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羊源肺炎克雷伯菌遗传进化与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凯川 王晋宇 +1 位作者 李守军 贾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8-337,共10页
旨在了解广东省羊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耐药谱构成以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广东省3个市的不同规模化羊场采集了150份羊鼻拭子样品,通过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等方式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以及依据CLSI手册的... 旨在了解广东省羊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耐药谱构成以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广东省3个市的不同规模化羊场采集了150份羊鼻拭子样品,通过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等方式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以及依据CLSI手册的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得到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以及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mpA、kfuBC、ureA分别为88.0%、85.7%和83.3%;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aphA、qnrA、aacC4、aacC2的检出率为42.9%、40.5%、28.6%、23.8%,其余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相似性>80%的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群体Ⅰ为优势群体,占比66.6%。本试验对广东地区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流行状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对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ERIC-PCR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地区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梁颖欣 陈泽加 +4 位作者 李继超 崔晓晓 冯乾岂 李守军 陈奡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25-2734,共10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探索区域内马匹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区域内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省内7个城市24个马术俱乐...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探索区域内马匹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区域内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省内7个城市24个马术俱乐部375份新鲜马粪样品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卵囊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并根据麦氏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中虫卵/卵囊数(EPG),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EPG>500的阳性样本进行粪便虫卵减少量计数试验(FECRT),以评估各马术俱乐部流行寄生虫耐药情况。提取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DNA,利用巢式PCR检测样品是否存在隐孢子虫感染。【结果】375份样品中有120份样品呈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2.00%。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圆线虫、马副蛔虫、类圆线虫和马蛲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0.40%、3.70%、0.80%和0.30%。1~4岁马匹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不同性别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受调查马匹感染强度以低排卵(EPG<200)为主,占马匹总数83.47%。FECRT结果显示,样本所在马术俱乐部常用驱虫药(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有效,未见耐药现象。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隐孢子虫巢式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马术俱乐部道寄生虫防控情况总体良好,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寄生虫防控效果存在差异,建议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加强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依据本场监测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场内流行寄生虫对所用驱虫药物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流行病学调查 驱虫药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牛流行热病毒分离株JM 2020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
3
作者 贾荣荣 汪祥斌 贾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90,共9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分离株JM 2020与其他地区毒株的进化关系,阐明遗传进化与全基因组的特征,为中国乃至世界对牛流行热疾病的流行情况以及预防该疾病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根据从GenBank... [目的]分析广东省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分离株JM 2020与其他地区毒株的进化关系,阐明遗传进化与全基因组的特征,为中国乃至世界对牛流行热疾病的流行情况以及预防该疾病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根据从GenBank下载的BEFV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PCR扩增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另设计10对引物用于扩增全基因组,送测序得到10个片段的基因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中的EditSeq手动编辑和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运用MEGA 6.0分别构建G基因和全基因组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JM 2020毒株的G基因和全基因组与泰国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最高,分别为94.9%~99.3%和99.0%,进化分析表明JM 2020与2013—2017年泰国毒株处于同一小分支,而与JB76H、JT02L等国内毒株有一定进化距离。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JM 2020全基因组长度为14 902个核苷酸(nt),包括50 nt的前导序列,1 296 nt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837 nt的磷蛋白(Phosphoprotein,P)基因,672nt的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基因,1 872 nt的G基因,1 812 nt的非结构糖蛋白II (Non-structural glycoprotein II,GNS)基因,618 nt的α1、α2基因,444 nt的β基因,345 nt的γ基因,444 nt的RNA依赖性聚合酶(Large multi-functional enzyme,L)基因和73 nt的尾随序列,且分别被21、47、68、67、23、64、59、79和35nt的区域隔开。JM 2020、qy2017及泰国毒株均出现P′基因(P基因多顺反子产物)截断的特征。[结论]JM2020毒株与2017年分离毒株qy2017序列相似性高且均与泰国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与JB76H等我国其他地区毒株有一定进化距离。