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切果蔬褐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斌 林薇 袁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7-384,共18页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阐释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理,并总结抗褐变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能为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褐变技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从鲜切果蔬褐变类型、影响褐变的因素和防控思路等角度,系统综述了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制和抗褐变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在鲜切果蔬褐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褐变防控提供参考,降低鲜切果蔬产业中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切面褐变 多酚氧化酶 膜脂代谢 抗褐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榕秋 周熠玮 +2 位作者 陈维信 朱孝扬 李雪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果蔬 贮藏保鲜 品质监测 精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晓 易景怡 +2 位作者 付龙威 王光 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0-288,共9页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VP)处理抑制了切面L的下降,抑制a、b、色差(△E)和褐变指数(BI)的增加,表明VP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12 d时细菌总数降低了94.31%,酵母总数降低了65.02%,表明VP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VP处理降低了鲜切芋头PAL和PPO活性,降低了总酚、总黄酮和总可溶性醌含量,表明VP通过减少酚类物质的合成和氧化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抑制CAT活性的下降,提高贮藏前期的POD活性,降低LOX活性、H2O2和MDA含量,表明VP处理通过保持鲜切芋头的抗氧化活性,延缓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本研究证实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是一种保鲜效果好、简单易用的物理保鲜技术,为真空包装在鲜切芋头保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芋头 真空包装 低温贮藏 褐变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加工对果蔬挥发性风味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永贵 陈维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0-674,共5页
本文从切割、化学处理和贮藏各个环节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它们对鲜切果蔬产品挥发性风味造成的影响,以期为调控鲜切果蔬风味,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贮藏寿命和货架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鲜切果蔬 风味 香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预冷对常温SO2保鲜纸处理龙眼果温和质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冬梅 朱春宇 +6 位作者 郑伊琪 吴嘉颀 张璐 罗焘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38-47,共10页
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 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 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 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龙眼果实在模拟常温25℃贮运条件下,预冷后及贮藏期间的果实温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果实的入箱温度(T1)、箱内最低温度(T2)、开箱温度(T3)分别比对照低10~20℃、5~10℃、1~4℃,T1和T2在处理间差异显著,而箱内升温时长则是对照的2~3倍;果实预冷后、贮藏后以及货架4 d质损率提高,但封箱期间的质损率有所降低;裸果预冷(裸冷)的降温速度明显快于单层报纸覆盖预冷(纸冷)和湿布拧干后遮盖预冷(湿冷),后两者相近;裸冷处理的箱内果温比纸冷和湿冷低3~4℃,差异显著,而纸冷又稍低于湿冷;预冷时间越长,果实入箱温度越低,封箱期间的果温也越低。预冷方式对不同处理的果温和质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预冷时长,复剂用量的影响不大,结合均值比较结果,认为A1(或A2)B1C1(或C2)是值得推荐的处理组合。使用泡沫箱包装,在0.18%~0.22%的复剂用量范围内,采用裸冷方式,预冷4~13 h,龙眼果实常温贮藏能够获得较好的货架商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实 低温预冷 保鲜纸 果温 质量损失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冷及包装对水果小黄瓜物流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晓萌 唐妮萍 +4 位作者 丁晓春 郑秋丽 李俊一 陈维信 李雪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研究预冷和包装对保持水果小黄瓜物流过程中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低温运输的小黄瓜在外观品质、硬度、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上优于常温运输。低温运输的各处理中,预冷结合纸箱包装处理的小黄瓜果肉硬度、外观品质、Vc含量均显著优于... 研究预冷和包装对保持水果小黄瓜物流过程中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低温运输的小黄瓜在外观品质、硬度、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上优于常温运输。低温运输的各处理中,预冷结合纸箱包装处理的小黄瓜果肉硬度、外观品质、Vc含量均显著优于不预冷结合纸箱包装处理。常温运输的各处理中,预冷结合泡沫箱包装处理的小黄瓜,其果肉硬度、Vc含量较高,但如果常温运输时间超过2 d,小黄瓜容易产生异味。综上所述,预冷(13℃)结合低温运输(13℃)能有效保持小黄瓜的果肉硬度、果皮绿色和Vc含量。预冷后采用纸箱或泡沫箱密封包装能有效延长黄瓜常温物流的保鲜时间,但常温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小黄瓜 预冷 包装 物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液对常温贮藏砂糖橘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小兰 吴铜 +5 位作者 赖婷婷 龙栎冰 方娣 韩冬梅 吴振先 罗焘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以不同浓度(50、150、250 mL/L)竹醋液(bamboo pyroligneous acid,BPA)和蒸馏水(对照)处理健康、机械造伤及接种指状青霉的砂糖橘,测定常温(25±1)℃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果实侵染率、病斑指数、果皮总类黄酮、总酚含量和苯丙氨... 