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视网膜神经血管特征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何雪 马欢 +5 位作者 李聪 王艳 况宇 刘磊 余洪华 杨小红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21,共7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CADD)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CADD患者、56例冠心病不伴抑郁障碍患者(CADND)和31例健康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视网膜黄斑区... 目的评估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CADD)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CADD患者、56例冠心病不伴抑郁障碍患者(CADND)和31例健康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SCP)、深层血管密度(DCP)、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及神经节细胞(GCC)等,分析组间差异及其与PHQ-9评分的关联。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CADD和CADND患者SCP和DCP均显著下降(P<0.05);与CADND患者相比,CADD患者RNFL上半部分厚度和GCC厚度(包括总体平均厚度、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GCC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PHQ-9评分与RNFL平均厚度下半部分区域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CADD患者视网膜血管神经结构均发生特征性改变,且神经层改变与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障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优化模型对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陈嘉莹 李镱 +3 位作者 刘培增 官道刚 梁杰贤 王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算法模型筛选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挖掘致病基因,构建加权基因互作网络;整合中药数据库获取苓桂术甘汤化学成分,结合吸收、分配、代谢、...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算法模型筛选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挖掘致病基因,构建加权基因互作网络;整合中药数据库获取苓桂术甘汤化学成分,结合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及毒性特性与文献验证筛选活性化合物。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化合物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基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模型及累积贡献率算法,筛选效应空间蛋白并建立核心功能成分群。以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诱导构建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qRT-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核心功能成分群调控的关键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苓桂术甘汤活性化合物303种,锁定233个效应空间蛋白并建立核心功能成分群。网络分析表明,核心功能成分群通过调控PI3K/Akt、MAPK及cAMP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细胞实验证实核心功能成分群中的3种代表成分(乙酸苄酯、苯甲酸乙酯及氢化肉桂酸)显著抑制损伤心肌细胞中ANP及BNP的mRNA表达,并通过抑制PI3K/Akt、MAPK通路,激活cAMP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网络药理学优化模型成功筛选出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的核心代表成分,其机制涉及多通路协同调控,可为中药复方机制解析及组分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苓桂术甘汤 心力衰竭 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远辉 谭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9-50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目前致死率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早、尽快恢复心肌血共的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为AMI治疗的关键。然而,AMI患者即使接受最佳的再灌注治疗,仍有10%-30%出现心肌缺血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目前致死率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早、尽快恢复心肌血共的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为AMI治疗的关键。然而,AMI患者即使接受最佳的再灌注治疗,仍有10%-30%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适应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灌注治疗 AMI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致残率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氯电流及其与Ca^(2+)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文利 关永源 +4 位作者 贺华 邓春玉 钱卫民 阮红梅 孙家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fura 2荧光测定胞浆 [Ca2 +]i 变化技术 ,在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观察ATP诱导的Cl- 电流的特性及其与Ca2 +内流的关系。记录到ATP激活一外向电流 ,其反转电位为 - (2 9± 8)mV ,与Cl- 的平衡电位接近 ,...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fura 2荧光测定胞浆 [Ca2 +]i 变化技术 ,在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观察ATP诱导的Cl- 电流的特性及其与Ca2 +内流的关系。记录到ATP激活一外向电流 ,其反转电位为 - (2 9± 8)mV ,与Cl- 的平衡电位接近 ,降低细胞外Cl- 浓度使反转电位变化 ,证明是Cl- 电流 .ATP激活的Cl- 电流具有较强的外向整流特性 ,具有Ca2 +依赖性 ,可被Cl- 通道阻滞剂呋塞米和格列本脲分别最大抑制 (88± 8) %和 (93± 4 ) % (+ 10 0mV) .ATP又可诱导内皮细胞外Ca2 +内流 ,呋塞米和格列本脲对Ca2 +内流分别最大抑制 (36± 14) %和 (44± 12 ) % ,并且二者敏感的Ca2 +内流特性不同 .结果说明Cl- 通道开放在调节内皮细胞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 钙通道 腺苷三磷酸 膜片钳技术 血管内皮细胞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子俊 胡品津 余细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79,I002,共4页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基因 ,并测定蛋白质的表达及鉴定其活性。【方法】用PCR法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VEGF16 5 ,插入质粒PUC19中并测序鉴定。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AdtrackCMV VEGF16 5转染2 93细胞 ,用RNA斑...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基因 ,并测定蛋白质的表达及鉴定其活性。【方法】用PCR法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VEGF16 5 ,插入质粒PUC19中并测序鉴定。