该研究丰富了中国BEFV流行株的基因组信息,为牛流行热疫病综合防控及开发新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G基因 进化分析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RT-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坤 韩太光 +4 位作者 远立国 孙凌霜 宁章勇 王衡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可视化地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根据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6个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可视化地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根据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6个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技术,优化RT-LAMP的反应条件,将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Mg2+浓度为3 mmol·L^(-1)、甜菜碱浓度为0.4 mol·L^(-1)、d NTPs mix浓度为1.2μmol·L^(-1)、内外引物浓度比例为8∶1、反应温度为63℃时,反应梯形条带最明显,在反应40 min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梯形条带。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对牛流行热病毒进行扩增;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倍。【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结果判读方便,可用于牛流行热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 病毒检测 RT—LAMP PCR 灵敏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羊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静龙 张凯川 +2 位作者 贾荣荣 陈柳妃 贾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5,207,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羊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20年采集了279份具有呼吸道症状羊的鼻拭子,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分析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 为了解广东地区羊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20年采集了279份具有呼吸道症状羊的鼻拭子,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分析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1株CNS,其中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9.6%(9/41)。CNS对小鼠有一定的致病性,致死率为30%(3/10),其中脾脏和肺脏载菌量最多,且从死亡小鼠的脏器中分离到了接种的病原菌。所有CNS均对头孢吡肟敏感,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菌株占75.6%(31/41),其次是对阿奇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耐药菌株分别为68.3%(28/41)、68.3%(28/41)、65.9%(27/41)和65.9%(27/41);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耐6种抗生素和9种抗生素的菌株各占14.6%(6/4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C和msr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6.3%(19/41)和24.4%(10/41),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31.7%(13/41);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SHV的检出率低,分别为7.3%(3/41)和4.9%(2/41)。与耐药表型符合率较高的耐药基因是ac(6)-Ib-cr和sul1,符合率均为85.4%,其次是qnrS,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0.5%。广东地区羊源CNS的耐药现象严重,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较高,临床上可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本研究首次针对广东地区引起羊呼吸道疾病的CNS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调查,揭示CNS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水平,对加强本地区养殖场的管理和耐药监测,以及指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呼吸道疾病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三体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含弘 伍洁燕 +1 位作者 孔翠滢 周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3期82-87,共6页
猫“三体炎”是指猫同时发生胰腺炎、胆管炎和炎症性肠病的综合性疾病。猫的胰腺、胆囊胆道和小肠在解剖学和功能上密切相关,出现炎症时互相影响,进而导致“三体炎”发生。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猫“三体炎”的诊... 猫“三体炎”是指猫同时发生胰腺炎、胆管炎和炎症性肠病的综合性疾病。猫的胰腺、胆囊胆道和小肠在解剖学和功能上密切相关,出现炎症时互相影响,进而导致“三体炎”发生。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猫“三体炎”的诊断具有较大挑战。本文综述了猫“三体炎”的临床表现与可能的发病机理,讨论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和固有难点,并对本病的治疗和管理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炎 炎症性肠病 多器官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肠类器官应用进展
7
作者 黄德如 常宜睿 +2 位作者 丁梓妍 张雅珊 陈奡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31-5439,共9页
近年来,多种家畜和伴侣动物的肠类器官培养方法已被建立。肠类器官具有肠道上皮的结构和功能,是介于稳定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之间的一种体外模型。目前,动物肠类器官可用于研究肠道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还能用于探究宿主-病原体的相互... 近年来,多种家畜和伴侣动物的肠类器官培养方法已被建立。肠类器官具有肠道上皮的结构和功能,是介于稳定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之间的一种体外模型。目前,动物肠类器官可用于研究肠道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还能用于探究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在肠道营养学与肠道免疫学的研究中,肠类器官可用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寻找适合添加剂,提高动物性能。此外,动物肠类器官在人转化医学与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动物肠类器官的主要应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肠类器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犬流感病毒PB2 E^(627)K突变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三 曾伟杰 +4 位作者 张欣 郑运 王丽芳 周沛 李守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6-350,355,共6页
