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矿床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段瑞春 杨红梅 +5 位作者 张利国 刘重芃 蔡应雄 张富铁 林伟鹏 梅玉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西南端,对矿床中黄铁(铜)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07.2±2.0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与区内石菉岩体中两件非矿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7±1....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西南端,对矿床中黄铁(铜)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07.2±2.0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与区内石菉岩体中两件非矿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7±1.4 Ma和104.1±2.0 Ma)在误差内一致;石菉岩体侵入寒武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发育程度与矿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指示了石菉铜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内分布有燕山早期至燕山晚期的侵入岩,岩性由钾玄质系列过渡到钙碱性系列,反映了区域岩石圈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石菉铜矿床应是区域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菉岩体 石菉铜矿床 U—Pb年代学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清新县辣菜水锌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伟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7-198,共2页
近几年,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广东省清新县辣菜水地区普查工作,发现一个富锌硫化物矿床,规模中-小型。矿床最大特点是,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下部白云石化灰岩及白云岩层位中,矿化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扁豆状、脉状,... 近几年,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广东省清新县辣菜水地区普查工作,发现一个富锌硫化物矿床,规模中-小型。矿床最大特点是,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下部白云石化灰岩及白云岩层位中,矿化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扁豆状、脉状,矿石组分简单,闪锌矿为主,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呈致密微细粒块状,锌的矿化富集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闪锌矿 白云岩 黄铁矿 广东省 清新县 白云石化 断裂构造 方铅矿 锌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宁乡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重砂锆石地球化学特征、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玮鹏 丘志力 +5 位作者 董斌 梁伟章 陈华 李子云 陈炳辉 李榴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对湖南宁乡等地多个含有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的重砂矿物进行了分离,利用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图像及LA-ICPMS等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成分、内部结构及U-Pb同位素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钾镁煌斑岩重砂锆石的地球... 对湖南宁乡等地多个含有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的重砂矿物进行了分离,利用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图像及LA-ICPMS等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成分、内部结构及U-Pb同位素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钾镁煌斑岩重砂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与钾镁煌斑岩有关锆石的U-Pb年龄显示研究区的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其中宁乡Ⅰ号及Ⅲ号岩管钾镁煌斑岩4颗重砂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6±5.1)Ma,显示出较为年轻的特点,但石门上五通地区白垩系红层中也发现具有207Pb/206Pb谐和年龄为(2 008±29)Ma古老岩浆结晶锆石的存在,证实该地和金刚石有关火山物质的来源具有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煌斑岩 重砂矿物 锆石 微量元素 U-PB年龄 湖南宁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的Ar-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43
4
作者 匡永生 庞崇进 +4 位作者 罗震宇 洪路兵 钟玉婷 邱华宁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3-1091,共19页
青山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地幔或地壳熔融产物,记录了华北深部地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40Ar/39Ar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报道的胶东青山群酸性火山岩资料,发现:(1)基性火山... 青山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地幔或地壳熔融产物,记录了华北深部地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40Ar/39Ar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报道的胶东青山群酸性火山岩资料,发现:(1)基性火山岩喷发年龄为122~113Ma,早于青山群酸性火山岩(110~98Ma);(2)基性和酸性火山岩显示了不同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基性火山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酸性火山岩为古老下地壳和中生代底侵岩浆的熔融产物(Ling et al.,2009)。因此,胶东地区青山群火山岩记录了岩浆熔融源区从地幔向下地壳的转变。这与长时间尺度的岩石圈减薄过程中热能由地幔向地壳传递过程相吻合,而不同于地壳拆沉作用所预测的岩浆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青山群 AR-AR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富集岩石圈地幔 岩浆底侵作用 胶东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健生 张玉清 +2 位作者 刘珍环 彭建 何佳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渍化 遥感监测 变化趋势 焉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华北岩石圈减薄-增生的制约 被引量:11
6
作者 匡永生 庞崇进 +2 位作者 洪路兵 钟玉婷 徐义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9-571,共13页
