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家儿童医院肺炎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 被引量:36
1
作者 姚开虎 王立波 +8 位作者 赵根明 郑跃杰 邓力 赵瑞珍 邓秋莲 胡英惠 俞桑洁 沈叙庄 杨永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26-432,共7页
目的了解目前从中国住院治疗肺炎患儿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几种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覆盖率,评估应用蛋白多糖结合疫苗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2月16日至2007年2月1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复... 目的了解目前从中国住院治疗肺炎患儿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几种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覆盖率,评估应用蛋白多糖结合疫苗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2月16日至2007年2月1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收集全部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肺炎链球菌,部分患儿进行脑脊液、血液和胸腔积液中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采用荚膜肿胀实验进行血清型分析。对4家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分离率和血清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865例肺炎患儿,2865例呼吸道吸取物标本中分离到肺炎链球菌279株,其中有2株不同血清型菌株分离自同一病例,分离阳性率为9.7%(278/2865)。3/8例胸腔积液中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其中2例同时从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取其一进行血清分型,另1株从胸腔积液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复苏失败,未进行血清分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未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共有279株肺炎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型分析,以19F型最常见(60.6%,169/279),其次为19A(9.7%,27/279)、23F(9.3%,26/279)和6B(5.4%,15/279),上述4种血清型占全部菌株的84.9%(237/279)。肺炎链球菌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但在北京仅为46.0%,明显低于上海(80.0%)、广州(98.4%)和深圳(94.4%)。9价、10价和11价疫苗的覆盖率与PCV7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13价疫苗的覆盖率(92.8%)较PCV7明显升高。结论4家儿童医院肺炎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血清型 疫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苏阓莉 黄建军 谭丽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9-430,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提高对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尸体解剖、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3例死亡病例均有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栓塞肺动脉,形成... 目的分析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提高对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尸体解剖、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3例死亡病例均有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栓塞肺动脉,形成肉芽肿性肺炎,临床表现为肺炎和呼吸衰竭;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未发现幼虫,脑组织肉芽肿性脑膜炎;异位寄生1例,寄生于左眼前房。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侵犯肺和脑组织,易误诊为肺炎和脑膜炎,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管圆线虫病 广州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运动后血脂、瘦素、糖耐量、BMI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卫巧贤 梁国新 +2 位作者 卢惠珍 荣箫 梁宇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假期集中训练形式,对32名诊断为肥胖症儿童进行3周的计划运动,于住院后第1天,检测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测量BMI值,第2天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探讨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假期集中训练形式,对32名诊断为肥胖症儿童进行3周的计划运动,于住院后第1天,检测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测量BMI值,第2天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结束运动疗程当天测量BMI;并以同样方式重复检测代谢指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较运动前后变化。结果Chol从(4.71±0.79)mmol/L→(3.62±0.69)mmol/L;TRG从(1.09±0.49)mmol/L→(0.85±0.36)mmol/L;LDL?C从(1.43±0.24)mmol/L→(1.07±0.25)mmol/L瘦素从(47.25±16.69)μg/L→(23.71±11.86)μg/L;BMI从(27.38±2.65)→(25.12±2.38)kg/m2。OGTT试验,运动前3例异常并空腹血糖增高,3例单纯OGTT异常(IGT);运动后仅2例OGTT异常(IGT)并空腹血糖升高,最后诊断2型糖尿病。结论适当运动锻炼能使肥胖儿童BMI降低,脂代谢改善,降低肥胖儿童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适当运动还能改善机体血糖利用,纠正糖耐量异常,降低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血脂 瘦素 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秀珍 刘丽 +3 位作者 赵小媛 吴冬燕 程静 卢惠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对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6例肥胖儿童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对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6例肥胖儿童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_IR)。结果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OGTT2小时血糖、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后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体重、BMI、血清CHO、TG、LDL_C、空腹和OGTT2小时胰岛素、HOMA_I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并与OGTT2小时血糖、胰岛素呈正相关,推测将来有可能以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来了解肥胖儿童有否存在糖耐量受损;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可使肥胖儿童血清抵抗素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症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治疗儿童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名秀 邓力 邓爱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OlympusBF3c-30.BF-4B2纤维支气管镜及BE-270S(外镜4.9mm)、EB-270P(外镜3.8mm)电子支气管镜对9例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观察疗效及随访。