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惰性研究——基于广东省两所职业院校的实践探索
1
作者 关怀庆 蒋慧子 庄彦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5-91,共7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适应全球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关键途径,然而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容易遭遇组织惰性问题,即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所展现出的迟缓与滞后反应。对广东省两所“数字校...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适应全球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关键途径,然而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容易遭遇组织惰性问题,即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所展现出的迟缓与滞后反应。对广东省两所“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的实践考察和深入剖析发现,组织惰性是制约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结构性约束的多维度展现、资源配置路径依赖的固化、常规实践中的逻辑僵化及决策者面对转型威胁的认知局限。未来应革新认知理念,激发数字化转型内驱力;创新组织结构,构建“数字孪生”校园运作体系;优化数据治理,推动智能技术的有效嵌入;聚焦关键资源,增强内外协同的支撑力度,从而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提升培养质量和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组织惰性 管理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凤华 杜怡萍 李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共8页
加快建立和完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和路径,这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探索“三教”衔接、贯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 加快建立和完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和路径,这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探索“三教”衔接、贯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还存在统筹管理“三教”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滞后、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乏力、与行业企业协同攻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资源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科教融汇路径、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机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海东 黄文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7,共5页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广东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迎来了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广东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迎来了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期。为此,广东于2013年启动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秉承"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理念,全面推动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和现代学徒制的标准研制工作,已完成9个项目的研制,在研项目65个,参与的学校和企业超过200个,参与的教师和企业专家超过1000人,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形成了从供需调研到职业能力分析,再到课程体系建构和标准编制的技术路径,着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初步形成了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并获得了包括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标准、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在内的系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特色 职业教育标准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职教育从输出到融入的发展类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席春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3-17,共5页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教育,由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基础不同,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不同。根据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流向、学校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教师社会服务情况等,将中职学校分为融入型中职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教育,由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基础不同,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不同。根据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流向、学校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教师社会服务情况等,将中职学校分为融入型中职教育和输出型中职教育两种类型。从区域分布来看,前者主要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后者主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发展基础来看,两种类型的中职教育与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二元制基础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类型也逐渐融合,呈现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为此,不同类型的中职教育必须从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才能步入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合作的良性循环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职学校 融入型 输出型 类型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我国产教融合制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文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产教融合是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共同问题。在回顾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产教融合制度演进、分析产教融合制度设计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从现代学徒制视阈开展我国产教融合制度设计的构想:包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共赢;在问题意识上强化机制性... 产教融合是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共同问题。在回顾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产教融合制度演进、分析产教融合制度设计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从现代学徒制视阈开展我国产教融合制度设计的构想:包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共赢;在问题意识上强化机制性问题的破解;在设计思路上坚持从劳动、教育双重领域双向设计产教融合制度;在路径选择上采用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国家跟进";在制度配套上建立健全个性化的地方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制度设计 现代学徒制视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培养的制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文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107,共5页
与纯粹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制度不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大大强化了作为培训主要提供方的企业育人功能,因而将原有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参与育人提升到企业充分参与位置。企业充分参与包含企业参与广度和企业参与深度,需要通过制度设计的方... 与纯粹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制度不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大大强化了作为培训主要提供方的企业育人功能,因而将原有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参与育人提升到企业充分参与位置。企业充分参与包含企业参与广度和企业参与深度,需要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予以保障。企业分类制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变,提升它们开展现代学徒培养的主动性;企业参与制度的设计则有利于推动相关企业加强各项培训能力建设,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学徒培养所应具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充分参与 现代学徒培养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冲称象”式比对量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探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东 邓文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9-12,36,共5页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汇聚政校行企各利益相关方,探索建立一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提出“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综合评价思想,创造性运用“曹冲称象”式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建立“研究先行、政府委托...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汇聚政校行企各利益相关方,探索建立一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提出“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综合评价思想,创造性运用“曹冲称象”式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建立“研究先行、政府委托、行业主导、学校参与”的职业能力评测机制,研制涵盖职业能力和人才评价的证书标准体系,探索“立体考、通关制”的实施路径,形成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产教融合评价人才倒逼中职学校精准育人,有效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和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在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助力行业企业科学选人用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比对量才 评价改革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生成逻辑与制度建设 被引量:39
