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平乳膏治疗腋臭术后创面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娃 梁惠仪 +1 位作者 龚月琼 陈丽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利福平乳膏用于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创面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26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术后伤口创面应用百多邦抗菌消炎药膏,给予伤口创面外用换药;观察组术后伤口创面应用利福平乳膏,给予伤口创面外... 目的探讨利福平乳膏用于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创面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26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术后伤口创面应用百多邦抗菌消炎药膏,给予伤口创面外用换药;观察组术后伤口创面应用利福平乳膏,给予伤口创面外用换药。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伤口愈合好,总有效率达100%(p<0.01)。结论应用利福平乳膏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创面并注重术后护理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电凝术 利福平乳膏 伤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玉才 王建琴 吴志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近几年白癜风相关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近几年白癜风相关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免疫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梅毒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娃 龚月琼 +1 位作者 梁惠仪 陈丽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8年第7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226例梅毒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梅毒知识的认知度。结果教育前后梅毒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226例梅毒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梅毒知识的认知度。结果教育前后梅毒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梅毒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减轻心理压力,对于患者的康复以及减少性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健康教育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志萍 曾仁山 +1 位作者 唐绍生 杨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4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慢性荨麻疹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 目的:探讨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4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慢性荨麻疹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虾蟹贝类为主,两者存在一定的相符性。但皮内试验各种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但两者各有优缺点,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皮内试验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重型药疹的护理 被引量:8
5
作者 曹碧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5期80-81,共2页
总结16例重型药疹的护理经验,根据重型药疹皮肤黏膜损害严重的特点,加强皮肤黏膜、口腔、眼部护理,采用暴露疗法和湿敷疗法相结合。认为重视皮肤黏膜护理,结合暴露疗法和湿敷疗法,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重型药疹 暴露疗法 湿敷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处血链球菌DN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学毅 唐绍生 +1 位作者 唐培昀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07-309,共3页
目的:检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组织标本内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方法:8例白塞病患者,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原位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口腔溃疡标本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目的:检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组织标本内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方法:8例白塞病患者,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原位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口腔溃疡标本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扩增片段进行特异性确证。本研究还对15例白塞病血标本进行了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采用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5例患者血链球菌DNA的表达阳性。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2例阳性。5例正常人口腔粘膜全部阴性。经统计学分析:白塞病组与阿弗他溃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3);白塞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15例白塞病血标本全部阴性。结论: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中存在血链球菌DNA,提示血链球菌慢性感染可能与白塞病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血链球菌 感染 原位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剑荣 郑学毅 +2 位作者 唐绍生 孙广政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又被称为间质胶原酶1)蛋白的分泌合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和mRN...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又被称为间质胶原酶1)蛋白的分泌合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和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浓度为(151.02±27.70)pg/mL;加入10-9M和10-6M含地塞米松培养基24小时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浓度分别为(121.27±45.57)pg/mL(P<0.05)和(101.78±35.82)pg/mL(P<0.01)。加入地塞米松24小时后,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经密度扫描定量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大约36%和53%。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在抗瘢痕疙瘩纤维化作用中,尤其是纤维化形成后,疗效欠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地塞米松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Smad3 DNA结合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绍生 郑学毅 +2 位作者 许剑荣 孙广政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83-85,102,共4页
目的:探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的表达和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和表达量。方法:4例硬皮病患者和4例正常人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磷酸化Smad3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的表达和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和表达量。方法:4例硬皮病患者和4例正常人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磷酸化Smad3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了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在核蛋白中Smad3的DNA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了密度扫描和定量分析。结果: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的表达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呈高表达,所有正常人对照为阴性。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是显著增高的;经密度扫描,是正常人对照的21倍;培养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仅略高于本底颜色。结论: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高表达和Smad3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提示转录因子Smad3在硬皮病纤维化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硬皮病 转录因子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中STAT3 DNA结合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广政 许剑荣 +1 位作者 郑学毅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内转录因子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的DNA结合活性。方法: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患者8例,稳定期患者8例)进入本研究。8例健康对照。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内转录因子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的DNA结合活性。方法: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患者8例,稳定期患者8例)进入本研究。8例健康对照。