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文霞 杨秀茳 谢小保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重点阐述了传统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改进措施及用于检测化妆品微生物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快速测试片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电阻抗技术、荧光光电法和微... 简要介绍了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重点阐述了传统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改进措施及用于检测化妆品微生物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快速测试片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电阻抗技术、荧光光电法和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MVOCs)检测技术,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是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微生物污染 检测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水刺无纺布在堆肥和土壤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刘东满 邓桂荣 +4 位作者 高亮 叶芷君 刘俊 李芷颖 曾国驱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152-157,共6页
生物降解性是衡量水刺无纺布环境友好程度的关键指标。为探索3种常见的水刺无纺布即棉、粘胶和涤纶在土壤和堆肥需氧条件下生物降解性的差异,以寻求水刺无纺布生命周期末端处置手段的科学依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分别开展研究,获... 生物降解性是衡量水刺无纺布环境友好程度的关键指标。为探索3种常见的水刺无纺布即棉、粘胶和涤纶在土壤和堆肥需氧条件下生物降解性的差异,以寻求水刺无纺布生命周期末端处置手段的科学依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分别开展研究,获得了水刺无纺布的生物降解率数据。结果显示,在土壤和堆肥需氧条件下,试验第45 d时,三种无纺布的绝对生物降解率在土壤条件下为:粘胶(71.2%)>棉(65.4%)>涤纶(8.8%);在堆肥条件下为:粘胶(87.9%)>棉(85.8%)>涤纶(5.4%)。在两种暴露场景下,棉和粘胶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能力,且在堆肥需氧条件下更具优势,而涤纶则难以被土壤和堆肥中的微生物矿化利用。研究表明,棉和粘胶在废弃后宜采用需氧堆肥法处理,需氧土壤法次之,而涤纶的处置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刺无纺布 生物降解 需氧堆肥 土壤降解 废弃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小保 杨秀茳 +2 位作者 孙廷丽 李彩玲 文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28-630,634,共4页
通过设置加中和剂和不加中和剂2个实验组,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规定的平板培养法对化妆品中微生物进行检验,对2组实验的菌落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加入中和剂的实验组,化妆品稀释10倍可检出菌落;不加入中和剂... 通过设置加中和剂和不加中和剂2个实验组,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规定的平板培养法对化妆品中微生物进行检验,对2组实验的菌落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加入中和剂的实验组,化妆品稀释10倍可检出菌落;不加入中和剂的实验组,18种化妆品稀释100倍可检出菌落,2种膏霜类化妆品稀释1 000倍可检出菌落。表明中和剂能够减少检测时化妆品的稀释倍数;另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对化妆品中的细菌有抑制作用,TTC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化妆品稀释液中添加中和剂,降低培养基中TTC浓度,在标准中增加方法验证试验,以70%回收率作为判定试验有效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微生物检验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文霞 周少璐 +2 位作者 杨秀茳 孙廷丽 谢小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8-46,共9页
多糖降解酶是一类能够催化多糖分子内糖苷键断裂,使聚合度不断降低,最终产生寡糖的水解酶。地球上微生物数量庞大,其产多糖降解酶种类丰富,尤其是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因其特异性的催化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海洋... 多糖降解酶是一类能够催化多糖分子内糖苷键断裂,使聚合度不断降低,最终产生寡糖的水解酶。地球上微生物数量庞大,其产多糖降解酶种类丰富,尤其是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因其特异性的催化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主要类型及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应用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微生物 多糖降解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衣液生产环境易感微生物分布及优势菌群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作毅 陈艺彩 +2 位作者 邱孟德 谢小保 欧阳友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通过对不同季度洗衣液生产环境包括空气、设备表面、原材料及生产操作人员等各环节的微生物种属分布特点和优势菌群的分析可知,生产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呈一定趋势分布:空气中主要以球菌、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和霉菌为主;设备表面和... 通过对不同季度洗衣液生产环境包括空气、设备表面、原材料及生产操作人员等各环节的微生物种属分布特点和优势菌群的分析可知,生产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呈一定趋势分布:空气中主要以球菌、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和霉菌为主;设备表面和生产操作人员手部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包括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等,其中第2季度中微生物呈现的种属类别最多;优势菌群属于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等。通过环境样品微生物的采集、优势微生物的筛选,鉴定了对洗衣液产品构成潜在风险的易感微生物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衣液 生产环境 微生物控制 防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技术的比对验证研究
