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
1
作者 杨旭楠 刘丛竹 +4 位作者 宋仲戬 吴清平 刘东风 俞汉青 许玫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91,共17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通过系统的横向对比评述,深入剖析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以及通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路径;研判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的发...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通过系统的横向对比评述,深入剖析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以及通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路径;研判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即在微生物代谢调控、功能载体创新及合成生物学等关键技术的驱动下,从经验应用到理性设计范式,从单一功能菌剂到协同微生物群落,从局部修复到系统级优化;梳理了环境工程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产业发展在政策驱动、市场格局、技术瓶颈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为推动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化应用,研究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着重发展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功能菌群设计、智能材料介导的微生物菌剂精准投递以及数字孪生系统促进的动态过程优化等技术方向;构建“技术‒产业‒市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生物技术 水处理 土壤修复 废气处理 固体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金针菇鲜品有害微生物的抽检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惠萍 周杰莹 +5 位作者 吴清平 郭伟鹏 张智 夏凤娜 邓梅清 杨小兵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研究对广东省4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大型超市和30家农贸市场的50个金针菇鲜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总数、酵母总数、沙门氏菌数、志贺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等8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 本研究对广东省4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大型超市和30家农贸市场的50个金针菇鲜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总数、酵母总数、沙门氏菌数、志贺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等8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同时参考《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中食品微生物限量》的有关微生物指标,给出了广东省金针菇鲜品的微生物指标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广东省地方标准 有害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与产业趋势分析
3
作者 杨旭楠 刘丛竹 +7 位作者 陈杏娟 宋仲戬 杜娟 李曼 吴清平 刘东风 俞汉青 许玫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203,共12页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研究进展;基于专利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发展特点;结合行业调研,评估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产业发展条件,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成为突破传统理化监测局限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指示法、微生物传感器和微生物生态评价等技术的创新推动环境监测进入新阶段,合成生物学技术、环境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和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发展使监测手段更加丰富,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研究建议,强化技术创新与完善微生物组学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创新生态、加强政策保障和生物安全管理,促进我国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监测 指示微生物 微生物传感器 环境微生物组 环境脱氧核糖核酸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吴慧清 吴清平 +1 位作者 石立三 李程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3-86,共4页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538、枯草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ATCC9372、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TCC16404)为指示菌,...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538、枯草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ATCC9372、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TCC16404)为指示菌,采用纸片法和试管法评估了42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植物精油对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杀效果好,其中有11种精油对5种指示菌的抑杀效果较好,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肉桂、百里香、柠檬草、香茅、香茅油、雪松、山鸡椒、天竺葵、桂皮油、芫荽、罗勒、山苍子油、欧薄荷、茴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抑菌效果 防腐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文茹 谢小保 +2 位作者 施庆珊 欧阳友生 陈仪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0,共5页
预测微生物学是运用微生物学、工程数学以及统计学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所建模型,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预测和描述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预测微生物学模型按Whiting和Buchanan的分类方法分为初级模型、次级模型和三... 预测微生物学是运用微生物学、工程数学以及统计学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所建模型,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预测和描述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预测微生物学模型按Whiting和Buchanan的分类方法分为初级模型、次级模型和三级模型,文中按该分类方法分别对预测微生物学及其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在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利用预测微生物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模型 微生物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草菇主要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邓旺秋 杨小兵 +4 位作者 李泰辉 宋斌 林群英 周洁莹 夏凤娜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RAPD标记对广东省8个草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获得了草菇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子聚类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可分成两组:菌株V17、V844和粤草01为一组;粤草02、粤草03、粤草04、V5 1和V23为另一组,且同... 利用RAPD标记对广东省8个草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获得了草菇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子聚类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可分成两组:菌株V17、V844和粤草01为一组;粤草02、粤草03、粤草04、V5 1和V23为另一组,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也有差异。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草菇商业菌株的鉴别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草菇 栽培 菌株 RAPD 遗传多态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技术的比对验证研究
7
作者 邓桂荣 罗凤娟 +5 位作者 叶芷君 高亮 刘东满 柳燕贞 许玫英 梅承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验室中分别进行了基于“快速生物降解性:测压呼吸计量法”的强化试验比对。结果显示,各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均满足标准要求,2种化学物质的生物降解率均呈正态分布;基于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比分数分别为-0.946~0.416和-0.526~1.303,即|Z|值均小于2,均为可接受的比对结果。上述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再现性,符合对化学品开展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的要求,适用于标准化测试。本研究为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参考,并为化学品持久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实验室间比对 持久性评估 稳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高分子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疏秀林 施庆珊 +1 位作者 欧阳友生 陈仪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5,共5页
