mW·m-2,并且往东有升高趋势,在盆地东部宝岛凹陷、长昌凹陷与西沙海槽北部斜坡带构成一条热流值高于85mW·m-2的高热流带.进一步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现今热流分布特征是深部热异常、强烈减薄岩石圈的裂后冷却作用、晚期岩浆热事件、地壳与沉积层的生热贡献以及沉积作用的热披覆效应等多种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披覆效应 热演化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勇 吴小平 +3 位作者 林品荣 韩思旭 李荡 刘卫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55-1978,共24页
现有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大多基于电导率各向同性介质理论,不能模拟海底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的实际情况.本文给出了电导率各向异性三维介质中电性源海洋可控源电磁二次电场的边值问题以及相应的变分问题,采用长方体单元对研... 现有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大多基于电导率各向同性介质理论,不能模拟海底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的实际情况.本文给出了电导率各向异性三维介质中电性源海洋可控源电磁二次电场的边值问题以及相应的变分问题,采用长方体单元对研究区域剖分,将场分量定义在剖分单元的边上,利用矢量有限单元法求解变分问题,实现了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这个新的正演方法可以计算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三维地电模型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基于二次场矢量有限元法直接求解电磁场,避免了传统有限元方法可能遇到的伪解问题和难于处理电场法向分量不连续的问题,提高了数值模拟计算精度.一维电导率各向异性模型电磁场数值解与解析解吻合得相当好,无论在源附近还是远离源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电导率各向异性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采用的非结构有限元模拟结果十分吻合.三维地电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电导率各向异性张量电导率主轴分量和欧拉角对不同装置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均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 矢量有限元 三维正演 二次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军 赖中信 +2 位作者 张辉仁 汤世凯 杨坤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第Ⅰ幕(65.5~55.0Ma)为地块的差异升降运动,断裂活动规模大;第Ⅱ幕(40.3~20.0Ma)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总体为上升趋势;第Ⅲ幕(20.0~2.2Ma)表现为断裂频繁活动,但活动规模小。ESR年龄数据也很好地限定了区内铀矿成矿时代,331、335、336矿床沥青铀矿U-Pb年龄表明成矿最晚发生在60Ma±,与第Ⅰ幕相对应。第Ⅱ幕、第Ⅲ幕使得地块抬升并引发频繁的断裂活动。区内出露的NNE向、NEE向以及近EW向的多组构造在平面上呈"棋盘式"格局,垂向上呈"地堑"式,这种断层组合加剧了花岗岩体上升后的风化、淋滤与剥蚀过程,由此破坏了先存的有利成矿环境。因此,研究新生代构造演化对于探讨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对铀矿的控制与影响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演化 ESR测年 铀矿 粤北下庄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格尔木市黑海地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佟鑫 周汉文 +6 位作者 朱云海 林启祥 李益龙 毛武林 张赟昀 吴继光 马智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0-644,共15页
巴颜喀拉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古特提斯的主体,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古特提斯的演化过程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讨该地区与古板块演化有关的成矿地质作用和矿产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巴颜喀拉山群位于巴颜喀... 巴颜喀拉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古特提斯的主体,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古特提斯的演化过程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讨该地区与古板块演化有关的成矿地质作用和矿产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巴颜喀拉山群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对其物源研究较为薄弱。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变碎屑岩岩相学特征、沉积结构特征、地球化学判别参数以及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研究,结合前人在这一地区所做的如古水流等相关工作,认为巴颜喀拉沉积盆地是在古老基底裂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存在裂陷扩张、海水加深的过程,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型物源的特征,接受其北部东昆仑造山带碎屑的沉积,沉积物来自亲上地壳长英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巴颜喀拉山群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性源地-井瞬变电磁法全分量响应特性与探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卫营 韩思旭 薛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9-1980,共12页
结合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探测深度大和地-井TEM探测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提出对电性源地-井TEM进行研究.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电性源在地下激发的六个电磁场分量的扩散、分布特性和探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瞬变场... 结合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探测深度大和地-井TEM探测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提出对电性源地-井TEM进行研究.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电性源在地下激发的六个电磁场分量的扩散、分布特性和探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瞬变场各分量的分布特征与地面情况类似,但是对地层的探测能力与地面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各分量的探测能力与它们的扩散特性有关,其中受积累电荷作用,垂直电场E_z和水平磁场■分量对目标层的反映最为明显,E_x和■分量在地下扩散时受"返回电流"的影响会出现变号现象,使得异常体带来的影响被掩盖,不易被分辨.本文研究结果为发展电性源地-井TEM的施工技术、数据处理与解释,建立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获得了对该方法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 地-井TEM 地下瞬变场 响应特性 探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及其邻区的岩石圈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保珍 施小斌 +3 位作者 杨小秋 石红才 蒋海燕 杨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选取纵穿南海北部陆缘的长排列多道地震剖面,利用挠曲回剥和重力异常模拟相结合的过程导向法(process-oriented gravity modelling,POGM),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同张裂及裂后阶段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选取纵穿南海北部陆缘的长排列多道地震剖面,利用挠曲回剥和重力异常模拟相结合的过程导向法(process-oriented gravity modelling,POGM),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同张裂及裂后阶段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Te),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张裂过程中岩石圈强度很弱;而裂后阶段岩石圈强度在不同构造单元并不相同,其中番禺低隆起和下陆坡区强度较高,Te约为15km,而在北部坳陷带为7km左右,白云凹陷地区强度最低,仅为5km左右。获得的岩石圈强度结果,加深了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特征和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白云凹陷 重力模拟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线性构造中心对称度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俊龙 温兴平 +5 位作者 张皓楠 罗大游 李进波 吴壮 余敏 乔旭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0-298,共9页
