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及其镁盐通过阻止病毒融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婵 程晨 +6 位作者 王进绅 陈珂 詹剑 潘晓彦 许鑫锋 徐伟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寻找Sal-B的抗病毒作用靶点;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六螺旋束(6-HB)的α-螺旋构象;利用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体系,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膜融合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RBD蛋白。结果Sal-B与ZDD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感染模型上抑制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为55.47μmol/L,36.07μg/mL;Sal-B与ZDDY抑制SARS-CoV-2的进入阶段,抑制SARS-CoV-2假病毒活性的IC_(50)分别为1.69μmol/L,24.81μg/mL;Sal-B可与SARS-CoV-2 S2亚基的8个氨基酸位点结合,亲和力为-8.2 kcal/moL,Sal-B在分子对接预测位点与SARS-CoV-2 S2亚基稳定结合;Sal-B干扰SARS-CoV-2 HR1与HR2形成6-HB,显著降低6-HB的α-螺旋百分比(P<0.05);Sal-B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IC_(50)为3.33μmol/L;Sal-B不影响SARS-CoV-2 RBD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结论Sal-B及其镁盐制剂ZDDY体外可有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Sal-B通过抑制病毒膜融合过程发挥抗SARS-CoV-2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棘突蛋白 抗病毒药物 进入抑制剂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活化小鼠调节性B细胞抑制CD4+T细胞增殖
2
作者 王铿 陶磊 +4 位作者 苏剑冰 张悦阳 邹斌华 王祎媛 李晓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4-1167,1173,共5页
目的分析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调节性B细胞(Breg)对其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CD5+CD1 dhighBreg与CD5-CD1 dlowB细胞亚群,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激活24 h,再与纯化的CD4+T细... 目的分析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调节性B细胞(Breg)对其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CD5+CD1 dhighBreg与CD5-CD1 dlowB细胞亚群,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激活24 h,再与纯化的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后的Breg及对照CD5-CD1 dlowB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共培养抗CD3抗体联合抗CD28抗体激活的CD4+T细胞的增殖与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激活的CD5+CD1 dhighBreg亚群与CD4+T细胞共培养时能明显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的增殖,同时IFN-γ的水平降低;而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对照B细胞亚群则不能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与IFN-γ分泌。CD5+CD1 dhigh Breg亚群在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24 h,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5-CD1 dlowB细胞亚群。结论体外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CD5+CD1 dhighBreg亚群通过分泌IL-10抑制CD4+T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CPG寡脱氧核苷酸 抗CD40抗体 免疫抑制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敲除胰岛β细胞PKA C-α的研究
3
作者 何士俊 万毅虹 +4 位作者 章嘉雯 蔡秀潮 刘静文 刘叔文 姚新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稳定敲除PKA C-α基因的INS-1细胞株,研究PKA C-α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设计2个长25 bp且分别靶向PKA C-α基因的exon 5和exon 7的sgRNA,将其克隆至LentiCRISPRv2-sgRNA质粒并转染至293T细胞中制备sgRNA-Cas9... 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稳定敲除PKA C-α基因的INS-1细胞株,研究PKA C-α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设计2个长25 bp且分别靶向PKA C-α基因的exon 5和exon 7的sgRNA,将其克隆至LentiCRISPRv2-sgRNA质粒并转染至293T细胞中制备sgRNA-Cas9慢病毒,慢病毒感染INS-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细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单克隆细胞中PKA C-α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序确认单克隆细胞中PKA C-α基因的突变位点。WB实验证实靶向Exon 5的sgRNA可成功敲除PKA C-α基因,得到稳定敲除PKA C-α基因的细胞株,测序结果表明该细胞株的PKA C-α基因发生1 bp碱基插入突变,并且敲除PKA C-α基因的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敲除INS-1细胞中的PKA C-α基因,为研究PKA C-α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PKA C-α INS-1细胞 稳定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