以不同浓度(50、150、250 mL/L)竹醋液(bamboo pyroligneous acid,BPA)和蒸馏水(对照)处理健康、机械造伤及接种指状青霉的砂糖橘,测定常温(25±1)℃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果实侵染率、病斑指数、果皮总类黄酮、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指标评价贮藏效果。结果显示,50、150 mL/L BPA处理能降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36 d时处理组比对照组低15%),提高果皮总类黄酮含量、PAL和POD活性(贮藏0~20 d),此外还降低了机械伤果实腐烂率。250 mL/L BPA处理能减缓指状青霉接种后砂糖橘的腐烂和病斑扩展,显著提高果皮总酚、总类黄酮含量和PAL活性(P<0.05)。综上,150 mL/L BPA可显著提高砂糖橘的常温贮藏性(P<0.05),而250 mL/L BPA抑制指状青霉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橘 竹醋液 指状青霉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总类黄酮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降解袋对砂糖橘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榕秋 宋遵阳 +4 位作者 朱孝扬 李小燕 雷秋媚 陈维信 李雪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98-4505,共8页
目的探究新型环保包装光降解袋对砂糖橘的保鲜效果。方法用光降解保鲜袋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保鲜袋对砂糖橘进行密封包装处理,同时使用带孔PE塑料盒和不密封的PE袋(空白对照)对砂糖橘进行包装处理,然后将所有处理组的砂糖橘贮藏在... 目的探究新型环保包装光降解袋对砂糖橘的保鲜效果。方法用光降解保鲜袋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保鲜袋对砂糖橘进行密封包装处理,同时使用带孔PE塑料盒和不密封的PE袋(空白对照)对砂糖橘进行包装处理,然后将所有处理组的砂糖橘贮藏在(5±1)℃冷库中,定期记录砂糖橘的表型,测定砂糖橘的失重率、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o))、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固酸比等。结果与空白对照和PE塑料盒处理组对比,光降解袋和PE袋密封处理显著抑制砂糖橘的失重率、色彩饱和度(C^(*))和发病率(P<0.05),同时维持较高的亮度(L^(*))、色度角(h^(o))、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商品率。与PE保鲜袋密封处理组对比,光降解保鲜袋密封处理组砂糖橘的失重率、色彩饱和度(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固酸比等无显著差异(P>0.05),但光降解保鲜袋密封处理组显著抑制砂糖橘的发病率(P<0.05)和保持较高的亮度(L^(*))、色度角(h^(o))和果实商品率。结论新型环保包装光降解保鲜袋可以有效减少砂糖橘的失水萎蔫,延缓品质劣变,可用于替换PE包装保鲜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橘 光降解袋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裂果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茜玟 孙浩爽 +1 位作者 庞学群 张昭其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36-148,共13页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优质特色果树,也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植物具假种皮果实中的代表性果树,但生长发育过程中裂果频发影响其产量和果实品质,优质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等的果实裂果更为严重。了解裂果因素、培育抗裂品...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优质特色果树,也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植物具假种皮果实中的代表性果树,但生长发育过程中裂果频发影响其产量和果实品质,优质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等的果实裂果更为严重。了解裂果因素、培育抗裂品种等对预防和减轻裂果,进而促进荔枝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介绍了荔枝裂果现象,归纳了水果裂果类型的多样性,强调了荔枝果实沿缝合线开裂的特殊性,从生长环境条件、品种特性(遗传基因、果实大小、种核类型、果皮特性)等角度总结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间荔枝裂果发生的原因,以及包括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钙含量、细胞壁组分及其相关酶等的生理与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尽管不同荔枝品种果实的裂果敏感性存在极大差异,然而迄今仍然未能筛选到与裂果相关的关键酶或主效基因;与其他水果相比,荔枝裂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荔枝裂果高峰期处于青果期至转色期,裂果总是沿缝合线开裂且果肉保持完整,将来应加强对荔枝果实缝合线的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种核类型可能对裂果敏感性有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裂果现象 裂果类型 裂果原因 缝合线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秋棉 罗均 +1 位作者 李雪萍 陈维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香气是评价新鲜水果和果品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果中的香气物质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和萜类等,它们分别通过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类合成等途径而合成。首先介绍了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 香气是评价新鲜水果和果品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果中的香气物质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和萜类等,它们分别通过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类合成等途径而合成。首先介绍了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萜类合成途径等香气物质合成途径,并全面地综述有关香气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技术、影响水果香气物质形成的采前因素和采后贮藏加工工艺条件对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香气合成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贮藏期间果实香气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对果品香气物质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香气 合成 代谢 贮藏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流条件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秋月 龙桂英 +3 位作者 巴良杰 邝健飞 陆旺金 陈建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6-99,111,共5页