已有研究认为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软流圈来源的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呈现南北差异。本文通过40Ar-39Ar法获得胶莱盆地西官庄拉斑玄武岩的年龄为96±3Ma,属于青山群火山岩的一部分,早于王氏群大西庄碱性玄武... 已有研究认为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软流圈来源的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呈现南北差异。本文通过40Ar-39Ar法获得胶莱盆地西官庄拉斑玄武岩的年龄为96±3Ma,属于青山群火山岩的一部分,早于王氏群大西庄碱性玄武岩(73Ma)。两套岩石均缺乏Nb、Ta负异常,分别具有与E-MORB和OIB类似的微量元素配分特征。西官庄拉斑玄武岩((87Sr/86Sr)t=0.7058,εNd(t)=0.37~0.57)和大西庄碱性玄武岩((87Sr/86Sr)t=0.7040,εNd(t)=5.5~5.7)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均显示软流圈的印记。前者为软流圈熔体与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反应的产物,而后者是软流圈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区岩浆的εNd(t)值随年龄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暗示古老岩石圈减薄过程中软流圈的上涌,说明研究区晚白垩世-早新生代岩石圈仍在经历减薄作用。类似的岩浆演化趋势在辽西和辽东地区也有发现,不过演化的时间分别为120~100Ma和80~60Ma,再次证明华北岩石圈减薄作用的时空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玄武岩 AR-AR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圈减薄-增生 胶莱盆地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热导率与含水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肖琳 李晓昭 +3 位作者 赵晓豹 胡增辉 武伟 蒋新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前报道的不少实验成果,在得出粉土热物性指标和某一因素的关系时,并未保持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因而只能说明粉土热物性指标随影响因素的定性变化趋势。要建立热物性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确定性关系和推算公式,需要更为严格的实验,即... 目前报道的不少实验成果,在得出粉土热物性指标和某一因素的关系时,并未保持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因而只能说明粉土热物性指标随影响因素的定性变化趋势。要建立热物性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确定性关系和推算公式,需要更为严格的实验,即研究某一影响因素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过一系列实验,对粉土试样的热导率进行研究,在排除孔隙比、干密度、土样成分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独立分析了粉土的热导率与含水量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热导率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规律与砂土一致,都符合对数变化规律,且整个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同时还分析了粉土的内在传热机制,有效描述和解释粉土热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用对数形式来描述粉土热导率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热导率 含水量 传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散介质探地雷达正演与高速公路实测资料解释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超 冯德山 +3 位作者 柳建新 谢源 钟文胜 杨炳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06-2512,共7页
基于Maxwell方程组,得到满足Debye关系的频散介质探地雷达有限元波动方程,推导有限单元法的离散格式,并编制正演模拟MATLAB程序。选取一典型地电模型,分别对考虑频散与不考虑频散,频散介质中同一模型不同频率天线的雷达探测结果进行分... 基于Maxwell方程组,得到满足Debye关系的频散介质探地雷达有限元波动方程,推导有限单元法的离散格式,并编制正演模拟MATLAB程序。选取一典型地电模型,分别对考虑频散与不考虑频散,频散介质中同一模型不同频率天线的雷达探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波在频散介质中传播时,具有波形严重畸变、能量迅速衰减的特性,如果不考虑介质对波吸收衰减的探地雷达正演,其结果与实测的雷达波形存在较大的偏差。并把该结论应用到广东省某高速公路的圆管涵实际资料解释中,有效地解答了实测资料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并对GPR工程实测过程中天线频率的选取提出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频散介质 有限单元法 正演 高速公路 圆管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大坪金矿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路华 戚学祥 +1 位作者 彭松柏 李志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95-3408,共14页
大坪金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构造带中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由北矿区和南矿区组成。北矿区和南矿区的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氢、氧、硫同位素、气液相成份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成矿温度为:187~329℃(平均为281℃)和168~338℃(平... 大坪金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构造带中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由北矿区和南矿区组成。北矿区和南矿区的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氢、氧、硫同位素、气液相成份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成矿温度为:187~329℃(平均为281℃)和168~338℃(平均为264℃)、氢同位素组成(δDV-SMOW)为:-70‰~-81‰和-71‰~-86‰、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为:2.9‰~9.8‰和3.5‰~5.1‰、硫同位素值(δ34S)为:0.7‰~15.5‰和10.6‰~15.8‰。在氢-氧同位素图解上,所有样品均落在岩浆水和地下水趋势线之间。其中,北矿区样品更靠近岩浆水区域,部分样品落在岩浆水区域内,南矿区相对靠近地下水区域。流体包裹体成份分析表明,气相成份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N2,并含有少量CH4、C2H2、C2H4、C2H6和CO;离子成份主要为K+、Na+、Ca2+、Cl-和SO42-,及少量NO3-、Mg2+、F-和Br-。含金石英脉ESR定年数据揭示了北矿区成矿时代为27.2~29.1Ma,南矿区为17.3~22.1Ma。总体来看,北矿区成矿时代要早于南矿区;北矿区成矿流体是以岩浆流体为主,并有少量地下水混入,而南矿区成矿流体中地下水的参与程度要大于北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从北矿区向南矿区、从早到晚以及从深部向浅部,岩浆流体组分相对减少,地下水组分逐渐增加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组成 硫同位素组成 大坪金矿 哀牢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Cu薄膜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瑞芳 高丽 +1 位作者 花银群 颜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介绍了直流磁控溅射制备Cu薄膜时,溅射功率和玻璃基片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薄膜织构的影响.靶材采用质量分数大于99.9%的铜靶,溅射室内真空度低于1.7×10-4,在氩气为保护气体的氛围下制备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 介绍了直流磁控溅射制备Cu薄膜时,溅射功率和玻璃基片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薄膜织构的影响.靶材采用质量分数大于99.9%的铜靶,溅射室内真空度低于1.7×10-4,在氩气为保护气体的氛围下制备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了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组成、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基片温度升高,薄膜微观结构呈明显的差异.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溅射速率增大,薄膜织构减弱;当功率增大到200 W时,速率开始减小,织构开始增强.选择功率40 W、溅射气压0.5 Pa、衬底温度423 K和473 K的工艺参数,可获得表面结构平滑、致密和呈微小晶粒结构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薄膜 磁控溅射 织构 晶粒形状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内在结构对热导率计算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琳 李晓昭 +3 位作者 胡增辉 赵晓豹 赵高峰 陈立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8-605,共8页
