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评估多元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建忠 陈小娟 贾秀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和鉴定的过程,对高等教育起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监控和引导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估对教育...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和鉴定的过程,对高等教育起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监控和引导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估对教育工作的诊断、选优与导向作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多功能、多目标、多类型、多层次特点,高等教育的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模式等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估 多元化 学科专业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 现代高等教育 教育教学 科研创新 监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清忠 黄方方 +1 位作者 雷丹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3,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湾区建设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路径,更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湾区建设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路径,更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合作发展路径的应对之策做了分析,并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场域的内容与特点,对其实现路径做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政策的冲突与协调——以广东省近年本科高校发展政策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丽昕 廖诗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36,52,共6页
政策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冲突,高等教育政策概莫能外。通过对近年广东本科高校发展政策的梳理发现,政策之间依然充满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过程、建设目标与任务、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从增加“冲补强”计划... 政策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冲突,高等教育政策概莫能外。通过对近年广东本科高校发展政策的梳理发现,政策之间依然充满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过程、建设目标与任务、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从增加“冲补强”计划的宏观统筹性、明确“冲补强”计划的内涵、整合既有政策工具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政策 广东 冲突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趋势与路径研究
4
作者 王志强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当前,面对世界格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我国正以实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扎实全面推...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当前,面对世界格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我国正以实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扎实全面推进国际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力求尽快跻身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特色 现代化发展理论 路径 教育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 世界格局 国家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学理诠释与推进路径
5
作者 孙家明 孙丽昕 李寒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教育政策借鉴理论分析框架,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和内化四环节重新解读改革政策。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放...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教育政策借鉴理论分析框架,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和内化四环节重新解读改革政策。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根本上是国家整体推动“放管服”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和必然产物。但是此次改革依然是沿着“正面清单管理”思路而展开的“增量改革”,因而具有过渡性质。推动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需要重视理念共识与创新,促进改革内驱力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和工具,推进改革法治化建设;深化国际与本土对话,构建改革特色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教育政策借鉴理论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向兴华 武晓娜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距离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与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考虑空间影响后,学生集聚水平能...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距离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与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考虑空间影响后,学生集聚水平能显著促进本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教师集聚水平的作用与之相反,但对邻地而言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最终,从总效应来看,学生集聚水平对湾区总体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尚不明显。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是影响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并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并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集聚 科技创新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未来关切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志强 张海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实践发展需要学术研究的理论关切与科学前瞻。从实践逻辑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基本遵循“交流合作——制度体系——精神文化”这一相互作用且总体递升的普遍范式推进。从研究进展看,关于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研究已经突... 实践发展需要学术研究的理论关切与科学前瞻。从实践逻辑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基本遵循“交流合作——制度体系——精神文化”这一相互作用且总体递升的普遍范式推进。从研究进展看,关于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研究已经突破前期小规模碎片化状态,正在朝着系统性、多样性方向迈进并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大幅度拓延的空间。面向未来,需要按照“交流合作——制度体系——精神文化”的实践生发逻辑,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现实需求,从交流合作形式、制度体系建设和精神文化凝练等维度的真实性需求出发挖掘和设计研究主题,运用多维度视角和多学科方法寻求各类问题的精准性解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 实践逻辑 研究进展 未来关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的蕴意、价值与生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志强 焦磊 郑静雯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3,共7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既是将政策规划转化为具体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内人口素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全域要素升级的基础工程,这需要阐释厘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既是将政策规划转化为具体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内人口素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全域要素升级的基础工程,这需要阐释厘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是在国家统一谋划和政策引导下,以合力打造世界性教育高地为终极目标,大湾区内各区域、各层类、各利益主体协同组成的旨在追求创新发展及命运互系的发展集群。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基础、促进创新要素互联的前提、形成世界教育高地的要求。在具有普适意义的协同理论视角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教共同体建设需要凝聚战略共识、推进制度和文化创新、构建各具特色的内部共同体、创新以国际化为标识的外部共同体、研判并把握关键事件及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共同体 蕴意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构建: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30
9
作者 贾秀险 戚务念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32-43,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将增长极理论运用于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崛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四足鼎立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其实质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将增长极理论运用于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崛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四足鼎立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其实质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高等教育中心为极核,培育多级圈层开放结构,通过区域各创新要素开放、流动与整合,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与其他三大增长极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存在“双核独大”现象,以中心增长极单极吸引为主,内生创新动力不足,对外开放力度有待加强,需在建立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培育圈层多级高等教育中心、焕发高等教育创新活力和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打造国际高等教育创新试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等教育系统 增长极理论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 区域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内涵、定位、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志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67,共6页