荔枝果实采后常温条件下贮藏极易褐变、腐烂,低温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以妃子笑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不同生理指标,研究预冷和物流方式(低温运输和常温运输)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荔枝采后预冷... 荔枝果实采后常温条件下贮藏极易褐变、腐烂,低温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以妃子笑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不同生理指标,研究预冷和物流方式(低温运输和常温运输)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荔枝采后预冷且低温条件下运输能够较好地维持妃子笑荔枝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该方法明显降低了荔枝果实的褐变指数、腐烂率和相对电导率,较好地维持了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VC的含量。研究结果为将来荔枝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预冷 物流 贮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采后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芹 王吉德 +2 位作者 李雪萍 陈维信 吴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酰-1-氨基环丙烷-1-羧酸(MACC)、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及CpACS2和CpACO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降低了番木瓜果实乙烯释放量、ACO的活性及CpACO1基因的表达,导致贮藏过程果实ACC和MACC的积累,但对ACS的活性及CpACS2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一氧化氮 乙烯合成 ACC合成酶 ACC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果实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雪梅 刘明津 +1 位作者 张昭其 季作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本文比较了热处理、水杨酸处理、冷处理和UV-C处理诱导香蕉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孢子10d后,发现热处理(53℃热水浸泡10min)可明显控制香蕉果实病斑的扩展,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热处理诱导抗病性的... 本文比较了热处理、水杨酸处理、冷处理和UV-C处理诱导香蕉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孢子10d后,发现热处理(53℃热水浸泡10min)可明显控制香蕉果实病斑的扩展,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热处理诱导抗病性的效果与接种时间及香蕉采收日期有关。水杨酸处理(1mmol/L)对诱导香蕉果实抗病性也有一定的效果,而冷击处理促进了病害的发展、促进了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UV-C处理(160~320s)虽然可延缓香蕉果的软化,但果皮病斑增大,色泽变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诱导抗病性 采后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硖龙眼果实成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冬梅 李建光 +3 位作者 潘学文 李荣 吴振先 杨长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69-72,共4页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全糖、Vc含量随成熟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稍有下降,而还原糖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不大;果形指数与核果比逐渐下降,皮果比与皮核比的变化以果实进入完全成熟期为转折点,先下降后上升;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比熟度、皮果比的变化规律与果实成熟后"退糖"特性较为一致,以比熟度结合花后天数和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石硖龙眼果实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硖龙眼 成熟特性 成熟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果实挂树成熟与退糖期间的解剖学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冬梅 曾婷 +3 位作者 李建光 罗焘 李保建 吴振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43-50,共8页
以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龙眼(Dimocarps longana Lour. cv. Shixia and Chuliang)果实为试材,比较了挂树成熟与衰老(退糖)期间果皮和果肉的解剖学结构,测定了成熟与衰老期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石硖成熟期比储良短,分别... 以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龙眼(Dimocarps longana Lour. cv. Shixia and Chuliang)果实为试材,比较了挂树成熟与衰老(退糖)期间果皮和果肉的解剖学结构,测定了成熟与衰老期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石硖成熟期比储良短,分别为14 d和21 d,之后退糖,TSS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为每天0.60%和0.31%。完全成熟时,龙眼果皮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外果皮为数层平行排列的变形细胞,附着不连续的角质层和蜡块;中果皮为大的层状薄壁细胞,间以块状栓质组织、石细胞和维管束;内果皮为1~2层紧密排列的薄壁细胞,胞壁角质层深厚;果肉表面光滑,薄壁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排列整齐。退糖时,外表皮的蜡质层和表皮毛脱落,外、中果皮里的胞间隙或层状缝隙增大,内果皮表面出现破损和"钉"状突起物;果肉表面皱褶增多,结构塌陷,胞壁可能增厚。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果皮结构差异主要在于成熟时的中果皮,石硖细胞排列紧密、缝隙小而少,而储良细胞间隙较大;果肉结构差异在于成熟时石硖胞壁坚挺、呈长圆形,而储良胞壁卷曲、呈狭长型,刚性弱于石硖;退糖时储良果肉皱缩塌陷比石硖明显,但后者出现细胞壁纤维化增厚的特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挂树成熟 退糖 果皮结构 果肉结构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花疏果和硒处理对龙眼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冬梅 何雨婷 +4 位作者 梁嘉雯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李保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组间果实采收品质和采后5℃低温贮藏的效果。