甲型流感病毒PB2蛋白627位点突变(E^(627)K)是影响流感病毒宿主适应性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分离的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GD02株(A/canine/Guangdong/02/2011)PB2蛋白序列的627位点氨基酸为谷氨酸,为研究该病毒株... 甲型流感病毒PB2蛋白627位点突变(E^(627)K)是影响流感病毒宿主适应性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分离的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GD02株(A/canine/Guangdong/02/2011)PB2蛋白序列的627位点氨基酸为谷氨酸,为研究该病毒株PB2的E^(627)K突变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获得rGD02,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拯救了PB2 627位点发生突变的rGD02-E^(627)K。通过接种小鼠比较rGD02和rGD02-E^(627)K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评价PB2 E^(627)K突变对H3N2 CIV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rGD02和rGD02-E^(627)K对小鼠均无致死性(MLD50>106EID50),对小鼠增重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而且这两株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也无明显差异。表明PB2 E^(627)K并未显著影响H3N2 CIV对小鼠的致病性,该研究建立的H3N2 CI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和定点突变技术为该病毒后续的致病机理、基因功能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流感 反向遗传 定点突变 E627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洪马林 付橙 +3 位作者 黄三 周沛 粟硕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的自然重组、跨宿主传播以及流行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猫粪便样品进行细胞分离,并对阳性病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的自然重组、跨宿主传播以及流行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猫粪便样品进行细胞分离,并对阳性病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 Bank中相关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VP2基因与NS1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成功获得2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及其全基因组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广州地区分离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GZ01、FPLV-GZ02与我国其他分离毒株FPLV-XJ01、FPLV-HRB属同一分支,提示FPLV-GZ01、FPLV-GZ02由FPLV-XJ1进化而来;NS1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FPLV存在与CPV-447重组的可能。主要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FPLV在VP2基因中的主要氨基酸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比CPV保守;在NS1基因上发现FPLV-GZ01、FPLV-GZ02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位点突变。【结论】广州地区分离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仍在不断地重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海因对慢性疼痛大鼠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8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雾滢 刘镇 +3 位作者 曾玉淇 吕俊瑾 莫睿文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12-5317,共6页
旨在研究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MH)对钠离子通道(Nav channels,Navs)1.8的干预作用,为临床科学治疗疼痛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疼痛最小化”终极目标拓宽途径。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分别使用1-甲基海因(MH组... 旨在研究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MH)对钠离子通道(Nav channels,Navs)1.8的干预作用,为临床科学治疗疼痛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疼痛最小化”终极目标拓宽途径。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分别使用1-甲基海因(MH组)、利多卡因(L组)、氨溴索(A组)处理,第21和28天使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L4~L6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Nav1.8的蛋白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MH作用下的Nav1.8通道峰电流。结果表明,与M组相比,MH能使Nav1.8表达显著下降(P<0.05)。MH对Nav1.8通道峰电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0和100μmol·L^(-1)MH对Nav1.8的电流抑制率分别为6.34%±3.13%和14.6%±1.52%,具有量效关系。提示MH能够下调慢性疼痛大鼠DRG中Nav1.8的表达,同时抑制Nav1.8电流,进而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海因 大鼠 慢性疼痛 NAV1.8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泥热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蓉 郭丽华 +4 位作者 罗蔼剑 谢太深 雷彬 黄国健 孙凌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马泥热是由混合病原感染刺激引起以疼痛性和渗出性为主要病变的马下肢皮肤慢性持续性皮炎。该病具有地区性散发、病原复杂、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目前,我国尚未有该病的研究性报道,系统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经验的缺乏给我国马匹... 马泥热是由混合病原感染刺激引起以疼痛性和渗出性为主要病变的马下肢皮肤慢性持续性皮炎。该病具有地区性散发、病原复杂、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目前,我国尚未有该病的研究性报道,系统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经验的缺乏给我国马匹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论文对马泥热的流行特点、致病原因、诊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做一概述,以期为马场兽医对该病的诊疗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马泥热 诊疗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贮存式自体输血在犬身上的应用
12
作者 李碧婷 刘玫 +3 位作者 贺诗乾 李韶清 张洪彬 李守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0,共3页
输血是临床出血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建立了犬血库,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尚未建立犬血库,血源极其有限。另外,目前已发现的犬血型系统超过12个[1],经国际标准确定的血型为8种[2],加... 输血是临床出血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建立了犬血库,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尚未建立犬血库,血源极其有限。另外,目前已发现的犬血型系统超过12个[1],经国际标准确定的血型为8种[2],加上犬品种和血型鉴定技术的原因。使得犬异体输血难以实施,尤其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血型鉴定 血型系统 出血性疾病 异体输血 空白对照组 红细胞抗原 输血治疗 手术失血 静脉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燚萍 赵琰 +2 位作者 平晓坤 罗静龙 贾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 PtpA蛋白对免疫应答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PtpA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并将其转染到HEK293T中,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 PtpA蛋白对免疫应答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PtpA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并将其转染到HEK293T中,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激活NF-κB信号通路后,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和qPCR方法探究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转染HEK293T后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处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一抗特异性结合,证明该蛋白是PtpA蛋白。