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分析--以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桐铭 谢和平 +4 位作者 李文 周阳阳 张新旺 蒋磊 钟文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40,共11页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于2022年6—10月采用样线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展开调查;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估计保护区的物种总数目。通过野外调查记录到26种两栖动物,结合往期的调查资料,保护区现记录有35种两栖动物。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为34种,与保护区现有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记录(35种)十分接近。调查到的两栖动物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种(福建掌突蟾Parame⁃gophrys liui、浦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popei、东方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orienta⁃lis、莽山刘角蟾Liuophrys mangshanensis)。区系组成以17个东洋界种类占优势,另有9个广布种。不同生境类型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呈现出明显差别,其中,阔叶林的两栖动物多样性最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验证了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准确性,为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在生物多样性数据校正、野生动物调查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 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尚昭 陈斌 +1 位作者 周阳阳 王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其中2005年总体植被覆盖度最高,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为24.84 km^(2),占比为78.13%;2019年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达到最小值,仅为20.77 km^(2),占比65.34%。整体来看,中等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面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表明矿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多时相 遥感监测 大宝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下的多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3 位作者 周阳阳 王宏志 杨顶田 叶永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3-429,共7页
为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Moran′s I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其分布特征的影... 为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Moran′s I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其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从省域尺度上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以“粤东北—粤中部—粤西北”为中心的高密度聚集区;从市域尺度上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以梅州市、佛山市和清远市为核心的高密度集聚区;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来看,除了地形、海拔以及河网发育程度影响着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交通便利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和遗存也会产生直接影响。该研究能为广东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广东省 GIS空间分析 多尺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勘界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阳阳 徐尚昭 +1 位作者 陈斌 张青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48,共6页
随着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实施及勘界立标工作的进展,对勘界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传统勘界工作中存在的监测技术落后、工作量繁多、成果界线不精确、边界不客观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Goo... 随着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实施及勘界立标工作的进展,对勘界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传统勘界工作中存在的监测技术落后、工作量繁多、成果界线不精确、边界不客观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Google地图和数字正射影像,通过摄影测量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快速识别和提取。以韶关市北江特种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1∶500实景三维模型,为"高标准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本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技术先进成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保护地边界勘测的精度要求,具有广阔的探索潜力与应用前景且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自然保护区 无人机 边界勘测 实景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茂权 陈斌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基于2009年、2015年和202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利用多元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土地利用特征,对研究区2009—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12年间开发区建... 基于2009年、2015年和202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利用多元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土地利用特征,对研究区2009—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12年间开发区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持续增加,分别为314.99、67.76 hm^(2),增幅分别达68.84%和317.97%;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规模不断减少,2021年面积合计占比为8.38%;各地类间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其他地类转化为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双重驱动下的结果,可为山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IS 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上窑铀矿床花岗斑岩脉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6
作者 赖静 刘文泉 钟福军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3,共17页
为进一步揭示华南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岭东段上窖铀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0.6±2.2)Ma和(190.6±1... 为进一步揭示华南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岭东段上窖铀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0.6±2.2)Ma和(190.6±1.3)Ma,表明花岗斑岩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具有高硅(68.97%~69.56%),富碱(N_(2)O+K_(2)O为9.12%~9.28%),贫钙(0.50%~1.22%)、镁(0.09%~0.11%)和低磷(0.0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里特曼指数σ为3.16~3.27)、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8~1.09)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Nb、Ta、Ti相对亏损;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呈负Eu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指示上窑铀矿床的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5.39~+9.07,平均+6.91,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887~652 Ma,指示其主要物源为新元古代的新生镁铁质地壳。花岗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构造背景下局部板内伸展构造环境,龙源坝岩体是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的地质体的证据展示。结合区域岩浆岩年代学特征和华南构造背景,认为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可能开始于190 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花岗斑岩 上窖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汉平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2 位作者 周阳阳 王宏志 杨顶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4,243,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2000-201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县级行政单元区划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空间分析等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2000-201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县级行政单元区划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揭示了江汉平原土地利用水平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5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转移类型主要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2)2000-2015年江汉平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差异显著,冷点、次冷点数量增加,次热点和热点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态势。生态风险聚集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南部洪湖市,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西部当阳市及松滋市。(3)2000-2015年江汉平原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呈现逐渐减小态势,从2000年的2015.63 km^(2),较少到2015年的1960.87 km^(2)。中风险区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其中2005-2010年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2061.26 km^(2)。(4)2000-2005年江汉平原低生态风险重心整体转移不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西北部,较低生态风险重心转移空间跨度最大,向西转移了79.80 km。中风险区主要向东北方向转移,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重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南部洪湖市,且呈现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其中较高风险区重心转移速度明显快于高风险区。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开发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江汉平原 全局自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公园景观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1 位作者 杨顶田 王宏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的问题,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使用高分2号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得到研究区公园景观类型,同时基于2016年7月23日Landsat-8 OLI影像,采用IB算法(image-based method)反演得到...