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中西医结合脑-肢体协同的时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燕铁斌 许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中西医结合脑-肢体协同康复技术的理论框架涵盖4类空间组合(脑区西医/中医+上肢/下肢中医/西医)和3种时序(先脑/先肢/同步)构成的12种干预模式,表现出显著的条件依赖性(如病种、疗程、基线状态)和人群异质性。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肢体康... 中西医结合脑-肢体协同康复技术的理论框架涵盖4类空间组合(脑区西医/中医+上肢/下肢中医/西医)和3种时序(先脑/先肢/同步)构成的12种干预模式,表现出显著的条件依赖性(如病种、疗程、基线状态)和人群异质性。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协同增效,但也可能出现有限增益或拮抗效应。目前特别缺乏系统比较先脑/先肢/同步不同时序效果的临床研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已被较成熟地应用于揭示脑-肢体协同康复技术的脑功能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肢体协同调控技术 中西医结合 经颅直流电刺激 时空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于佳妮 章马兰 +7 位作者 沈威 眭明红 张欣婷 赵嘉培 林子玲 刘中良 段彬红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ICF康复组合(ICF-RS)作为功能评价工具应用于岭南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的适用性,并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参与三个维度的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岭南地区8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对2019年9月-2... 目的:探讨ICF康复组合(ICF-RS)作为功能评价工具应用于岭南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的适用性,并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参与三个维度的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岭南地区8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对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住院康复的134例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采集人口学资料并评定其功能状况。资料的采集及功能测评工具为本课题组前期基于ICF-RS量化标准开发的ICF-RS APP。结果: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状况较差的类目为b455运动和耐受能力、b640性功能、b130能量和驱动能力,活动功能状况较差的类目为d455到处移动、d240控制应激和其他心理需求、d640做家务,参与功能状况较差的类目为d660帮助别人、d470利用交通工具、d920娱乐和休闲;通过对比三个维度限定值的频数分布情况发现,身体功能、活动、参与三个维度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照顾人类型不同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验证。结论:ICF-RS可用于临床多中心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功能,且能够从身体功能、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康复组合 脑卒中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序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坐位太极拳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皮质激活影响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3
作者 许琦 郑丁炤 +6 位作者 牛镇远 杨雅玲 温卫友 许璟胜 吴龙强 吴帆 燕铁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坐位太极拳云手在不同时序方案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即时影响。方法2024年9月至12月,选择厦门市第五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基础上,随机交叉接受先tDCS后...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坐位太极拳云手在不同时序方案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即时影响。方法2024年9月至12月,选择厦门市第五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基础上,随机交叉接受先tDCS后云手(电-云组)、先云手后tDCS(云-电组)和两者同步(同步组)3种干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检测干预前后双侧感觉运动皮质、前运动及辅助运动皮质区、前额叶皮质的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变化。结果脱落3例。所有感兴趣区中,HbO_(2)浓度组间效应均显著(F>3.697,P<0.05),部分脑区交互效应显著(F>3.276,P<0.05)。事后比较,虽不同脑区略有不同,但大致呈现同步组≥电-云组>云-电组的趋势(P<0.05)。结论tDCS和云手同步干预以及先tDCS后云手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关键运动相关皮质的即时激活表现优于先云手后tDC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太极拳 云手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脑-肢体协同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展“脑-肢协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脑的十年"对神经康复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脑的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即脑损伤后的个体即使结构无法恢复,但其受损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恢复潜力[1—2]。随后,脑可塑性的理念及其研究成果不断融入神经康复领域... 20世纪90年代"脑的十年"对神经康复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脑的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即脑损伤后的个体即使结构无法恢复,但其受损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恢复潜力[1—2]。随后,脑可塑性的理念及其研究成果不断融入神经康复领域。循证医学以及安全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更新也不断验证了脑的可塑性[3—5]。治疗的靶器官逐渐从治疗瘫痪的肢体到治疗损伤的脑组织,再到二者的逐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应用研究 脑可塑性 协同治疗 神经康复 靶器官 脑的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的临床应用及其功能等级转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7-1300,共4页
近几年来,本刊出版过多期专辑,借此推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在国内康复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其研究[1—2],并发表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近几年来,本刊出版过多期专辑,借此推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在国内康复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其研究[1—2],并发表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专家共识》[3]。本期又推出了“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康复组合临床应用及其功能等级转化研究专辑”,同时刊发了几篇相关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章,旨在聚焦ICF康复组合(ICF rehabilitation set,ICF-RS)的临床应用,重点探讨如何体现和提升ICF-RS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和健康分类 临床应用 残疾与健康分类 ICF RS 专家共识 康复 重点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法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评价问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丽娟 廖美新 +3 位作者 燕铁斌 吴伟 庄志强 李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卷。