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川县米贝村1^(#)泥石流灾害特征与运动过程 被引量:4
1
作者 贾邦中 吴义鹰 +3 位作者 冯文凯 白慧林 薛正海 赵家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76-3585,共10页
受区域气流影响,广东省龙川县在2019年6月10—13日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超过260 mm,从而引起全县发生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以米贝村1^(#)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认识基础上,结合Fluent数值分析对这类低山丘陵区的小型... 受区域气流影响,广东省龙川县在2019年6月10—13日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超过260 mm,从而引起全县发生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以米贝村1^(#)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认识基础上,结合Fluent数值分析对这类低山丘陵区的小型泥石流灾害运动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米贝村1^(#)泥石流受沟床粗糙度、纵坡降、流向等因素影响,其流速具有动态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的发展趋势,泥石流物质的变化对其运动速度有一定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最大流速可达9.77 m/s,平均速度为3.31 m/s,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研究成果不仅可直接为米贝村重在区灾后工程防治提供指导,对于东南沿海相似地区的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米贝村1^(#)泥石流 链生灾害 运动过程 Fluent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宝山矿矿业遗迹及其调查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21,共8页
大宝山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大宝山矿的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矿业开发史籍的基本特征,对主要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 大宝山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大宝山矿的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矿业开发史籍的基本特征,对主要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矿业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主要矿业遗迹景观资源有珍稀级5处、重要级7处,呈现出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特色突出等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游览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矿山工业旅游的潜在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矿区 地质遗迹 矿业遗迹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激发浅层滑坡发育特征与阈值研究——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2019.6.10”灾害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煜 余斌 +5 位作者 何元勋 马啸宇 吴雨夫 吴义鹰 柳侃 叶龙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5-1073,共9页
2019年6月10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社区流域在一次降雨量171 mm、最大小时降雨量40.5 mm作用下发生了116处浅层滑坡。通过影像识别、野外调查、GIS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滑坡的发育特征、地形特征及此次滑坡发生的降雨阈... 2019年6月10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社区流域在一次降雨量171 mm、最大小时降雨量40.5 mm作用下发生了116处浅层滑坡。通过影像识别、野外调查、GIS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滑坡的发育特征、地形特征及此次滑坡发生的降雨阈值。结果表明:(1)滑坡的特征参数表明降雨事件诱发的滑坡均为小型、浅层、形态以“宽薄型”为主的滑坡。(2)通过滑坡数量百分比(LSNP)和滑坡面积百分比(LSAP)等指标显示滑坡发育的地形条件中滑坡坡度、相对高程、地表曲率对滑坡具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坡向和临空面对滑坡分布影响性不强,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3)利用现有预报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浅层滑坡发生的阈值P<0.21、0.21≤P<0.40、P≥0.40分别对应发生可能性小、中等和大,以及发生浅层滑坡需要的一次最小降雨量为70 mm。该成果可为类似地质背景地区的浅层滑坡风险管理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发育特征 地形特征 降雨阈值 大吉山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鸿图嶂隧道突涌水预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依珍 成国文 +3 位作者 尹利君 邓皇适 谭宁 刘真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2,共9页
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水文特征对保障施工安全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以广东省鸿图嶂隧道预测及防治隧道涌突水为例,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应用于隧道开挖区域水文特征调查,确定可能发生的涌突水区域,并采用全... 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水文特征对保障施工安全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以广东省鸿图嶂隧道预测及防治隧道涌突水为例,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应用于隧道开挖区域水文特征调查,确定可能发生的涌突水区域,并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的方式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度较大、抗干扰能力强、横向分辨率高。应用此方法预测到未来待施工的区段有5处存在较大涌突水可能,开挖结果显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很好地还原了埋深超过700 m的场地实际情况,解决了前期工作中其他技术方法不能很好地对断层的深部空间形态及其富水情况等特征进行准确判断的问题。针对探测结果和开挖情况,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堵水方案对断层裂隙进行了有效封闭,达到了安全掘进和限量排放水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因隧道涌突水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这一方法的实践应用为隧道突涌水的预测做了很好的验证,并为相应的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突水预测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涌突水防治 超前帷幕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土地复垦现存问题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忠宝 李治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5期53-54,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加强后期管护工作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矿山土地复垦 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球砾与平板碰撞法向恢复系数
6
作者 孙翰卿 许龙 +2 位作者 朱成 马新军 黄俊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6,共7页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是运动轨迹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研究碰撞速率和材料参数对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基于球板碰撞模型,在考虑材料弹塑性基础上建立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理论模型,并利用ABAQUS模拟球板碰撞过程,监测岩石球砾碰撞前后速率...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是运动轨迹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研究碰撞速率和材料参数对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基于球板碰撞模型,在考虑材料弹塑性基础上建立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理论模型,并利用ABAQUS模拟球板碰撞过程,监测岩石球砾碰撞前后速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差值在5%以内。随着碰撞速率的增大,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逐渐降低,且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球砾法向恢复系数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弹性极限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呈线性关系;泊松比对球砾法向恢复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法向恢复系数 碰撞速率 材料参数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川县花岗岩浅表层抗剪强度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文凯 代洪川 +2 位作者 白慧林 吴义鹰 胡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4944-14952,共9页
