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阳春市羊笪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
作者 田云 黄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7-48,共2页
广东省阳春市羊笪铜钼矿区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中段之南东侧,阳春盆地的北西侧,是桂东.粤西区域成矿带(处于粤西成矿带(Ⅲ级))的组成部分。 1矿区地质特征 该矿区位于阳春市区偏北方向,矿区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纪云开群罗... 广东省阳春市羊笪铜钼矿区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中段之南东侧,阳春盆地的北西侧,是桂东.粤西区域成矿带(处于粤西成矿带(Ⅲ级))的组成部分。 1矿区地质特征 该矿区位于阳春市区偏北方向,矿区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纪云开群罗罅组,主要岩性:上部为片岩、云母长石石英岩夹大理岩、斜长角闪岩;下部为片岩、云母石英岩夹炭质千枚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笪铜钼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乳源一六矿田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梅嘉靖 赖健清 +4 位作者 唐一昂 和秋姣 郭兰萱 黄红亮 吴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0-,共1页
广东省乳源一六矿田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南缘。矿田地层为寒武系的八村群,泥盆系桂头群、东岗岭组、天子岭组和帽子峰组,石炭系孟公坳组及第四系。矿田内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北北东-近东西-近南北四组断层和褶皱轴北东向的褶皱。
关键词 矿田 东岗岭组 孟公坳组 帽子峰组 成矿规律研究 燕山期 褶皱轴 八村群 钨矿床 矽卡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阳春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成果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林玮鹏 欧阳志侠 +2 位作者 汪汝澎 刘东宏 陈友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15-216,共2页
广东阳春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设立的第二批31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之一。近年来,应用找矿新理论,构建区内典型矿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找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明确了... 广东阳春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设立的第二批31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之一。近年来,应用找矿新理论,构建区内典型矿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找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明确了找矿方向,新发现了一批矿产地;利用多种物探方法组合重新认识老矿点,总结了区内寻找隐伏矿床的有效方法,利用钻探揭露到深部富矿体,在区内多个矿区取得重要的找矿进展。作者主要介绍该区近年来的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成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 整装勘查区 成矿规律 找矿成果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地质特征、演化序列及控矿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礼明 郭兰萱 +4 位作者 王涌泉 郑义 田志刚 欧阳仕元 王成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8-1228,共11页
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成因和勘查方向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北江(吴川‒四会)断裂构造活动史与成矿作用史研究入手,将凡口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作用有机结合,根据凡口铅锌矿床的构造体系及其控矿特征,首次系统阐... 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成因和勘查方向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北江(吴川‒四会)断裂构造活动史与成矿作用史研究入手,将凡口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作用有机结合,根据凡口铅锌矿床的构造体系及其控矿特征,首次系统阐述了“凡口逆冲推覆构造体系”这一概念。研究表明,凡口铅锌矿床最初形成于矿区东侧的北江断裂带附近,矿床在经历同生沉积成矿、后期热液改造等原地成矿作用后,经印支‒燕山构造运动推覆至现今凡口矿区就位,并据此提出了凡口矿区外围贵湖等6个找矿预测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较好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凡口矿区的成矿物质深部来源、成矿作用通道及成矿作用热源等问题,并在贵湖预测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概念为凡口铅锌矿床的下一步勘查工作开启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口 铅锌矿 逆冲推覆构造体系 北江断裂 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阳春石菉-锡山矿集区战略性勘查进展成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汝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27-128,共2页
“广东省阳春市石菉-锡山矿山密集区深部铜钨锡(铅锌)矿战略性勘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之一。勘查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行政隶属阳春市管辖,面积284.25km^2,主攻矿种为铜、钨,承担单位为广东省... “广东省阳春市石菉-锡山矿山密集区深部铜钨锡(铅锌)矿战略性勘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之一。勘查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行政隶属阳春市管辖,面积284.25km^2,主攻矿种为铜、钨,承担单位为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菉-锡山矿集区 战略性勘查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6
作者 汪汝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9-50,共2页
近几年,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在广东省阳春市新屋地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一个金矿床,前景规模中-小型。该矿床为阳春盆地东缘新发现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该矿床找矿前景,... 近几年,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在广东省阳春市新屋地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一个金矿床,前景规模中-小型。该矿床为阳春盆地东缘新发现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该矿床找矿前景,试图扩大找矿线索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屋金矿床 矿床特征 找矿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特征及找矿预测