结...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OlympusBF3c-30.BF-4B2纤维支气管镜及BE-270S(外镜4.9mm)、EB-270P(外镜3.8mm)电子支气管镜对9例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9例中4例吸入煤油,1例吸入汽油,1例吸入柴油,1例吸入白电油,2例吸入缝纫机油。治疗后,9例均显效,总有效率100%,术中除短暂血氧饱和度(SaO2)降至85%以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的疗效确切可靠,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术中须加强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性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兰娜 王玉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867-86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食管炎2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婉儿 龚四堂 +2 位作者 区文玑 潘瑞芳 耿岚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6例诊断为食管炎患儿的病史、内镜检查、部分黏膜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00例胃镜检查患儿中,诊断为食管炎236例(2.8%)。食管炎病例中,黏膜病理以慢...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6例诊断为食管炎患儿的病史、内镜检查、部分黏膜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00例胃镜检查患儿中,诊断为食管炎236例(2.8%)。食管炎病例中,黏膜病理以慢性炎症为主。不同年龄儿童食管炎的临床特点为:30例0~1岁患儿表现为呕吐、厌食1.8%(30/236例);92例~5岁患儿临床除呕吐、厌食还出现腹痛13.6%(92/236例);114例~13岁患儿临床表现为恶心、腹痛48.3%(114/236例)。结论儿童食管炎患者黏膜病理以慢性炎症为主,不同年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 病理 临床表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药品核算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庆华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药品核算 会计系统 药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肠移植临床进展
9
作者 吴强 施诚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8-509,512,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小肠移植 适应证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财务总监委派在医院财务监督中的作用
10
作者 周庆华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10期55-55,共1页
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之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举措.广州市卫生局根据有关部门关于实施会计委派制的要求,从2001年起在局属部分单位实施委派财务总监工作.
关键词 财务总监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 财务监督 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资金管理 广州市卫生局 医院财务 作用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伟 赖剑蒲 +3 位作者 吕回 陆玲 赵宁 陈克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1-622,共2页
为探讨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将9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 ,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 ;纳洛酮治疗组4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 为探讨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将9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 ,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 ;纳洛酮治疗组4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 %vs66.67 % ,χ2=4.500,P<0.05) ,生后7d~8d和12d~14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50.00 %vs74.29 %,χ2=4.642,P<0.05;35.00 %vs57.14 %,χ2=4.601,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11 %vs22.22 %,χ2=2.000,P>0.05)。提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 ,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纳洛酮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新生儿肺出血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晓文 陈克正 +1 位作者 吕回 周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新生儿肺出血疾病演变与转归中的意义,将94例肺出血新生儿分为SIRS组68例和非SIRS组26例,比较其病死率及SIRS组中SIRS持续时间及各脏器功能不全等与肺出血的关系。结果提示,非SIRS组肺出血病死率远低于...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新生儿肺出血疾病演变与转归中的意义,将94例肺出血新生儿分为SIRS组68例和非SIRS组26例,比较其病死率及SIRS组中SIRS持续时间及各脏器功能不全等与肺出血的关系。结果提示,非SIRS组肺出血病死率远低于SIRS组(P<0.01);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4项者,病死率远高于2、3项者(P<0.05);随着功能不全器官数目的增多及器官损害的严重性,肺出血病死率不断增加。提示,SIRS的发生、持续时间、并发功能不全器官数目及器官损害的严重性,均影响肺出血的预后,为此必须预防和及早控制SIRS,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导致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新生儿 肺出血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敏 李晓瑜 +4 位作者 庄思齐 谢巧庆 余慕雪 刘美娜 黄越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导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耘 周伟 +1 位作者 张喆 陈晓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5~7天血清FT3、FT4、TSH水平,FT3和/或FT4水平异常者随机分为L-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后2周、3周、4周、...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5~7天血清FT3、FT4、TSH水平,FT3和/或FT4水平异常者随机分为L-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后2周、3周、4周、5周、6周血清FT3、FT4水平。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早期血清FT3、FT4水平大多明显低于正常;单纯血清FT3水平低于正常者治疗组与对照组FT3水平均于生后5周达到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FT3、FT4水平低于正常、TSH正常者,治疗组FT3、FT4水平可提前1周恢复正常,生后5周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后6周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低T3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补充L-甲状腺素钠片并不能加速FT3的恢复,而当原发病好转时,甲状腺功能随之恢复正常。