6
作者 邓桂荣 罗凤娟 +5 位作者 叶芷君 高亮 刘东满 柳燕贞 许玫英 梅承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验室中分别进行了基于“快速生物降解性:测压呼吸计量法”的强化试验比对。结果显示,各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均满足标准要求,2种化学物质的生物降解率均呈正态分布;基于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比分数分别为-0.946~0.416和-0.526~1.303,即|Z|值均小于2,均为可接受的比对结果。上述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再现性,符合对化学品开展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的要求,适用于标准化测试。本研究为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参考,并为化学品持久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实验室间比对 持久性评估 稳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熏蒸提取法对比测定不同土种中的微生物碳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范雪滢 赖伟 +3 位作者 徐志锐 梁诗捷 邓豪健 梅承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9-1395,共7页
土种是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最基础分类单元,基于土种的微生物量调查是土壤生物调查中的重要工作,其中微生物量以微生物碳含量表征。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碳光谱分析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对比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碳含量,对于提取液中的有机碳含... 土种是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最基础分类单元,基于土种的微生物量调查是土壤生物调查中的重要工作,其中微生物量以微生物碳含量表征。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碳光谱分析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对比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碳含量,对于提取液中的有机碳含量,碳光谱分析法的检出限为0.11 mg/L,重铬酸钾氧化法的检出限为1.55 mg/L。在精密度实验中,对于熏蒸后的土样,碳光谱分析法的RSD为8.8%~9.9%,重铬酸钾氧化法的RSD为7.0%~17.6%。对于未熏蒸处理的土样,两种方法的RSD分别为5.3%~9.3%和9.3%~12.0%。微生物碳测试结果与土壤的水分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对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发现熏蒸土样的相对偏差为0.1%~49.4%,未熏蒸土样的相对偏差为0~60.9%,低浓度样品的偏差较大。对于不同土种中微生物碳含量的测定,碳光谱分析法测得结果为146~414μg/g dry soil,重铬酸钾氧化法为131~407μg/g dry soil,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样品测定时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造成的误差较大,宜采用碳光谱分析法,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测定不同土种中的微生物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蒸提取法 微生物碳 土种 碳光谱分析法 重铬酸钾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8
作者 季杨 王鹏 +3 位作者 许玉洁 梅承芳 杨涛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62,共12页
四溴双酚S(TBBPS)和四氯双酚A(TCBPA)是2种常见的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并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选取了6门10科12种典型淡水水生生物对TBBPS和TCBPA进行急慢性... 四溴双酚S(TBBPS)和四氯双酚A(TCBPA)是2种常见的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并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选取了6门10科12种典型淡水水生生物对TBBPS和TCBPA进行急慢性毒性实验,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推导得TBBPS在水中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2.95 mg·L^(-1)和0.245 mg·L^(-1),TCBPA在水中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347 mg·L^(-1)和0.141 mg·L^(-1)。采用风险商值法(RQ)对TBBPS、TCBPA和TBBPA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在我国水体中,TBBPS呈现出长期中风险水平,TCBPA呈现出长期低风险水平,TBBPA呈现长期高风险水平,TBBPS和TCBPA的长期风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PA TBBPS TCBPA 淡水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统计在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桂荣 梅承芳 +3 位作者 柳燕贞 张宏涛 陈泽芳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9-265,共7页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在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测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后续的测试策略和物质的申报登记、以及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的风险管理。为研究OECD 301系列试验(301B、301D和301F)的质量,选用本机构近5...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在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测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后续的测试策略和物质的申报登记、以及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的风险管理。