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式PCR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机良 王涛 +4 位作者 季芳 孙云霄 彭白露 刘晓明 饶军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40-43,共4页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物,然后再设计特异性内引物。将外引物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JET1.2blunt载体中作为阳性对照,运用NCBI中BLAST软件比对测序结果。用巢式PCR方法分别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结果发现食蟹猴中SFV感染率为65.2%,SRV感染率为9.5%,猕猴中SFV感染率为60.5%,SRV感染率为12.8%。结论圈养的食蟹猴和猕猴SFV的感染率均较高,SRV感染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食蟹猴 猕猴 猴D型逆转录病毒 猴泡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学家 张秀娟 +3 位作者 陈子亮 季芳 彭白露 刘晓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1-35,82,共6页
目的阐明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方法分别采集性成熟前不同年龄(0岁、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食蟹猴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H染色。根据生精细胞的染色特性,分析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 目的阐明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方法分别采集性成熟前不同年龄(0岁、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食蟹猴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H染色。根据生精细胞的染色特性,分析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并对食蟹猴精原干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1岁及以下食蟹猴生精上皮上生精细胞仅有精原干细胞(包括Ad、At及Ap型精原细胞),1.5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开始出现B型精原细胞,3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精母细胞,4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从精原干细胞到精子的所有生殖细胞。PAS/H染色结果显示,1~2.5岁食蟹猴Ad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阳性,At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弱阳性,Ap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阴性;其他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胞质呈阴性;0.5岁及以下,3岁及以上食蟹猴生精细胞的胞质PAS/H染色特性与前者存在差异。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随年龄增长的渐次性发育模式,并建立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精原干细胞原位鉴定的一种新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食蟹猴精原干细胞的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生精细胞 发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袁芳 李比海 +3 位作者 潘晓靓 林海霞 王庆利 常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本试验旨在对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食蟹猴怀孕第20天时用直肠触诊、B超检查和孕酮值检测3种方法进行早孕诊断,在怀孕第30天时B超确诊是否怀孕。结果表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4%;直肠触诊的... 本试验旨在对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食蟹猴怀孕第20天时用直肠触诊、B超检查和孕酮值检测3种方法进行早孕诊断,在怀孕第30天时B超确诊是否怀孕。结果表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4%;直肠触诊的准确率为92.9%;孕酮值检测的准确率为64.3%。因此B超检查准确率高,是食蟹猴怀孕诊断的金标法;直肠触诊准确率较高且方便、经济,适合基层生产中进行大批量诊断;孕酮值检测确诊率较低,但可作为早孕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早孕诊断 B超 直肠触诊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