7
作者 王军 汪礼明 +4 位作者 刘建军 王平 吴晓东 张敏 汪汝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稀土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尤以华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资源最为突出,广东省内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清远、潮州、揭阳、肇庆和茂名等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是圈定矿床找矿远景区最有效且快速的... 稀土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尤以华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资源最为突出,广东省内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清远、潮州、揭阳、肇庆和茂名等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是圈定矿床找矿远景区最有效且快速的一种手段,本次研究以广东省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将镧(La)和钇(Y)分别作为轻稀土(LREE)和重稀土(HREE)的特征元素,选取了34处稀土异常调查区(其中LREE异常区15处,HREE异常区19处),通过对人工剥土和人工冲击钻采样分析,初步评估了相应的稀土成矿潜力。139件样品分析结果显示,114个样品达到边界品位(≥0.02%),占送样总数的82.0%;71个样品达到工业品位(≥0.04%,最高可达0.27%),占送样总数的51.1%,新发现韶关乳源、潮州钱东、汕尾碣石、河源东源和河源龙川5个找矿远景区。为了更有效地圈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结合稀土矿床找矿预测的标志,建议在1∶20万水系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基础上,开展低密度不规则网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一步浓缩异常范围并圈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找矿远景区,系统建立稀土资源潜力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低密度不规则网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远景区 资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木吉地区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锆石及铌钽铁矿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核 高昊 +4 位作者 王赛蒙 闫庆贺 王振宏 黄亮 秦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37-1951,共15页
木吉是西昆仑造山带西段最为典型的含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发育的地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铌钽铁矿U-Pb方法限定了含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及二云母花岗岩的就位年龄。卡拉瓦拉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07.5±1.1Ma,肖尔布... 木吉是西昆仑造山带西段最为典型的含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发育的地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铌钽铁矿U-Pb方法限定了含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及二云母花岗岩的就位年龄。卡拉瓦拉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07.5±1.1Ma,肖尔布龙含锂铍伟晶岩锆石、铌钽铁矿U-Pb年龄分别为204.8±0.7Ma、204.7±1.8Ma。伟晶岩锆石ε_(Hf)(t)值介于-5.3~-4.1,卡拉瓦拉二云母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介于-6.9~-5.8。含锂铍伟晶岩脉与卡拉瓦拉二云母花岗岩密切的时空联系以及一致的Hf同位素比值,表明二云母花岗岩为成矿母岩体。从区域上看,木吉地区伟晶岩位于西昆仑造山带西部,与东部的大红柳滩、白龙山锂矿就位时间相似(207~212Ma),为西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吉 肖尔布龙锂铍矿床 二云母花岗岩 锆石及铌钽铁矿U-Pb年龄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韶关市一六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唐一昂 赖健清 +7 位作者 杨牧 梅嘉靖 刘启 吴剑 谌后成 郭兰萱 胡理芳 和秋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40-2255,共16页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镜下研究,本文将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期(A)和热液期(B),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钾长石英白钨矿阶段(A3),热液期可以分为云母石英脉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区包含4种类型的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CO_2水溶液三相包裹体(Ⅲ型)、纯CO_2包裹体(Ⅳ型),Ⅰ型包裹体仅见于A3阶段;Ⅱ型、Ⅲ型以及Ⅳ型包裹体在A3和B1阶段石英中均有发育,在A3和B1阶段白钨矿中还发育Ⅱ型包裹体。A3阶段Ⅰ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2~381℃,盐度为30.1%~45.4%(wt%NaClequiv,下同省略),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4~363℃,盐度为1.49%~11.0%,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90~390℃,盐度为2.20%~6.88%;B1阶段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2~381℃,盐度为1.65%~9.32%,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81~378℃,盐度为2.00%~8.82%。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A3阶段和B1阶段流体中存在H_2O、CO_2、CH_4和少量CO_3^(2-),指示流体处于还原的环境。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盐度关系图表明,数据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a区对应早期出溶成因的高盐度流体,b区反映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区反映早期高盐度流体与低盐度地下水混合特征。