方法:以基于健康相关行为模式的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用于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问卷,再根据国际量表设计通用的德尔菲(Delphi)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卷。方法:以基于健康相关行为模式的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用于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问卷,再根据国际量表设计通用的德尔菲(Delphi)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的问卷函询,最终确定了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调查问卷。此问卷共21个问题,包括了知识、信念以及行为三个维度。以问卷回收率评价专家的积极性;以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权威性。统计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问卷得分情况;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对专家评分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共发出38份问卷,第一轮回收19份,第二轮回收18份,两轮函询总回收率97.37%,专家积极系数为97.37%;专家判断依据Ca值为0.93,专家熟悉程度Cs值为0.92,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92>0.7。问卷评价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知识维度的两轮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16(P<0.01)和0.24(P<0.01);信念维度第二轮结果有显著性意义0.14(P<0.05);行为维度第一轮结果有显著性意义,为0.14(P<0.05)。结论:通过Delphi法进行专家函询形成的一套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问卷,可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教学效果,了解康复医疗从业人员对于团体标准的认识、信念及相关行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知信行 德尔菲法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现场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美新 庄志强 +5 位作者 吕媛浩 汤炳煌 吴伟 丁丽娟 李敏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前后的认知差异,评价团体标准编制培训工作的即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问卷,对2021年3月—2022年4月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编制培训班的第1—4期全体学员进...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前后的认知差异,评价团体标准编制培训工作的即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问卷,对2021年3月—2022年4月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编制培训班的第1—4期全体学员进行调查。在每一期培训班正式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即刻分别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限时回收问卷。采用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教学效果。结果:参加康复医学团体标准4期培训班的学员共有441人,发放问卷882份(培训前及培训后),回收问卷76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622份。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的学员对团体标准的“知”“信”“行”三个维度的调查总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问卷中,对知识维度中的“团体标准的作用”,信念维度中的“团体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团体标准对工作的帮助作用”,以及行为维度中的“是否有组织/计划参与申报团体标准”这3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培训前后的调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团体标准编制培训有助于提升学员对团体标准的内涵及细则(知信度)的认识及理解,增强参与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康复医学 调查研究 培训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敬璞 倪莹莹 +5 位作者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在非急性期患者中使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高焱 燕铁斌 +2 位作者 尤黎明 李琨 张莉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检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 Set)在非急性期患者中使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广东、福建、湖北省13个研究中心有515例非... 目的:检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 Set)在非急性期患者中使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广东、福建、湖北省13个研究中心有515例非急性期患者参与研究,采用ICF康复组合、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SF-36(Short Form-36)进行评定。分析ICF康复组合的内在一致性、评定者间信度、评定者内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ICF康复组合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成分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是0.69和0.87;评定者间一致率和加权Kappa系数均值为68.5%和0.73;评定者内信度结果显示一致率和加权Kappa系数均值分别是81.7%和0.82;身体功能、活动、参与三个成分与Barthel指数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r=-0.498--0.887,P<0.01),与SF-36中生理功能成分的相关性尚可(r=-0.524--0.900,P<0.01),与躯体疼痛成分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较差,与SF-36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成分呈现中到低度的相关性(r=-0.254--0.547,P<0.01)。结论:ICF康复组合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适合作为评定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康复组合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标准《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践行指南 被引量:19
10
作者 燕铁斌 章马兰 +6 位作者 于佳妮 高焱 宋海燕 王颖敏 谭景斐 眭明红 谢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4-729,共6页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年发布[1],二十多年来,WHO一直致力于ICF在全世界的临床应用,并根据各国反馈推出了ICF的不同版本,包...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年发布[1],二十多年来,WHO一直致力于ICF在全世界的临床应用,并根据各国反馈推出了ICF的不同版本,包括了通用版(ICF generic set,ICF-GS)[2]、核心组合版(ICF core set,ICF-CS)[3]及康复组合版(ICF rehabilitation set,ICF-RS)[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GENERIC REHABIL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即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顺喜 郭永亮 +2 位作者 贺灵慧 吕晓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的即时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6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的即时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6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电刺激组给予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四通道FES助行仪治疗,患者戴机行走5min;刺激肌肉分别为偏瘫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安慰电刺激组的电刺激位置及行走时间与电刺激组相同,行走(5min)过程中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只让患者行走5min。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5min后接受三维步态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电刺激组的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踝背伸角度、踝关节触地时角度均有改善(P<0.05);安慰电刺激组仅在踝关节背伸和踝关节触地时角度有改善(P<0.05);对照组所有参数均无改善,且跨步长缩短、踝关节背伸角度降低(P<0.05)。三组组间比较:治疗后只有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率的组间比较,发现三组患者患侧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步长、跨步长、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5min即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即时步行功能,长期效果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步态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我国康复医学标准化进程 被引量:5
