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半规管转换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耿娟娟 黄惠娥 +1 位作者 张弛 崔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程中耳石发生半规管转换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10年1-12月共66例符合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病例,施以Barbecue法复... 目的探讨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程中耳石发生半规管转换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10年1-12月共66例符合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病例,施以Barbecue法复位治疗,治疗过程中6例(9.09%)转变为后半规管耳石、10例(15.15%)转变为背地性眼震;50例(75.76%)未发生半规管转换,3例(4.55%)治疗后30 d随访时复发。治疗后30d随访时,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63/66),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半规管转换,应密切关注眼震特点,务求尽早发现并再次行手法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半规管 眼震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区觉璋 贾翔 陈淑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分析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桂哌... 目的:分析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损伤标志分子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SNCV、MNCV水平高于对照组,双下肢V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HCY、AGEs、MDA、NSE、HMGB1、S100β含量低于对照组,GSH、SOD、MBP、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能够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改善神经传导和振动感觉、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桂哌齐特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震动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耿娟娟 陈莹华 +2 位作者 段燕 赵翠青 陆奇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共87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采用Gufoni法复位2次,次日复查,仍存在向地性眼震和眩晕者,再次行Gufoni法复... 目的探讨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共87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采用Gufoni法复位2次,次日复查,仍存在向地性眼震和眩晕者,再次行Gufoni法复位2次,30 min后复查。结果87例患者经Gufoni法复位后,次日复查有效率为71.26%(62/87),再次复位后有效率为86.21%(75/87)。12例无效患者中8例仍存在向地性眼震,予强迫健侧卧位法治愈;4例转变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Epley法复位治愈。结论 Gufoni法可以作为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且多次重复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半规管 眼震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磁共振SS_TSE与改良腹部T2WI序列的特征分析
4
作者 蓝海龙 宁观媛 +1 位作者 黄向民 肖叶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背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X线检查甚至螺旋CT诊断新生儿肺炎,导致医源性辐射伤害;而应用磁共振诊断新生儿肺炎可减少医源性辐射伤害,但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基于1.5 T低场强磁共振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SS_TSE)序列与改良腹部T2WI两个序列在... 背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X线检查甚至螺旋CT诊断新生儿肺炎,导致医源性辐射伤害;而应用磁共振诊断新生儿肺炎可减少医源性辐射伤害,但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基于1.5 T低场强磁共振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SS_TSE)序列与改良腹部T2WI两个序列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该检查项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在吴川市人民医院确诊新生儿肺炎且行磁共振检查的1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磁共振SS_TSE序列与改良腹部T2WI序列的主观评分、病灶的信号强度(SI病灶)、肺的信号强度(SI肺)、肺的噪声(SD肺)、图像信噪比(SNR)和病灶的信号强度比(SIR)6个参数。结果SS_TSE序列主观评分2.2(2.0,2.8)分、SI病灶(505.0±102.5)分、SI肺(243.5±32.0)分、SD肺(21.8±6.7)分、SNR(12.0±3.1)分、SIR 2.1(2.0,2.2)分;T2WI序列的主观评分2.7(2.0,3.3)分、SI病灶(293.1±129.6)分、SI肺(99.7±40.3)分、SD肺(19.0±7.6)分、SNR(5.6±2.3)分、SIR 3.1(2.6,3.2)分。综合SS_TSE与T2WI序列,均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结论病灶在SS_TSE序列的亮度较高,图像的客观清晰度较好;T2WI序列的主观清晰度高,病灶与背景的信号差异较大,有利于观察病灶边界;两种序列在诊断新生儿肺炎优势互补。利用1.5 T低场强磁共振亦可开展新生儿肺炎磁共振检查项目,从而减少患儿医源性辐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婴儿 新生 疾病 辐射 磁共振成像 基层医院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