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普拉唑序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朝武 陈泽庭 +3 位作者 林梓瀚 江志彬 邱喜文 林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108-110,131,共4页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序贯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经我院诊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含患者50例,试验组予艾普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序...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序贯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经我院诊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含患者50例,试验组予艾普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序贯治疗抗Hp;对照组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常规抗Hp治疗;两组再分别用艾普啦唑/泮托拉唑+替普瑞酮口服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溃疡面积、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溃疡面积缩小、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序贯治疗能有效缓解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溃疡面积,增加溃疡愈合率,根除Hp,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消化性溃疡 序贯治疗 溃疡愈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经鼻胃镜在食管狭窄扩张以及食管内支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昱 邱喜文 +2 位作者 陈泽庭 李碧芬 陈搏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204-206,共3页
目的对超细经鼻胃镜在食管狭窄扩张和支架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食管狭窄患者,对患者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与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狭窄段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40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狭... 目的对超细经鼻胃镜在食管狭窄扩张和支架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食管狭窄患者,对患者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与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狭窄段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40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狭窄内径≥6.0mm,均可直接通过狭窄段;另外20例患者内径在6.0mm和5.0mm之间,其中12例患者可以勉强通过,8例患者可以循导丝缓慢进境通过。支架置入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后,最狭窄处内径由(4.8±0.9)mm,扩张至(11.8±2.1)mm。手术后,40例患者均有胸骨后疼痛、撕裂出血、病人咽喉部存在疼痛感和异物感,于术后3~7d得到缓解。结论食管狭窄患者经过超细胃镜检查效果良好,治疗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经鼻胃镜 食管狭窄扩张 支架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永灵 陈泽庭 林梓韩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克罗恩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克罗恩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20),低于对照组的30.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克罗恩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燕君 方妙虹 杨小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方法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理...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方法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管理前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感染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风险防范管理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