12
作者 燕铁斌 庄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23,共3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发布了一系列与标准有关的文件。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1];2022年2月,国家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发布了一系列与标准有关的文件。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1];2022年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等17个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要“规范团体标准化工作,促进团体标准优质发展”[2]。我国标准及团体标准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全方位、快速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发展纲要 康复医学 标准化工作 国标委 标准化进程 标准规范 引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力网络与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1网络为医疗数据分享开拓了新领域1.1网络网络(network)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项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成为临床信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同学科对网络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网络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图,图论(graph the... 1网络为医疗数据分享开拓了新领域1.1网络网络(network)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项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成为临床信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同学科对网络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网络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图,图论(graph theory)是网络的数学基础,所构成的图模型(graph model)又称为网络模型。计算机领域中的网络则是指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一种物理联系,表示了构成网络的诸多对象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一种有关联的多维联系,通过网络将各个点、线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模型 临床应用 残疾和健康分类 人工智能 国际功能 信息交流 数学概念 数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康复,应与临床救治同步 被引量:16
14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近年来,重症康复(intensive care rehabilitation, ICR)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刊2018年第1期发表的《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标志着困内重症康复的一个新起点,也进... 近年来,重症康复(intensive care rehabilitation, ICR)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刊2018年第1期发表的《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标志着困内重症康复的一个新起点,也进一步推动了“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康复 神经重症 临床救治 同步 康复一体化 CARE 新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汉波 郑修元 +6 位作者 吕晓 丁丽娟 贺灵慧 刘晨 郑文华 郭永亮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后随机分成3组:t DCS组(n=22)、FES组(n=22)、同步组(n=22)。t DCS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安慰FES治疗;FES组给予头部安慰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同步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治疗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2d。在治疗前(T0)、治疗6次(T1)及治疗12次(T2)后分别采用下列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分(PAS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的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率比较,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FMA-L、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的变化率,较治疗6次时变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t DCS组与FES组比较,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t DCS组比较,PASS、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FES组比较BBS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t DCS同步FES的治疗在部分评估指标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t DCS或单用FE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同步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复治疗师毕业后规范化培训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鸣 刘沙鑫 +15 位作者 燕铁斌 陈文华 张阳 朱毅 张军 雷迈 张杨 李勇强 黄杰 吴伟 祁奇 郄淑燕 魏向阳 马祖长 常有军 段周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7-1350,共4页
康复治疗师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岗位能力决定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现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才缺口与人民健康需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作为掌握和具体实施康复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尚无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和培养... 康复治疗师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岗位能力决定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现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才缺口与人民健康需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作为掌握和具体实施康复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尚无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和培养模式。