高分子的生物腐蚀影响其在多种工业材料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高分子增塑剂和添加物、电绝缘聚酰亚胺、腐蚀防护高分子外衣。高分子物质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理是: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否成为抑氧微生物的底物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 高分子的生物腐蚀影响其在多种工业材料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高分子增塑剂和添加物、电绝缘聚酰亚胺、腐蚀防护高分子外衣。高分子物质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理是: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否成为抑氧微生物的底物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结合性能、微生物群落。生物腐蚀的程度还取决于聚合物的摩尔质量、结晶度、物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微生物腐蚀 破坏机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香菇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邓旺秋 杨小兵 +2 位作者 李泰辉 林群英 周洁莹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对广东省5个香菇(Lentinulaedodes)栽培菌株或其衍生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香菇的商业菌株质量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 对广东省5个香菇(Lentinulaedodes)栽培菌株或其衍生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香菇的商业菌株质量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香菇 栽培 菌株 RAPD 多态性分析 遗传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清平 吴军林 +1 位作者 张菊梅 吴慧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9-612,共4页
功能性食品具有生理功能,其生产材料可分别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微生物源功能性食品是指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方法制取的功能发酵制品,包括功能性因子和食品。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本来存在于天然动植物中,但由于含量太低,或在自然界... 功能性食品具有生理功能,其生产材料可分别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微生物源功能性食品是指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方法制取的功能发酵制品,包括功能性因子和食品。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本来存在于天然动植物中,但由于含量太低,或在自然界存在较分散,难以收集的功能因子,通过微生物制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功能食品是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目前利用微生物制取的功能食品主要有真菌多糖、功能性油脂、微生态制剂、功能性低聚糖、L-肉碱、活性多肽、红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功能性食品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微生物及防腐体系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文茹 谢小保 +2 位作者 施庆珊 欧阳友生 陈仪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3-46,共4页
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挑战实验和抗二次污染方面对广东省某调味品厂生产的酱油防腐体系的效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计数,未分离出真菌,分离的细菌数达到49cfu/mL。对其中的4株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16SrRN... 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挑战实验和抗二次污染方面对广东省某调味品厂生产的酱油防腐体系的效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计数,未分离出真菌,分离的细菌数达到49cfu/mL。对其中的4株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中1株细菌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另2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对酱油防腐体系进行的挑战试验和抗二次污染试验中,发现酱油中的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综合结果分析表明,添加了防腐剂的酱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防腐体系能够满足食品卫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防腐体系 微生物 挑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疏秀林 施庆珊 +2 位作者 冯静 欧阳友生 陈仪本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9-502,共4页
简要介绍了高分子物质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理: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否成为异氧微生物的底物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结合性能、微生物群落。生物腐蚀的程度还取决与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晶度、物理形态。高分子的生物腐蚀影响其在多种工业材料... 简要介绍了高分子物质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理: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否成为异氧微生物的底物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结合性能、微生物群落。生物腐蚀的程度还取决与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晶度、物理形态。高分子的生物腐蚀影响其在多种工业材料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高分子增塑剂和添加物、电绝缘聚酰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微生物腐蚀 破坏机理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电绝缘聚酰亚胺 高分子增塑剂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杨 邓名荣 +3 位作者 杜娟 宋仲戬 吴清平 朱红惠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7-206,共10页
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科技产业和高增值农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环境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肥料、饲用微生物产品、微生物农药、酶... 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科技产业和高增值农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环境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肥料、饲用微生物产品、微生物农药、酶制剂微生物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梳理了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了农业微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在研判种质资源、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行业标准等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布局科研平台专项、建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微生物种业创新、构建法律法规体系等重点举措。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孵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企业,以此保障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 产业发展 微生物肥料 饲用微生物 微生物农药 酶制剂微生物 微生物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严丰 黄少斌 +3 位作者 许玫英 杨永刚 王爱杰 孙国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其产电性能及渗滤液处理效果。在外阻为1 000Ω,MFC中垃圾渗滤液的体积分数为20%时,其最大输出电压为660.6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 182.0mW/m3。当体积分数升至100%,其最大输... 采用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其产电性能及渗滤液处理效果。在外阻为1 000Ω,MFC中垃圾渗滤液的体积分数为20%时,其最大输出电压为660.6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 182.0mW/m3。