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宽耳犬吻蝠及其回声定位叫声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娇 刘奇 +5 位作者 陈毅 沈琪琦 彭兴文 孙云霄 周江 张礼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700,共6页
2013年6月和9月在广东省英德市郊碧落洞(24°06'56.9''N,113°21'10.0''E,海拔88 m)分别捕捉到5号和1号蝙蝠标本(均为雌性)。上述蝙蝠体型较大,前臂长60.4~63.3 mm,胫骨长18.0 mm,颅全长24.8 mm,颅基长23.9 mm;耳大... 2013年6月和9月在广东省英德市郊碧落洞(24°06'56.9''N,113°21'10.0''E,海拔88 m)分别捕捉到5号和1号蝙蝠标本(均为雌性)。上述蝙蝠体型较大,前臂长60.4~63.3 mm,胫骨长18.0 mm,颅全长24.8 mm,颅基长23.9 mm;耳大,双耳前基部在额部相联,上唇肥厚且具24~26个硬瘤,尾从尾膜后缘伸出一半,毛色土褐,双色;颅骨大,腭缘缺刻深,长大于宽。经鉴定为宽耳犬吻蝠Tadarida insignis,为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给出了宽耳犬吻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并与来自安徽、山东和日本的标本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分析。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耳犬吻蝠 翼手目(蝙蝠) 广东省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化学农药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果红 韩日畴 +1 位作者 陈镜华 曹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褐纹甘蔗象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新入侵危险害虫。本研究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毒死蜱、吡虫啉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将4000条/ml感染期线虫与48%毒死蜱EC(1000mg/L)、70%吡虫啉(500mg/L)混合施用于国王椰子... 褐纹甘蔗象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新入侵危险害虫。本研究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毒死蜱、吡虫啉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将4000条/ml感染期线虫与48%毒死蜱EC(1000mg/L)、70%吡虫啉(500mg/L)混合施用于国王椰子,7d后对幼虫的防效为96%,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68.96%)、单剂吡虫啉(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68.42%~76.52%)的防效;混剂处理7d对成虫的防效为88.89%,亦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72%)、单剂吡虫啉(2.5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27.78%~5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纹甘蔗象 小卷蛾斯氏线虫 All品系 毒死蜱 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56
3
作者 丘雪红 曹莉 韩日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非常重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本文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分类、遗传与进化、大量培养,寄主昆虫蝠蛾的分类、分布、生物学与人工饲养,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非常重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本文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分类、遗传与进化、大量培养,寄主昆虫蝠蛾的分类、分布、生物学与人工饲养,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冬虫夏草研究现存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蝠蛾 分布 分类 形态 生物学 人工栽培 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戴建青 李军 +3 位作者 李志刚 吕欣 徐华林 韩诗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65-67,共3页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物及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不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的有效的害虫防控技术模式,2007—2009年采用寄生蜂、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生物导弹"结合Bt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对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导弹"防治区和Bt防治区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从防治前57.1%和67.7%下降到31.9%和38.1%,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44.3%~74.2%,使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榄雌 海榄雌瘤斑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蛋白的价值、应用及提取工艺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国玉 曹莉 +1 位作者 陈镜华 韩日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4-904,共11页
昆虫种类多、数量大,且蛋白含量高,若适当加工,提取蛋白,有望作为动物蛋白源解决当今世界蛋白质资源的危机。本文综述了昆虫蛋白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在食品、饲料和药物方面的开发应用,以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为昆虫蛋白的进一... 昆虫种类多、数量大,且蛋白含量高,若适当加工,提取蛋白,有望作为动物蛋白源解决当今世界蛋白质资源的危机。本文综述了昆虫蛋白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在食品、饲料和药物方面的开发应用,以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为昆虫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蛋白 动物蛋白 开发应用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在昆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75
6
作者 戴建青 韩诗畴 杜家纬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4,共8页