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基本特征是创新要素多、发展质量优、开放程度高、辐射能力强。在大湾区建设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既应突出中国特色又需瞄准世界一流。当前制约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主要问题是合作办学政策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创新要... 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基本特征是创新要素多、发展质量优、开放程度高、辐射能力强。在大湾区建设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既应突出中国特色又需瞄准世界一流。当前制约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主要问题是合作办学政策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创新要素沟通体系亟须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国际化能力有待提升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均衡互补发展、加快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分类推动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高等教育 示范区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育“中国新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实践路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志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7,37,共9页
建设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布局,也是未来区域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孕育立德树人且融合共治、高起点有影响力、面向未来有引领作用、走向国际有示范性的“中国新大学”为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 建设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布局,也是未来区域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孕育立德树人且融合共治、高起点有影响力、面向未来有引领作用、走向国际有示范性的“中国新大学”为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未来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新角色和新路径。在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内孕育“中国新大学”,既有规划明晰、需求旺盛、资源丰富等可行条件,也有内部文化价值神离、治理现代化升级滞慢、高校设置的范式传统、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外联水平和形态落后等现实藩篱。以建设“中国新大学”为牵引促进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形神兼备,需要重点实现从利益共同体、传统性管理、单一性办学、过去式学科、单向性引进向文化共同体、现代化治理、多主体交融、未来型组织、双向性合作等的系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 中国新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区驱动”背景下的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8,25,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迫切要求深圳高等教育更加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历经从建设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到成为先行示范高等教育高地、从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到建立开放式... 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迫切要求深圳高等教育更加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历经从建设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到成为先行示范高等教育高地、从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到建立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的演进。具有深圳速度的深圳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规模、类型以及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与苏州、青岛、厦门等市高等教育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适应“双区建设”需要,可分三大方面共同推进以实现深圳高等教育加速发展:一是立足湾区,构建富有深圳特色、湾区情怀、国家使命担当的高等教育体系;二是改革创新,构筑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三是公、民、合作办学并举,打造富有活力的高等教育发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区驱动 深圳 高等教育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城市群产业变革背景下高水平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银燕 王志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动态适应的关系,学科建设为产业变革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产业变革是学科建设的外部驱动和重要依循。通过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水平学科存在分布不均衡、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够、... 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动态适应的关系,学科建设为产业变革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产业变革是学科建设的外部驱动和重要依循。通过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水平学科存在分布不均衡、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够、对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结构、深化推进科产教融合、优化学科组织等方面作出变革,实现高水平学科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产业发展 高水平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科学研究卓越框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锋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6期17-20,98,共4页
英国科学研究卓越框架是英国资助机构用来评价本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的一个行动计划。其目标在于提高质量、支持创新、奖励卓越、制定质量保障体系等。其特点在于关注对科研产出的评估、对科研声誉的评估、对科研环境的评估。
关键词 英国科学研究 科研评估 科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实践样态解析
15
作者 王志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
推进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重要使命。厘清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样态,可以实现由政策文本的抽象性概括向实践图景的具象性描述转化。国际教育示范区是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主要标识的先行地区,从... 推进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重要使命。厘清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样态,可以实现由政策文本的抽象性概括向实践图景的具象性描述转化。国际教育示范区是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主要标识的先行地区,从学术梳理看,当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设计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关于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的衡量与评价还十分欠缺。运用指标比对遴选、政策内容分析等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解析区域教育国际化的重点内容,从而完成对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核心衡量指标的遴选,基本实现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未来实践样态的成像,这既可以为未来实践探索提供较为清晰的路标指引,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延研究的思路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教育示范区 核心指标 实践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基于西方国家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孙丽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4,共7页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机制和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我国高校应通过逐步推行教师非终身制、吸纳"非升即走"制度和"非走不升"制度的精髓、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健全高校兼职教师制度等,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得以真正流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教师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林斯顿大学治理的四维框架:架构、制度、运行与沟通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0-74,110,共6页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卓越与高超的治理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模式都带有其自身的印记,不可简单拿来或复制,但它们都共同服务于大学这一社会组织实体,因此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或...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卓越与高超的治理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模式都带有其自身的印记,不可简单拿来或复制,但它们都共同服务于大学这一社会组织实体,因此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或者共同遵守的规则或原则。本文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来探讨世界一流大学治理的四维框架,即以"授权式分权"为主线的多层交错的治理架构、完备且精致的制度体系、流畅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和以专门委员会为媒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沟通机制。这些务实的经验与做法可供我国"双一流"建设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治理 四维框架 普林斯顿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权力共享与制衡机制分析——以牛津大学和斯特灵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4,114,共7页
通过对牛津大学和斯特灵大学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的分析,发现两所大学治理都是以权力共享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力的制衡,且校长充分参与到大学决策体系之中,但两所大学在制衡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仍存在差异。由此给我国大学内部治理... 通过对牛津大学和斯特灵大学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的分析,发现两所大学治理都是以权力共享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力的制衡,且校长充分参与到大学决策体系之中,但两所大学在制衡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仍存在差异。由此给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启示是:"权力共享"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理念,以"权力共享"为基础的制衡是大学应对竞争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大学 内部治理 权力共享 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