【结果】采收时,处理B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外观色度品质和果肉TS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7.54%、-7.24%(a*值)和8.62%;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但果实采收品质依然优于对照。贮藏后,处理B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性,贮藏35 d果皮褐变指数和贮藏51 d果肉自溶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8.26%和71.67%,而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贮藏期间,处理B果实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偏黄绿色,处理C果实偏褐色,而对照偏暗褐色。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多变量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是影响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区组间无差异。处理方式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褐变指数、自溶指数、低温b*值和单果质量;区组影响显著的指标有低温b*值和C*值。【结论】疏花疏果处理效果最好,补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但差异不显著;区组设置不影响处理间果实的贮藏性与内外品质差异。疏花疏果是提高龙眼果实采收与贮藏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疏果 增硒 单果质量 色度品质 褐变指数 自溶指数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枇杷果实病害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紫微 朱世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4-267,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BTH溶液处理采后枇杷果实,贮藏于常温(22℃)和低温(3℃)下,考察了BTH对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BTH降低了枇杷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减小了接种炭疽菌枇杷的病斑的直径;BTH提高了枇杷... 用不同浓度的BTH溶液处理采后枇杷果实,贮藏于常温(22℃)和低温(3℃)下,考察了BTH对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BTH降低了枇杷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减小了接种炭疽菌枇杷的病斑的直径;BTH提高了枇杷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表明BTH激活了枇杷的防御系统;与对照相比,BTH处理降低了枇杷的果肉硬度,提高了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论在常温下还是低温下贮藏均如此。表明BTH对保持枇杷的品质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采后病害 品质 苯并噻重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与耐贮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冬梅 李建光 +2 位作者 潘学文 吴振先 李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5,共4页
以19个龙眼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层聚类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果实成熟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耐贮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品种间的耐贮性除了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关外,与其他经济性状指标无显著关系。可溶性固形... 以19个龙眼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层聚类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果实成熟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耐贮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品种间的耐贮性除了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关外,与其他经济性状指标无显著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的重量损失率和低温褐变指数与鲜果率有显著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的好果率主要受烂果率和霉变率的影响,与经济性状指标无明显关系;果皮的褐变与果肉的自溶腐烂无同步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 经济性状 耐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成熟品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振先 韩冬梅 +1 位作者 于卫东 雷晓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32-36,41,共6页
以国内不同生产区的17个荔枝(Litchi chinenesis Sonn.)主栽品种成熟期的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品质指标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果皮含水量、总糖含量、果形指数等反映果实综... 以国内不同生产区的17个荔枝(Litchi chinenesis Sonn.)主栽品种成熟期的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品质指标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果皮含水量、总糖含量、果形指数等反映果实综合性状的指标,变异系数在5%以下,具备物种相对稳定性;而大多单一成分指标,尤其是营养指标,如糖组分、可滴定酸(TA)、固酸比、维生素C(Vc)等,变异系数较大,体现了品种差异。因子分析结果得到6个公因子,其中贡献率较高的前4个因子是还原糖、果形、色度和酸度因子。依据综合品质对17个品种进行分类:桂味、黑叶、淮枝评分最高,其次是妃子笑、糯米糍、白糖罂,再次是兰竹,紫娘喜、大丁香、无核荔最低;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还原糖类含量较高,蔗糖含量较低,果形偏小、偏扁,低酸,外果皮偏红。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荔枝果实品质评估预测模型,其中各有效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果糖>固酸比>h值>横径>总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实 品质评价 因子分析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渗钙对香蕉果实钙含量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雯 邵远志 陈维信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真空渗钙处理 香蕉 果实钙含量 果实硬度 呼吸跃变型果实 贮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