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 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种类、基本特性和作用方式,并就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信息化学物质 信息素 寄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气味结合蛋白的生化特性、系统进化、表达部位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红霞 曾鑫年 +4 位作者 梁勤 张学锋 黄文忠 陈华生 罗岳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0-425,共6页
气味结合蛋白在蜜蜂嗅觉识别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蜜蜂专一性地识别外界气味物质的重要蛋白,而且具有气味运输载体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蜜蜂气味结合蛋白的生化特性、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气味结合蛋白在蜜蜂嗅觉识别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蜜蜂专一性地识别外界气味物质的重要蛋白,而且具有气味运输载体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蜜蜂气味结合蛋白的生化特性、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气味结合蛋白 触角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刺桐姬小蜂的药剂筛选及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 梁广文 +4 位作者 郭强 曾玲 蒋露 代晓康 韩诗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仅危害刺桐属植物Erythrina spp.,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为了有效控制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本研究通过施药方法、药剂浓度试验对不用作用类型的9种农药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仅危害刺桐属植物Erythrina spp.,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为了有效控制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本研究通过施药方法、药剂浓度试验对不用作用类型的9种农药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使用树干注射施药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高于包杆施药和喷雾;混剂25%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防治效果较高,10d后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其它药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0%丁硫克百威、30%敌敌畏.氧化乐果、8%吡虫啉.啶虫脒、31%氟虫腈.三唑磷、20%氧化乐果、5%吡虫啉、5.1%吡虫啉.阿维菌素、10%敌敌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入侵 防治 树干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果园周边柑橘木虱控制黄龙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毛润乾 吴东 +3 位作者 何勇 陈世伟 贤家旭 郑基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在新种柑橘园中栽种柑橘无毒苗,定期监测和防治果园内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防治时期为各新梢萌芽期,重点防治期为早夏梢期和早秋梢期;与此同时,调查柑橘园周围柑橘木虱寄主植物,每年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下旬... 在新种柑橘园中栽种柑橘无毒苗,定期监测和防治果园内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防治时期为各新梢萌芽期,重点防治期为早夏梢期和早秋梢期;与此同时,调查柑橘园周围柑橘木虱寄主植物,每年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下旬定期喷药,清除柑橘园周围寄主植物上的柑橘木虱。结果表明,果园内柑橘木虱和黄龙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果园内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最高为2.25头/公顷,最低为0;黄龙病发病率也很低,2008年为8‰,实施该技术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年降低到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黄龙病 寄主植物 柑橘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军 韩诗畴 +5 位作者 吴华 李志刚 何淑琼 黄鸿 吴志雄 欧剑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为控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东的定居与蔓延,探讨红火蚁最佳防控技术方法,对高风险入侵区的红火蚁进行GPS定位,利用GIS软件系统制定了入侵区红火蚁分布图,分析了防控工作中红火蚁巢数量动态变化。实践表明,实行普查、复查防控及... 为控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东的定居与蔓延,探讨红火蚁最佳防控技术方法,对高风险入侵区的红火蚁进行GPS定位,利用GIS软件系统制定了入侵区红火蚁分布图,分析了防控工作中红火蚁巢数量动态变化。实践表明,实行普查、复查防控及防控监测三者循环重复,以及“双效合一”的药剂配制方法,对红火蚁防效明显,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防治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橘小实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志萍 翟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橘小实蝇成虫(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杨桃、番石榴与香蕉3种水果上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橘小实蝇雌成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8.3±11.4)粒、(156.7±...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橘小实蝇成虫(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杨桃、番石榴与香蕉3种水果上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橘小实蝇雌成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8.3±11.4)粒、(156.7±13.1)粒、(165.3±9.1)粒,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孵化的老熟幼虫数量分别(156.3±11.5)头、(130.3±8.3)头、(147.7±10.6)头,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成虫存活率分别为51.1%、52.2%、62.