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数字驱动电路设计
1
作者
卫英泽
廖英
+5 位作者
周建斌
童欣
叶凡
李松松
罗朋奎
黎荣锋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是原子磁强计和原子钟等光学量子仪器的核心部件,其输出激光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等关键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以ZYNQ7010为控制核心的VCSEL数字驱动电路,该电路使用XTR111芯片提供VCSEL...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是原子磁强计和原子钟等光学量子仪器的核心部件,其输出激光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等关键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以ZYNQ7010为控制核心的VCSEL数字驱动电路,该电路使用XTR111芯片提供VCSEL所需的高稳定电流,并通过MAX1978芯片控制VCSEL内部集成的半导体制冷器(TEC)实现高精度温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驱动电路可输出0~2 mA的线性可调电流,调节精度优于0.04 mA,TEC的温控精度优于0.1℃;最终在1.325 mA的驱动电流和63℃的工作温度下,VCSEL的最大输出功率漂移和波长漂移分别为0.001 mW和0.004 nm。该数字驱动电路可满足原子磁强计等高精度测量仪器对光源驱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驱动电路
MAX1978
温度控制
XTR111
恒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OD和DMD方法对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闵光云
姜乃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172,共11页
燃料棒的流致振动是造成燃料失效和反应堆停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流致振动机理非常必要。本文建立了燃料棒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 Batch和随机振动理论批量计算了不同支撑刚度下燃料棒的流致振动响应,并搭建了1个流致振动响...
燃料棒的流致振动是造成燃料失效和反应堆停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流致振动机理非常必要。本文建立了燃料棒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 Batch和随机振动理论批量计算了不同支撑刚度下燃料棒的流致振动响应,并搭建了1个流致振动响应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不同支撑刚度值来模拟和检查燃料棒可能遇到的情况。基于数据库组装快照矩阵,采用两种数据驱动方法(POD方法和DMD方法)搭建了1个高保真降阶模型(ROM),该ROM能够实现流致振动响应的快速重构。对比了POD方法和DMD方法重构燃料棒流致振动响应的效果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研究发现:使用相同数量的模态重构燃料棒的流致振动响应时,POD方法的重构效果优于DMD方法;基于相同数量的模态重构时,刚度为1 N/mm的重构效果最差,这主要是因为刚度越小,频率越小,系统的振幅越大,需要更多数量的模态才能捕捉大幅振动带来的影响;DMD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地重构燃料棒的振动响应,还能够判断每个DMD模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
DMD
流致振动
模态
燃料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数字驱动电路设计
1
作者
卫英泽
廖英
周建斌
童欣
叶凡
李松松
罗朋奎
黎荣锋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
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YFA160410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No.2021B1515020101)
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项目(No.2023B1212010002)资助。
文摘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是原子磁强计和原子钟等光学量子仪器的核心部件,其输出激光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等关键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以ZYNQ7010为控制核心的VCSEL数字驱动电路,该电路使用XTR111芯片提供VCSEL所需的高稳定电流,并通过MAX1978芯片控制VCSEL内部集成的半导体制冷器(TEC)实现高精度温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驱动电路可输出0~2 mA的线性可调电流,调节精度优于0.04 mA,TEC的温控精度优于0.1℃;最终在1.325 mA的驱动电流和63℃的工作温度下,VCSEL的最大输出功率漂移和波长漂移分别为0.001 mW和0.004 nm。该数字驱动电路可满足原子磁强计等高精度测量仪器对光源驱动的需求。
关键词
光电子学
驱动电路
MAX1978
温度控制
XTR111
恒流驱动
Keywords
optoelectronics
drive circuit
MAX1978
temperature control
XTR111
constant current drive
分类号
TN248.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H7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OD和DMD方法对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闵光云
姜乃斌
机构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17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2060)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1B0101250002)。
文摘
燃料棒的流致振动是造成燃料失效和反应堆停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流致振动机理非常必要。本文建立了燃料棒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 Batch和随机振动理论批量计算了不同支撑刚度下燃料棒的流致振动响应,并搭建了1个流致振动响应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不同支撑刚度值来模拟和检查燃料棒可能遇到的情况。基于数据库组装快照矩阵,采用两种数据驱动方法(POD方法和DMD方法)搭建了1个高保真降阶模型(ROM),该ROM能够实现流致振动响应的快速重构。对比了POD方法和DMD方法重构燃料棒流致振动响应的效果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研究发现:使用相同数量的模态重构燃料棒的流致振动响应时,POD方法的重构效果优于DMD方法;基于相同数量的模态重构时,刚度为1 N/mm的重构效果最差,这主要是因为刚度越小,频率越小,系统的振幅越大,需要更多数量的模态才能捕捉大幅振动带来的影响;DMD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地重构燃料棒的振动响应,还能够判断每个DMD模态的稳定性。
关键词
POD
DMD
流致振动
模态
燃料棒
Keywords
POD
DMD
flow-induced vibration
mode
fuel rod
分类号
TL352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数字驱动电路设计
卫英泽
廖英
周建斌
童欣
叶凡
李松松
罗朋奎
黎荣锋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OD和DMD方法对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的分析
闵光云
姜乃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