为研究OECD 301系列试验(301B、301D和301F)的质量,选用本机构近5年来积累的标准化物质苯甲酸钠14 d快速生物降解率数据,首次采用稳健统计技术,以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比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各试验数据和试验系统的质量开展评估。结果显示,当301B、301D和301F试验的苯甲酸钠降解率分别在63.8%~88.0%、63.4%~89.2%和66.0%~99.8%范围内时,表明测试结果满意,该批次试验数据质量良好;若苯甲酸钠降解率不在此范围,则表明测试结果可能存在问题,甚至得到的可能是错误数据,需要进一步验证。据此提出了对实际测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质量分析对照表,以期为测试机构开展新化学物质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时的质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稳健统计 Z比分数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素分析的污泥焚烧处置综合性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雪滢 卢嘉慧 +3 位作者 林健辉 杨旭楠 梁嘉慧 曾国驱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污泥泥质的综合性评估是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前提。采用8个地区的出厂污泥,基于元素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其碳排放量和风险性,对污泥“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污泥的工... 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污泥泥质的综合性评估是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前提。采用8个地区的出厂污泥,基于元素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其碳排放量和风险性,对污泥“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污泥的工业分析发现地区1、7、8污泥中的干基低位发热量均值分别为11.60、10.39和12.04 MJ/kg,有机物含量均值为53.98%、51.23%和54.97%,发热量和有机成分含量较高,发热量和有机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地区1、2、6污泥的重金属含量较高,8个地区的污泥浸出液中镍、铜、锌所占比例较大,3种元素之和约为总体的90%。从碳排放和风险性分析可得,地区1、7、8的碳补偿量分别为958.59、909.08和963.39 kgCO 2/t,碳补偿量较大,总碳排放量较小,但地区1污泥在采用制砖、水泥熟料处置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72和0.71,在污染警戒范围(0.7~1.0)内。结果表明,地区1、7、8的出厂污泥宜采用“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但地区1污泥处置时需关注重金属污染风险。污泥的元素分析能为污泥的焚烧处置提供科学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污泥处置 焚烧 碳排放 风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生物炭对多种重金属在广东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桃妹 叶伟 +2 位作者 肖亿金 梁秋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2-350,共9页
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基于OECD 106实验准则,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多种有效态重金属镉(Cd^(2+))、钴(Co^(2+))和铜(Cu^(2+))在广东省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特征以及添加椰壳生物炭对吸附解... 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基于OECD 106实验准则,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多种有效态重金属镉(Cd^(2+))、钴(Co^(2+))和铜(Cu^(2+))在广东省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特征以及添加椰壳生物炭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pH值、温度和添加炭含量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5 h,解吸平衡时间为30 h,添加质量浓度5%椰壳生物炭可使土壤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率提高11.6%~20.0%,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为不可逆吸附,具有明显滞后效应,Cd^(2+)、Co^(2+)和Cu^(2+)的解吸滞后系数分别为33.838、1.347和0.972。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溶液的pH值随椰壳生物炭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和含炭量对吸附率的影响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51)。这表明,在土壤中施用椰壳生物炭能有效缓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重金属 广东省水稻土 吸附 解吸 阳离子交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情况及标准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廷丽 周少璐 +2 位作者 黎玉莲 彭如群 谢小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7-259,263,共4页
对2016—2017年收到的356份光催化材料及制品的性能测试,特别是抗生物性能测试需求、标准采用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光催化材料及制品市场比较活跃,测试需求量大,其主要应用、研发及测试方向为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及抗菌... 对2016—2017年收到的356份光催化材料及制品的性能测试,特别是抗生物性能测试需求、标准采用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光催化材料及制品市场比较活跃,测试需求量大,其主要应用、研发及测试方向为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及抗菌性能的评价,分别占据检测量的63%及24%;在标准制定及应用方面,抗细菌的性能评价标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其测试条件及菌种都有标准规定,采用专门的光催化材料抗菌性能标准的检测占比合计达34%(可见光16%,紫外光18%),但抗真菌及抗病毒的性能测试则只能依据相关的产品标准。