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姚锦鸿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2 位作者 邱立诚 杨式挺 肖东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95-1698,共4页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石峡遗址2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定,石峡古稻为一正向籼、粳两亚种分化的栽培稻种群。
关键词 广东曲江马坝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文物加固材料与实验室工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范敏 张国梁 +4 位作者 傅英毅 陈粤 曹劲 马春风 张广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 砂岩 加固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发现及汉代广东农业管见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非素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考古发现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汉墓 广东农业 两汉时期 中原地区 广州地区 东汉时期 雷州半岛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技术对古瓷釉气泡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严鑫 董俊卿 +3 位作者 李青会 郭木森 卜工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5-2280,共6页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的可行性,实验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五件不同类型的瓷釉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所获得的透明釉层及胎釉结合部位的二维断面图像和三维层析图像,分别进行了瓷釉气泡二维断面和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认为釉层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胎体中的气体在烧制过程中向釉层溢出所致;同时基于像素点计算了气泡的大小,并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观测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还针对不透明釉层中的气泡进行了大小计算、二维断面及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古代瓷釉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像素点计算的气泡大小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测试的结果吻合,近胎釉结合面的胎体切片能很好的反映瓷釉的气泡特征。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利用OCT技术表征瓷釉气泡特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釉层气泡特征的无损检测,特别是对不透明釉层气泡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利用传统显微镜技术对釉层气泡分布研究的局限,为古代陶瓷瓷釉的气泡特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无损成像 瓷釉 三维成像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沫 丘志力 吴海贵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透闪石质的玉器呈白色、不透明的外观,被认为和酸性土壤的腐蚀有关;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包裹体特征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玉料较可能来自变质石英岩。伟晶岩或高温石英脉,将其与博罗本地、台山地区(近环珠江口地区)的石英及水晶样品进行对比,未有证据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原料来自上述地区。本研究可为揭示商周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及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物品交换及贸易路线等方面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岭山 商周 玉器 质地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拉曼光谱 包裹体 白化 玉料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启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出水瓷器 腐蚀 脱盐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涛韵流转的“剖面建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劲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1期120-127,共8页
2007年年尾,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与保护成为举国关注的考古盛事。800年前的海上贸易和沉船事件挟裹着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现代科技手段在探测、打捞和保存工作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使每一个关注于此的人都深深地... 2007年年尾,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与保护成为举国关注的考古盛事。800年前的海上贸易和沉船事件挟裹着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现代科技手段在探测、打捞和保存工作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使每一个关注于此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穿越时空之间人类文明进步的熠熠足印和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整体打捞的终点,首次在公众视野亮相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成为万众瞩目的另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博物馆 广东 建筑 流转 现代科技手段 沉船事件 人文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梁园文物保护规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勇 《广东园林》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目前梁园周边正在进行城市三旧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梁园,文物部门对梁园的保护实施了"规划先行"的策略。广东省考古所通过研究现状,结合文物保护规划的思路,提出"协调发展"和"馆园分家"的规划新思路,通... 目前梁园周边正在进行城市三旧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梁园,文物部门对梁园的保护实施了"规划先行"的策略。广东省考古所通过研究现状,结合文物保护规划的思路,提出"协调发展"和"馆园分家"的规划新思路,通过规划合理解决了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达到了保护梁园的目的,并对其他园林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园 园林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龙川山中埂遗址发掘简报
11
作者 刘锁强 唐博豪 +2 位作者 钟振远(图) 齐雪芳(图) 叶龙(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共12页
201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川县的山中埂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古代遗迹16处,出土一批陶、石器遗物。遗址可分为两组不同的文化遗存,第一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虎头埔文化特征;第二组为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 201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川县的山中埂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古代遗迹16处,出土一批陶、石器遗物。