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554 2、0.573 0、0.667 7,对橘小实蝇成虫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球孢白僵菌 产卵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昆虫病原线虫对同一寄主个体的竞争及对线虫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中润 王果红 +2 位作者 曹莉 许再福 韩日畴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3-227,共5页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长尾斯氏线虫,其次是小卷蛾斯氏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的致死能力最弱。在同一大蜡螟幼虫体内时,异小杆线虫的繁殖受斯氏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大,而两种斯氏线虫的繁殖受异小杆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小。两种斯氏线虫对各自的繁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大蜡螟 竞争 致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油与阿维菌素混配剂研究及防治小菜蛾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润乾 陈建文 +1 位作者 彭月珍 王海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8-151,共4页
利用矿物油N24替代甲苯和二甲苯,开发出1%阿维菌素乳油新型产品,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药产品标准,产品中N24矿物油含量达到50%。混配剂的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试验为中等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 利用矿物油N24替代甲苯和二甲苯,开发出1%阿维菌素乳油新型产品,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药产品标准,产品中N24矿物油含量达到50%。混配剂的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试验为中等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与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当,优于24.5%阿维菌素.机油乳油和95%机油乳油,且无药害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阿维菌素 小菜蛾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食蟹猴高敏C反应蛋白基础值及高脂膳食诱导后与血脂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云霄 张艳春 +5 位作者 靳丽莎 陈子亮 张秀娟 沈琪琦 饶军华 张礼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4-738,共5页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高脂膳食诱导后雄性食蟹猴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利用免疫比浊法对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后肢静脉血测定,并选择中年雄性食蟹猴饲喂高脂饲料,研究高脂膳食条件下hs-CRP值的变化及与总...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高脂膳食诱导后雄性食蟹猴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利用免疫比浊法对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后肢静脉血测定,并选择中年雄性食蟹猴饲喂高脂饲料,研究高脂膳食条件下hs-CRP值的变化及与总胆固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龄雄性食蟹猴的hs-CRP平均值高于中年和低龄食蟹猴(6.09 mg·L-1±2.06 mg·L-1VS.2.78 mg·L-1±1.48 mg·L-1&2.31 mg·L-1±1.52 mg·L-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雄性食蟹猴的hs-CRP值高于雄性群体均值(6.09±2.06 VS.3.19±2.1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膳食诱导后,食蟹猴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P<0.05),hs-CRP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升高(P<0.05),提示hs-CRP可能与高脂含量有一定相关性,在心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可作为辅助的预警指标。本研究确定了不同年龄段雄性食蟹猴的hs-CRP均值,且不同年龄段间hs-CRP存在差异;雄性食蟹猴经高脂膳食诱导后在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同时伴随hs-CRP水平的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以灵长类动物为实验动物的心血管病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食蟹猴 高脂膳食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翟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3-699,共7页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扶桑绵粉蚧在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情况。在CNKI数据库中,分析了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类型、刊载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培养研究生和文献关键词的情况。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分析...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扶桑绵粉蚧在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情况。在CNKI数据库中,分析了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类型、刊载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培养研究生和文献关键词的情况。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分析了文献的发表和引文情况、作者的国家和机构、刊载期刊、资助资金以及高被引文献的情况。预计扶桑绵粉蚧的研究热度继续,在注重防治工作的同时,向着分子生物学等深入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文献计量 分析 CNKI W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树11种挥发物对刺桐姬小蜂的野外引诱活性研究
16