双荧光素酶试验中,转染2~24 h,试验组与对照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转染2 h后,对照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荧光值是试验组的2.93倍,说明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激活早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qPCR结果显示,转染2 h后,对照组的IL-6、GM-CSF、BIRC-2和BIRC-3的表达量分别是试验组的3.93、3.42、2.17和2.30倍(P<0.01);转染4 h后,对照组的IL-6、GM-CSF、BIRC-2和BIRC-3的表达量分别是试验组的4.26、3.93、2.36和2.50倍(P<0.01),说明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胞因子(IL-6、GM-CSF、BIRC-2、BIRC-3)在免疫早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qPCR结果与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牛分枝杆菌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早期。本研究为后续研究有效的结核病防控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牛分枝杆菌 PtpA蛋白 NF-ΚB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对犬乳腺肿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吴居业 卢宝春 +1 位作者 祝宇凡 贾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70-448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对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影响,并阐明其影响犬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THBS1慢病毒稳定过表达和THBS1沉默表达的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细胞系,采用CCK-8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对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影响,并阐明其影响犬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THBS1慢病毒稳定过表达和THBS1沉默表达的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细胞系,采用CCK-8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原位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HBS1对CHMp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的影响;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HBS1对CHMp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53、Bcl-2、Bax)表达情况的影响,验证THBS1对CHMp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1能有效增强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减少CHMp细胞的凋亡数量,而沉默THBS1后结果与之相反;流式细胞术得出THBS1能够影响CHMp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THBS1过表达后,p53和Bcl-2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Bax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在沉默THBS1后结果与之相反。结果表明,THBS1的异常表达能够影响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细胞周期;此外,THBS1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因子p53、Bcl-2和Bax的表达来影响CHMp细胞凋亡相关通路,进而影响犬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乳腺肿瘤 CHMp细胞 THBS1 生物学特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15
作者 刘镇 饶家榕 +4 位作者 吕俊瑾 芶思 李惠珍 林辉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1-869,共9页
为研究犬乳腺肿瘤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及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探讨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到犬乳腺肿瘤CHMm系和CHMp系细胞,将细胞悬液注射种植至裸鼠右侧第二对乳头处,建立裸鼠模型。通过活体成像技... 为研究犬乳腺肿瘤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及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探讨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到犬乳腺肿瘤CHMm系和CHMp系细胞,将细胞悬液注射种植至裸鼠右侧第二对乳头处,建立裸鼠模型。通过活体成像技术与病理学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时间段裸鼠体内肿瘤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标记的CHMm-GFP和CHMp-GFP细胞均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种植后第6天出现肉眼可见肿瘤。通过对接种后第25、35、45和60天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病理检查,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且在接种后第25天裸鼠活体成像时,CHMm-GFP系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而CHMp-GFP系则在第35天时,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在接种后第25天的离体脏器成像检测时,发现两组裸鼠各有1只淋巴结开始显现荧光信号;第35天3只裸鼠淋巴结内均显示荧光信号,其他脏器无荧光信号。第25天病理组织切片检测,两种细胞系分别有1只裸鼠的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内;在第35、45和60天时解剖裸鼠,发现肿瘤均已转移到淋巴结。建立了两个细胞系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两个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生长特性,且均可转移,为深入研究乳腺肿瘤发生和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乳腺肿瘤细胞 成瘤模型 裸鼠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奶牛猝死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柳妃 张凯川 +2 位作者 贾荣荣 罗静龙 贾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年第4期20-24,共5页
某大型奶牛场接种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二联苗将近2个月后,相继出现五头奶牛突发致死的病例。奶牛发病当天无任何征兆,突然倒地,两眼呆直,受到刺激后发生抽搐,而后很快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所导致的猝死病例。取... 某大型奶牛场接种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二联苗将近2个月后,相继出现五头奶牛突发致死的病例。奶牛发病当天无任何征兆,突然倒地,两眼呆直,受到刺激后发生抽搐,而后很快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所导致的猝死病例。取死亡奶牛肺脏组织和一段肠道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细菌培养,运用多重PCR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通过调查奶牛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肺脏组织、肠黏膜、肠内容物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到牛场多例奶牛突发猝死的病因,并对牛场以后的预防治疗提出有效的建议。本文对此奶牛场的突发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生产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猝死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免疫失败 奶牛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