如何加快康复治疗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我国康复医疗整体水平,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国内多家单位相继开展了1年或2年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后教育暨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培养出具有较强岗位能力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本共识经过国内多位专家多年的探讨和实践,所述康复治疗师毕业后的培养模式已经过试行,此共识对推广治疗师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和提高岗位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为康复治疗师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正式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治疗师 岗位能力 毕业后规范化培训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居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变化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萌萌 刘婷 +5 位作者 谢粟梅 唐洁 何晓阔 王颖敏 燕铁斌 李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以移动APP“脊髓损伤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系统”中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相关随访指标为结局评定指标,纵向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功能状态的变化趋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9月,选取广州市、十堰市和成都市4家医院的... 目的:以移动APP“脊髓损伤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系统”中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相关随访指标为结局评定指标,纵向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功能状态的变化趋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9月,选取广州市、十堰市和成都市4家医院的6个临床科室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1例脊髓损伤患者,随访护士以APP中的32个随访指标(31个ICF类目和1个不能被ICF涵盖的指标“照顾者的能力”)为测量工具,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使用APP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结果:75%(24个)ICF类目的适用率占90%以上,适用率最低的两个类目分别是性功能(29.67%)和生殖功能(14.29%);在32个随访指标中,21个ICF类目(5个身体功能领域的类目,全部10个活动和参与领域的类目,6个背景性因素领域的类目)和1个不能被ICF涵盖的指标“照顾者的能力”在3个时点的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居家SCI患者的这些功能状态随时间发展有所好转。未呈现明显好转趋势的10个类目涉及生理功能障碍和常见并发症,均属于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成份。结论:SCI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大部分个体功能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但部分生理功能障碍和并发症难以随着时间推移有明显改善,仍需要长期的康复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走模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春镇 眭眀红 +2 位作者 于力争 向云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的实时调控作用。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例,将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功能性电刺激仪的电极放在偏瘫侧的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的...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的实时调控作用。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例,将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功能性电刺激仪的电极放在偏瘫侧的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的运动点上,患者在预先测试好的区域内戴机行走治疗;采用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评定系统检测患者戴机行走状态下的步态参数(主要观察行走中的负重对称性、双侧步长偏差、双侧髋关节屈伸角度及双侧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对称性等),每次检测需时1min;分别在戴机治疗前、戴机行走5min、行走10min、行走15min的4个时间点接受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评定系统检测,获取步态分析参数并采用自觉疲劳程度判断分级法(RPE)同时评定患者的自觉疲劳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未开机刺激比较,患者戴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行走治疗5min、10min、15min后,负重对称性、步长偏差、髋关节屈伸角度及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对称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治疗时间点之间比较,患者戴机行走10min的步态参数优于戴机行走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戴机行走15min的步态参数较戴机行走5min和戴机行走10min比较,开始出现降低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PE的评定发现,戴机行走前及戴机行走5min后,患者无一人表现出疲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疲劳人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戴机行走10min后的疲劳(评分13—15分)人数占总人数的15%;戴机行走15min后,80%患者出现疲劳(评分13—15分之间)。结论:基于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态有即时改善作用,但戴机治疗时间以10min的效果最佳,15min后效果开始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的国内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佳妮 章马兰 +23 位作者 燕铁斌 李泰标 眭明红 张欣婷 沈威 陈文华 何晓阔 谢洪武 冯珍 龙登毅 谢莉 高焱 向云 许建文 刘守国 毕胜 吴鸣 林枫 许琦 刘中良 倪隽 励建安(审阅) 邱卓英(审阅) 黄昭鸣(审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2-1316,共5页
近年来,国内围绕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1—3],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专家共识》的发表[4],又推动了ICF及其核心... 近年来,国内围绕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1—3],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专家共识》的发表[4],又推动了ICF及其核心组合如康复组合(ICF rehabilitation set,ICF-RS)的临床应用及标准的编制[5—6]。本文仅就ICF及ICF-RS在国内的应用作一介绍,旨在进一步推动ICF及ICF-RS在国内临床的应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临床应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思 陈汉波 +1 位作者 廖秋霞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2-1306,共5页
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但仍有50%—6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损害[1]。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是一种新兴的中枢干预技术,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2]。... 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但仍有50%—6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损害[1]。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是一种新兴的中枢干预技术,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2]。将NIBS与外周性干预按照一定的模式相结合,可促进大脑功能重塑[3],然而,不同的结合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外周性 上肢康复 大脑皮质 脑功能重塑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上肢功能影响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