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丽华 吴奇勇 林玉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RF值及Barthe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燕妮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1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焦虑抑郁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的术后应激刺激,减少术后疼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康复训练 乳腺癌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推拿法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三部推拿法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推拿,观察组患者实施三部推拿法,两组患者的推拿频率皆为1... 目的探讨分析三部推拿法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推拿,观察组患者实施三部推拿法,两组患者的推拿频率皆为1次/d,连续治疗1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眩晕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推拿法能够显著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具有更高的康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推拿法 颈性眩晕 持续时间 康复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翔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173-175,221,共4页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加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神经...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加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可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行为干预 疾病不确定感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切除术后不同流量吸氧模式对早期低氧血症的护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小琼 罗凤秀 胡世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全肺切除术后不同流量吸氧模式对早期低氧血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40例实施全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肺癌患者,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分为高流量吸氧组(奇数)和低流量吸氧组(偶数),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经双鼻道吸氧管持续吸氧... 目的研究全肺切除术后不同流量吸氧模式对早期低氧血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40例实施全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肺癌患者,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分为高流量吸氧组(奇数)和低流量吸氧组(偶数),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经双鼻道吸氧管持续吸氧,高流量吸氧组吸氧浓度为33%~44%,低流量吸氧组吸氧浓度为22%~30%,两组患者在氧疗的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氧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和纠正低氧血症所需持续吸氧时间。结果氧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0%)、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后,高流量吸氧组FVC、FEV1、FEV1.0%、PEF水平优于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吸氧组患者纠正低氧血症所需持续吸氧时间为(93.12±21.34)h,明显短于低流量吸氧组的(112.23±25.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和低流量吸氧对全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均有显著的作用,高流量吸氧的效果优于低流量吸氧,但高流量吸氧仍需防治健康肺组织损伤,所以需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吸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肺切除术 吸氧模式 早期低氧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