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鳄龟温室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正印 张志敏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10期10-11,共2页
鳄龟是一种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试验证明,鳄龟在恒温条件下养殖,完全能克服冬眠习性,实现快速生长.通过一年的温室养殖试验,发现鳄龟的平均体重达到2510千克,月平均增长186.2克,日均增长5.9克,成活率92.7%,未发现有病害.
关键词 鳄龟 温室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罗里达鳖人工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志敏 李良生 《海洋与渔业》 2007年第10期22-,共1页
  佛罗里达鳖又名珍珠鳖,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种群数量有限,是我国近几年才引进的名贵龟鳖品种,该鳖外型优美,是目前所有鳖类中最为靓丽的品种之一,生长速度特快,同等养殖条件下,比中华鳖快80%以上,适应性强,病害少;成鳖肉多味美...   佛罗里达鳖又名珍珠鳖,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种群数量有限,是我国近几年才引进的名贵龟鳖品种,该鳖外型优美,是目前所有鳖类中最为靓丽的品种之一,生长速度特快,同等养殖条件下,比中华鳖快80%以上,适应性强,病害少;成鳖肉多味美、营养丰富,无论作为养殖鳖还是观赏鳖均有显著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叶黑藻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3
作者 梁浩亮 姚振锋 《海洋与渔业》 2009年第7期14-16,35,共4页
植物修复技术是处理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底栖水草-轮叶黑藻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指标的降解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试验测试了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吸收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结... 植物修复技术是处理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底栖水草-轮叶黑藻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指标的降解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试验测试了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吸收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种植轮叶黑藻水体中TN、NH4^+-、NO3^--N、TP、PO4^3--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2%、68.8%、90.2%、81.9%、89.5%和48.2%:2)轮叶黑藻对水中各种形态氮(尤其硝态氮)的净化效果良好;3)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明显。由此可见,轮叶黑藻在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为应用轮叶黑藻修复受污染的养殖水体环境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养殖污染 植物修复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永坤 李良生 +3 位作者 张志敏 梁浩亮 朱昌雄 于化泓 《海洋与渔业》 2008年第8期17-20,共4页
水产用有益微生物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有益微生物的科学概念、作用机理、种类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有益微生物 养殖技术 生态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渔业资源调及保护对策研究杳
5
作者 张志敏 王焕 +3 位作者 梁浩亮 姚振锋 胡少锋 巫树东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3,共3页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桠髻钵山,从源头至广东龙川县合河坝河段称寻乌水,至龙川合河坝汇贝岭水后称东江,干流流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东莞等县市,全长562km。其中广东境内,干流长424km,
关键词 东江流域 保护对策 渔业资源 江西省 龙川县 广东 干流 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侧颈龟庭院养殖技术
6
作者 刘艺 姚振铎 《海洋与渔业》 2013年第6期81-82,共2页
沼洋侧颈龟(PelomedtLsasubmfa),又名钢盔侧颈龟,足原产非洲的热带龟类,20世纪70年代,它们在美国的宠物市场上曾风靡一时,由于数量的锐减,而今被列入了CITES附录II,也名列USESA。近几年在宠物贸易中引进至我国,但l司内少有其... 沼洋侧颈龟(PelomedtLsasubmfa),又名钢盔侧颈龟,足原产非洲的热带龟类,20世纪70年代,它们在美国的宠物市场上曾风靡一时,由于数量的锐减,而今被列入了CITES附录II,也名列USESA。近几年在宠物贸易中引进至我国,但l司内少有其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系统阐述了沼泽侧颈龟的生物学特征,着重介绍沼泽侧颈龟的庭院式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养殖技术 龟类 沼泽 宠物市场 生物学特征 庭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林 王贺 《海洋与渔业》 2013年第7期78-79,共2页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是在现有池塘养殖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浮床、无土栽培等方法.建妒“鱼-植-微”生态养殖结构及水质调控系统.在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水平,调整养殖结构、平衡功能来维持养殖系统的稳定发展:它不仅町实现养殖水体环...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是在现有池塘养殖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浮床、无土栽培等方法.建妒“鱼-植-微”生态养殖结构及水质调控系统.在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水平,调整养殖结构、平衡功能来维持养殖系统的稳定发展:它不仅町实现养殖水体环境生物凋控、污染物降解和牛态自我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塘鱼 共生 养殖生态系统 池塘养殖 养殖结构 环境生物 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繁育比较
8
作者 黄培玲 刘邦辉 +4 位作者 方彰胜 陈红 王广军 张志敏 梁浩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8-340,共3页
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各分成2组:完全符合标准组(NⅠ、AⅠ)、基本符合标准组(NⅡ、AⅡ),将它们进行1对1杂交,形成4个不同组合的尼奥鱼:NⅠ×AⅠ、NⅠ×AⅡ、NⅡ... 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各分成2组:完全符合标准组(NⅠ、AⅠ)、基本符合标准组(NⅡ、AⅡ),将它们进行1对1杂交,形成4个不同组合的尼奥鱼:NⅠ×AⅠ、NⅠ×AⅡ、NⅡ×AⅠ、NⅡ×AⅡ。结果表明:4个不同组合中,NⅠ×AⅠ组合子代的雄性率稳定在93.0%左右,优于NⅡ×AⅠ,显著高于NⅠ×AⅡ、NⅡ×AⅡ(P<0.05);成活率的结果类似。生长比较数据显示:NⅡ×AⅠ生长最快,NⅠ×AⅠ次之,且均高于其他2组(P<0.05)。由结果可知,在生产中使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NⅠ×AⅠ组合,在制备高雄性尼奥杂交鱼NⅡ×AⅠ方面亦颇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1对1杂交 雄性率 早期成活率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