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AdtrackCMV VEGF16 5转染2 93细胞 ,用RNA斑点杂交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VEGF16 5基因表达 ,并通过Miles试验检测VEGF16 5蛋白活性。【结果】PCR产物为 5 82bp ,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正确 ,在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VEGF16 5基因表达 ,VEGF16 5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ku ,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地克隆了有表达生物学活性的VEGF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多癌基因异常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开虎 俞颖 +1 位作者 周久华 颜林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通过 76例肺癌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来探索癌相关基因 c- erb B- 2、ras p2 1和 p5 3与肺癌的组织分型和 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76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 ,其中鳞癌 35例 ,腺癌 2 2例 ,小细胞癌10例 ,大细胞癌 4例 ... 目的 :通过 76例肺癌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来探索癌相关基因 c- erb B- 2、ras p2 1和 p5 3与肺癌的组织分型和 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76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 ,其中鳞癌 35例 ,腺癌 2 2例 ,小细胞癌10例 ,大细胞癌 4例 ,腺鳞癌 5例。TNM 期 8例 , 期 35例 , 期 33例。均按文献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按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 erb B- 2和 p5 3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4.5 %及 5 2 .6 % ,且在小细胞癌中分别高达 10 0 %和 90 .0 % ,明显超过 ras p2 1(P<0 .0 1) ,但 ras p2 1在腺癌中的表达率 (72 .3% )高于 c- erb B- 2和 p5 3。同时 ,c- erb B- 2在 TNM 期中 87.9%的表达率也高于 、 期和 ras p2 1、p5 3在 期的表达率 (P<0 .0 5 )。结论 :c-erb B- 2过度表达与预后差 ,恶性度高 ,病程长或晚期肺癌有关联 ;ras p2 1可能参与腺癌的发生 ;p5 3则可能与恶性度高 ,预后差的小细胞癌的发生和转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基因 基因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熏蒸灭菌在实验动物卫生管理方面的研究
7
作者 潘甜美 下田耕治 +5 位作者 前岛一淑 久原孝俊 三枝顺三 津久美清 浦野徹 长岛康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把已经消毒的滤纸、垫料、工作用白大衣碎片、固型饲料浸透于实验动物饲养场所培养出来的2株(N022、N043)稀释为10^(?)的需氧芽胞杆菌液中,同时也滴在不锈钢片上,待其自然干燥。然后用相对湿度90%和一定浓度的臭氧进行熏蒸。实验结果,... 把已经消毒的滤纸、垫料、工作用白大衣碎片、固型饲料浸透于实验动物饲养场所培养出来的2株(N022、N043)稀释为10^(?)的需氧芽胞杆菌液中,同时也滴在不锈钢片上,待其自然干燥。然后用相对湿度90%和一定浓度的臭氧进行熏蒸。实验结果,除固型饲料以外,都认为对滤纸、垫料、工作用的白大衣碎片在臭氧的浓度600ppm和6h的处理后都能够杀菌。但是固型饲料内的芽胞在浓度500ppm~1000ppm的6h或200ppm的24h臭氧的处理,仍然不能杀灭芽胞。其原因可能受到共同存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影响所发生的障碍有关。同时本实验为了证明臭氧对动物有否影响,使用60只4周龄,雌性ICR/Jcl小鼠(日本CLEA)进行了臭氧的安全性实验研究,经过24h,一个月,二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摄食量、摄水量及病理学上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臭氧 卫生管理 安全性实验 对照组 影响 处理 饲料 熏蒸 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干燥保存移植心脏机制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瑞 黄成锋 +5 位作者 李潇 郑少忆 郭惠明 陈寄梅 庄建 朱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全新的器官保存方式——高压干燥保存,并通过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探讨该方式优于目前常用的浸泡保存方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8月选取SPF级C57BL/6小鼠60只,其中4~6周龄供体小鼠36只,6~8周龄受体小鼠24只... 目的探索一种全新的器官保存方式——高压干燥保存,并通过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探讨该方式优于目前常用的浸泡保存方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8月选取SPF级C57BL/6小鼠60只,其中4~6周龄供体小鼠36只,6~8周龄受体小鼠24只。供体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浸泡保存组、高压干燥保存组,每组12只。受体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TK液浸泡保存受体组、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仅取供心,不做移植;HTK液浸泡保存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高压干燥保存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P_(O_2):1 600 h Pa+P_(CO):400 h Pa=2 000 h Pa)。移植后2 h,对比观察HTK液浸泡保存受体组、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供心复跳率及供心移植物功能评分。移植后24 h,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3组供体小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小鼠供心复跳率高于HTK液浸泡保存受体组〔83.3%(10/12)与25.0%(3/12),P=0.012〕。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小鼠供心移植物功能评分高于HTK液浸泡保存受体组〔3.5(1.0)分与1.3(0.5)分,Z=-3.447,P〈0.01〕。HTK液浸泡保存组和高压干燥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TNF-α、IL-1β、IL-6、IL-10、ICAM-1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HTK液浸泡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TNF-α、IL-1β、IL-6、ICAM-1表达水平高于高压干燥保存组(P〈0.05);高压干燥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IL-10表达水平高于HTK液浸泡保存组(P〈0.05)。空白对照组、HTK液浸泡保存组、高压干燥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6±0.30)%、(14.18±4.75)%、(6.6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963,P〈0.05);HTK液浸泡保存组、高压干燥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HTK液浸泡保存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高压干燥保存组(P〈0.05)。