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伤致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穗晶 程传虎 邱金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产伤所致婴幼儿臂丛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 2 5例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 ,分析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 (末端潜伏期 )、F波 ,并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 目的 探讨产伤所致婴幼儿臂丛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 2 5例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 ,分析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 (末端潜伏期 )、F波 ,并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冈上肌的肌肉的病理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结果 产伤的婴儿男性略多于女性 (16 /9) ,10 6条运动神经在不同节段收集共有 84条异常 (79% ) ;70条感觉神经有 5 2条异常 (70 .5 % ) ;2 5例中F波异常 6例 (2 4 % )。检测 12 6块肌肉 ,其中 6 4块肌肉静止状态时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纤颤电位和 (或 )正锐波 ;5 4块肌肉重收缩时无运动单位 ,2 0块肌肉募集电位明显减少。结论 电生理检测对确定受损神经、损害性质、损害程度以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伤 臂丛神经 电生理 临床 F波 募集 肌肉 损害 目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梅 罗伟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针极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结果26例GBS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表现为末端潜伏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针极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结果26例GBS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表现为末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形离散,其中上肢MCV异常率(23%)低于下肢MCV(44%)(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15例患者检出肌电图异常,表现为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或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减少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77%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率降低或消失。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GBS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电生理 神经传导 F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惠灵 何艳 崔穗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4期186-187,190,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以上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初次检查及经神经内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以上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初次检查及经神经内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分别进行评分;有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每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者,56例(70%)前交通枝(ACOA)开放,31例(39%)后交通枝(PCOA)开放,28例(35%)眼动脉侧支开放,11例(14%)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有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2.66±6.64)、(6.38±3.34)分;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6.82±6.87)、(14.45±6.39)分。两组治疗前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别亦显著(P<0.01);有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关系密切,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TCD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玮 《内科》 2016年第6期927-928,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点,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对其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点,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对其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早期癫痫发作的脑电图异常率为67.86%,迟发性癫痫发作患者为95.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性癫痫发作(100.0%)及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100.0%)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与癫痫的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规律,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癫痫 脑电图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开谊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50-52,65,共4页
目的探析并评价使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针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 目的探析并评价使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针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NIHSS评分值(美国国立卫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1、90d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与98.08%,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6.92%与84.62%,且治疗后NIHSS评分(9.58±1.26)分低于对照组(13.56±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d不良反应发生率(17.31%)稍高于对照组(11.54%),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尤瑞克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易瑜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BI)以及简化Fugl-Meyer量表(FAM)检测以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效果,并对量表分值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BI指数及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BI指数及F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数(95.24%vs 76.19%),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出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延续性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肢体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宇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0d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90d预后结果与高尿...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0d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90d预后结果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高尿酸血症无关(P〉0.05);而10d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P〈0.05);患者入院90d时的预后结果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10d后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90d后的预后结果存在独立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给予其相应的尿酸治疗对提高该病预后结果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急性脑梗死 预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鉴别颈内动脉虹吸部中的价值
8
作者 何艳 陈惠灵 崔穗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的鉴别价值。方法对473例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TCD检查,经眼窗探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通过压迫同侧或对侧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的鉴别价值。方法对473例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TCD检查,经眼窗探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通过压迫同侧或对侧颈总动脉,鉴别经探头所在侧眼窗探查到的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是否与探头所在侧一致。结果 TCD所检测的946支颈内动脉虹吸段中,884支与探头所在侧一致,62支与探头所在侧不一致,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患者通过眼窗进行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其进行鉴别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压迫试验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虹吸部 眼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