当体积分数升至100%,其最大输出电压为709.4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 513.4 mW/m3,COD去除率约为70.4%。MFC运行期间,渗滤液中的氨氮一部分在阳极室中作为电子供体产电而被去除,另一部分从阳极室转移到阴极室,7 d内NH4+转移率达43%。与此同时,内阻从1 010Ω增加到2 000Ω,阳极液电导率从2.09×10-3S/cm下降到9.15×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垃圾渗滤液 生物处理 产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水环境污染物的趋化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磊 陈杏娟 +3 位作者 杨永刚 齐振雄 姜瑞丽 许玫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峻。微生物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的主要驱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与微生物的趋化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微生物对水环境中无机... 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峻。微生物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的主要驱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与微生物的趋化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微生物对水环境中无机盐、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的趋化特性研究进展,讨论并展望了基于趋化功能微生物精准调控的水环境污染强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功能微生物 趋化性 降解效率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型废水处理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鸥 杨永刚 +1 位作者 刘国光 许玫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生物电化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多种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耦合反应器不断出现,在污染物降解和能量回收中展现了多种优势。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典型的MFC耦合型废水处理反应器,并对其耦合机理、运行效果及存在的... 随着生物电化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多种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耦合反应器不断出现,在污染物降解和能量回收中展现了多种优势。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典型的MFC耦合型废水处理反应器,并对其耦合机理、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生物电化学耦合型废水处理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废水处理 耦合反应器 产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7
作者 江永明 付天玺 +3 位作者 张丽 许国焕 吴月嫦 龚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8-1004,共7页
选用192尾初始体重(34.50±0.25)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活菌含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汉逊德巴利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 选用192尾初始体重(34.50±0.25)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活菌含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汉逊德巴利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期56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12.27%和8.56%(P<0.0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10.92%和8.18%(P<0.05)。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0.54%和10.07%(P<0.0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4.18%和3.63%(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组(P<0.05),而添加三种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和胃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三种微生物制剂相互比较,饲料中添加剂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肠道、肝胰脏和胃的蛋白酶活性,满足最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逊德巴利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 生长 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虫草人工栽培的光温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群英 李泰辉 +1 位作者 黄浩 宋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以自行分离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菌种为材料,对其子实体栽培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原基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23℃,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 以自行分离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菌种为材料,对其子实体栽培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原基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23℃,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光照度为800—1000lx时,最利于原基的诱导形成,但对子实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物转化率为7.87%(按子实体干质量计算),光照度低于400lx时,子实体生长良好,生物转化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属 子实体栽培 光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春华 谢小保 +3 位作者 曾海燕 欧阳友生 郑芷青 陈仪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97,共5页
用JWL-IIB新型固体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监测仪于2006年1~12月对深圳火车站出口(A)、火车站候车厅(B)、地铁出口(C)、老街步行街(D)和深圳湿地湾(E)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0m处。结果表明:深... 用JWL-IIB新型固体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监测仪于2006年1~12月对深圳火车站出口(A)、火车站候车厅(B)、地铁出口(C)、老街步行街(D)和深圳湿地湾(E)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0m处。结果表明:深圳城区空气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年平均含量(efu/m3)分别为A(2830、980、3800)、B(2540、900、3440)、C(3800、1530、5340)、D(3120、830、3950)、E(720、450、1180);空气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含量(efu/m3)的季节性变化为夏季(4432、1424、5856)〉春季(2214、978、3192)〉冬季(2034,908,2942)〉秋季(1732、940、2172)。空气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优势菌群为芽胞杆菌属和微小杆菌属;真菌以曲霉属(黑曲霉)、芽枝霉属、木霉属为主。总的来看,深圳城区空气微生物质量相对较好,可基本达到较清洁级(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空气微生物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势种群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建华 李华平 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0,89,共6页
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对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优势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还保持着高的多样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优势菌大多为未培养... 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对大宝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优势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还保持着高的多样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优势菌大多为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ca),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α-变形菌纲alpha Pro-teobacterium、劳尔氏菌属Ralston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um,以及产卟啉菌属Porphy-robacter、Pseudochrobactr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DGGE 优势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