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庞程程 张智伟 +1 位作者 钱明阳 李渝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0-18岁CHD患儿,在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356例CHD患儿中15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75%;其中VSD组为11.40%(82/719),ASD组为7.50%(51/680),PDA组为3.09%(22/712),PS组为1.63%(4/24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1%(102/235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1%(64/2356),VSD组为3.62%(26/719),ASD组为2.21%(15/680),PDA组为2.53%(18/712),PS组为1.63%(4/245);术中严重并发症为0.51%(12/2356),术后早发严重并发症为1.99%(47/2356),迟发严重并发症为0.21%(5/2356)。严重并发症经介入手术治疗0.13%(3/2356),经外科手术治疗0.64%(15/2356),经内科保守治疗1.95%(46/2356);2例死亡,死亡率0.08%。结论CHD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但仍不容忽视。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按常规操作,术后进行规范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1 位作者 谢育梅 李俊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例儿童期主肺动脉窗予以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1个月、14岁及2岁。1例属非限制性缺损,2例属限制性缺损。1例采用逆向法(主动脉端至肺动脉端)通过缺...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例儿童期主肺动脉窗予以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1个月、14岁及2岁。1例属非限制性缺损,2例属限制性缺损。1例采用逆向法(主动脉端至肺动脉端)通过缺损,2例采用顺向法;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采用动脉导管封堵器。结果 3例病例均成功封堵,2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中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无残余分流。3例均无左冠状动脉、肺动脉阻塞及主动脉或肺动脉反流。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大的(非限制性或限制性)主肺动脉窗是安全、可行的。选择介入的主肺动脉窗需是中间型,无伴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明显减少不适感、不需体外循环、无手术瘢痕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窗 封堵器 介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4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潘微 石继军 王树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1-492,共2页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儿童期 肺血管畸形 右向左分流 后天性因素 毛细血管 肺动脉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7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2 位作者 钱明阳 石继军 王树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 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育梅 张智伟 +3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石继军 王树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为4.1~7.4mm,长度7.9~11.9mm,合并中~重度的肺... 目的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为4.1~7.4mm,长度7.9~11.9mm,合并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选用6~12mm国产肌部或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主动脉造影、术后24h及1~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残余分流。随访超声心动图无明显降主动脉缩窄,1例左肺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用于关闭婴儿粗大管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经导管关闭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