尺度依赖性存在于各种复杂而漫长的地质现象或过程中,作为地学研究对象的环形构造必然存在尺度效应,其空间特性在不同尺度下差异显著。环形构造的定量分析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下才能开展,合理尺度的选取则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尺度依赖性存在于各种复杂而漫长的地质现象或过程中,作为地学研究对象的环形构造必然存在尺度效应,其空间特性在不同尺度下差异显著。环形构造的定量分析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下才能开展,合理尺度的选取则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以云南会泽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表征线性构造对称信息的中心对称度对环形构造展开研究。首先,在GIS的支持下对在OLI影像上提取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5次采样,采样网格的尺度分别为5.0,3.6,2.5,1.8,0.7 km;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方程+残差和趋势面拟合的方法分析中心对称度的尺度特征,并且结合遥感图像上的可识别信息判定3.6 km为该区域环形构造研究的最优尺度;最后将最优网格尺度下的中心对称度与密度、强度和信息熵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Z1代表高破碎中心对称度,可用于寻找与岩浆入侵有关的放射状、环状隐伏断裂系统;而Z3代表低破碎中心对称度,其空间特征与牛栏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环形地貌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中心对称度的尺度效应分析选取最优尺度并解译出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环形构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遥感 环形构造 线性构造 中心对称度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文伟 黄宏坤 +1 位作者 周连 冯志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63-367,共5页
通过对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及放射性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帽东地区铀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条件,是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群脉型和交点型铀矿是该区今... 通过对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及放射性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帽东地区铀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条件,是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群脉型和交点型铀矿是该区今后模式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矿田 帽东 群脉型 交点型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阿沙哇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涛 陈正乐 +8 位作者 周振菊 张文高 张青 潘家永 韩凤彬 孙岳 冯宏业 马骥 杨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3-1531,共19页
【研究目的】阿沙哇义金矿位于西南天山,处在“亚洲金腰带”的中南缘,是最近几年新探明、中型规模的金矿,矿床基础研究程度较低。【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成分分析、测温、H-O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 【研究目的】阿沙哇义金矿位于西南天山,处在“亚洲金腰带”的中南缘,是最近几年新探明、中型规模的金矿,矿床基础研究程度较低。【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成分分析、测温、H-O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矿床的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喀拉治尔加组,矿体产于NEE走向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次级断裂内;成矿可分为3阶段,早—中阶段发育H_(2)O溶液型、CO_(2)-H_(2)O型及纯CO_(2)型三种流体包裹体,但晚期仅发育纯H_(2)O溶液型包裹体。其中早期均一温度236~386℃,盐度1.6%~9.7%NaCl eqv.;中期均一温度225~301℃,盐度1.4%~12.5%NaCl eqv.;晚期均一温度139~222℃,盐度1.4%~7.3%NaCl eqv.;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图谱显示液体成分为H_(2)O和CO_(2),含CH_(4)和N_(2);表明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富CO_(2)、含CH_(4)和N_(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根据CO_(2)-H_(2)O型包裹体估算早—中期压力分别为140~180 MPa和130~160 MPa,对应的静岩压力深度分别为5~7 km和5~6 km;石英的H-O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从早期深源变质流体,经中期变质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晚期向浅源大气降水热液演化。【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压力降低,流体不混溶或沸腾,CO_(2)、CH_(4)等气体逃逸,发育硫化、碳酸盐化这一过程是阿沙哇义金矿床金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属于典型的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 H-O同位素 造山型金矿 阿沙哇义金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及勘查思路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志军 赖中信 +2 位作者 莫济海 胡飞 阳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7-1061,共15页
文章通过岩石学、主微量地球化学、岩脉定年和实际勘查成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下庄矿田的中基性岩脉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岩性上没有专属性。通过对中基性岩脉进行U_Pb锆石同位素测年,发现"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时代与中基性岩脉成... 文章通过岩石学、主微量地球化学、岩脉定年和实际勘查成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下庄矿田的中基性岩脉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岩性上没有专属性。通过对中基性岩脉进行U_Pb锆石同位素测年,发现"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时代与中基性岩脉成岩时代存在着巨大的矿岩时差,岩脉成岩过程中不能为铀成矿提供热源及矿化剂CO_2。对流体作用敏感的U/Th、Pb/Ce、Ba/La、Cs/Rb比值和对流体作用不敏感元素Ce/Yb比值研究为"交点"型铀成矿存在地幔流体作用提供了佐证;通过Fe^(3+)、Fe^(2+)、K_2O、Na_2O和Al_2O_3等与SiO_2线性关系的研究表明,矿化与硅化和碱交代关系密切,与其他常量元素的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中基性岩脉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构造裂隙的控制实现,所谓的"交点"控矿本质是硅化带型铀矿化通过"界面效应"控矿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本质是由于不同岩浆岩的产状和机械强度有所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作用 中基性岩脉 碱交代 界面效应 下庄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苍山县沟西—西官庄铁矿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兴军 王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58-363,共6页
沟西—西官庄铁矿床位于苍山县沟西铁矿区,鲁西隆起区南缘尼山—白彦断块凸起与陶枣断陷盆地之间,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为全隐伏矿床。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局部夹磁铁石英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角闪片岩等。矿石为... 沟西—西官庄铁矿床位于苍山县沟西铁矿区,鲁西隆起区南缘尼山—白彦断块凸起与陶枣断陷盆地之间,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为全隐伏矿床。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局部夹磁铁石英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角闪片岩等。矿石为低品位的贫铁矿,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通过对苍山县沟西—西官庄铁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对进一步寻找沉积变质铁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岩群 变质作用 矿体特征 沉积变质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