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东省平远县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调查及DNA(RAPD)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程由注
李友松
+9 位作者
林金祥
许玉德
杨文川
汪琦
石磊
潘林祥
杨佐河
余广兴
彭振强
余厚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查出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 (Metorchisorientalis)、福建棘隙吸虫 (Echinochasmusfujia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E japonicus)、抱茎棘隙吸虫 (E perfoliatus)和钩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pumilio) 6种。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 48 3% (182 / 377) ,有 92 4%的阳性鱼混合感染 2种以上吸虫囊蚴。保虫宿主狗、猫感染率 79 2 % (19/ 2 4) ,每只阳性动物均有 2种以上吸虫混合感染。 15个引物在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两者共获DNA片段 185个 ,共享度 (F) =0 984,遗传距离 (D) =0 0 16。结论 当地为人兽共患的多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区。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印证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棘隙吸虫福建株为同一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源性吸虫
混合感染
DNA-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的LDH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由註
许玉德
+7 位作者
杨文川
李友松
林金祥
潘林祥
汪琦
石磊
杨佐河
余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 5种LDH同工酶 ,其中LDH1、LDH4 和LDH5的迁移...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 5种LDH同工酶 ,其中LDH1、LDH4 和LDH5的迁移率相同 ;蛋白质电泳都分离出 9条区带 ,其中有 7条带的等电点相同。但在LDH2 和LDH3 的迁移率 ,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同工酶的总活力与比活力 ,以及A和B亚基的含量等存在差异。结论 LDH同工酶与蛋白质的某些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棘隙吸虫
LDH同工酶
蛋白质
生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省平远县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调查及DNA(RAPD)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程由注
李友松
林金祥
许玉德
杨文川
汪琦
石磊
潘林祥
杨佐河
余广兴
彭振强
余厚章
机构
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厦门大学生物系
广东省
梅州市
卫生
防疫站
广东省平远县坝头卫生院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No 98-Z - 1 56)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人选培养资金
文摘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查出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 (Metorchisorientalis)、福建棘隙吸虫 (Echinochasmusfujia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E japonicus)、抱茎棘隙吸虫 (E perfoliatus)和钩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pumilio) 6种。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 48 3% (182 / 377) ,有 92 4%的阳性鱼混合感染 2种以上吸虫囊蚴。保虫宿主狗、猫感染率 79 2 % (19/ 2 4) ,每只阳性动物均有 2种以上吸虫混合感染。 15个引物在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两者共获DNA片段 185个 ,共享度 (F) =0 984,遗传距离 (D) =0 0 16。结论 当地为人兽共患的多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区。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印证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棘隙吸虫福建株为同一虫种。
关键词
鱼源性吸虫
混合感染
DNA-RAPD
Keywords
Fish trematodes,Mixed infection,RAPD analysis
分类号
R532.29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的LDH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由註
许玉德
杨文川
李友松
林金祥
潘林祥
汪琦
石磊
杨佐河
余广兴
机构
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
广东省
梅州市
卫生
防疫站
广东省平远县坝头卫生院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3,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98-Z-156)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人选培养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 5种LDH同工酶 ,其中LDH1、LDH4 和LDH5的迁移率相同 ;蛋白质电泳都分离出 9条区带 ,其中有 7条带的等电点相同。但在LDH2 和LDH3 的迁移率 ,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同工酶的总活力与比活力 ,以及A和B亚基的含量等存在差异。结论 LDH同工酶与蛋白质的某些差异 。
关键词
福建棘隙吸虫
LDH同工酶
蛋白质
生化特点
Keywords
Echinochasmus fujianensis
Strains
LDH isoenzyme
Protein
分类号
R383.29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东省平远县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调查及DNA(RAPD)分析
程由注
李友松
林金祥
许玉德
杨文川
汪琦
石磊
潘林祥
杨佐河
余广兴
彭振强
余厚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的LDH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
程由註
许玉德
杨文川
李友松
林金祥
潘林祥
汪琦
石磊
杨佐河
余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