8
作者 黄文伟 郭建英 王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5-39,共5页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要平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平台、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等多重角色。未来应围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从制度层面确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完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收益分配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生成逻辑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设计——基于专业普适性与岗位特殊性融通的视角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文伟 吴琼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9-23,共5页
学徒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普适性与岗位特殊性融通是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破解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的学徒培养脱离专业、偏离学徒目标岗位问题的重点。高职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人... 学徒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普适性与岗位特殊性融通是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破解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的学徒培养脱离专业、偏离学徒目标岗位问题的重点。高职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文件,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徒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基本条件等方面开展基于融通专业普适性与岗位特殊性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设计尝试,有利于将体现学徒培养特点的元素融入到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托相关专业实现现代学徒的在岗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普适性 岗位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的价值蕴意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杜怡萍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2,47,共5页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体系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广东和香港已构建了资历框架,澳门主要是借鉴香港的资历架构。根据国际惯例,该文确定了七条对接原则,比较广东和香港的资历框架,其具有重要的对接基础。在...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体系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广东和香港已构建了资历框架,澳门主要是借鉴香港的资历架构。根据国际惯例,该文确定了七条对接原则,比较广东和香港的资历框架,其具有重要的对接基础。在理论层面,可建立广东和香港资历框架的对接模型,除广东资历框架第一级与香港没有对接等级外,其他各等级均可以对接。在实践层面,应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制定工作进程,开展对接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和培养,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资历框架 学习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历框架视阈下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怡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6-11,共6页
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其方案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据,借鉴资历框架能力分级的思想及标准,准确定位职教本科专业的高层次目标,从而确保纵向同一专业的中高本有机衔接,横向各专业培养水平一致。... 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其方案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据,借鉴资历框架能力分级的思想及标准,准确定位职教本科专业的高层次目标,从而确保纵向同一专业的中高本有机衔接,横向各专业培养水平一致。设计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教育性与职业性相兼容、高层次与系统化相统一、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信息化相促进的原则,按照确定目标岗位群、解析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建构课程体系、编写方案的“五步”路径,将工作领域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高层次课程体系,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历框架 职业本科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伟远 杜怡萍 +2 位作者 谢青松 谢浩 李文静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2,共9页
学习成果认证是数字时代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治理方式,不但有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质量保障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核心,根据学习成果的来源及其在质量保障上的差异,各类学习成果通过认证进入... 学习成果认证是数字时代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治理方式,不但有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质量保障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核心,根据学习成果的来源及其在质量保障上的差异,各类学习成果通过认证进入资历名录的方式不同: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机构认证的形式直接进入资历名录;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证书认证和课程认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直接或评审的方式进入;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则可采用个人申请认证的形式,通过评审的方式进入。基于此,可构建起数字时代的学习成果认证模式,其包含终身学习层、学习成果认证层、数字化资历名录层三个层级,并由资历框架标准制度体系、数字技术支撑和安全体系提供保障。未来,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可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顶层设计,二是制定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三是设立面向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机构,四是建立基于学习成果认证的数字化资历名录,五是促进数字赋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习成果认证 质量保障 资历框架 学分银行 资历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伟远 谢青松 +1 位作者 谢浩 杜怡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共9页
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催生了教育基础性制度的变革,全球兴起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建设成为变革的重要方向。国家资历框架是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基础,事关经济、教育、人才、外交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中国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已经呼吁十... 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催生了教育基础性制度的变革,全球兴起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建设成为变革的重要方向。国家资历框架是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基础,事关经济、教育、人才、外交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中国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已经呼吁十几年,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体系,学习成果认证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学分银行数量庞大但受益人数有限。该文讨论了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的基本意涵,明确了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基本定位;确立了我国以资历框架标准引领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定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分析了国外探索多年形成的制度体系,包括:资历框架的政策法规、资历框架的组织机构、资历框架的等级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资历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制度、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六方面内容;最后提出了推进数字时代中国特色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五项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标准+认证+学分银行”的制度体系的中国方案;建立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机构;制定基于质量保障机制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完善数字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精准服务;加快加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的步伐,为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资历框架 学习成果认证 学分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