作者 李军 梁广文 +3 位作者 郭强 蒋露 戴建青 韩诗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为探明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对寄主植物上11种挥发物(4-溴丁醚苄酯、1,2-二甲苯、3-蒈烯、乙酸叶醇酯、苯甲腈、α-法呢烯、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柏木烯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法呢醇)的野外引诱活性,本试验分别通... 为探明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对寄主植物上11种挥发物(4-溴丁醚苄酯、1,2-二甲苯、3-蒈烯、乙酸叶醇酯、苯甲腈、α-法呢烯、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柏木烯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法呢醇)的野外引诱活性,本试验分别通过不同挥发物引诱板及不同颜色引诱板对刺桐姬小蜂进行了野外引诱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腈的引诱效果最好,除了和1,2-二甲苯差异不显著外,跟其他挥发物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与1,2-二甲苯、3-蒈烯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成分差异显著;对雄成虫的引诱作用苯甲腈和水杨酸甲酯的引诱作用最好,与其他成分均差异显著;在引诱板颜色试验中,刺桐姬小蜂成虫对带荧光的翠绿色具有较强的趋性,该颜色除了和无荧光的黄色差异不显著外,跟其他颜色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刺桐树 植物挥发物 引诱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昆虫观察记录仪及其初步应用
17
作者 郭洋洋 郑基焕 +5 位作者 毛润乾 张宇宏 李文辉 陈嘉东 黄明度 Ying-Fang XIAO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09,共4页
针对小型昆虫观察记录过程繁琐、观察质量不高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昆虫观察记录仪。并通过在红火蚁工蚁连续性变型现象和鉴别特征的观察记录中的初步应用,证实了昆虫观察记录仪高效、清晰和安全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昆虫观察记录仪 红火蚁 鉴别特征 形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条件下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行为的研究
18
作者 杨剑 周善义 +6 位作者 巩艳艳 洪体玉 张光良 谭梁静 陈毅 陈柏承 张礼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尝试取食陌生食物会给其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是利益。许多动物在首次遇到陌生食物时,不会立即对其进行取食,甚至感到恐惧而避开,这是动物应对陌生食物和环境的一种恐新行为(neophobia)。2010年10—12月,对广东省四会市圈... 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尝试取食陌生食物会给其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是利益。许多动物在首次遇到陌生食物时,不会立即对其进行取食,甚至感到恐惧而避开,这是动物应对陌生食物和环境的一种恐新行为(neophobia)。2010年10—12月,对广东省四会市圈养条件下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中犬蝠首次面对陌生食物(苹果)刺激时表现出2种不同的行为,14只实验个体中,6只在首次面对陌生食物时直接对其进行取食,定义其为探索者(explorer);而另外8只对陌生食物表现出了恐新行为,定义其为恐新者(coward)。在人为施加的环境压力下,恐新者经过反复试探,首次成功取食陌生食物后才接纳陌生食物。雌雄个体间(Mann-Whitney U test:雌性31.3 min±8.5 min,n=6,雄性122.8 min±16.2 min,n=5,U=721.0,P<0.001)及亚成体与成体间(Mann-Whitney U test:亚成体20.9 min±10.9 min,n=3,成体72.9 min±9.7 min,n=11,U=901.0,P<0.001)在首次取食行为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和亚成体个体更易于接受陌生食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的这2种行为差异各自有其生态学意义,探索者的行为利于拓宽取食食物源,以应对野外多变的环境;而恐新者的行为可防止摄入过多有毒或营养过剩的食物。雌性倾向于探索陌生食物,可能与其在种群中的繁殖地位有关;亚成体积极探索陌生食物的行为则体现出其取食经验上的缺乏,同时也利于将陌生食物引入种群食谱中。行为的多样性利于种群繁衍,本文探讨了2种取食策略各自的利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蝠 陌生食物 首次取食 恐新行为 探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白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文静 李志强 柯云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3-893,共11页
白蚁为原始的真社会性昆虫,体内蕴含丰富的纤维素酶基因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生态作用,而其中少数白蚁种类对农作物、树木、房屋建筑、江河堤坝等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白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及经济价值。随着组学技... 白蚁为原始的真社会性昆虫,体内蕴含丰富的纤维素酶基因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生态作用,而其中少数白蚁种类对农作物、树木、房屋建筑、江河堤坝等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白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及经济价值。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整体角度研究的组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白蚁的研究模式,必将推动白蚁生物学以及以白蚁防治为目的的基础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蚁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组学在白蚁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基因组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小琳 李志强 张丹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3,共9页
能源短缺是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白蚁已进化出了独特而高效的纤维素消化系统,具有丰富的纤维素酶及其基因资源,因而,近年来白蚁内源性纤维素消化体系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不断有内源性纤维素... 能源短缺是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白蚁已进化出了独特而高效的纤维素消化系统,具有丰富的纤维素酶及其基因资源,因而,近年来白蚁内源性纤维素消化体系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不断有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报道。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害白蚁控制新技术的研发,以及纤维素生物质新能源的应用探索,综述了白蚁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克隆、表达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