以广东龙川县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便携式剪切和钻孔剪切原位试验,以及室内重塑样快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残积土层... 以广东龙川县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便携式剪切和钻孔剪切原位试验,以及室内重塑样快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残积土层现场原状样试验所得抗剪强度均高于室内重塑样,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重塑样颗粒间不再具有较强的结构联接;全风化层原位试验所得内聚力大于室内试验,但两种试验内摩擦角近乎一致,造成原位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差异不仅与重塑样较弱的结构联接有关,还由于剪切边界条件与应力状态不尽相同。花岗岩浅表层无论是残积土层还是全风化层,均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室内重塑样试验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土体的抗剪强度,室内重塑土试验所得到的抗剪强度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层 花岗岩全风化层 现场试验 室内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残积层滑坡形成机理降雨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文凯 胡芮 +2 位作者 白慧林 吴义鹰 代洪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799-7809,共11页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土,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以广东省龙川县贝岭地区群发性滑坡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手段探究了典型滑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降雨强度、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斜坡结构;降雨并未引...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土,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以广东省龙川县贝岭地区群发性滑坡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手段探究了典型滑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降雨强度、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斜坡结构;降雨并未引起坡体内部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数值出现异常增减,说明坡体破坏仅限与坡表及坡脚局部的破坏,未有整体变形破坏趋势;斜坡变形破坏在坡表表现为降雨造成的坡面侵蚀,坡脚表现为临空面的垮塌及潜蚀现象,总体上表现出“逐级后退、依次破坏”破坏特征;滑坡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原始斜坡演化阶段、土壤颗粒运移阶段、坡表局部破坏阶段、整体失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模拟 影响因素 侵蚀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MCR模型的河源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沙 李忠宝 +4 位作者 肖琳 吴龙峰 陈思宇 魏龙 殷祚云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河源市为研究范围,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河源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河源市现状17个生态源地较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源市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出现生态源地盲区;整体的生态... 以河源市为研究范围,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河源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河源市现状17个生态源地较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源市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出现生态源地盲区;整体的生态阻力呈现西北和东南部高于西南和东北部的一种趋势,生成136条潜在生态廊道以网状分布,且南北部生态廊道的分布明显比东西部和中部的生态廊道密集;识别出重要生态廊道78条、一般生态廊道58条与17个生态源地共同组成河源市生态网络,针对目前的东北部和东部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空缺提出保护重要生态源地、保护和建设生态廊道和“踏脚石”建设三位一体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MCR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河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增渗效应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层滑坡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敬业 王钧 +3 位作者 宫清华 袁少雄 许安泽 罗依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华南地区台风暴雨诱发的滑坡往往呈浅层、流态化、群发性等特征,大量调查发现植被增渗效应对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研究大多探讨植被根系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未能揭示植被增渗效应对浅层滑坡的影响机理。基于此,以... 华南地区台风暴雨诱发的滑坡往往呈浅层、流态化、群发性等特征,大量调查发现植被增渗效应对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研究大多探讨植被根系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未能揭示植被增渗效应对浅层滑坡的影响机理。基于此,以“2019.6.9”广东省龙川县群发性滑坡灾害为例,通过大量现场勘查,查明滑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植被发育情况,分析植被对浅层滑坡的增渗效应;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得不同植被样地的入渗速率,分析其下渗过程和渗透规律;选取典型滑坡剖面,建立地质模型,运用Geo-Studio软件对强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渗流规律和土体应力-应变特征进行模拟;最后结合模拟结果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强降雨条件下植被增渗效应对浅层滑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植被能够有效地增强土壤渗透能力,渗透能力大小依次为针叶林地、灌木林地、裸土地;在植被增渗效应影响下,雨水入渗到根土复合层底部会发生滞水现象,浅层土体迅速趋于饱和,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及渗流力瞬时剧增,土体饱水使得残积土发生软化,同时边坡自重增加,最终导致斜坡失稳。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暴雨群发性滑坡的形成机理、预警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植被根系 增渗效应 滑坡灾害 成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忠宝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2期187-188,共2页
黄泛冲积平原为例展开调查,将功能区进行布点分区,以农用地安全利用、农产品使用安全为目标,调查土内是否含有8项重金属(镍、镉、砷、汞、铜、铅、铬、锌)、有机质、滴滴涕、苯并(a)芘、六六六、氨氮、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和总磷含量,... 黄泛冲积平原为例展开调查,将功能区进行布点分区,以农用地安全利用、农产品使用安全为目标,调查土内是否含有8项重金属(镍、镉、砷、汞、铜、铅、铬、锌)、有机质、滴滴涕、苯并(a)芘、六六六、氨氮、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和总磷含量,并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土壤是否存在重金属镉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某疑似污染 农用地地块 土壤调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