各区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期后残余原始流体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通过Ⅰ型包裹体计算得出的成矿压力范围为86.0~415.8MPa,用Ⅱ、Ⅳ型包裹体对成矿压力进行校正得出,A3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86~115MPa,成矿温度为176~279℃;B1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55~93 MPa,成矿温度为160~228℃,估算成矿深度范围为3.62~4.26km。研究认为,流体在演化早期存在局部高压,流体不混溶作用要比外来流体混入更早发生,而流体混入促进了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外来流体混入以及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引起钨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六钨矿 矽卡岩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流体演化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子冲铅锌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一昂 赖健清 +4 位作者 杨牧 梅嘉靖 吴剑 谌后成 郭兰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梅子冲铅锌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一六矿区。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镜鉴定表明,梅子冲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五阶段,第一期为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和钾长石白钨矿阶段(A3);第二期为热液期,可以... 梅子冲铅锌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一六矿区。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镜鉴定表明,梅子冲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五阶段,第一期为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和钾长石白钨矿阶段(A3);第二期为热液期,可以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体的石英和白钨矿中含有富液相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结合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介于207℃~449℃,盐度为1.16%~12.4%,反映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温度的演化表明,A1+A2至A3阶段的流体混合作用可能导致了白钨矿的形成,A3至B1阶段的流体混合作用可能促进了铅锌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矽卡岩 成矿流体 梅子冲铅锌钨多金属矿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锡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洪阳 王核 +5 位作者 闫庆贺 王赛蒙 王振宏 张晓宇 高昊 秦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39-2152,共14页
锂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战略金属。雪凤岭伟晶岩型锂矿床是继白龙山锂矿后在西昆仑成矿带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锂矿床。为探究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模式,深入了解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本文测定了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和锡石的LA-IC... 锂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战略金属。雪凤岭伟晶岩型锂矿床是继白龙山锂矿后在西昆仑成矿带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锂矿床。为探究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模式,深入了解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本文测定了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和锡石的LA-ICP-MS U-Pb年龄。结果表明,铌钽铁矿(含高U和低Th)和锡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08.2±2.1Ma和208±15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代表了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即该矿床与西昆仑地区其他锂矿床均形成于晚三叠世。区域上,西昆仑地区与松潘-甘孜地区的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年代相近,其形成均与三叠纪花岗岩密切相关,即它们共同构成了2800km长的古特提斯锂成矿带。本文认为黑石北湖、云雾岭和木孜塔格地区是古特提斯成矿带下一步锂矿找矿突破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铌钽铁矿U-Pb定年 锡石U-Pb定年 伟晶岩型锂矿床 西昆仑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莎莎 陈华勇 汪礼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1009,共19页
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是建立在全球超大型.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丰富研究成果和勘查经验基础上,凝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来作为斑岩型铜矿床普适性标志和区分标准,探寻矿床特征与勘查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程度结合科研成果,... 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是建立在全球超大型.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丰富研究成果和勘查经验基础上,凝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来作为斑岩型铜矿床普适性标志和区分标准,探寻矿床特征与勘查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程度结合科研成果,优选科学的勘查方案并给出评价依据,构建以地质事实→成矿机制研究→勘查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勘查标识体系。该体系架构分为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机制和勘查方法三个部分。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将有利于增进对斑岩型铜矿床的有效勘查。本文以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环太平洋东段成矿域的智利ElTeniente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中亚成矿域东部的蒙古Oyu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三个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为例,重点对比勘查标识体系中矿床地质和致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归纳提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构建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产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三个斑岩型铜矿床中均发育钾化带、青磐岩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在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中均有发育,钼矿化更倾向于在含水蚀变如绢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蚀变部位,金矿化赋存于钾化带发育部位;矿化中心向矿区外围硫化物具有斑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的分布规律,铜矿化和钼矿化相叠加,但高品位的铜钼矿体相分离。