结论氧气和一氧化碳(P_(O_2):1 600 h Pa+P_(CO):400 h Pa=2 000 h Pa)的高压干燥环境通过抗凋亡和减轻炎性损伤作用,对供心有保护作用,促进移植后供心功能恢复,有效延长供心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 器官保存液 一氧化碳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石开虎 张镜芳 +1 位作者 吴若彬 方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的分析,评价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CABG121例,PTCA99例,两组之间年龄、体重、心功能、病种及病变血管部位差异均无...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的分析,评价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CABG121例,PTCA99例,两组之间年龄、体重、心功能、病种及病变血管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受累血管范围两组不一:CABG组1支54例,2支58例,3支9例;PTCA组1支98例,2支仅1例。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成功率、早期心绞痛缓解率、手术病死率和1年内再入院率。结果CABG组手术成功率(100%)明显高于PTCA组(76.4%)(P<0.05);CABG组1年内再入院率(1.7%)显著低于PTCA组(37.4%)(P<0.01);早期心绞痛缓解率和手术病死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BG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尤其在病变范围广、多支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血管成形术 CABG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人群的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庆晟 吴樱 +6 位作者 黄漫清 钟娉婷 李聪 吴乔伟 刘宝怡 余洪华 杨小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不同降血压药物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共150只正常眼的相关...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不同降血压药物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共150只正常眼的相关资料,其中降压方案使用标准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者20例;使用标准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者34例;使用上述两类药物小剂量联合治疗的患者22例。记录每位患者的最高动脉血压及既往6个月的自测血压范围,确保每组患者具有相同的降压幅度。每位参与者接受OCTA检查,记录其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superficial vascular plexus,SVP)、深层血管密度(deep vascular plexus,DVP)及视乳头旁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等数据。结果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SVP血管密度显著降低(ARB,P=0.006;CCB,P=0.006),其中最显著区域为旁中心凹分区(ARB,P <0.001;CCB,P=0.003);而DVP、RPC及RNFL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药治疗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小剂量ARB和CCB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标准剂量单药治疗者有更好的视网膜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泽安 李庆平 +2 位作者 饶曼人 余细勇 林曙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观察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造成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 ,自术后第 9周起按粉防己碱 50mg·kg- 1,依那普利 6mg·g- 1灌胃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 8周 .用... 观察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造成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 ,自术后第 9周起按粉防己碱 50mg·kg- 1,依那普利 6mg·g- 1灌胃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 8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结果表明左心室肥厚组心肌羟脯氨酸为 (5.9± 0 .3)mg·g- 1干重 ,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3.6± 0 .4 )mg·g- 1干重〕 ,粉防己碱组和依那普利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左心室肥厚组低 2 8.2 %和 39.0 % .左心室肥厚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仅为 (0 .4 3± 0 .0 9)mmolPi·min- 1·g- 1蛋白质 ,较假手术对照组〔(0 .97±0 .0 6 )mmolPi·min- 1·g- 1蛋白质〕明显降低 ,而粉防己碱组和依那普利组则分别比左心室肥厚组高 6 0 .5%和 118.6 % .实验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可部分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的大鼠左心室肥厚 ,降低心肌胶原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依那普利 胶原 肌球蛋白 ATP酶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斌 郭慧明 +2 位作者 卢聪 黄焕雷 张晓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55-3757,共3页
目的:总结20例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进行20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岁。皮肤切口长约6~8cm。术中基本使用常规的手术器械,有15例... 目的:总结20例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进行20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岁。皮肤切口长约6~8cm。术中基本使用常规的手术器械,有15例为了术中体外循环引流满意而使用负压吸引。结果:小切口AVR组和常规切AVR组均无院内死亡,无再次手术,小切口组术后2例出现浅层伤口愈合不良。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总手术时间要延长30~50min(P<0.05),小切口组皮肤切口长度有明显差异。结论: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皮肤切口小,安全可靠,创伤减小,操作简单易行,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骨上段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冠脉介入围术期水化预防对比剂急性肾损伤个性化方案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竹君 魏水生 +5 位作者 杨辉剑 刘勇 彭迳英 丘伟燕 郭照东 应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853,共5页