采用专门的标准方法,对材料和制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和稳定光催化材料及制品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材料及制品 抗菌性能 测试情况 标准化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防霉检测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小保 商成杰 +3 位作者 李素娟 彭如群 孙廷丽 陈仪本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介绍并比较国内外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的常用方法,包括国家标准GB/T 24346—2009,AATCC30—2004,EN 14119—2003和JIS Z 2911:2000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不同菌种、培养时间、接种量等对测试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纺织品 染整 检验 抗微生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抗菌防霉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英姿 谢小保 +4 位作者 李素娟 彭如群 孙廷丽 陈仪本 商成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86,共6页
文中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防霉性能测试标准;然后介绍了抗菌检测技术,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分析了抗菌试验影响因素,包括测试菌种、接种菌的制备方法、对照样等;同时介绍了纺织品的防霉检测技术及其试验影响因素,包括测试菌... 文中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防霉性能测试标准;然后介绍了抗菌检测技术,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分析了抗菌试验影响因素,包括测试菌种、接种菌的制备方法、对照样等;同时介绍了纺织品的防霉检测技术及其试验影响因素,包括测试菌种、接种量、培养时间等;最后,指出了现有抗菌防霉测试标准的修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 防霉 标准 检测 定性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油成分分析及其对日化产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青 李文茹 +1 位作者 施庆珊 章卫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0-264,268,共6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最低抑制浓度(MIC)以研究山苍子油对3株从日化产品中分离的腐败细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根据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对3株菌进行菌株鉴定...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最低抑制浓度(MIC)以研究山苍子油对3株从日化产品中分离的腐败细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根据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对3株菌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山苍子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w=26.51%)、柠檬醛(w=11.94%)和马鞭烯醇(w=11.84%);3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LM 50、萎缩芽孢杆菌GLM 56和溶血葡萄球菌GLM 57;琼脂平板法表明山苍子油对3株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45,0.09和0.1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气质联用 菌株鉴定 腐败菌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抗菌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小保 李素娟 +3 位作者 彭如群 孙廷丽 陈仪本 商成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39,52,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和防霉性能的测试技术,并分析了抗菌、防霉测试标准的要点、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对现有标准的修订状况和纺织品抗菌试验方法的进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测试 抗微生物性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全磷、全钾的对比
17
作者 林健辉 卢嘉慧 +3 位作者 梁诗捷 邓豪健 周少锋 许玫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8-266,共9页
土壤的全磷和全钾常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而其他常规的金属元素则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在使用ICP-MS分析土壤金属元素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全磷和全钾的分析,能大大节省样品分析时间,提高检测... 土壤的全磷和全钾常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而其他常规的金属元素则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在使用ICP-MS分析土壤金属元素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全磷和全钾的分析,能大大节省样品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基于土壤金属元素的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采用微波消解法,建立ICP-MS测定土壤中全磷和全钾的方法,并对ICP-MS法和传统的ICP-OES法开展方法比对。结果表明,磷和钾的测定存在质谱干扰,使用氦气碰撞池模式能有效降低质谱干扰;以103铑作为内标元素,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磷的方法检出限为0.014 g/kg,钾为0.015 g/kg;对数偏差在0.014~0.067,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1%~6.8%,准确度及精密度满足《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 0011—2015)的要求。方法比对采用不确定度评定、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均表明,ICP-MS与ICP-OES法对土壤全磷、全钾的检测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ICP-OES法,ICP-MS法可以同时兼顾全磷、全钾及多种痕量金属元素的检测,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在面对检测项目多、样品量大的土壤普查项目时,ICP-MS法的优势能得到更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磷、全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方法比对 不确定度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特色温水鱼类细胞的污染物毒性筛查技术研究
