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环流分型及其环境参量统计分析
1
作者 付智龙 姜帅 +5 位作者 李国平 陈芳丽 黄楚贤 骆蓉 张秋明 梁惠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可以分为切变型(第一类)、短波槽+低空急流型(第二类)和副热带高压外围+低空急流入口型(第三类)。进一步对比各类暖区暴雨的平均环流场发现,在500 hPa上除第二类暴雨受到短波槽影响外,其余两类暴雨惠州地区都处于西风气流、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的控制之下;在低层,第二、三类暴雨惠州附近都出现了双低空急流(西南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低空急流),而第一类暴雨只在925 hPa珠江口以南出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环境场特征分析表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环境参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适用性,第二、三类暴雨整体上水汽和能量条件优于第一类暴雨,但对于动力条件而言,第一类暴雨的垂直风切变则明显高于第二、三类暴雨,同时第一类暴雨的静力不稳定度也要高于其余两类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环流型 环境参量 双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急流在粤东暴雨中心两次极端强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芳丽 姜帅 +4 位作者 李明华 曾丹丹 马泽义 李娇娇 甘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0-302,共13页
基于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汕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全球再分析资料CSFR,分析了2013年8月和2018年8月发生在粤东暴雨中心的破纪录极端强降水过程,阐明边界层急流的作用。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长时间缓慢移动的1311... 基于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汕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全球再分析资料CSFR,分析了2013年8月和2018年8月发生在粤东暴雨中心的破纪录极端强降水过程,阐明边界层急流的作用。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长时间缓慢移动的1311号台风尤特残余环流和季风低压外围环流,当粤东暴雨中心处于台风环流东南侧和季风低压东侧时,边界层急流在该区域辐合抬升,形成的中尺度能量锋利于强降水的触发;(2)边界层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同时配合特殊地形的摩擦、阻挡等作用,在粤东暴雨中心内形成了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3)持续性强降水发展期间,大气层结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与对流层低空暖湿平流的不断输送密切相关。两次过程中不同点主要表现为边界层急流强度和风向不同,由此带来的气流辐合方式和强降水范围有明显的差异,季风低压影响过程中边界层急流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急流 极端强降水 粤东暴雨中心 惠东高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环流背景下粤西沿海暖区降水迥异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芳丽 姜帅 +3 位作者 张东 刘显通 雷卫延 曾丹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7-1269,共13页
在相似的大气环流背景条件下,2020年6月2日和3日广东粤西沿海的降水特征出现了较大差异,其机理机制值得深入探究。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实况观测数据等,对比分析了这两日粤西沿海大气环流和物理量场的差异,并讨论了低... 在相似的大气环流背景条件下,2020年6月2日和3日广东粤西沿海的降水特征出现了较大差异,其机理机制值得深入探究。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实况观测数据等,对比分析了这两日粤西沿海大气环流和物理量场的差异,并讨论了低空急流对该区域暖区降水的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当低空西南急流轴位于桂东,南海西北部边界层偏南急流在夜间加强,其前侧到达粤西沿海且长时间维持时,边界层偏南急流前侧风速辐合和粤西沿海地形对偏南向气流的阻挡作用造成的动力辐合抬升有利于该地区对流触发,同时冷池的存在和维持有利于粤西沿海暖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当低空急流显著加强且东扩北收,边界层急流转为西南向并伸展至珠江三角洲北部时,不利于粤西沿海对流触发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西南急流 边界层偏南急流 暖区暴雨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