驱龙矿床未发育ElTeniente矿床和OyuTolgoi矿床共有的(高级)泥化蚀变,可能与其形成环境或剥蚀有关。在地球化学数据收集中,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提出筛选方法和程序。岩石地化数据结果显示:致矿斑岩体主要由30%~50%斜长石斑晶和60%左右基质(石英、钾长石)组成,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埃达克质岩石,具有相似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是致矿岩体的硅碱成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Nd同位素表现出与产出环境一致的变化规律,Sr/Y-Y图解显示ElTeniente矿床较驱龙矿床和OyuTolgoi矿床的致矿岩体表现出更典型埃达克岩特征。总之,斑岩型铜矿勘查标识体系的提出和以三个矿床为例的初步探讨为下一步构建该勘查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勘查标识体系 蚀变矿化分带 致矿岩体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键婷 欧阳志侠 +3 位作者 张莹 李建波 曾涛 周智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86,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_(2)=61.17%-75.21%)、富碱(K_(2)O+Na_(2)O=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Yb (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_(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05 909-0.706 774,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 变质核杂岩 同位素 花岗岩 晚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深部矿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莎莎 陈华勇 +6 位作者 张世涛 孙四权 金尚刚 魏克涛 刘冬勤 程佳敏 许高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近年来,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结合构造和碳酸盐围岩-岩体接触界面延伸方向进行深部隐伏矿体预测取得了成功,新发现的ⅩⅢ号矿体显著增加了矿床资源量。从平面上... 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近年来,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结合构造和碳酸盐围岩-岩体接触界面延伸方向进行深部隐伏矿体预测取得了成功,新发现的ⅩⅢ号矿体显著增加了矿床资源量。从平面上、剖面上分别对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的找矿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在平面上通过指示元素异常套合进行隐伏矿体预测的效果比较明显。指示元素异常的出现与元素的亲铜性、亲硫性、迁移性等特征有关,同时也受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在剖面上,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大部分元素仅富集在矿体位置,与夕卡岩型矿床中成矿热液的流动严格受接触界面控制的规律相一致,除I之外的元素在剖面上对找矿预测的指示作用并不显著。(2)SWIR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均显示绿泥石的Fe-OH从围岩→接触带/矿化中心呈明显的低值→高值变化规律,平面上能较为精确地进行矿体定位,在垂向距离矿化中心约400 m处进入有效预测范围,显示SWIR勘查在隐伏矿体找矿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短波红外光谱 原生晕 有效性对比 铜绿山铜铁金矿床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辉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慕生禄 王核 +3 位作者 王赛蒙 白洪阳 陈谋 贺国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奥依塔克辉长岩出露于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塔里木地块与北昆仑地体之间的奥依塔克韧性剪切带上,侵入于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内。本研究对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全岩主微量分析、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测试。研究... 奥依塔克辉长岩出露于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塔里木地块与北昆仑地体之间的奥依塔克韧性剪切带上,侵入于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内。本研究对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全岩主微量分析、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的SiO_(2)含量为49.6%~51.3%,K_(2)O含量为0.16%~0.41%, Na_(2)O含量为2.58%~3.30%,为拉斑系列的辉长岩, Mg#值为66~68。辉长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正异常。奥依塔克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图解中Nb负异常。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06.5±3.2Ma。在Th-Hf-Ta构造图解中和U/Yb-Nb/Yb构造判定图解中,奥依塔克辉长岩都落入岛弧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奥依塔克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俯冲的背景,岩浆来源可能为地幔物质和俯冲板片混合作用的熔体。奥依塔克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洋壳的向北俯冲到西昆仑地区206Ma可能依然存在着古特提斯洋的洋壳俯冲,北昆仑地体与塔里木地块尚未完全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岛弧拉斑系列 古特提斯洋 洋壳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白水寨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创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石英脉型 成矿特征 细网脉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思贺地区成矿矿产远景初步分析
17
作者 吴晓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61-62,共2页