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STAT3的DNA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STAT3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F=10.6,P<0.01);活动期组STAT3的DNA结合活性高于稳定期组(q=9.96,P<0.01);稳定期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q=24.88,P<0.01);活动期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q=56.59,P<0.01)。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转录因子STAT3的DNA结合活性与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沉相关(r=0.736,P<0.05)、与补体C3浓度负相关(r=-0.823,P<0.05);不与抗核抗体浓度、疾病活动性评分相关。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内存在转录因子STAT3的DNA结合活性增高,这一结果提示转录因子STAT3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TAT3 T细胞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志刚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对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梅毒发病隐袭,... 目的:通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对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青霉素为神经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对疑似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争取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道城 陈永锋 +7 位作者 刘德辉 王庆生 钟山 曾仁山 杨健 刁兴 刘青 阮伟雄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性病门诊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为控制性病流行提供较为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初发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采取自填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健康知识问...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性病门诊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为控制性病流行提供较为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初发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采取自填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健康知识问卷后 ,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千预 ,3个月后两组进行第 2次问卷凋查 ,利用SPSS 1 0 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项目评估。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对照组的性病患者的艾滋病、性病、安全套相关知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加强对性病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可减少或避免其再感染性病或传染他人 ,进而减少性病、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性病患者 健康知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感染性病患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郑道城 陈永锋 +8 位作者 刁鑑兴 刘德辉 王庆生 钟山 曾仁山 杨健 范瑞强 刘青 阮伟雄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 :了解初次及再次感染性病患者 (既往有性病史 )的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 ,分析再次感染性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 ,探讨干预其相关高危行为而减少感染性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新发病... 目的 :了解初次及再次感染性病患者 (既往有性病史 )的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 ,分析再次感染性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 ,探讨干预其相关高危行为而减少感染性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新发病人 ,采取自填性病和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问卷 ,利用SPSS 1 0 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性病患者的性病及安全套相关知识偏少 ,而与非固定、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时安全套始终使用率均偏低。再次感染性病的男女患者与非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比率均高于初次感染性病 (既往无性病史 )的男女患者 (P >0 0 5 ) ,其中再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与性工作者性行为比率明显高于初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 ( χ2 =9 62 ,P <0 0 1 )。结论 :对性病门诊患者应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倡在性行为时普及使用安全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患者 感染性 高危行为 艾滋病 性行为 初次感染 性伴侣 使用安全 固定性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的检测
13
作者 黎志刚 曾仁山 +2 位作者 王瑞善 杨捷 吴江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的改变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进行测定,并以42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血清白三烯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的改变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进行测定,并以42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血清白三烯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与血清白三烯B4水平有关,在对其常规抗组胺治疗的同时,抗白三烯B4的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白三烯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体外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14
作者 唐绍生 吴玉才 +5 位作者 王建琴 吴江 孙广政 许剑荣 黎志刚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样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7.8%和88.7%,完全符合率是95.9%。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3.7%和84.7%,完全符合率是95.9%。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方案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真菌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
15
作者 莫友 曾仁山 杨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人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玉才 王建琴 吴志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是由于位于Xq28上一种编码角化不良素(dykersin)的DKC1基因突变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就DKC1基因突变、角化不良素结...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是由于位于Xq28上一种编码角化不良素(dykersin)的DKC1基因突变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就DKC1基因突变、角化不良素结构功能改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以及小鼠模型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 角化不良素 DKC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样婴儿1例
17
作者 吴玉才 王建琴 吴志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63-163,167,共2页
关键词 胶样婴儿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18
作者 杨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5年第3期16-16,共1页
我们于1994年7月—1995年6月用罗红霉素片口服治疗男性非淋尿道炎(NGU)120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和方法 1.病例:12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0岁;病情7—15天。均有婚外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潜服期9—30天;其中部分病例... 我们于1994年7月—1995年6月用罗红霉素片口服治疗男性非淋尿道炎(NGU)120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和方法 1.病例:12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0岁;病情7—15天。均有婚外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潜服期9—30天;其中部分病例就诊前使用过青霉素、先锋霉素、氟哌酸等药,无明显效果。 2.临床表现:1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 治疗 男性 非淋菌性尿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
19
作者 方锐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1年第1期40-40,共1页
患者李某,女,28岁,因"全身皮疹伴疼痛2天"于2000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因双手臂出现数粒粟粒大小红色皮疹伴瘙痒在外院拟"皮炎"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数小时后全身皮肤出现潮红、肿胀伴烧灼样疼痛,在该院经苯海拉... 患者李某,女,28岁,因"全身皮疹伴疼痛2天"于2000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因双手臂出现数粒粟粒大小红色皮疹伴瘙痒在外院拟"皮炎"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数小时后全身皮肤出现潮红、肿胀伴烧灼样疼痛,在该院经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等治疗,症状无改善,疼痛加剧,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拟"药疹"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