遗址可分为两组不同的文化遗存,第一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虎头埔文化特征;第二组为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粤东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对认识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中埂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春秋时期 山岗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青瓷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黎继立 何斌 +3 位作者 刘卫东 严鑫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0-1507,共8页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CT)与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初期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青瓷瓷釉的断层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综合无损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两个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及装饰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青瓷瓷釉类型、釉层厚度、釉层内气泡、包裹体、表面裂纹等特征及分布状况,对比了两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特征,确定了可能采用的装饰工艺。其次,利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获得了两窑址青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了两个窑址青瓷胎釉化学成分差异,进而探讨了瓷釉断层OCT图像特征与釉层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景德镇青瓷和龙泉青瓷样品在釉层厚度、气泡、裂纹、包裹体等瓷釉断层结构特征上差异明显,在胎釉化学成分方面,两类青瓷在胎釉着色相关元素、釉层碱性氧化物等成分含量上也存在差异。同时,瓷釉断面结构特征差异与釉层化学成分差异存在紧密联系。实验证明,将OCT与XRF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辨别瓷器窑口的科学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 南海一号 青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海洋考古中的应用——以川岛水下考古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永 李家彪 +4 位作者 吴自银 高抒 赵荻能 崔勇 李守军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52,共10页
水下考古已成为考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沿海,尤其在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了大量前人活动的遗迹。水下考古需要使用高新探测设备,并配合合理的操作流程。本文以广东川岛水下考古为例,由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 水下考古已成为考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沿海,尤其在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了大量前人活动的遗迹。水下考古需要使用高新探测设备,并配合合理的操作流程。本文以广东川岛水下考古为例,由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系统和磁力仪等新型高精度海洋物探设备构成水下考古系统,建立了水下考古的基本流程。川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泊靠点,在此次川山群岛海域考古调查中,根据多波束大规模覆盖和侧扫声呐拖曳式作业,在泥湾水道、打铁湾以及乌猪洲等处有新的发现,包括清代瓷器碎片和古代铁炮等。川岛水下考古文物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沿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调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使水下考古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海洋物探 海上丝绸之路 川岛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白马窑仿龙泉青瓷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余 张茂林 +3 位作者 刘长 郁永彬 夏孝言 吴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白马窑青瓷胎土淘洗程度较低,其胎体组成具有"高硅低铝&q...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白马窑青瓷胎土淘洗程度较低,其胎体组成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青瓷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08℃~1268℃之间,胎体的吸水率小于1.1%,表现出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另外,白马窑陶工采用高锰低磷的草木灰为助熔剂制备青釉。釉中分相液滴、气泡和少量石英晶体的存在对可见光产生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使得青釉的光泽效果更柔和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窑 仿龙泉 化学组成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青铜文化的土著特色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立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5-53,24,共10页
本世纪以来,经中外学者数十年努力,广东青铜文化的考古资料已有相当的积累。虽然整体面貌还不能说十分清楚,其发生、演变过程及年代序列都有许多争议和值得推敲之处,但基本轮廓则已约略可见。从整体上看,广东青铜文化有很多外来因... 本世纪以来,经中外学者数十年努力,广东青铜文化的考古资料已有相当的积累。虽然整体面貌还不能说十分清楚,其发生、演变过程及年代序列都有许多争议和值得推敲之处,但基本轮廓则已约略可见。从整体上看,广东青铜文化有很多外来因素,但其间土著因素是主要的。本文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青铜器 遗址 广东地区 西江地区 省博物馆 先秦时期 战国墓 考古学文化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坝人地点南支洞铀系定年初步结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斌 沈冠军 邱立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报道马坝人地点南支洞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年代.根据表层钙板2个样品3次测试的平均结果,其下含化石堆积应早于237 ka.出自第二层堆积的骨化石样分析结果显著小于上覆表层钙板,可引为骨化石铀系年代结果可信度欠佳的例证.基于... 报道马坝人地点南支洞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年代.根据表层钙板2个样品3次测试的平均结果,其下含化石堆积应早于237 ka.出自第二层堆积的骨化石样分析结果显著小于上覆表层钙板,可引为骨化石铀系年代结果可信度欠佳的例证.基于洞穴地点骨化石样铀系年代总体偏低的认识,并基于南支洞与出土马坝人化石裂隙堆积层位相当的假设,我们认为可暂以南支洞表层钙板年代(237 ka),代表马坝人化石的最小年代.南支洞尚存较多的含化石堆积,多学科综合研究或可为马坝人的年代位置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坝人 次生碳酸盐岩 铀系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史前陶器之几何形纹饰纵横观
17
作者 李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45,49,共12页
关键词 几何形 史前陶器 考古发现与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云雷纹 叶脉纹 中国及邻近地区 遗址 香港中文大学 压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更新”视角下顺德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规划实践
18
作者 喻晓蓉 《广东园林》 2018年第3期38-42,共5页
随着近年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及周边地区的保护利用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保护更新模式。在新一轮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保护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城市有机更新"理... 随着近年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及周边地区的保护利用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保护更新模式。在新一轮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保护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物质空间规划、功能载入、规划实施等方面对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发展模式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在保证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再利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历史地段 清晖园 保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岗南越王墓主新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海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2-77,共6页
关键词 墓主 南越王墓 史料 学者 西汉 《史记》 《汉书》 推敲 文章 推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