18
作者 陶慧娴 王英英 +4 位作者 许玉洁 陈桂兰 许玫英 梅承芳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6-238,共13页
鱼类急性毒性测试在化学品水生毒性评价中广泛应用,随着新化学品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大量使用,传统毒性测试周期长、通量低和易引发动物伦理争议等缺陷日益凸显。基于鱼类细胞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技术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研究基于... 鱼类急性毒性测试在化学品水生毒性评价中广泛应用,随着新化学品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大量使用,传统毒性测试周期长、通量低和易引发动物伦理争议等缺陷日益凸显。基于鱼类细胞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技术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研究基于我国特色温水鱼类细胞——鲤鱼上皮瘤细胞系(EPC)和草鱼肝细胞系(L8824),提出一种新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使用3种细胞活力检测方法研究评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等11种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细胞毒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体内外毒性效应的相关性。结论如下所述。(1)细胞模型间毒性响应的差异:比较半数效应浓度(EC_(50))保守值,78%的受试污染物对EPC细胞的EC_(50)值比L8824细胞更低,表明EPC细胞对于文中受试物质敏感性高于L8824;(2)细胞活力检测终点与毒性作用机制的关系:最敏感的活力终点可以指示受试物质的毒性机制,如MIT、CSP,但细胞本身的特性可能会影响其对受试物质毒性的响应;(3)毒性等级预测的准确率:EPC和L8824细胞定性受试物质毒性准确率>90%,50%以上污染物的体内外毒性等级划分一致,L8824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预测与体内高度吻合(差异倍数约为1,等级完全一致);(4)体内外相关性:体内外毒性差异倍数一般在5倍以内,细胞模型对82%的受试物质毒性敏感性普遍低于实验鱼,并且在识别有毒物质时尤为明显。EPC和L8824细胞与体内毒性相关性良好(R^(2)_(EPC)=0.734 vs.R^(2)_(L8824)=0.697),是具有潜力的实验鱼替代对象,溶酶体活性指标与体内毒性相关性最强(R^(2)_(EPC)=0.756 vs.R^(2)_(L8824)=0.735);(5)细胞模型适用性评价:EPC细胞与体内毒性相关性系数更高,是极具潜力的替代模型,L8824细胞对非甾体抗炎药类物质的响应突出,但其靶向适用性需进一步验证;(6)展望:一方面,建立本土鱼类细胞库并推进商品化进程(如稀有鮈鲫),另一方面,通过低血清驯化细胞模型、使用低吸附的孔板材料和开发多维度检测指标等措施优化暴露实验条件,最重要的是整合新路径方法学,制定综合测试策略以尽快实现体外替代的目标。本研究为环境污染物的快速、高效、伦理友好的毒性筛查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内分泌干扰物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EPC L8824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全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家舒 熊雄 +3 位作者 段锦梅 陈颖麟 江家俊 朱红惠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本研究使用碳酸钠高温碱熔消解试样,通过优化熔融温度、熔融时间、酸溶解条件等实验条件,建立了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全硼。实验表明,向样品中加入2.0 g Na_(2)CO_(3)于950℃碱熔20 min后,使用HCl水溶液(1:1,V... 本研究使用碳酸钠高温碱熔消解试样,通过优化熔融温度、熔融时间、酸溶解条件等实验条件,建立了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全硼。实验表明,向样品中加入2.0 g Na_(2)CO_(3)于950℃碱熔20 min后,使用HCl水溶液(1:1,V/V)溶解熔块的效果最好。碱熔法可以有效避免硼在HF中易挥发损失的问题。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全硼含量在0~1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20 mg/kg,定量限为0.65 mg/kg,方法精密度(RSD,n=6)为1.92%~3.79%,相对误差(RE)为-0.32%~3.69%。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99%~1.82%。相比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本方法的数据稳定性更好、工作效率更高,适用于土壤中全硼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土壤 全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检测方法的研究
20
作者 郭伟鹏 张菊梅 +2 位作者 王银港 林秀华 吴清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8-320,共3页
为了研究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的检测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和专用稀释液分别对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进行样品前处理后,使用改良MC琼脂、MRS琼脂培养法进行乳酸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同时采用TPY琼脂、BL琼脂和BBL琼脂培养基,使用厌氧培养法,... 为了研究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的检测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和专用稀释液分别对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进行样品前处理后,使用改良MC琼脂、MRS琼脂培养法进行乳酸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同时采用TPY琼脂、BL琼脂和BBL琼脂培养基,使用厌氧培养法,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经专用稀释液处理的制品其益生菌数量检出率较采用生理盐水处理的高10倍,且乳酸杆菌的检测以MRS培养基为佳,双歧杆菌的检测以BBL培养基为佳。可见使用专用稀释液是进行双层包埋型益生菌制品样品前处理的较好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制品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 益生菌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