思贺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地理座标:111°30′00″~111°45′00″、北纬22°20′00″~22°30′00″,面积475km^2。行政隶属阳春市、信宜市管辖。近年主要在本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地质修测等... 思贺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地理座标:111°30′00″~111°45′00″、北纬22°20′00″~22°30′00″,面积475km^2。行政隶属阳春市、信宜市管辖。近年主要在本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地质修测等工作,圈定异常和成矿远景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质、物探、化探和工程等手段,开展系统矿产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为进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全区矿产远景作出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贺地区 矿产远景 初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左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理
18
作者 李莎莎 汪礼明 +7 位作者 熊子良 刘东宏 张富铁 刘浏 黄凯 周忠帅 杨胜虎 欧阳志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9,I0001-I0004,共15页
广东省新丰县左坑大型稀土矿床为典型的华南离子吸附型矿床,位于佛冈复式岩体的北部,已查明稀土矿石量17152万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资源量约18万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SREO)资源量约11万吨。对该矿床成矿母岩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主量和稀... 广东省新丰县左坑大型稀土矿床为典型的华南离子吸附型矿床,位于佛冈复式岩体的北部,已查明稀土矿石量17152万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资源量约18万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SREO)资源量约11万吨。对该矿床成矿母岩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主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发现,其岩石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佛冈花岗岩主体类似,同属于高硅、富碱、贫钙镁的铝质A型花岗岩。对6个钻孔的SREO含量、TREO含量、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析出率、地理位置、成矿母岩稀土含量等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①基岩稀土含量相似的情况下,产出于山顶的矿体上方风化壳厚度越大,形成矿体所需要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析出率越小;②稀土元素在成矿母岩浆中完成初始富集后,进而在风化过程中完成二次富集,还可能在剥蚀过程中随地表水下渗迁移至风化壳中渗透系数更小的位置完成第三次富集。因此,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影响稀土元素垂向分布模式的因素除了风化壳中水体pH值和水化学类型外,还需考虑静水面与矿体的相对位置和渗透系数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 离子相析出率 富集倍数 静水面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东海盆浊流沉积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波 王艳 +4 位作者 钟和贤 张江勇 李顺 李学杰 高红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30-3342,共13页
对取自台湾以东花东海盆GX168孔的浊流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其沉积学和岩石磁学特征,分析其物源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上共识别出12层浊流沉积物,其分布存在规律,下部350-700cm共发育11层浊流沉积物,而0-350cm仅出... 对取自台湾以东花东海盆GX168孔的浊流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其沉积学和岩石磁学特征,分析其物源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上共识别出12层浊流沉积物,其分布存在规律,下部350-700cm共发育11层浊流沉积物,而0-350cm仅出现1层浊流沉积物.浊流沉积物粒径明显较背景沉积物粗,石英、长石含量更高,底部与下伏背景沉积呈突变接触,顶部与上覆背景沉积呈渐变接触,内部发育典型的正粒序韵律结构.浊流沉积物和背景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磁学特征,两者均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类型,且磁铁矿颗粒均以准单畴和多畴颗粒为主.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差异,浊流沉积物中磁铁矿较背景沉积物更为富集,磁化率和饱和等温剩磁更强,磁铁矿粒径更粗,这与浊流沉积物原始沉积区更靠近物源区有关.花东海盆浊流沉积形成的诱发机制可能是末次冰期以来频发的海平面波动造成陆坡之上沉积物重力失稳,导致陆坡沉积物向海盆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东海盆 浊流 磁学特征 海平面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西部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波 石显耀 +5 位作者 李学杰 李顺 王艳 高红芳 钟和贤 田成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1,共8页
磁学参数作为有效的气候环境变化替代指标,能为古环境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取自西菲律宾海西部的GX72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等温剩磁(IRM)、磁化率变温曲线(κ-... 磁学参数作为有效的气候环境变化替代指标,能为古环境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取自西菲律宾海西部的GX72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等温剩磁(IRM)、磁化率变温曲线(κ-T曲线)、磁滞回线等磁学参数或曲线。结果表明,GX72柱状样沉积物中携磁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粒径以较粗粒准单畴(PSD)为主,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风成粉尘较少。剖面上多个磁学参数呈现出相同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古气候对沉积物磁学性质的制约。χ高值样品通常对应于高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低ARM/SIRM值、低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沉积物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更高,粒度相对较大,可能形成于冷期(相对)。相反,χ低值样品通常对应于低SIRM值、高ARM/SIRM值、高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较低,粒径相对较小,代表相对暖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 磁学性质 古环境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