为得到适用于土体的热导率模型,利用软件将土样扫描电镜图片(反映土体的真实结构)二值化,采用瞬态传热分析方法对土体进行二维传热分析,通过ANSYS模拟土体并分析得出土体热导率。并且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误差较... 为得到适用于土体的热导率模型,利用软件将土样扫描电镜图片(反映土体的真实结构)二值化,采用瞬态传热分析方法对土体进行二维传热分析,通过ANSYS模拟土体并分析得出土体热导率。并且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误差较小,说明该方法能较精确地得到土体热导率,为土体热导率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粉砂、粉土及粉质粘土的热导率进行研究,发现土体热导率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粉砂热导率的减小速率最大,其次为粉土,最小为粉质粘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扫描电镜 土体结构 数字建模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的变形特征、应变与运动学涡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波 郭磊 +3 位作者 欧阳志侠 曾涛 丁园军 张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8-1090,共13页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走向、NWW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φ有限应变法,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结果显...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走向、NWW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φ有限应变法,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糜棱岩的应变强度(层)介于0.36~1.0之间,平均0.75。付林图解与霍塞克图解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型(罗德参数v=0.11~0.98)。使用极摩尔圆法与有限应变法测量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其值介于0.74~0.96之间,平均0.85。使用C’法获得的伸展褶劈理C’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介于0.10~0.84之间,平均0.58。依据运动学涡度、有限应变及拆离带的真实厚度,计算获得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为130~705m。综合以上结论,辽南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机制是以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发育为代表的早期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以及以伸展褶劈理发育为代表的晚期纯剪为主的一般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运动学涡度 韧性减薄量 变质核杂岩 韧性拆离带 糜棱岩 伸展褶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软土微观结构试验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晖 房营光 李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8期5397-5402,5414,共7页
土的微结构对土的力学行为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珠三角典型的软土进行单向压缩试验,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所得的照片研究软土在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的微结构大小、形状、定向性等微结构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 土的微结构对土的力学行为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珠三角典型的软土进行单向压缩试验,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所得的照片研究软土在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的微结构大小、形状、定向性等微结构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结构单元体不断变大,集合体的形状在垂直于压力的方向变长,结构单元体的定向性有所提高但不显著;孔隙分布分维呈下降趋势并逐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微结构 ESEM 二值化 土的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域阈值法在软土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晖 房营光 +1 位作者 曾铖 李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3,125,共3页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软土固结土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获取土样微结构ESEM图片。采用全区域阈值法和分区域阈值法,获取ESEM图片二值化过程中的阈值以提取微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分区域阈值法获得的微孔隙率等参数较全区域...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软土固结土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获取土样微结构ESEM图片。采用全区域阈值法和分区域阈值法,获取ESEM图片二值化过程中的阈值以提取微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分区域阈值法获得的微孔隙率等参数较全区域采用单一阈值获得的微孔隙率参数更接近三相图结果,最小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4.9%,是一种有效的、理想的土体微结构图片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分区域阈值法 全区域阈值法 ESEM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围岩内温度分布规律的模型试验及其热导率反算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肖琳 杨成奎 +2 位作者 胡增辉 李晓昭 李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86-91,共6页
为能精确计算地铁隧道围岩内的传热量,模拟了地铁隧道围岩内的热传导,研究了地铁围岩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土体热导率进行反算。分析表明:同一时刻,距隧道壁面不同距离处的温度以指数形式进行变化,距离越远,温度越小;时间... 为能精确计算地铁隧道围岩内的传热量,模拟了地铁隧道围岩内的热传导,研究了地铁围岩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土体热导率进行反算。分析表明:同一时刻,距隧道壁面不同距离处的温度以指数形式进行变化,距离越远,温度越小;时间越久,隧道内流体的温度影响范围越大。除隧道外壁面外,距隧道壁某距离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长,距隧道壁较近处土体温度较高,温度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距隧道壁面距离较远处温度较低,其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传热时间超过某一值后,围岩内温度增长率逐渐平稳趋于一定值。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能较精确得到土样的热导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温度分布 模型试验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典葵 黄智龙 +4 位作者 邓红 李文博 李晓彪 周家喜 陈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基础上,分析了峨眉山玄武岩、构造和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类型,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矿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 矿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3O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叶青 程翔 +2 位作者 黄昱 全春平 谭龙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35-1337,1341,共4页