随着介入技术的全面普及,对比剂使用量也呈迅猛增长趋势,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A-AKI)的防治将面临严峻挑战。从病理生理机制上分析,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主要包括以下直接和间接肾损伤及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在血管内暴露对比剂会导... 随着介入技术的全面普及,对比剂使用量也呈迅猛增长趋势,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A-AKI)的防治将面临严峻挑战。从病理生理机制上分析,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主要包括以下直接和间接肾损伤及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在血管内暴露对比剂会导致短暂的全身血管舒张,导致肾血管床的强烈收缩。肾髓质外血管收缩有较低的基线氧张力,导致氧供需不匹配及肾小管缺血性损伤。第二,对对比剂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再次,对比剂的使用导致活性氧(ROS)的产生,这将加速肾小管细胞损伤。但新近研究表明,未经过精准评估的过量水化策略不但不能有效降低CA-AKI发生率,还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前景,探索个体化、高效、低成本、易推广的个体化水化治疗方案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 水化方案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的非抗菌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卉 盛小刚 钱元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9-502,共4页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各从不同的角度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 ,许多抗菌药物 ,除抗菌作用外 ,还有许多有益的非抗菌作用 ,如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作用等等。全面了解抗菌药物的作...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各从不同的角度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 ,许多抗菌药物 ,除抗菌作用外 ,还有许多有益的非抗菌作用 ,如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作用等等。全面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生素 非抗菌作用 免疫调节 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抗生素在导管室进行完全经皮穿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年谨 罗淞元 +7 位作者 薛凌 李威 谷梦楠 刘媛 黄文晖 范瑞新 陈纪言 罗建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8-582,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层并死亡(1.67%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感染 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 预防性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劳国华 陈剑锋 董太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AMI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69例患者,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45例)和未再通组(24例),测定溶栓前、溶栓后2 h和24 h的Q-T离散度。结果:溶栓前两组AM...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AMI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69例患者,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45例)和未再通组(24例),测定溶栓前、溶栓后2 h和24 h的Q-T离散度。结果:溶栓前两组AMI患者的Q-T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own氏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离散度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心电描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附6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向太 李国业 +2 位作者 陆骊工 张智伟 李渝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PDA后残余分流对溶血的影响。材料及方法 :分析 6例PDA封堵术后机械性溶血者 (溶血组 )即时残余分流、肺动脉显影程度及浓度、堵塞器位置。随机抽取 10例封堵术后无溶血者对照分析 (对照组 )。结果 :溶血组术后主...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PDA后残余分流对溶血的影响。材料及方法 :分析 6例PDA封堵术后机械性溶血者 (溶血组 )即时残余分流、肺动脉显影程度及浓度、堵塞器位置。随机抽取 10例封堵术后无溶血者对照分析 (对照组 )。结果 :溶血组术后主动脉造影示主肺动脉全程及肺动脉窦显影 ,中、远 1/3段显影浓度与降主动脉相当。对照组肺动脉窦均无显影 ,3例主肺动脉无显影 ;4例远 1/3段浅淡显影 ;3例远 1/3段显影浓、近、中 1/3段显影淡。结论 :残余分流量大是术后机械性溶血的重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对离体猪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静吉 谢明星 +2 位作者 张静 范良志 罗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5-187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在换能器摆动模式下对离体猪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离体猪肝脏组织分为换能器摆动组和换能器固定组,采用该装置在不同辐照时间和辐照深度下分别进行定点脉冲辐照,测量生物学...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在换能器摆动模式下对离体猪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离体猪肝脏组织分为换能器摆动组和换能器固定组,采用该装置在不同辐照时间和辐照深度下分别进行定点脉冲辐照,测量生物学焦域体积及其中心距组织表面距离,并取靶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间生物学焦域体积测值以及换能器摆动组生物学焦域中心距组织表面的距离与预设辐照深度间的差异,并分析辐照深度及辐照时间对生物学焦域的影响。结果辐照靶区形成凝固性坏死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在相同辐照剂量下,两组所产生的生物学焦域体积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学焦域中心距组织表面的距离与预设辐照深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辐照参数下,生物学焦域体积随辐照时间增加而增大,随辐照深度增加而减小。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在换能器摆动模式下对离体猪肝脏组织可产生有效、精确的损伤,生物学焦域与辐照时间和辐照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模型 动物 机器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超速抑制心律降压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妙云 黄小梅 谢缤纷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22,共3页
对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超速抑制降压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率100%。提出超速抑制前熟练调节临时起搏器,超速抑制应用时快速、精确配合,术中监测心率、心律,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介入治疗 超速抑制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碧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观察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杨宁组)和对照组(心律平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60.2%,两组间比较差... 目的:观察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杨宁组)和对照组(心律平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6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心律平,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杨宁 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