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a-5p在肺结核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观强 张娟娟 +5 位作者 梁娟 林士军 刘智 李国保 曾常春 张国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39-1742,1748,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菌感染过程中单核细胞miR-20a-5p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肺结核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群(HD)、结核菌潜伏感染(LTBI)、活动性肺结核(PTB)各5例,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 目的:探讨结核菌感染过程中单核细胞miR-20a-5p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肺结核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群(HD)、结核菌潜伏感染(LTBI)、活动性肺结核(PTB)各5例,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采取miRNA芯片检测,将肺结核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miRNA分子筛选出来,采用定量PCR技术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验证(每组各10例),并对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动态随访,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抗结核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miR-20a-5p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结核菌强毒株H37Rv、弱毒株H37Ra以及BCG分别感染分化的人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miRNA芯片显示PTB人群与LTBI、HD人群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TB人群中共发现14个下调的miRNA分子,包括miR-20a-5p。定量PCR技术证实miR-20a-5p分子在TB人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D和LTBI,当服用抗结核药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用H37Rv、H37Ra及BCG在MOI=10时感染分化的人单核细胞,不同菌株均显著下调miR-20a-5p表达,而以弱毒株下调最为明显。结论: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结核菌感染均下调单核细胞miR-20a-5p表达,而抗结核治疗则显著逆转这种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微小RNA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时间质谱与TaqMan探针技术在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文斐 张国良 +5 位作者 杨帆 杨辉 赵丽芳 徐发圣 张明霞 陈心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34-439,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和TaqMan探针筛选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结果,以及联合应用的方法学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结核病患者400例... 目的 对比分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和TaqMan探针筛选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结果,以及联合应用的方法学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结核病患者400例为结核病组,对照组为同时期收集的健康体检者300名,利用MALDI-TOF对选取的7个SNP位点(rs2227476、rs1800795、rs56077270、rs1800797、rs2227484、rs2227472和rs2227473)同时进行基因分型,初步筛选易感SNP位点;与结核病易感相关的单个SNP位点,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同样的标本再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与敏感度;以rs2227473位点为实例对分型结果的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确定肺结核的易感SNP.结果 MALDI-TOF分型成功率为99.7%(698/700),TaqMan探针技术为98.4%(689/700);在基因分型过程中,MALDI-TOF与TaqMan探针方法对1例标本的分型结果不一致,经过对此分型结果进行了测序验证,MALDI-TOF的分型结果正确,MALDI-TOF在准确性和敏感度比TaqMan法稍高.位点rs2227473基因频率分析中,结核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90.3%,72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495/600)(x2=6.911,P=0.009).结论 上述肺结核易感基因的筛选方法是可行的;实例分析中,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发现了IL-22基因rs2227473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肺结核发病相关,两位点中等位基因A可能为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细胞介素类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DNA探针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良 詹森林 +5 位作者 钟红剑 林巧 汪文斐 金晓菲 张明霞 陈心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工型干扰素受体(IFNAR)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TB组)15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工型干扰素受体(IFNAR)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TB组)15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LTBI组)15例、健康对照(HC组)15例,均为同期医院体检人员.应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CD14+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 CSF)刺激下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后感染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H37Ra、H37Rv),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中IFNAR1和IFNAR2基因表达情况,以2-△△Ct值表示IFNAR1和IFNAR2基因拷贝数.观测HC组、LTBI组、TB组患者各15例,分析不同人群PBMCs中IFNAR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GraphPad 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多组计量资料数据首先进行齐性检验以判断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x±s表示,并通过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从而计算q值.计数资料进行“行×列”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H37Rv刺激后,IFNAR1基因表达水平(5.95±0.4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7.5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5);而H37Ra刺激后IFNAR1基因表达水平为(6.54±0.33),与空白对照(7.53±0.41)、H37Rv感染(5.95±0.4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56、1.57,P值均>0.05);而IFNAR2基因在H37Ra和H37Rv刺激后表达水平分别为(8.81±0.85)、(8.84±0.80),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2.67±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10、4.13,P值均<0.05);而H37Ra和H37Rv刺激后IFNAR2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2,P>0.05).IFNAR1基因在TB、LTBI、HC三组人群之间表达水平分别为(5.39±0.64)、(6.59±0.86)、(7.08±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B vs HC,q=1.91;TB vs LTBI,q=1.53;HC vs LTBI,q=0.87;P值均>0.05),而TB患者IFNAR2基因相对表达量为(5.96±0.5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0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67,P<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以诱导巨噬细胞IFNAR基因表达下调,且与菌株毒力无关.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IFNAR2基因表达下调,具有潜在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受体 干扰素αβ 基因表达调控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研究
4
作者 朱秀云 汪文斐 +5 位作者 张培泽 张洁云 邱智辉 王召钦 张明霞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LOX-12)基因(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rs3840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分析此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ALOX-12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基因... 目的通过构建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LOX-12)基因(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rs3840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分析此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ALOX-12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功能性SNP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全血样本中提取人全基因组,PCR扩增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rs3840880位点在内的约1700bp的基因片段,构建pGL3-Basic-rs3840880G质粒,对此质粒进行定点突变得到pGL3-Basim-rs3840880D放散型(DEL)质粒,分别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后使用双荧光报告酶检测系统(dual luciferase assay system)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成功构建了ALOX-12基因启动子区rs3840880位点等位基因G的表达质粒pGL3-basim-G,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将pGL3-basic-G质粒改造为pGL3-Basic-DEL质粒,测序验证后,两质粒其他序列完全相同。分别将此两个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相对荧光比值[荧光值(F)/荧光(R)]后,发现pGL3-Basic质粒F/R=0.129,等位基因G的F/R=0.194,低于等位基因DEL质粒的F/R(0.27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9,P=0.001)。结论不同等位基因构建的质粒转染细胞后,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功能性SNPs确实能够影响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调控结核病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荧光光度测定法 结核病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性Mtb菌株对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5