研究了一种以低成本的硫酸锰为原料制备Mn3O4的方法,并成功制得纯相的纳米级Mn3O4。通过研究得到制备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80℃,乙醇为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在1 h,然后150℃下煅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进行... 研究了一种以低成本的硫酸锰为原料制备Mn3O4的方法,并成功制得纯相的纳米级Mn3O4。通过研究得到制备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80℃,乙醇为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在1 h,然后150℃下煅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产物粒子为纯相,平均粒径为50 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 纳米颗粒 氧化法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与叠加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燕 周圣华 +2 位作者 陈梦熊 李明高 曾永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粤北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的西南部,区内已发现众多规模大小不同的矿床(点),组成了著名的钨矿化集中区。瑶岭是其中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瑶岭钨矿山原保有的黑钨矿资源储量濒临枯竭。2004年,在矿区南部碳酸盐岩与花岗... 粤北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的西南部,区内已发现众多规模大小不同的矿床(点),组成了著名的钨矿化集中区。瑶岭是其中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瑶岭钨矿山原保有的黑钨矿资源储量濒临枯竭。2004年,在矿区南部碳酸盐岩与花岗岩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发现了夕卡岩型白钨矿化,不久又在矿区中深部的花岗岩体中发现了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型白钨矿工业矿化,揭示了钨矿化类型的多样性和叠加性。通过对区内不同类型钨矿化分布规律总结,将为钨矿化集中区新一轮的钨矿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玲钨矿 矿化多样性 矿化叠加性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麻城市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富铁 夏斌 +3 位作者 张玉泉 黄强太 张红 李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00,共8页
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由古生代沉积岩变质而成。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与岩浆成因的碱性花岗岩一致的特点:高硅(SiO2=75.24%~77.23%)、富碱(Na2O+K2O=6.87%~8.84%)、低铝(Al2O3=11.00%~12.78%);富R... 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由古生代沉积岩变质而成。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与岩浆成因的碱性花岗岩一致的特点:高硅(SiO2=75.24%~77.23%)、富碱(Na2O+K2O=6.87%~8.84%)、低铝(Al2O3=11.00%~12.78%);富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101.08~180.1μg/g),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REE/HREE=3.1~6.8),铕有中等负异常(δEu=0.30~0.68);锆石成因类型及定年结果表明,老核(继承锆石)是异地多时代(元古代-古生代),其寄主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面理化含榴花岗岩 四道河 湖北麻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型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被引量:12
20
作者 翟伟 郑思琦 +5 位作者 孙晓明 韦慧晓 莫儒伟 张凌宇 周峰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25-3538,共14页
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是藏南金锑成矿带中典型的造山型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中矿体以含金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中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主要组成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沙拉岗Sb矿床中矿体主要以辉锑矿石... 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是藏南金锑成矿带中典型的造山型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中矿体以含金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中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主要组成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沙拉岗Sb矿床中矿体主要以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白垩统多久组地层和辉长岩体中,主要组成矿物为辉锑矿、辰砂、锑华、石英和少量碳酸盐矿物。在两个矿床的矿脉石英和辉锑矿中均发现有三类原生和假次生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CO2-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马扎拉Au-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60~280℃,沙拉岗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40~240℃。He-Ar同位素分析显示马扎拉Au-Sb矿辉锑矿石英脉矿石中辉锑矿和石英以及赋矿地层中沉积层状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均具有低的3He/4He比值,分别为0. 01382~0. 05642Ra和0. 03353~0. 08744Ra,40Ar/36Ar比值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6. 8~4770. 1和349. 4~2689. 1;沙拉岗Sb矿床中辉锑矿样品的3He/4He比值为0. 02385~0. 11488Ra,40Ar/36Ar比值变化小,为300. 6~537. 5。与藏南Au-Sb成矿带中造山型Au矿床成矿流体中含一定量的幔源挥发份相对比,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无幔源流体的参与,马扎拉Au-Sb矿床成矿流体为壳源变质流体与改造型饱和大气水形成的混合流体;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以改造型饱和大气水为主,并有壳源变质流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Au-Sb矿床 HE-AR同位素 幔源流体 变质流体 改造型饱和大气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