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的问题,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使用高分2号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得到研究区公园景观类型,同时基于2016年7月23日Landsat-8 OLI影像,采用IB算法(image-based method)反演得到主城区地表温度,对研究区公园景观的热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园内部不透水层地表平均温度最高,为36.19℃,而林地、草地和水体平均温度相对较低,均低于30℃,其中水体平均温度最低,仅有27.57℃;公园内部林地、草地和水体上空形成明显低温集聚区,而不透水层地表上空易形成高温集聚区;公园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幅度与公园中林草地面积、林草地景观聚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不透水层面积和景观聚集度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本研究对于城市公园规划选址、公园内部景观结构设计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公园 城市热环境 武汉市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宜昌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耦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2 位作者 周阳阳 王宏志 叶永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51,共8页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分类模型,对宜昌市近1...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分类模型,对宜昌市近15年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宜昌市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空间面积占比最大,且各时期占比均在71%以上;(2)2000—2015年,宜昌市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呈现西北—西南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安全区集中分布在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不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当阳市等低海拔地区;(3)2000—2015年宜昌市景观生态风险冷点、次冷点数量增加,次热点和热点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态势。(4)宜昌市“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西南山区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以及制约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及其耦合协调性,故需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促进宜昌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宜昌市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地城市园地分等定级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始兴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馨瑜 陈斌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园地分等定级研究是园地资源价值化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为例,基于始兴县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坡度、坡向和城市POI数据等,借助特尔斐法和GIS多元空间分析方法,从多个指标因子层面阐述了始兴县园地分等定级成果... 园地分等定级研究是园地资源价值化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为例,基于始兴县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坡度、坡向和城市POI数据等,借助特尔斐法和GIS多元空间分析方法,从多个指标因子层面阐述了始兴县园地分等定级成果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的差异是导致定级单元出现时空分异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下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是导致研究区各级别园地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可为山区城市园地基准地价制定和自然资源价值化提供技术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地分等定级 时空分异特征 山地城市 特尔斐法 粤北 始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5年湖北省林地遥感制图与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斌 杨顶田 +3 位作者 徐尚昭 周阳阳 王宏志 方颖颖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25-132,共8页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湖北省1990—2015年(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遥感基础调查数据、DEM和气象(气温和降水)数据,借助变化率分析方法...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湖北省1990—2015年(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遥感基础调查数据、DEM和气象(气温和降水)数据,借助变化率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完成了研究区林地遥感制图分析,并对研究区近25年间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近25年间湖北省林地面积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1995年林地面积增加显著,增加幅度为641.14 km^(2);2000—2005年林地面减少显著,减少762.96 km^(2);1990—2015年林地类型主要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主,三者占林地总面积的95%以上;研究区林地在空间上分布较不均匀,鄂西北、西南为林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而在江汉平原、武汉市、荆州市及江门市分布较少,整体呈零星状分布;林地变化活跃区集中在高程500—1000 m、坡度5—15°、气温17—18℃、降水1000—1200 mm的区域。在驱动因素上,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影响和制约林地的空间分布态势,而国家政策方针、经济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成为影响林地分布的短期驱动因素。本研究能为湖北省林地制图、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生态环境 遥感制图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盖层特征及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国栋 罗强 +3 位作者 黄国龙 唐湘飞 吴建勇 韦昌鑫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三塘湖盆地已开展过不同小比例尺铀矿评价工作,但盆地内部分重点地区仍缺乏具体研究及精细解剖。笔者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盖层地层进行对比研究,初步厘定了该地区盖层地层的沉积序列及典型特征。从铀源、水文地质、岩性岩相、后... 三塘湖盆地已开展过不同小比例尺铀矿评价工作,但盆地内部分重点地区仍缺乏具体研究及精细解剖。笔者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盖层地层进行对比研究,初步厘定了该地区盖层地层的沉积序列及典型特征。从铀源、水文地质、岩性岩相、后生蚀变、古气候、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煤田异常孔及油气等不同角度,初步分析和总结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铀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该地区铀成矿条件较好,有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应进一步在该地区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找矿靶区在牛圈湖北侧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牛圈湖地区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河口岩体次英安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坤 李海东 +2 位作者 刘斌 龙自强 吴建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河口岩体位于贵东复式花岗岩体外围北东侧,也是粤北地区代表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前人对其源区特征、成岩时代、构造背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次英安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河口岩体位于贵东复式花岗岩体外围北东侧,也是粤北地区代表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前人对其源区特征、成岩时代、构造背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次英安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次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8.6±2.2 Ma、429.6±2.4 Ma,属晚加里东期火山岩系,进一步证实粤北-赣南地区存在较大范围的加里东期火山岩-次火山岩。次英安斑岩的εHf(t)变化范围较小,呈明显负值,且集中在上下地壳的演化线之间,指示其形成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Hf模式年龄(t DM 2)平均值分别为1756 Ma、1802 Ma,指示河口地区可能存在过早元古代的古老基底,次英安斑岩可能是早元古代的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加厚地壳背景下的后碰撞拉张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源区分析 次英安斑岩 河口岩体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地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韶关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2 位作者 周阳阳 徐锋良 王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2-66,71,共6页
[目的]探究粤北山地城市植被固碳能力与地形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基于韶关市30 m DEM数据及2000—2015年MOD17A3H长时间序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采用差值法、变化率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近16年来韶关市NPP时空变化... [目的]探究粤北山地城市植被固碳能力与地形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基于韶关市30 m DEM数据及2000—2015年MOD17A3H长时间序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采用差值法、变化率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近16年来韶关市NP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5年韶关市NPP整体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高、东南和西北偏低的空间分布态势,其中翁源县植被NPP年均值最高,为658.71 g/(m^(2)·a),新丰县和南雄市次之,而乳源瑶族自治县NPP年均值最低,仅为507.47 g/(m^(2)·a)。16年间韶关市植被NPP年际均值在539.15~698.88 g/(m^(2)·a),其中,NPP在>500~600 g/(m^(2)·a)占比最高,为30.72%。2000—2015年韶关市植被NPP整体呈现增加态势。韶关市植被NPP均值随海拔和坡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在高山(>1500 m)、垂直坡(>50°)区域范围到达最小值,分别为324.19、484.48 g/(m^(2)·a)。韶关市植被NPP在不同高程、坡度区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这表明NPP受到不同高程和坡度条件下的气温和降水等地理要素影响较为显著。[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揭示丹霞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植被固碳能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7A3H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特征 粤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