结论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补充L-甲状腺素钠,能使FT3、FT4水平更快恢复正常,而低T3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一般无需甲状腺素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甲状腺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邓力 印根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共4页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年由Sternberg和Pasteur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炎链球菌。1977年Overturf等发现功能上或解剖上脾缺如患儿,是肺炎链球菌引起全身侵...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年由Sternberg和Pasteur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炎链球菌。1977年Overturf等发现功能上或解剖上脾缺如患儿,是肺炎链球菌引起全身侵袭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从而将这一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肺炎链球菌是引起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骨髓炎等的重要病原,也是2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炎 链球菌病 肺炎链球菌 全身侵袭性感染 肺炎双球菌 全身性疾病 侵袭性疾病 肺炎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附2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丽雅 詹军芳 佟莉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4-485,共2页
为探讨广东地区婴幼儿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及与发病相关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 ,分析我院从1991年1月~1999年1月收治的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290例患儿临床资料 ,并对其中8... 为探讨广东地区婴幼儿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及与发病相关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 ,分析我院从1991年1月~1999年1月收治的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290例患儿临床资料 ,并对其中87例采用滤纸干血斑DNA直接扩增法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进行G6PD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 ,该病在广东地区发病高峰年龄以1个月~3岁为主 ,发病高峰季节为4月~7月 ,与本地区婴幼儿各种感染发生的高峰季节相接近。同时发现87例患儿中属于cDNA1376(G -T)及cDNA1388(G -A)的基因型分别占34.5%和32.2%。提示感染可能是本地区婴幼儿3岁内和每年4月~7月发生急性溶血发病高峰的主要因素 ;cDNA1376(G -T)及cDNA1388(G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基因突变 急性溶血 感染 G6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文青 区文玑 +4 位作者 龚四堂 潘瑞芳 何婉儿 黄海 陈宝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42-843,共2页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梭茵 产气荚膜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血症患儿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丽 程静 +9 位作者 李秀珍 姚梦霖 梅慧芬 赵小媛 牟德海 郑家概 辜英杰 刘德华 张春花 张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7-529,共3页
目的观察半乳糖血症患儿血浆氨基酸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0例半乳糖血症患儿于饮食限制治疗前(疾病期)、后(恢复期)进行血浆17种游离氨基酸测定,并与52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半乳糖血症患儿治疗前... 目的观察半乳糖血症患儿血浆氨基酸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0例半乳糖血症患儿于饮食限制治疗前(疾病期)、后(恢复期)进行血浆17种游离氨基酸测定,并与52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半乳糖血症患儿治疗前血浆组氨酸、苏氨酸、瓜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均明显升高,谷氨酰胺、丙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明显降低,治疗好转后除血浆色氨酸较治疗前升高、蛋氨酸较治疗前下降外,其余氨基酸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半乳糖血症患儿治疗前血浆氨基酸谱有明显改变,酪氨酸、瓜氨酸和蛋氨酸的变化与遗传性代谢缺陷病所致酪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和蛋氨酸血症类似,仅检测血浆氨基酸水平难以与上述疾病鉴别;半乳糖血症患儿血浆氨基酸变化与肝功能异常无关,可能与疾病本身代谢异常有关;肝功能正常或异常的黄疸、肝脾肿大患儿血浆氨基酸异常,需警惕遗传代谢缺陷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血症 氨基酸 遗传代谢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碱烧伤后VEGF与新生血管渗漏性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伟 蒋爱华 刘祖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常大鼠角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碱烧伤后1d、2d、3d、5d、7d、10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渗透率依次为0mg.L-1.mm-2,(1.14±0.17)mg.L-1.mm-2,(0.24±0.08)mg.L-...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常大鼠角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碱烧伤后1d、2d、3d、5d、7d、10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渗透率依次为0mg.L-1.mm-2,(1.14±0.17)mg.L-1.mm-2,(0.24±0.08)mg.L-1.mm-2,(0.29±0.16)mg.L-1.mm-2,(0.14±0.10)mg.L-1.mm-2,(0.09±0.06)mg.L-1.mm-2和(0.05±0.04)mg.L-1.mm-2;角膜组织中VEGF-RNA水平依次为(1.09±0.31)×106拷贝.μg-1总RNA,(7.01±1.99)×106拷贝.μg-1总RNA,(1.01±0.59)×106拷贝.μg-1总RNA,(2.43±0.43)×106拷贝.μg-1总RNA,(0.99±1.31)×106拷贝.μg-1总RNA,(0.95±0.03)×106拷贝.μg-1总RNA和(0.17±0.15)×106拷贝.μg-1总RNA,其中7d和10d的VEGF-RNA低于正常水平(P7=0.011,P10=0.006)。经Pearson相关分析,新生血管渗透率和VEGF-RNA水平呈正相关改变(r=0.866,P<0.01)。结论VEGF在新生血管渗漏的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期,新生血管渗漏性增高难以应用VEGF机制进行解释的现象,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新生血管渗漏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渗漏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活检病理与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岩 李颖杰 +1 位作者 叶红 钟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临床资料分析 肾活检病理 小儿 病理类型分布 肾小球疾病 回顾分析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