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stchulsky)〕对小麦和玉米的危害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志民 曹阳 +3 位作者 陈亮 杨建民 郑现敏 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stchulsky)〕在河南省农户家庭中危害储藏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玉米(ZeamaisL.)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象在河南省每... 本文介绍了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stchulsky)〕在河南省农户家庭中危害储藏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玉米(ZeamaisL.)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象在河南省每年发生4-5代,从四月上旬开始活动,七至九月份为活动高峰期,十月底进入越冬期。对小麦,在刚收获(七月份)和翌年五月开始进入玉米象危害期;对玉米则于翌年五月进入危害期。小麦和玉米经过十三个月的储藏,虫蛀率分别高达45.6%和70%;损失率分别达16.5%和18.5%,可见,玉米象危害之严重。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虫蛀率(X)和重量损失率(Y)之间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小麦y=0.4342x-2.3858(r=0.9917);玉米y=0.2625x+0.0296(r=0.9970)。在一般情况下,相同的虫蛀率时,小麦的损失率大于玉米。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虫口密度(N)与小麦虫蛀率(X)之间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即N=30001+e4.249-0.072x(r=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象 危害 小麦 玉米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