作者 詹森林 张国良 +5 位作者 钟红剑 金晓菲 林巧 张明霞 陈心春 周伯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Mtb菌株对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CD14^+细胞,用... 目的研究不同Mtb菌株对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CD14^+细胞,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刺激,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并分别感染Mtb减毒株H37Ra和Mtb标准株H37Rv,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2种菌株感染后Ⅰ型干扰素基因IFNB和IF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此外使用上述方法对同期选取的结核病组(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Mtb潜伏感染组(15例)的Ⅰ型干扰素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采用GraphPad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H37Rv感染的健康人巨噬细胞的IFNB基因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10.38±2.2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6.2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26);经H37Ra感染的巨噬细胞的IFNB基因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8.92±0.85)与空白对照组(6.26±3.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09);IFNA相对基因表达量2^-ΔΔCt值在H37Rv感染组(5.11±2.31)、H37Ra感染组(5.17±3.40)及空白对照组(4.41±1.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P=0.85)。结核病组IFNB基因表达(4.32±1.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014);IFNA基因在健康对照组(3.91±0.75)、Mtb潜伏感染组(4.25±1.03)、结核病组(4.73±1.4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P=0.064)。结论Mtb的感染可以诱导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在结核病患者中IFNB基因表达上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干扰素Ⅰ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随访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晋 杨倩婷 +7 位作者 岳建荣 林玲 张明霞 顾美红 邓群益 邓国防 邓永聪 陈心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8-752,共5页
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否发生结核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每6个月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 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否发生结核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每6个月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平行检测,同时了解结核病的发生情况,共随访24个月;统计分析ELISPOT和TST检测结果与疾病发生和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的关系。结果在2年的随访中,累计发现11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与127名完成2年共5次随访的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相比,新发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群第一次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为72.7%(8/11),显著高于未发病人群的阳性率33.1%(42/127),χ^2=6.8905,P=0.0087;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3.6%(7/11)、66.9%(85/127),χ^2=0.0494,p=0.8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POT阳性率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有关,暴露程度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家属)的阳性率为45.0%(27/60),显著高于暴露程度较低的同事[28.2%(22/78)],χ^2=4.1773,P=0.0410;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75.6%(59/78),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不一致。结论ELISPOT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高危人群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sT,能更准确地反映结核分枝杆菌暴露后的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接触者追踪 干扰素丫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尿毒症透析人群的隐性结核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雯 张洁云 +3 位作者 廖玉梅 何艳 熊祖应 熊子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横断面调查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尿毒症人群中隐性结核感染(LTBI)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长期(≥3个月)HD和PD患者270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HIV感... 目的:本研究横断面调查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尿毒症人群中隐性结核感染(LTBI)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长期(≥3个月)HD和PD患者270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数值,无结核活动相关症状(发热、盗汗、消瘦等)的ELISpot阳性,影像学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者为LTBI,通过对LTBI患病率研究,以获得可能导致L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122例PD和148例HD)中,47例(17.4%)为ELISpot阳性,223(82.6%)为ELISpot阴性.HD组(18.9%)患者LTBI患病率略高于PD组(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LTBI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97[0.95,0.99]每年增量),结核病史(OR:4.78[1.03,21.9])和吸烟史(OR:2.89[1.15,7.32]).结论: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患病率为17.4%,与健康人群LTBI患病率相似;不同透析方式LTBI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吸烟行为及结核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 隐性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文玉欣 张国良 +5 位作者 林巧 钟红剑 张明霞 杨林 陈心春 王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MassARRA...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分成检测结核病组(1533例)和对照组(1445名)IFNA8基因SNPs(rs1330322、rs10964982、rs4978116)的基因型,计算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AF),应用“四格表”x2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中候选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相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1)rs133032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对照组中分别为30.5%(936/3066)、27.8%(804/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7,OR=1.140,95%CI=1.019~1.275,P=0.022).rs10964982和rs4978116位点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中分别为17.0%(520/3066)和28.8%(882/306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7.0%(491/2890)和28.6%(826/28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1、0.025,P值分别为0.976、0.874).(2)根据性别分层发现,结核病组女性患者中,rs1330322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为30.8%(330/1072),对照组等位基因A频率为26.6%(300/1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OR=1.225,95%CI=1.018~1.474,P=0.032).男性结核病组、对照组患者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0.4%(606/1994)、28.6%(504/17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9,OR=1.091,95%CI=0.948~1.256,P=0.222).(3)对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年龄分层发现,对于rs1330322位点,≤25岁结核病组、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8%(111/328)、25.2%(112/4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8,OR=1.516,95%CI=1.108~2.074,P=0.009).而>25岁人群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0,OR=1.096,95%CI=0.871~1.380,P=0.435).结论 SNP位点rs1330322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密切相关,rs1330322位点基因型在女性、年龄≤25岁组人群具有更高的结核病患病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干扰素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